立法院第9屆第4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繼續開會

時  間 中華民國106年11月30日(星期四)9時至12時7分

地  點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  席 陳委員學聖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進行今日會議之議程。

討 論 事 項

一、審查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科技部及所屬單位預算案。

二、審查107年度行政法人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預算案。

三、審查107年度行政院主管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四、審查107年度科技部主管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報告。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今天是大院第9屆第4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議,良基應邀前來報告,深感榮幸!承蒙各位委員長期對科技研發的支持與指導,首先在此表達感謝之意。

今日謹就科技部107年度主管預算、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以下簡稱行政院科發基金)及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以下簡稱園區作業基金)之預算編列情形與工作重點進行說明,敬請支持。

壹、預算編列情形

一、科技部107年度主管預算編列情形

(一)歲入部分

科技部主管107年度歲入預算編列1.29億元,較106年度預算增列244.8萬元,成長1.94%,主要係配合3實驗中學雙語部待遇支給要點修正增列學雜費收入。

(二)歲出部分

科技部主管107年度歲出預算編列428.58億元,較106年度預算減列73.52億元,負成長14.64%,主要係國庫增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辦理之產業創新旗艦計畫,其中各部會執行48.41億元部分,由各部會接續檢討編列,以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編列增撥上開基金辦理計畫經費27.92億元,爰年度總預算減列科技部增撥基金數等所致。

二、107年度行政院科發基金預算編列情形

(一)基金用途編列406.25億元,較106年度減少49.5億元,負成長10.86%,主要係產業創新旗艦計畫由各部會執行48.41億元部分,接續由各部會檢討編列,以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編列國庫增撥基金辦理相關計畫27.92億元,年度總預算同額減列增撥基金支應計畫數額;另檢討調整部分計畫經費等,用以支應新增計畫。

(二)上述基金用途,預計由基金當年度收入支應374.76億元及以前年度基金累積賸餘支應31.49億元。

三、107年度園區作業基金預算編列情形

(一)業務總收入及總支出:總收入157.73億元,總支出122.49億元,業務總收支相抵後,計獲賸餘35.24億元,較上年度增加2.88億元。

(二)固定資產投資:編列50.84億元,辦理各園區土地開發、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廠房興建、道路工程等公共建設及基礎設施維護更新。

貳、科技部107年度施政重點

一、規劃國家科技發展政策

行政院於106年9月7日核定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06年至109年)」,結合各部會的力量,共同落實創新再造經濟動能、堅實智慧生活科技與產業、育才競才與多元進路、強化科研創新生態體系等4大目標。

二、打底基礎研究,創造科研價值(From Discovery to Delivery)

(一)持續深耕基礎研究

藉由長期穩定之研究經費,研究人員可持續創新研發,學生可學習相關知識與激發研究興趣,對於建構探索未知(Discovery)、技術研發(Development)、產業應用之概念性驗證(Delivery)、商品化(Commercialization)之3D1C創新生態圈,扮演重要的奠基角色。

(二)創造科研多元價值

1.科技部專題計畫補助策略強調研究之原創性與影響力,以及研究目標之產出成果效益。無論是強調突破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或強調解決實務問題的應用研究,均應對學術創新、經濟發展或社會民生等有所貢獻。

2.推動問題導向計畫,鼓勵研究人員化研為用,針對產業所需之創新技術、重要疾病防治、食安、高齡化社會、災防、環保等重要議題進行研究,強化研究成果多元價值。

(三)以「小國大戰略」思維,打造AI生態圈

人工智慧(AI)是未來科技及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科技部透過建構AI創新研究中心、半導體射月計畫、科技大擂台等,加速建置我國人工智慧基礎環境,布局與扎根關鍵核心技術,優化人才質量,並開發在地化應用及服務,掌握AI成長的價值源頭。

(四)跨部會共同合作,落實行政院十大產業創新政策,由科技部擔任「科技前導」先鋒角色,期使臺灣經濟邁向創新驅動發展模式。

三、以跳躍式思維,強化產學效益

(一)推動產學合作計畫

引導研發團隊以群聚力量、強化產學效益,除既有產學合作計畫外,再推動聯盟型態之產學合作計畫,包括鼓勵國內企業與大學校院及研究機構合作,共同投入創新技術研發之產學大聯盟;及推廣學界核心技術,依聯盟會員不同需求優化聯盟廠商核心產品,提供中小企業有力支援之產學小聯盟。更進一步推動國際產學聯盟,鼓勵頂尖大學結盟國內外一流廠商,塑造大學校園形成科技創新生態圈。

(二)引導創新創業

1.藉由研發成果萌芽計畫、應用型研究育苗專案計畫,探勘學研機構具商業化潛力之原創性早期研究及技術,輔導孵化為新創事業。

2.鼓勵大學校院與研究法人共同籌組價創計畫團隊,將研發成果轉化為新創公司或技術團隊;並由產學研鏈結中心協助價創計畫團隊調整商業營運規劃,連結國際募集資金,催生具國際競爭潛力之新創公司。

3.藉由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之培訓與評選,帶動校園創業風潮;同時在矽谷設立臺灣創新創業中心(TIEC),協助我國新創團隊鏈結矽谷創新創業資源,並建置國際級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引介國際加速器、創投進駐,培育具國際潛力的國內外厚科技創新創業團隊。

(三)建構創新創業友善法制環境

因應「科學技術基本法」於106年6月14日修正公布,科技部於9月15日擬具子法「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辦法」及「從事研究人員兼職與技術作價投資管理辦法」報請行政院核定,以鼓勵研發成果產業化,明確界定利益迴避範圍。

四、強化國際科技合作

以全球化布局策略,調整國際合作方式,強調人才交流互動,深植尖端科學合作。鼓勵研究人員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活動與合作計畫,向外爭取資源及擴大國際影響力。此外,為加強落實新南向政策,補助國內學研機構至新南向國家設立重點領域研究中心。

五、培育、延攬及獎勵科技人才

(一)鼓勵具創新創業企圖心之博士級青年人才赴海外企業、新創公司及學研機構研習,建立與海外創新創業資源之連結。107年擴大選送學員赴美國、法國及以色列高科技新創公司與學研機構研習。

(二)延攬海外高階人才返臺,將國際視野、科技新知帶回臺灣,激勵產業創新及科研發展。

(三)推動「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提供博士級人才在職實務訓練及產業實習機會,培訓業界所需人才。

(四)推動「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及「哥倫布計畫」等,積極培育學術新秀。

六、整合實驗資源共享,擴大科研服務能量

為建構良好的研發環境,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除貴重儀器之共享機制外,科技部設有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及財團法人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107年度主要工作包含:

(一)自研自製先進封裝製程用之半導體曝光機、原子層蝕刻設備、建構雲端服務及大數據運算平台,提供奈米製程的共用設施。

(二)整合國研院地震中心、颱洪中心、太空中心及行政法人災防中心之研究能量,以尖端科技守護國土安全。

(三)發射福衛七號第1組衛星,掩星資料可應用於氣象預測、氣候變遷、太空天氣研究。

福衛七號是承接福衛三號,再度扮演世界最好的太空溫度計的角色。

(四)世界最亮光源之一的臺灣光子源(TPS)目前已開放4座周邊實驗設施供用戶使用,未來將持續建置光束線實驗設施,推動學研界及產業界使用同步輻射之尖端研發資源。

七、發展科學園區,提升科技產業發展動能

(一)為促進園區創新轉型,刻正研修「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摒除園區產品製造之工業思維,擴大引進多元新創產業。此外,以「找夥伴、打群架、結交盟主」為策略,創造最大群聚效益,積極串聯產官學研及國際資源協助產業發展,使科學園區成為國際級創新企業的培育場域。

(二)科技部刻正進行「科學園區未來10年規劃」,將跳脫現有之框架,扣緊未來科技產業發展方向,提供智慧化之環境與服務,以突顯出我國的科學園區較其他國家更具優勢,吸引本國企業或外商來臺投資或設廠。

(三)園區作業基金主要用於打造友善投資環境,整備園區公共工程基礎設施,包括水電供應、交通建設、工安環保等,全力給予產業群聚所需的關鍵支持,並兼顧環境保護與地方發展,促使科技與環境共榮與永續發展。

八、深化科技與人文之互動

(一)尊重多元文化,推動「原住民科學教育計畫」,舉辦原住民族科學節,並推動「族群研究、原住民部落與社會發展研究」(包含客家、新移民、原住民等)。

(二)106年9月15日訂定發布「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執行辦法」,行政院科發基金保管運用之研發成果收入,每年應提撥千分之5以上經費,用以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已成立科學傳播諮詢委員會,協助提供推動策略及成效檢討之諮詢意見,並已於10月23日召開第1次會議。

參、結語

創新是價值創造的源頭,科技部各項施政,包含科學探索、技術開發、概念驗證、產業應用與解決實務問題,以及研發平台與基礎環境建置,更積極培育科研人才,以建構創造價值的科技創新生態圈,扮演帶領我國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先鋒角色。

科技就是國力,科技無國界,全世界都在向前衝,沒人會停下來等臺灣,我們必須自立自強、勇往直前。為利我國各項科技業務的順利推動,敬請委員鼎力支持,謝謝!

主席:謝謝部長,包山包海,就是預算太少。

張廖委員萬堅:(在席位上)主席,什麼時候截止提案?

主席:不急,你們慢慢寫。

張廖委員萬堅:(在席位上)現在可以提案嗎?

主席:你想提就提,沒有關係。但不表示先提就一定會審到,因為一事不二議,最後還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大家不用急,想到就寫。

張廖委員萬堅:(在席位上)12月底快到了,審預算是我們的責任……

主席:當然!現在就在審……

張廖委員萬堅:(在席位上)所以不能說不急。

主席:現在就在審。

現在開始進行詢答,本會委員發言時間為10分鐘,得延長2分鐘;列席委員發言時間為8分鐘;上午10時30分截止發言登記。委員如有臨時提案,請於質詢結束前提出。處理提案時,若提案委員及連署委員均不在場,援例不予處理。

首先,請陳委員亭妃發言。

陳委員亭妃: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部長,科技部也有參加2017菲律賓台灣形象展,對不對?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我們應該有派人去。

陳委員亭妃:應該是次長過去的。有沒有人跟您報告,很成功?

陳部長良基:有,我知道這個計畫很成功。

陳委員亭妃:為什麼在本次的質詢特別提出2017菲律賓台灣形象展,因為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典範,結合了各部會,包括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農委會等等,所有的部會都有參加。我去的時候非常地感動,從開始布置時,我就在現場,一進去就看到TAIWAN EXPO,看到我們國家的競爭力、科技發展、台灣的驕傲,因此我相信這場非常的成功!在這裡面,我們有很多的科技展出,相信這是我們的驕傲!部長,我們有多少機會可以真正的走出去?將台灣的科技發展、研究、研發,讓世界各國看到我們人才的研發力及能力需求。部長,我們有多少機會可以做這些事?

陳部長良基:謝謝委員的指教,我認為新南向最好的方式就是科技及教育。感謝委員非常支持我們幾個新南向的活動,如同委員提到有關菲律賓的科技部分,我們與菲律賓間固定有部長及次長的論壇,每年都有一次高層雙邊往來,跟他們的關係很好……

陳委員亭妃:我知道因為這次的形象展,科技部特別舉辦很多場的論壇,菲律賓科技部次長也親自到場,所以這場的成功是因為菲律賓貿工部兩位次長都到場,科技部的次長也到場。它的成功在於我們利用這個機會進行雙邊交流,互相成長、互相行銷。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我們要有更多類似的機會,讓其他國家看到我們的科技人才、研發及現有的能力。這就是走出去!而且我認為我們的科技人才,比別人更好,所以有很多國家來挖掘人才。但我們如何保護人才,讓人才真正留在我們的地方,安心做研發,我們要給他更多的發揮空間。這不就是我們一直在建構的嗎?

陳部長良基:是,謝謝委員的協助!這次有些學校的團隊將他們的科學展帶過去,委員才會看到這麼多樣,這也就是我們希望透過科技團隊打群架,這部分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這次的展示,對方也有一些團隊在我們國內展出之後,一起過來,所以這部分的交流互動,後續會讓這個團隊……

陳委員亭妃:部長,我提出的原因是,交流互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主動積極走出去!因為台灣政府要求各部會全力支援2017菲律賓台灣形象展,所以才有如此的場面,科技部才願意走出去。如果沒有政務次長去做溝通協調,科技部不可能到菲律賓,可能只透過單邊交流或雙邊交流,甚至只有一些論壇,但論壇與直接看到成果的展出是完全不同的。部長,我們更要透過這些機會,因為我在現場感受到,所有人看到台灣的研發能力與人才,只覺得「哇!哇!哇!」是驚嘆的!我在現場聽到覺得很感動!我們真的要走出去讓別人看到。

陳部長良基:沒有錯,所以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科技部的次長不夠,許次長前一陣子到菲律賓,這幾天他在日本,就是為了幾個不同的國際活動,讓我們能夠走出去。幾乎每個月都有相關國際科技活動,如同委員所提的,我們也感謝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協助,在科技上與很多國家相較而言,我們有很多優異的地方,這都會讓國際的合作更為順暢。

陳委員亭妃:部長,科技真的非常重要,是可以引領世界潮流的關鍵指標。我相信我們有這樣的能力,我們也有人才,只是如何讓他們有機會發揮,這才是我們的重點。

陳部長良基:跟委員說明,這次到那裡,除了科學團隊,我們也帶相關產業一起過去,呈現出來的面貌,讓大家對台灣科技的整體性更為欣賞,所以我們會持續來做……

陳委員亭妃:當然一定要產業,如果沒有產業,如何具體呈現。你們剛才提到的都是學術交流,你們一定要將產業及學術結合,讓大家看到我們真正、實質的成效,這才有效。

陳部長良基:我們最近帶的都是「產」及「學」一起走,所以謝謝委員支持。

陳委員亭妃:部長,有關綠能科技產業園區中的「科學城低碳智慧環境基礎建置」,是不是科技部的業務?

陳部長良基:是的,這是我們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業務,特別是科學團隊的聯合研究中心,這是我們的重點……

陳委員亭妃:非常重要!何謂低碳智慧環境?

陳部長良基:低碳指的是,精簡碳的排放量……

陳委員亭妃:如何建構?我當然知道這個目標,你不用跟我解釋。我的意思是,你們要如何達到?構想?目標值?你們要怎麼訂KPI?

陳部長良基:建置的部分是,科技部負責聯合科學城的部分,包括建置低碳環境,這部分會以自駕車,就是未來碳的排放,仍是以交通部分、綠能使用為主體。我們會透過聯合研究中心做低碳及綠能再生能源的研究,有測試的實驗場域做這些相關內容。我剛才說到,就現在的排放量,以一般的使用而言,仍是以交通量最大,所以科技部會以自駕車為重心……

陳委員亭妃:以自駕車為重心,你們如何訂KPI值?你們要如何完成低碳運輸系統?你現在的說明就是低碳運輸系統,運輸系統規劃。你的KPI……

陳部長良基:整個會以園區生態做考量,就是整個生態系統,可不可將新循環帶進去?

陳委員亭妃:第一、二、三期的預算高達5億6,500萬元。

陳部長良基:是的。這牽涉到運輸系統的建置、智慧電網、路燈系統、環境監控、能源管理中心及剛才提到自駕車的測試等幾大項……

陳委員亭妃:在建置低碳智慧環境後,我們期待它能夠帶給科學城什麼樣的目標?

陳部長良基:當時計畫的目標是能達到減碳20%的技術突破、自駕車的系統是……

陳委員亭妃:如何推展出去?不只是在科學城,這只是一個指標,科學城建置低碳智慧環境基礎,是一個開始,我們要如何推展?能推展出去,我們花這些錢才有用。亦即,在建構低碳運輸系統、智慧電網之後,接下來是吸引更多的廠商進駐,進駐的廠商符合低碳目標,但之後如何推展出去?

陳部長良基:剛剛委員提到的是比較宏觀的部分,因為整個科學城,除了科技部以外,還涵蓋經濟部綠能示範場域,所以謝謝委員剛才的指教,我們回去會將整體計畫做綜整考量,看可不可以找專家做整體性的規劃……

陳委員亭妃:因為低碳智慧環境計畫完全是由科技部主導,所以我想了解,在建構這些之後,科學城後續的示範……

陳部長良基:後續與外界銜接的部分,這個計畫原本可能沒有臚列出來,所以謝謝委員剛才的提醒,我回去之後會找一些專家研商,因為除了這些計畫之外,總要往外延伸,與在地的銜接……

陳委員亭妃:這才重要!科學城總不能說,不好意思!這邊是低碳智慧環境,就會變成科學城自成一國,但其他周邊的呢?你們要如何推展出去?還是說,進到科學城後,就是進到另一個世界?變成在台南沙崙,光一個區域,我們就有兩個世界。進入科學城是低碳智慧環境,有智慧電網、電動車系統等等,只要離開這個地方,就是掰掰!回歸過去的生活方式,我不知道……

陳部長良基:整體性的部分,我想就……

陳委員亭妃:我認為這部分應該整體配置完成,也就是建構科學城花了五億多元,吸引更多廠商進駐後,達到KPI之後的下一步是什麼?

陳部長良基:謝謝委員這方面的指教,我回去立刻統整這部分,找專家看看可不可以將這部分辦理完成。

陳委員亭妃:再麻煩,謝謝部長。

陳部長良基:謝謝。

主席:請蘇委員巧慧發言。

蘇委員巧慧: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經過部長剛才的口頭報告,科技部的業務,如同剛才陳主席說的,二句話就可以簡短形容「包山包海、預算太少」,部長同不同意?不是主席同意,是問部長同不同意?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我非常認同您的看法。

蘇委員巧慧:我幫你看了一下,107年科技部直接執行的預算是487億元,占中央政府的2.34%,預算是倒退回到105年度,預算變少。部長聽到核定的預算數時,心情如何?有沒有盡力爭取?

陳部長良基:有,我還特別向當時的林院長爭取,提高額度,不然原本的預算比這個更低。

蘇委員巧慧:這已經是你盡力爭取後才有的結果?

陳部長良基:是。

蘇委員巧慧:再來看看,整體的科技預算有1,168億元,我並不是要增加科技預算的錢,因為已經相當的多。我提出的原因是,科技部業務包山包海,你們跑得很快,我認為交給科技部統管執行的部分應該要更多,如此對國家整體的科技政策及發展而言,是能夠有效帶動的,以上是我的主張。不曉得部長當時有沒有跟院長提過?

陳部長良基:非常謝謝委員提出的部分,我非常有同感……

蘇委員巧慧:科技部現在只有四成不到。

陳部長良基:特別說明的部分是,科技部所有的計畫是提供學校科研團隊做基礎性的突破,這樣的扎根才有後續的產業效應……

蘇委員巧慧:你可以看得出來,我是支持你的預算,但今天的重點不是談預算太少,而是在科技部包山包海的項目中,有沒有辦法好好落實推動,讓國家科技政策往前行?再者,科技部的前身是國科會,科技部現在包山包海的業務,就是如同部長剛才說的,第一、補助大學的研發、研究;第二、掌管管理國研院等相關10個科研中心……

陳部長良基:是的,國家實驗室。

蘇委員巧慧:第三、管理實際產業面的3個科學園區。如果就這三大類而言,跟過去國科會的時代有什麼不同?升格的目的在哪裡?部長走過這幾個年代,目前你們的業務還是如此,你們跟各部會的關係如何?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陳部長良基:謝謝委員提問,因為我進來之後,反而很多東西很難再特別凸顯,還要將科技部的責任做好……

蘇委員巧慧:我以為你要說,在這個位置上很多事情就很難說出口。

陳部長良基:我也非常認同委員剛才所提的部分,換名字之後,大院給科技部的職掌,第一、要掌管全國科技政策的推動,其實應該是整體的科技預算如何做有效的應用,但事實上這部分在改組後還無法有效發揮……

蘇委員巧慧:我怕部長說得太委婉,我直接幫你做了整理,你不敢說的部分,我替你說。我們來看下一張表,現在不僅是科技部,還有科技會報辦公室及科技政委,大概就是這三個面向,除了你們的業務範圍外,還有很多業務與科技會報辦公室重疊。部長,簡報資料上有A、B、C、D及E,共5個項目,請問哪一些是科技部的業務?看得出來嗎?同仁可以打pass,沒關係!

陳部長良基:應該都是。

蘇委員巧慧:10秒答不出來……

陳部長良基:這些都是。

蘇委員巧慧:報告部長……

陳部長良基:第三項不是,C不是……

蘇委員巧慧:部長,我跟你講,只有A和D,就是第一項和第四項是你的。至於其他的,根據行政院科技會報設置要點,你剛剛在說的,第二項「國家科技發展政策之審議」是科技會報的。

陳部長良基:對。

蘇委員巧慧:「國家科技資源之分配」也是科技會報的,整個總掌都是科技會報,我不曉得科技部到底可以負責哪一些項目?你們真的可以當國家科技政策的龍頭嗎?這是第一個我想請教部長的。

第二個,除了科技部和科技會報辦公室之間的業務有重疊之外,在平行的部會我們也看得出來,有非常多業務是疊床架屋的;不要說別的,人才培育方面,你們和教育部之間就有非常多計畫重疊。這個預算有些是科技部來的,有些是從中研院或教育部,大家都在做留才攬才的工作,而且預算都相當高,會不會有重疊?一定會有。當然大家可以說永遠不嫌多,所以應該多花一點,但是這真的是最有效能的方法嗎?

陳部長良基:當單位大的時候還是要協調,科技會報辦公室仍然扮演滿重要的協調的角色。

蘇委員巧慧:好,那你們和經濟部之間呢?

陳部長良基:也是一樣,因為大家都在使用科技……

蘇委員巧慧:經濟部、工研院、資策會都在做研發工作。我的選區樹林這邊有樹林「工業」園區,少了「科技」兩個字就不歸你們管了。其實我們也做很多科技尖端布、智慧布,為什麼跟你們科技部就不太一樣?有不同的待遇嗎?有不同的狀況嗎?

陳部長良基:在其他跨部會的部分,科技會報辦公室本來就有一個科技會報,召集人是院長,我跟政委是副召集人,協調相關部會如何使用科技計畫,並做有效的運用,那個部分會在那邊協調,沒有太大的問題。

蘇委員巧慧:我今天講到這裡轉播看不到,台下科技部的很多同仁其實都面帶微笑,應該是覺得有講到點,現在連部長都笑出來了。事實上,本席提出的問題不是我的獨創見解,我也沒有先知灼見。部長如果有看前幾天自由時報的評論的話,應該知道有一篇文章─「科技組織、定位與鏈結的改造」,它正是由貴部的同仁領銜撰文,目的、內文完全一模一樣,就是國家現在如果要能夠讓科技政策更有效,資源更有效的被執行的話,要真正讓研發和產業之間能夠有清楚的上下游,並予以建構,使研發的可以專心做研發,產業的能夠專心做產業,讓上下游的定位清楚,並且有好的協調,這是資源能夠更有效配置的好方法。部長同意嗎?

陳部長良基:我先跟委員簡要說明,第一個,那是科學界的團隊自發性提出的,不是科技部的構想。

蘇委員巧慧:我沒有說,我只是說你們的同仁具有、傳達這樣的心聲,不是科技部。

陳部長良基:對,那也不是我們的同仁,而是學界的教授群。

蘇委員巧慧:真的?第一位……

陳部長良基:有關他們跟科技部的關係,我剛才已經提到,雖然科技部針對這個預算……

蘇委員巧慧:沒關係,我問你的看法就好,你贊不贊成組織改造?你認不認為這樣能夠讓科研資源更有效的配置,使產學研之間的鏈結更好?

陳部長良基:我在口頭報告其實有特別提到科研創新生態圈的概念,本來科技的部分就應該與日精進,隨著目標、目的、策略,組織當然要跟著作適當的調整,這個我覺得應該要做。

蘇委員巧慧:部長今天在備詢台上,我只問你如果本席提出科技部的組織改造相關法規,你是否樂觀其成?

陳部長良基:我絕對支持。

蘇委員巧慧:那我們就往這個方向前進好了。其實我現在還沒有要求你們自己提出,如果我反過來問部長,你可以自己提出組織法的修正嗎?

陳部長良基:我會先找時間跟院長報告,看……

蘇委員巧慧:這個比較委婉,我大概瞭解你的心情啦,我們一起朝讓資源更有效發展、建構更有效的架構的方向前進。這是第一個部分。

剩下的時間有兩個比較小的問題要請教部長,首先,您看補助計畫審查的部分,明年474億元裡的264億元確實就是您剛剛說的,要分配到學術界,讓他們的科研計畫可以更好,所以誰來審查,誰來決定怎麼分配當然很重要。我看到您在這個月初,已經在台灣的北中南東開了四場審查機制調整的說明會,並彙整各方意見,甚至談到審查機制、審查委員的組成等八大面向都會進行大規模的改革。這是部內提出的,對吧?

陳部長良基:對,這應該是結合學界的想法綜整出來的一些作法。

蘇委員巧慧:對,其實本席相當贊同,這八大面向確實有反映現在大家最關切的問題,並且有提出解方。對於成立多元指標、鼓勵原創等等,我個人都非常贊成,同時我也給部長建議,雖然我們都同意一個計畫裡面要有原創性,又要有產業的研發、商機,但是計畫收進來之後,還是應該先分成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兩大類,在這兩大類裡面,他們雖然仍具有各項指標,然而比重應該是不一樣的。這個建議不曉得部長同不同意?

陳部長良基:其實計畫進來,本來就有類似這樣的區分。

蘇委員巧慧:會有區分,裡面雖然都要求具備各種元素,可是比重會不一樣。

陳部長良基:不一樣。我稍微跟委員說明,我們希望將來可以儘量支持好的計畫,也希望支持的都是好計畫。所謂「好計畫」在國際上有兩個i,一個叫innovation,一個叫impact,後者不是只有產業效益,而是計畫的成果應該對社會都有影響,要重視那個影響力。

蘇委員巧慧:大家都同意這些都要有……

陳部長良基:對,各領域……

蘇委員巧慧:我認為不同類別要求的比重還是應該不一樣。

陳部長良基:沒有錯,當然。

蘇委員巧慧:我未來也會朝這個方向監督。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您談到審查委員的組成要年輕化,這個我也相當贊同,不過我看到科技部的很多計畫,像留才攬才都要求40歲以下,甚至是32歲等,還有哥倫布計畫,為什麼審查委員的部分卻訂為50歲,這個50是怎麼來的?

陳部長良基:委員從現任人員可以看到比例相當懸殊,如果大家知道的話,可以了解現在校園裡面的平均年齡就是50歲。

蘇委員巧慧:確實是,我們有年紀老化的狀況,台灣是最嚴重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讓年輕的學者進去。

陳部長良基:另外,科技有很多是來自新的東西。

蘇委員巧慧:好,所以你認為50是考量現況。

陳部長良基:不得已考量現況。

蘇委員巧慧:如果同樣用考量現況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你可以在一年之內,讓自然司現任的審查委員中,50歲以下的比例從18%跳到52%,工程司則是一年就從10%跳到58%?

陳部長良基:這其實很明顯……

蘇委員巧慧:這是因為已經想好人,所以才會有58.62%這種數字嗎?

陳部長良基:沒有,當時希望……

蘇委員巧慧:不然我不曉得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陳部長良基:工程應該最容易有創新,結果我們的委員都很資深,這樣許多年輕人以創新的點子提出計畫就很不容易通過。

蘇委員巧慧:你要加入年輕的人員我完全贊成,我現在是說第一個,你們怎麼那麼快,第二個,你們怎麼算出58.62%的數字?

陳部長良基:那個是最後改進的結果。很顯然表示……

蘇委員巧慧:席次已經算好了。

陳部長良基:沒有,我們的團隊裡面有很多是很年輕的人,他們做改變,自己去找專業的人才進來,我只要求不要全部都那麼資深,可不可以有一半左右是較年輕的?畢竟校園裡面50歲就是平均年齡,兩邊至少可以衡平一下。這是各學術單位自己找的。

蘇委員巧慧:我的時間到了,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其實很直接,就是58.62%的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席次已經決定好了嗎?一定有分母和分子。

陳部長良基:沒有,是改聘完以後統計的數字。

蘇委員巧慧:改變完以後……

陳部長良基:對。他們是改聘以後照年紀統計。

蘇委員巧慧:那這個部分……

陳部長良基:改聘的資料可以給委員參考。

蘇委員巧慧:我肯定科技部的用心,也肯定科技部的方向,同時支持要有年輕的審查委員進來,有這樣的調整,我非常樂於支持。這個部分因為我的時間到了,對於如何……

陳部長良基:調整方式我再請……

蘇委員巧慧:請部長送報告到辦公室。

陳部長良基:好,謝謝委員。

蘇委員巧慧:謝謝。

主席:問題包山包海,問不完了。

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張廖委員萬堅: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蘇委員要問的最後一頁,剛好是我的第一頁。其實科技部每年大概有200、300億元,加其他的超過300億元。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對,將近300億元。

張廖委員萬堅:經費是用來讓國內各類的研究能量提高,進而促進我們的科技水平,這個補助非常重要。部長上任之後,各界對你的期待相當高,當然也希望你們在面臨過去的研究補助審查機制慢慢出現老化之際,必須要改變。我從你們給的資料看到,科技部從11月8日到11月20日,在北中南東辦了四場審查機制調整說明會,其中最大的一個項目就是怎麼解決審查委員年紀老化的問題。剛才蘇委員提到,怎麼會一下子全部改變?你們的結論就是希望從107年開始,各學門平均50歲以下的審查委員、召集委員要占超過一半。

陳部長良基:對。

張廖委員萬堅:我其實非常認同,因為我們從現在歐盟、德國及澳洲等,對科技研究相當投入的國家,可以知道讓年輕學者獲得更多研究資源是國家的責任,國家要協助他們獲得更多。從科技部提供的資料來看,不但學校裡面年輕的研究學者大量減少,計畫主持人的比例方面,97年到105年,30歲以下、30歲到40歲、40歲到50歲的部分,以前是研發能量最強的年齡層,大概占你們所有研究補助計畫超過三分之二,可是105年已經降到接近一半,快破半了,從67%左右、三分之二一直降到54%;50歲以下的研發能量在遞減,這是嚴重的訊息。當然也有不少教授陳情,說審查機制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以部長來看,你覺得會產生什麼問題?

陳部長良基:科技的輪替還是要有適當性,另外,要傳承經驗。這次調整不是不重視資深人員,而是說……

張廖委員萬堅:當然。

陳部長良基:這裡頭有資深的、資淺的人,這樣在輪替的時候,經驗、科技上的認知才可以傳承。

張廖委員萬堅:你剛才看出一個問題了,這個曲線圖裡最有趣的是30歲以下的部分,他們申請科技部的補助,在97年的時候還有64件,去年(105年)只有9件,然後你們就提出要推展愛因斯坦計畫,本計畫本來是要扶助30歲以下的青年學者。

陳部長良基:對,是輔助的重點。

張廖委員萬堅:你想想看,30歲以下的青年學者去年一年才提出9件申請案,那9個幾乎都可以全部入選了。

陳部長良基:這個是獲得補助,但是申請的人比較多。

張廖委員萬堅:又不一樣。我只是說用這樣的指標來看,青年學者急速減少,所以我們要做。

陳部長良基:我在學校的時候看到的情況是,年輕人覺得台灣對年輕的研究群組不友善。

張廖委員萬堅:沒有錯。

陳部長良基:所以我們才會提出那個方案,台灣應該投資在未來,鼓勵很多國際上年輕的學者,讓他們覺得來台灣協助我們的大學做研究,以及指導我們的年輕學生方面,這裡是一個可以發展的地區。

張廖委員萬堅:要鼓勵,要培養。

陳部長良基:對。

張廖委員萬堅:不是把現在的愛因斯坦計畫變成哥倫布計畫,然後慢慢又老化。

陳部長良基:當然。

張廖委員萬堅:你們大量給他們資源,過了5年、10年又是這些人,然後青年學者斷炊了,我擔心會這樣,你們的東西要弄好。在你們這次的補助計畫審查機制改革裡,大概有四個期待─更好的審查品質、研究表現的合理評價、審查人滾動輪替以及審查制度公開透明。部長經過四場座談會之後,覺得這四大期待有沒有辦法符合剛才蘇委員提到的八項結論?

陳部長良基:八項現在已經在做,因為學界都很有共識,剩下的是,我們的期待最後還是要看委員組成的委員會有沒有辦法真正做到,所以接下來12月就會開始辦審查委員的講習。我們大概有這些理想、想像,可是審查委員真正在審查的時候是獨立審查,我們也不會去改它,因此我們必須讓這些委員知道,整個科技計畫應該更開放,要接納更多好的計畫。這個講習我們馬上就會辦,藉此把這樣的期待化為未來審查委員大家都要有的共識。

張廖委員萬堅:審查機制的改革其實有幾個指標,第一個,我們要改變整個計畫主持人逐漸老化的事實,這個事實跟現在大學裡面的老師老化也有關係,就是反映出來了。

陳部長良基:對,有整體性。

張廖委員萬堅:所以現在要培養年輕的研究學者,不管是愛因斯坦計畫或是哥倫布計畫,你們的計畫的經費是給現有的,如果現有的就是這麼少,他以後還是會老化。未來比較有潛力的……

陳部長良基:原則上是這樣,我們希望計畫擺在那個地方,讓國內外拿到學位的年輕學者可以勇敢的來這個場地。

張廖委員萬堅:讓他回來提高我們的比例。

陳部長良基:對,他可以勇敢的回來這裡,把新的東西帶回來。

張廖委員萬堅:105年30歲以下申請科技部科研補助的件數只有9件,今年有沒有增加?

陳部長良基:目前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已經截止收件,現在收到300多件,這顯然表示本計畫獲得年輕學者的支持跟肯定,他們有很多是從海外申請的。

張廖委員萬堅:我的問題跟剛才蘇巧慧委員的問題一樣。審查委員的比例從明年開始要超過50%,這是你的貢獻。年齡當然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我們也不是歧視年齡大的學者,而是從整個研發能量來看,過去學界50歲以下的比例真的占超過三分之二,那是研發能量最高的,針對他們提出的研究補助案,以及政府給予的資源也是最多的。他們的比例減少是事實,現在一下子突然提高,從9件變成現在申請的有300多件。

陳部長良基:對,申請的有300多件。

張廖委員萬堅:按照你們過去的通過率大概是50%……

陳部長良基:因為那個計畫是用前瞻預算,當初提給立法院的時候就提到總共是80個名額,所以一年最多就是80個名額。

張廖委員萬堅:我還是要告訴部長,你的改革是對的、好的,希望此舉能夠對過去的審查機制產生作用,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問題,就是用年齡作標準。其實現在學校的生態就是這樣,那裡有更大的、少子化導致老師老化的結構性問題,所以你們只用年齡當標準有盲點。

第二個,你們如何建立不適任審查人的汰除指標?你們要儘量讓審查公開,因為有很多遺珠之憾。我常常在網站上看到大家稱你為「基哥」,我本來還不曉得,原來是部長的暱稱。基哥說這些遺珠之憾還可以找第二管道申復,可是我們看到102年到106年,有提出申復的都只有5%、6%、7%,其中再通過申復的比率只有4%、5%而已;換句話說,只要第一階段沒有通過審查,第二階段去申復通過的大概只有千分之三不到,就是1,000件只有3件不到。我最近就收到中部某大學教授的陳情。他們成為遺珠也不會妄自菲薄,而是會在研究的時候,拿研究計畫給業界看,假如業界覺得很不錯的話,甚至會支持經費讓他們做研究。他只是問我,如果業界支持他做研究,結果做成功了,他當時在科技部成為遺珠要怎麼彌補?部長有沒有遇過這樣的講法?

陳部長良基:我們也聽過很多諾貝爾獎得主說,他投稿論文被拒絕。科技部對所有的學者說明時有一直強調,我們只能夠儘量維持計畫的審查機制;再者,科技部希望補助的計畫都是好的計畫,但是我們沒有辦法保證所有好的計畫都能進來,難免會有遺珠之憾。用納稅人的錢補助的每一個計畫,我們希望儘可能做到這些計畫都是有特色的、是應該補助的。

張廖委員萬堅:如果只以年齡為標準,不適任審查人的汰除指標到底是什麼?是指他的審查常常出現奇奇怪怪的現象嗎?我們說要讓年輕審查人能篩選出更多更有創意的研究案,因為有些年長者所研究的領域與方向,也許與新的、較具創意的研究不一樣,所以我們要予以鼓勵,但是年輕審查人對我們之前在談的所謂學閥,那些幾年內拿到多少錢的科技部研究案,聽說最高的有十幾億,這些年輕審查人要怎麼排除這個壓力?你在制度上有沒有任何的設計?

陳部長良基:有關汰除的機制,我們本來就會去評量審查的品質,也會定期把審查品質不良的委員剔除掉,這個部分本來就已經在做了。這次我們把所有審查委員定期公開,讓大家更可以了解。

至於年輕學者的部分,我們的審查都是二階段的,第一階段是專業人士進行詳細的書面審查,這是學術界的慣例。書面審查的過程是匿名的,也就是說,複審委員也不知道這個案子之前是由誰審查,所以不會有這個問題,他們可以就其專業儘量去做選定,不用害怕會有學閥的問題。

張廖委員萬堅:是單向匿名還是雙向匿名?

陳部長良基:初審委員會知道那是哪個人的計畫,但是送到複審委員會後,複審委員不知道是哪些人做這件事,所以初審委員不用擔心自己的名字會在過程中曝光。

張廖委員萬堅:這樣的改革方向是對的,但有些問題很多學者還是提出了挑戰,我們希望讓制度能夠更好,讓整個研究資源能有效分配,以鼓勵臺灣科技研究的能量。

另外,有關AI的部分,我們有4所人工智慧創新中心,都在台清交成。現在5年50億、每年10億的計畫案發想階段共提出117件,但大都集中於這4所學校,共有75件。以中部來說,中部要發展智慧機械產業,在「五加二產業」中也有通過相關計畫,但是在AI產學合作研究中好像被忽略了。中部學者向我陳情,他們認為集中在台清交成沒有關係,但對於中部發展智慧機械與AI領域這一塊,好像特別忽略了產學之間的關係,你的回應是什麼?

陳部長良基:應該也不會啦,我們這4個只是base在這些學校,因為他們的能量比較大,但對於中心我們都要求要跨領域、跨學界,其中智慧製造特別有個中心是專門handle這一塊的,當時就是希望他們把鄰近的台中部分納入。

張廖委員萬堅:因為時間關係,請部長提供相關資料給我。

陳部長良基:是,可以。

張廖委員萬堅:因為大家有在談論此事,大家對這個很期待,也願意投入,而且過去也有很好的基礎,但感覺在這個階段卻被忽略了。謝謝。

陳部長良基:好,謝謝委員。

主席:請蔣委員乃辛發言。

蔣委員乃辛: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在質詢之前,我要先提出程序問題。請問今天科技政委有沒有來?有沒有邀請科技政委列席?

主席:我沒有特別注意。

蔣委員乃辛:主席,我一直強調科技政委要到委員會,雖然以科技部組織法上的職掌來看,政策決定及預算決定是科技部,但事實上卻與實際情況不一樣,科技部職掌的既非政策決定,也不是預算的最終決定。去年科技會報在科發基金裡有90多億元,當時我們審查預算時就提過,往後這部分都要送到教委會來審查,但今年有沒有送過來?沒有!這必須要由科技政委來向我們說明為什麼採用這樣的編列方式,去年審查預算時就特別講過了!

主席:那來安排一場好了。

蔣委員乃辛:為什麼今年不送來教委會審查,而是散落在各部會?各部會今年所講的與去年教委會通過預算時所講的是不是一致性的東西,這個我們必須要問科技政委,而不是問科技部。而且科技部有很多事是跨部會問題,這些都是科技政委在決定的,但我們都問不到科技政委,如果今天沒有安排,是不是可以另外安排一個時間,請科技政委到委員會來。

主席:可以,可以安排,審查預算的時候請他過來。

蔣委員乃辛:另外,科技會報的執秘今天好像也沒看到……

主席:有。

蔣委員乃辛:執秘嗎?

在場人員:(在席位上)副執秘到了。

蔣委員乃辛:我們座位表的列席官員名單是副執秘列席,執秘呢?

葉副執行秘書哲良:(在席位上)執秘今天派我來代理。

蔣委員乃辛:政委不來,執秘不來,只派了副執秘來,這說不過去吧!

主席:講的很好,我完全支持你,你下的裁決我都支持。

蔣委員乃辛:這表示科技會報根本不把立法院擺在眼裡,科技會報的預算還要不要?政委不來,執秘不來,我不曉得要怎麼進行審查,如果我今天詢問的是有關科技會報的部分,副執秘可以代表科技會報嗎?拜託主席安排一個時間,請科技政委針對科技相關問題來進行專案報告。

主席:好,我完全照辦。

蔣委員乃辛:謝謝,我現在就開始質詢。

科技部最近在AI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除了智慧終端半導體製程與晶片系統研發專案計畫、建置AI創新研究中心、前瞻基礎建設的建置雲端服務及大數據運算平台,統統加起來,再加上園區的智慧機器人創新製造基地,一共是160億元。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是的。

蔣委員乃辛:然後你們在107年又編列4個AI中心……

陳部長良基:那是包含在160億元裡,是5年計畫……

蔣委員乃辛:對,我知道,所以我剛剛說一共是160億元,對不對?

陳部長良基:對。

蔣委員乃辛:你也講過,AI創新研究中心要培育3,000位人才,由300多位教授來培育3,000位人才,請問這3,000多人在哪裡?

陳部長良基:目前在創新研究中心,明年才會開始執行。現在那個計畫還在審定,中心已經確定了,但中心內部的計畫還在審定,當時的預估是每個中心的計畫加起來應該會有將近2、300位教授,每位教授培育真正從科班訓練出來的學生,我們預估可以達到這個規模。

蔣委員乃辛:說實在的,AI人工智慧、物聯網及大數據是現在每個國家都在努力的,因為它是未來的新興產業,整個產業的重心都在上面,科技部對於這個部分有投入,也準備要培育人才。部長,我之前曾請教過科技部有關AI產業的相關科系有哪些,你告訴我之後,我就把這些科系列表,也曾請問過與物聯網產業相關的科系有哪些,你也列表給我了,現在螢幕上顯示的就是這個。請問部長,這些人才是在哪裡培育的?在科技部嗎?

陳部長良基:在大學。

蔣委員乃辛:你以前當過次長,也知道教育部對於大學的總量管制是怎麼管制的。我有請教育部把這次大幅刪減博士班核定招生名額的各科系名單提供給我,教育部提供給我一張列表,我對照後發現,這些科系就是科技部說未來AI產業及物聯網所需相關科系。我們可以看到成大、交大、清大、台大、台科大、雲科大等等學校的相關科系統統被砍了,請問AI產業的人才要怎麼培育?

陳部長良基:教育部有要推動學位授予法的修法,要儘量塑造系進院出,這樣才能快速反映科技需求。以上次我們參訪以色列為例,他們目前大學有十分之一會直接轉到AI相關基礎訓練。

蔣委員乃辛:部長,教育部砍這些研究生的名額對於未來AI產業人才培育不會產生問題嗎?沒有相關?

陳部長良基:也不是,就是說……

蔣委員乃辛:因為我拿同樣問題請教中研院廖院長,廖院長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樣對未來產業會有問題。我只是想請問陳部長,如果砍掉這些科系的招生名額,對未來的產業會不會有影響?本席認為要執行總量管制時應該要配合未來的產業,對於產業所需要的人才要去培育,未來產業不需要的可以刪減,但基礎研究部分不能動。部長,教育部針對人才培育要進行系所的總量管制時,有沒有跟科技部進行過事先的溝通?

陳部長良基:我們現在有一些聯席會議在討論這個部分。

蔣委員乃辛:如果沒有,我們很擔心未來人才的培育要怎麼辦,要從哪裡來?我記得部長曾跟我說過,你是學數位影像傳輸的,你當時在學數位影像傳輸時,智慧型手機還沒有出來,可是美國已經開這門課,而你也去學習了,後來智慧型手機產品出來,一直擴展到現在。這就是人才培育要走在產業的前面,如果對於未來產業所需的人才,現在就把相關科系的招生名額砍掉的話,我很懷疑未來的產業在哪裡。對於這個部分,中研院院長表示會去向教育部進行瞭解,我也希望部長能去向教育部進行瞭解,因為人才培育不容易,我們必須要走在產業的前面,好不好?

陳部長良基:是。

蔣委員乃辛:畢竟你過去也曾擔任過次長。

另外,剛才談到部長要提拔年輕學者,愛因斯坦計畫的對象是32歲以下年輕學者,哥倫布計畫的對象是35歲以下年輕學者。剛剛前二位委員也提到了主持人的年齡問題,他們認為偏高,而我則認為年輕人數量太少。以近5年執行專案計畫之計畫主持人數統計表來看,30歲以下的只有1人,30至39歲的有181人,大部分是集中在40歲到59歲,對不對?

陳部長良基:對。

蔣委員乃辛:如果計畫主持人的篩選都是這種分布年齡的話請問愛因斯坦計畫(32歲以下)及哥倫布計畫(35歲以下)會有幾個人可以達到你們的標準?

陳部長良基:委員現在提出的這個統計資料是專案計畫,前二位委員問的是一般專題計畫,所以人數有點差距。另外,在委員會一直被委員問到現有很多措施對招攬年輕人是沒有效果,所以那個方案不是為了現在的教師而準備,而是希望招攬一些年輕的教師,也就是我們看到年輕這一輩的人數不足,需要新的方案來吸引他們。

蔣委員乃辛:所以你們的哥倫布計畫與愛因斯坦計畫都是針對國外嗎?

陳部長良基:也不是針對國外,國內畢業的也可以……

蔣委員乃辛:你說國內畢業的也可以,但以目前國內的環境來說,有多少人能符合你們的愛因斯坦計畫?

陳部長良基:這次已經截止了,到目前為止報名有318人。

蔣委員乃辛:我知道,我剛剛有聽到你的回答。

陳部長良基:確實是有一群年輕人覺得以前沒有機會,現在有這個機會,他們就提出申請。

蔣委員乃辛:反過來說,專案計畫主持人的年齡是不是也應該隨之一起下降?

陳部長良基:專案計畫並沒有年齡限制,以前科技部的計畫都沒有……

蔣委員乃辛:是沒有年齡限制,但你們審查的結果就變成這樣嘛!1,930人裡只有1人是30歲以下。

陳部長良基:向委員報告,我也覺得這樣不對,但科技部不能去更改審查委員會的審查結果,所以還是要從審查委員那裡去做改變才有辦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審查委員有傳承,也有年輕想法進來,這樣年輕朋友的創新研究計畫才有辦法得到委員的支持。

蔣委員乃辛:我的意思是說,既然你們有哥倫布計畫及愛因斯坦計畫,而且都是要鼓勵培植年輕學者,一個是32歲以下,一個是35歲以下,難道這些人沒有能力去主持專案計畫嗎?

陳部長良基:應該不是,我們從今年開始……

蔣委員乃辛:應該是有嘛!如果從今年開始,專案計畫主持人的年齡分布還是這樣的話,我很懷疑你的愛因斯坦計畫與哥倫布計畫是打水漂,是空的。

陳部長良基:我們就是要培養一些年輕學者。

蔣委員乃辛:如果你要培養年輕人,未來專案計畫主持人的年齡層也應該相對往下降才對啊!

陳部長良基:是,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干涉委員會……

蔣委員乃辛:你不能干涉,所以只能用鼓勵的方式,但光用鼓勵的方式能不能達到這個要求,我是很懷疑的。

陳部長良基:對,鼓勵可能不行。

蔣委員乃辛:所以我在此提醒部長,你應該也要想辦法針對這些部分去做調整。

陳部長良基:是,謝謝委員的指教。也要向委員說明,剛剛委員有聽到很多委員質疑我要求降低審查委員的年齡,其實我受到很大的壓力,很多資深教授質疑他們就沒有機會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所以需要委員的支持。現在做任何改變一定會影響一些人,如果我沒有辦法……

蔣委員乃辛:我知道,部長,我不是排斥年紀大的人,我只是認為既然你們要推出愛因斯坦計畫與哥倫布計畫,就應該要去落實,愛因斯坦計畫與哥倫布計畫都還沒有執行,但是從過去5年執行專案計畫的主持人人數及年齡分布表來看,我對於愛因斯坦計畫與哥倫布計畫就產生質疑了,到底能不能達到你的目的?這個部分你自己本身要努力。

陳部長良基:好。

蔣委員乃辛:另外,我們現在談到產業,最近南科有個環境差異評估報告,要將其用電量提高到222萬KW,為的是什麼?

陳部長良基:222萬KW是為了5奈米先進製程,所以才提高到222萬KW,未來面對3奈米先進製程,用電量會再往上提高。

蔣委員乃辛:這是我們很擔心的一件事,張忠謀提到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土地及缺人才。有關於缺電,南科爭取到台積電設廠進行5奈米先進製程計畫,用專案環境影響評估把電提高到222萬KW,剛好夠5奈米使用。現在傳出台積電3奈米先進製程投資案也要落腳於臺灣南部,請問3奈米的電在哪裡?現在好不容易花了這麼多時間才把5奈米的問題擺平,台積電本來是要去美國投資3奈米先進製程,現在願意落腳在臺灣,但這些問題要解決啊!請問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

陳部長良基:其實我們之前已經和台電陸續開過很多次會議,現在台電的時程是可以符合2022年台積電的5奈米新廠或其他科技廠的用電需求,所以目前我們評估這是沒有問題的。

蔣委員乃辛:這只能符合到5奈米嘛!

陳部長良基:不是,連3奈米的需求都有估算。

蔣委員乃辛:要符合3奈米的需求是不夠的,照科技部提供給我的環境評估報告,上面很清楚表示,裝置容量增加至222KW,這只能用到5奈米。

陳部長良基:對。

蔣委員乃辛:沒有包含3奈米。

陳部長良基:是。

蔣委員乃辛:如果未來要納入3奈米,還要重新環境影響評估,對不對?

陳部長良基:對。

蔣委員乃辛:問題是電在何處?

陳部長良基:對。

蔣委員乃辛:關於台中火力發電廠燃煤機組操作許可證展延一案,雖然昨日市府環保局核定讓它繼續發電,但是這是和中央講好的,本來統統要停爐,現在讓它繼續,可是要限制,如此一來,未來台灣的供電量到底夠不夠?如何補充供電量?尤其還要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

事實上,非核家園已經開始實施,現在只有核三的二部機組及核二的一部機組在運轉,核二的一部機組再過幾個月也要停擺,到時只剩核三的二部機組在運轉,供電量絕對不夠!既是如此,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到底進行得如何?你們預計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占比要在短短幾年從5%達到20%,人家德國從5%到20%花費12年,我們計畫只花約人家一半的時間就想達到,可能嗎?照審計部的報告,離岸風力發電、綠電等等都未達到標準啊!未來我們的用電量要怎麼辦?既然我們要產業未來落腳在台灣,科學園區的用電量要怎麼辦?希望部長提供相關具體資料給我。

陳部長良基:好。

蔣委員乃辛:在審預算之前,提供相關具體資料給我。

陳部長良基:就是有關南科用電的部分……

蔣委員乃辛:第一個是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問題,現在這個計畫到底進行到何種程度?照審計部的報告,進度有落後,請問落後到何種程度?情況如何?請提供詳細資料給我;第二個,針對科學園區及未來新興產業需要的用電,我們能夠供應嗎?如果無法供應,要如何處理?好不好?

陳部長良基:好。委員,科學園區這一塊的資料是不是先集中在南科的部分?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比較快速提供資料給委員,因為……

蔣委員乃辛:說實在的,關於南科的部分,這次你們提供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有說明,我很仔細看過,可是我不知你們對於未來的因應,要是3奈米廠要落腳南科,你們要怎麼辦?這次你們提供的環境影響評估沒有提到這個部分,內容只提到5奈米廠的部分。

陳部長良基:好,我們將南科3奈米廠的整個用電詳細規劃一起呈給委員知道,好不好?

蔣委員乃辛:好,謝謝。

陳部長良基:謝謝。

主席:乃公講得很好!我會安排科技政委到委員會報告。

請李委員麗芬發言。

李委員麗芬: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部長,您今年8月曾經出席國網中心3D動畫全國大賽的頒獎,當日出席者還包括文化部部長與經濟部部長,可見你們三個部會都非常重視這一塊業務。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是。

李委員麗芬:之前我也關心過算圖農場,因為很多作品都是利用國網中心的算圖農場進行製作,特別是公視的「一把青」、兒少節目「水果冰淇淋」等,所以我覺得算圖農場非常重要。

上次質詢時,我還特別關心國網中心的人力問題,因為現在政府的大數據、AI等等許多工作都由國網中心承接,所以我很擔心這些業務再加到國網中心會不會影響到他們原本辦理得還不錯的業務,特別在算圖這一塊,真的沒有其他單位可以取代。如今文化部也有很多業務需要國網中心辦理,例如再造歷史現場等等,而且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只會愈來愈密切。

本席看到,雖然你們有強化國網中心的硬體,可是他們的人力資源到底足不足夠?我很擔心。算圖這一塊很不一樣之處在於它不只靠技術,因為過程之中必須和導演、創作者進行很多溝通,要了解他們要呈現的畫面、美感和想像力,所以這個服務不只需要技術,相關的人才培養也需要時間磨合。再者,我還聽到創作者表示他們使用的軟體等等也都非常不一樣。因此,這個方面的人才不僅要懂技術,還要懂文化內容,可是據本席了解,現在算圖業務是不是沒有正式編制?

陳部長良基:現在我們有一個專案,向委員說明,當時我曾經和鄭部長研商將來共同設立一個專案團隊,這個專案團隊會由科技部和文化部一起支持,鄭部長對此也非常支持,將來這個團隊還會逐步依照用量擴充。

此外,其實那天我們還邀請很多導演出席,包括評審,像魏德聖導演都來指導過,我們會加強這個結合。

李委員麗芬:可見大家都很肯定這樣的業務與協助。剛剛部長表示,未來要成立一個專案辦公室,其實這就是我要提出的,他們應該有正式編制,因此,你們可不可以成立一個專案辦公室?本席也會透過預算提案進行督促,你們能不能朝這個方向進行?

陳部長良基:可以。

李委員麗芬:請問你們需要多久時間研議?

陳部長良基:現在文化部是由丁次長進行整個coordinate,目前我們大概是10個人,之後我們希望可以逐步慢慢擴充,不要一下太大,但是我們會照文化部的需求進行擴充,因為我們希望這是藝術人使用,所以會增加這個方面的人力,我們會逐步擴充。

李委員麗芬:部長剛剛說目前有10個人,不過,據我了解,好像只有6個人,對不對?

陳部長良基:8個人,將近10個人。

李委員麗芬:何況聽說裡面的優秀人才都要被業界挖走了,所以我忽然覺得我們應該趕快……

陳部長良基:我們會逐步帶進新血,謝謝。

李委員麗芬:好,很高興聽到部長已經有這樣的規畫,我們會期待它趕快成立。

陳部長良基:是。

李委員麗芬:另外,前日國研院召開福衛五號影像改善進度說明的記者會,我們很高興你們有積極處理影像失焦的問題,只是還有幾個問題想請教部長。影像失焦的問題會一直存在,只是我們要運用取像儀的溫度調控機制及「回溯修正」的失焦影像還原技術,大幅改善影像品質,而目前作法每次都要花約2小時作業時間,現在你們是不是用這種方式改善?

陳部長良基:真正影像取得之後,要先進行影像處理,以前只要進行壓縮,下來之後還要進行解壓縮,這些工作都是電腦作業,等將來電腦系統備好程式和相關硬體之後,那個計算不見得要那麼久時間,2個小時可能是將台灣掃過一次的10分鐘影像直接下來的運算時間,單張是不需要的……

李委員麗芬:所以現在這些都是自動化,不用再靠人力做那樣的事嗎?

陳部長良基:對。

李委員麗芬:因為我比較擔心……

陳部長良基:現在這要靠人力是因為我們一張一張測試,將來整個順之後,直接用程式跑即可。

李委員麗芬:好,我們會擔心人力不能負荷是因為以前福衛二號服役12年,拍下的照片超過255萬幅,預計一年要20萬幅,如果我們靠人力處理這些,一定做不到!

陳部長良基:對,當然。

李委員麗芬:現在你們要增設電腦,用自動化處理這些。

陳部長良基:對。

李委員麗芬:所以不會用到人力。

陳部長良基:是。

李委員麗芬:既然如此,我就比較放心,之前我是擔心人力可能會負荷不了。以前福衛二號的照片其實可以售給法國的衛星圖像經銷商,像是spot image,以後我們所修正的圖像已經修正到他們也願意購買我們的圖像了嗎?

陳部長良基:我個人是覺得應該可以,不過這也許可以請院長來說明。

李委員麗芬:我們當然期待這樣的影像還是可以有商業用途,所以現在這個部分是不是已經克服了?

主席:請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王院長說明。

王院長永和:主席、各位委員。目前是有一些廠商在接觸中,至於品質的問題,可能我們到最後看看他們真正需要什麼樣的品質,才能決定這些到底要應用在哪裡、有哪些廠商會跟我們簽約。

李委員麗芬:這個部分既然我們努力在做影像的修正、還原,就是希望未來的運用能夠更廣,如果有商業運用當然是最好,希望你們在這部分再多加努力。

其實今天的主題都是放在太空政策方面,因為很多小朋友的夢想都是要當太空人,其實我在今年也看到一個很棒的消息,臺東有一個就讀國二的邱紳騏同學,他就是從小立志要當太空人,他是今年臺灣唯一拿到太空教育推廣組織HASSE獎學金的人,所以他在暑假就去了NASA兩個禮拜,參觀相關的一些公司、組織,並參加跟太空有關的一些教育課程。我在這裡想要請問部長,我們到底有沒有針對國內孩童做相關太空科學知識的推廣?

陳部長良基:其實我們太空中心算是在整個科普做得比較積極的單位了。

李委員麗芬:我知道你們展覽那一區就是跟這個有關。

陳部長良基:我們定期會找小學生來太空中心參觀,暑假更有比較多時間的營隊,所以這方面我們可以做。委員剛才show的,也許將來我們可以link到國際一些太空中心,讓年輕人可以有交流管道。

李委員麗芬:部長剛才提到有一些營隊,我知道我們國家太空中心在今年1月舉辦了一個冬令營,我很肯定有這樣一個冬令營,可是我對這個冬令營有一些意見及想法要跟部長溝通。你看,這個冬令營只在新竹、臺北舉辦,一共三天的課程,沒有提供住宿,費用是4,200元。因為沒有提供住宿,臺東的這個同學就沒有辦法參加,如果他要參加,就必須自己找住宿的地方,我覺得這真的很可惜,所以希望你們在營隊的設計上可以有多一點的考量,我相信還是有很多偏鄉學生對太空有夢想,想當太空人,可是只在新竹、臺北舉辦還不夠,因為沒有住宿。其次,報名費4,200元對一些家庭來講還是算多的,以後這個營隊針對不一樣情況的學童、不一樣地區的學童,是不是應該要有不一樣的考量?譬如在收費部分,對於一些對太空有興趣,可是屬於弱勢的孩子,我們應該可以提供一些免費的名額;連非營利幼兒園都有提供10%給弱勢小孩,所以我覺得這部分是要去考量的。此外,如果沒有辦法到處去舉辦的話,像這種有好幾天的營隊,我覺得應該要考量到住宿的問題,讓其他縣市的小孩也可以一起來參加。我知道我們太空計劃第二期是到2018年的年底,接下來是不是有第三期?

陳部長良基:第三期正在規劃。

李委員麗芬:關於第三期的規劃,我希望能有多一點太空教育的推廣,也將這部分更容納進來。

陳部長良基:好,我們可以把它擺進去。

李委員麗芬:去年6月我提了一個臨時提案,針對科技部的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以及高齡社會需求為導向之科技研究計劃,那個時候部長還沒有來,所以可能不知道有這個提案,當時我是認為這兩個計畫跟性別滿有關係的,所以希望能有一些性別的評估及分析進去。後來你們給我一個書面資料,舉了很多期刊說這些期刊都是認為有需要才去做性別影響評估。我覺得這部分我的想法跟部裡面掌握的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我是覺得這兩個計畫已經跟性別很有關係,我看到美國國家研究院針對比較有關係的部分是說只要你來申請,就要先做性別分析,性別分析之後真的跟性別有關係的話,你在整個研究裡面一定要做性別影響評估,所以他是一個不一樣的概念。如果科技部對於性別分析或是性別影響評估的做法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我建議是不是可以找一些婦女團體來討論。其實這兩個一定是有相關的,只是我們能不能在一開始申請的時候就要做性別分析?如果有相關,整個研究就要做性別影響評估,對此是不是可以找一些婦女團體一起來討論?

陳部長良基:好,我請同仁了解一下,跟委員辦公室聯絡,再把詳細資料找專家一起研商,好不好?

李委員麗芬:好,謝謝部長。

主席:請許委員智傑發言。

許委員智傑: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針對少子化危機,部長知道勞動部在推動什麼嗎?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我不是很清楚,請委員指教。

許委員智傑:這個問題表面上跟你們好像沒有直接關係,但其實有很大關係。勞動部現在是在推動企業托育,你知道嗎?

陳部長良基:我聽過他們有這個主題,但詳細內容可能要再了解一下。

許委員智傑:因為勞動部也不好意思叫科技部要做什麼,科技部也不見得關心勞動部在做什麼。我們的科學園區裡面總共有27萬3,000多人,在三個科學園區裡,中部科學園區自己有設幼兒園,大概可以容納30位幼兒,這個事情可能部長也不會特別去關心,不知道其他科學園區對這個有沒有興趣?

陳部長良基:我對這個是有關心,我那時候特別去看了一下,他們當時的回覆是有做員工調查,也幫員工去找尋在鄰近附近有33家托育中心。委員問的是中科,我請陳局長先對中科部分說明一下,看這樣是不是合理。

許委員智傑:中科的是內部的才可以去,還是外部的也可以去?

主席:請科技部中科管理局陳局長說明。

陳局長銘煌:主席、各位委員。這部分是在中興新村原來就設的,我們接管之後,目前是都可以去,就是附近的及員工的都可以。

許委員智傑:就是附近廠商的子女也可以去?

陳局長銘煌:是的,包括社區裡面的,我們都接受。

許委員智傑:現在是只有中科有設,其他的科學園區都沒有設,對不對?

主席:請科技部竹科管理局王局長說明。

王局長永壯:主席、各位委員。我們竹科本身就設了2家,事業單位也有設。

許委員智傑:你們自己設的還是外面設的?

王局長永壯:我們自己設了2家,管理局的廠商也設了3家。

許委員智傑:管理局的廠商設了3家?你們自己設了2家?

王局長永壯:對。

許委員智傑:這2家就設在同一個地點嗎?

王局長永壯:不一樣,像我們的實驗中學是從幼兒園就有了。

許委員智傑:實驗中學有設一家?

王局長永壯:對,還有高峰社區那裡也設了一家。

許委員智傑:南科呢?

主席:請科技部南科管理局林局長說明。

林局長威呈:主席、各位委員。南科總共有3家,2家在我們的社區中心,一家叫麥迪兒,學生可容納65人,目前招收了55人;另外一家叫小熊托嬰,立案是17位,現在收了16位;還有一家在實驗中學裡面,有7個班級,一班大概20位。

許委員智傑:這3家加起來多少人?

林局長威呈:3家加起來的話……

許委員智傑:南科、竹科、中科加起來大概可以容納幾百人?

林局長威呈:我們這邊大約200個。但可以容納65個的目前只有招55個。

許委員智傑:對,我是說三個科學園區加起來多少人?

王局長永壯:809人。

許委員智傑:809人!三個園區裡面總共27萬人,809人顯然是不足嘛!我們看一下勞工的需求,這是科學園區裡面員工的年紀分配圖,25至45歲中間是一個高峰,一般來說,生孩子大概都是在這個年紀的區間,所以27萬人乘以9成,約23萬多人都有托育的需求。有些大的公司還不錯,像智邦有900位員工,自己內部設有120個嬰幼兒的托育。奇美電子有4萬多人的員工,收托大約有300多人(含社區)。接下來看Google,Google自己也有設,還有Cisco。其實這裡有一些可以讓部長參考的資料,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就是要解決少子化的問題,應該對幼托有更多的關注,今天這個主題本來不是科技部的事情,但公家機關要是可以帶頭來做的話,就可以當企業托育的龍頭老大,不知道部長有沒有興趣?

陳部長良基:委員這個建議很好,我會請管理局再去做問卷調查,上次問卷調查之後,有六成的員工比較希望在住家在地做托育,也許和家裡有人可以協助比較有關係。我們會請管理局實地去做,若現在設得不夠,看是不是需要再設一些標竿,委員的建議很好,再請管理局參考看看能不能朝這方向……

許委員智傑:我想管理局自己要做整個園區當然困難度高,但是像奇美、智邦這樣的大公司,我們如果能夠盡量去鼓勵他們,也許就可以解決很多青年工作者托育的問題。如果有更多的大公司可以有這樣的措施,鄰近的小公司也許就可以「靠行」。這部分公家機關可以帶頭來做,所有的托育問題由科學園區管理局協助,其實科學園區裡面大部分的人也都是菁英,他們對孩子應該也都非常重視。

陳部長良基:謝謝委員,剛剛委員提的,台積電也有設,還設了兩個托幼及課後的安親班,我們會請管理局去協助及引導各廠商,特別是大的企業,若願意設,我們可以給他們相對的補助,這部分我們可以請管理局來做規劃。

許委員智傑:第一,我是希望科學園區爾後對這個問題也可以幫忙重視一下,這是少子化問題,也是國安危機!有關照顧好下一代,我認為科學園區應該要帶頭率先來做,如果三個局的局長都可以這麼重視的話,將來的數據就會增加。是不是可以請這三個局花時間做數據的統計,譬如半年、一年或兩年再來檢視這個數據是不是有成長?這樣也能造福下一代有關托育的需求,這部分請部長和局長幫忙重視一下,謝謝。

陳部長良基:是,好的。

許委員智傑:第二個問題,有關彈性薪資的方案,部長應該很熟,彈性薪資方案補助的對象大部份是屬於哪一類的?

陳部長良基:跟委員報告,99年當時是委員這邊所提,那時是由教育部和科技部一起經由行政院核定後來執行,這個方案一直執行到現在,我在教育部時就有請兩個部會相互協調一下,看看有沒有達到效果。現在彈性薪資有關留才的效果是比較有達到,因為這樣使得很多優秀人才得以留住,另外攬才部分的效果,人數一年大約也有600至700位左右。

許委員智傑:有關人數的部分,我現在給部長一個訊息,鼓勵的對象,有94%都是給現職人員,剩下的6%才是給新聘人員,尤其是科技部,93%是給現職的教師,7%是新聘,所以這就是傳統學閥的問題。我想這部分科技部應該比我還清楚,有很多都是派系、都是固定,這部份我覺得應該要解決。另外有關論文,目前都在提倡如何提升產業、如何提升經濟,當然科學的基礎研究還是要保持,我們也不敢說不重要,但若能花更多的精神在產學合作和經濟的提升,這樣是不是會更直接一點。目前幾乎大部分都是以論文為主,想請教部長,我有請教育部跟科技部合辦技職奧斯卡,教育部有沒有跟你商量將來要頒獎的對象該怎麼選出來?

陳部長良基:我們現在還在研商,由產學司和技職司共同在研擬相關辦法。

許委員智傑:我是希望教育部、科技部和經濟部一起辦,不能只有教育部自己玩喔!萬一教育部推選出來的人選科技部有意見,說我這邊有比你優秀的人選為什麼你不提名,這時總不能把責任全部都推給教育部了,對不對?所以到時候科技部、教育部和經濟部要選出真的對產學有貢獻的,你們要傷腦筋,這沒有那麼簡單啦!有關頒獎和典禮的程序當然很簡單,重點在篩選,要變成一個產學大師其實沒有那麼簡單,所以我希望教育部和科技部一起來思考。再來看各個學校的狀況讓部長了解一下,有些學校有制定要點,針對彈性薪資教師點數的計算,我們看到這圖表裡面,中山大學還不錯,它會特別思考有關產學方面有特別重視可以記點的部分,其他一般的學校其實沒有那麼的重視,所以我怕彈性薪資到最後只是鼓勵發表論文多的教授。我希望科技部對於產學合作有特殊貢獻的教師,真的可以拿出來頒獎,但到時候要是他沒有拿到彈性薪資,那也是很諷刺。所以我在這邊要提醒部長提早做考量,包括產學合作的指標、特聘教授、產學合作的特聘教授和績優教師等等,這部分如果科技部能多花一點心思,關注產學合作、經濟貢獻,我想台灣現在最重要的是在拚經濟,經濟拚的起來,其他的可以慢慢的加強沒有關係。所以科技部的心思要放在這個部分,將來和教育部一起合作,包括攬才、育才,甚至將來要如何讓下一代教育改革和產業可以接軌,你們兩個部會應該要時常討論。明年教育部要辦技職奧斯卡的頒獎典禮,這如果跟科技部沒有接好的話,到時候我怕科技部會講說那是教育部辦的,和我沒有關係,所以我在這邊先提醒一下部長。

陳部長良基:我們會全力支持。

許委員智傑:有關產學大師這麼大的東西,不是教育部可以獨自篩選出來的,應該要跟科技部一起篩選出來。這部分茲事體大,他可以當產學大師又可以獲得技職奧斯卡獎,跟彈性薪資制度有關的部分,你們也要一起思考,真的表現好的該怎麼給他鼓勵?坦白講,彈性薪資是最實質的鼓勵,我們是不是真的有鼓勵到這些有貢獻的人,而不只是鼓勵到寫論文多的人,希望科技部這部分能做比較完整的思考,我們就看你後續怎麼做?成績做得如何?大家滿不滿意了!

陳部長良基:好的,謝謝委員!

主席:休息10分鐘。

休息

繼續開會

主席:繼續開會,請賴委員瑞隆發言。(不在場)賴委員不在場,請何委員欣純發言。

何委員欣純: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部長,你知道昨天大台北地區空污很嚴重嗎?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是,我有看到。

何委員欣純:有看到喔,事實上不只是大台北地區,昨天早上中南部、西半部地區的空污狀況就很嚴重,到了下午就換大台北地區,所以昨天整天不論是媒體或網路,大家都在討論為何台灣的空污會越來越嚴重?這當然有其環境的影響因素,也有污染源防治的因素,所以想請教部長,科技部有那麼多的學者專家及博士研究員,而且用了那麼多科研計畫的經費,對於空污防治及空污對台灣人民身體健康的風險評估或研究計畫,請問用了多少經費?你知道嗎?

陳部長良基:我知道有幾個專案計畫在做這部分的研究,整體的經費還是要請他們查一下。

何委員欣純:沒關係,有誰知道過去這幾年來在哪個領域有相關的科研計劃跟經費的配置?部長,你請誰來回答一下?

陳部長良基:這部分還是請自然司吳司長來回答。

主席:請科技部自然司吳司長說明。

吳司長俊傑:主席、各位委員,我們自然司有做基礎性的研究計畫,一年約有幾千萬的經費在做有關空氣污染的基礎研究。

何委員欣純:相關空氣污染的基礎研究,一年幾千萬?

吳司長俊傑:是,這主要是國內的基礎研究,在自然司的學門裡面的基礎研究經費。

何委員欣純:所以在你們的基礎研究裡面,第一個就是空污的基礎研究,但是應用面還沒有,對不對?

陳部長良基:我們在公衛有,在公共衛生那邊有一些計畫在做……

何委員欣純:我現在要知道科技部在跨領域的部分,有沒有針對下列重點:第一個是空污的基礎研究,第二個是防治方法的應用研究,第三個是空污對於人體,特別是台灣人體健康的風險研究?部長,請問你知道有沒有?

陳部長良基:我知道有。

何委員欣純:你知道有,沒關係,你在會後統整一下,把這些細節資料數據給我好不好?為什麼很重要?科技部這麼大的部會,大家都在談各個領域學門的研究,當我們在發展甚至應用在產業面,我覺得最應該要應用的是在民生面,這是無法脫離的。各位都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在這裡就業、做研究及生活,這是我們大家必須要共同去面對的問題及研究該如何去解決,所以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不能脫離我們的生活啊!你在會後要把這些資料給我喔!

陳部長良基:好,我會把這些資料統整給委員。

何委員欣純:以目前我找到的資料來看,你們現在和未來的空污監測及防護計畫有1.3億元,空品物聯網的計畫和空污AI大數據的空品感測技術等,今年和明年有一億元。而這些研究,就如同您剛剛所回答我的,都還在技術監測和防護基礎研究,現在你要推AI和大數據物聯網,那也只是把所有空污品質的訊息和相關的數據,透過物聯網和大數據,除了做分析,就是只有分享給每位公民和國民的手機上,除此之外,我看不到你們對於空氣污染中有害微粒對我們的健康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有什麼成果?這當然在公衛領域,這當然也可能是衛福部的問題,但科技部有那麼多的學者專家在公衛的領域裡面,也一定有這樣的專才嘛!

陳部長良基:我們科研團隊有這樣的計畫,這兩個只是專案啦!公衛的部分我們也有公衛的計畫,所以有些計畫完成後的結果也會分享給衛福部和環保署做參酌,這部份是有貢獻給他們的……

何委員欣純:請問有誰能說明這兩個計畫到底是在做什麼?這是我從你們給我的資料調出來的,有人知道嗎?

吳司長俊傑:報告委員,在空污監測及防護計畫中,一方面是感應元件的發展,另一方面是各種護具的發展,和空污相關的包括有面罩等等,再來有關空品物聯網的部分……

何委員欣純:你突然講到面罩這兩個字讓我有點感興趣,你所謂的空污防制是要發展面罩?

吳司長俊傑:這也是其中之一,口罩也是可以做為保護的措施,這算是應用的層面,這部分也屬於計畫的一環。剛剛有提到空品物聯網的部分,包括新模式的發展與分析和應用現有的大數據做AI的發展,這是新的領域,等於是全新的開始,另外就是各種指標感測元件的開發,這幾個部分都是自然司和工程司一起在發展的。

何委員欣純:你說這些感應元件的開發,而這些技術和研究層面的發展,在應用面除了面罩、口罩,你告訴我這個東西,讓我想到難道以後全台灣的民眾都要戴口罩?

陳部長良基:報告委員,這兩個計畫都是在我進來之前就已經規劃好的,在我進來之後有特別找公衛的專家,因為我覺得這部分有兩塊,一塊是要去找來源,這樣才知道該怎麼去做防制,另一塊是對於人體的危害性,該如何去做避免。所以不是只有著重在技術這一塊,應該是那部份也要做,我已經找團隊在研商,只是這計畫還來不及……

何委員欣純:好,部長我就是在等你這句話,不是在技術面也不是只有在基礎研究,除了這兩個領域之外我們還要更進一步。空污防制的核心價值就是降低健康風險、保障民眾的健康,有學者專家曾經說過,所有的政策都應該納入環保考量,而且空污防制不是只有環保署的事情,是所有行政機關、政府各單位統統要共同負責的事情,所以我才會一直在問你說科技部在基礎研究及技術研發上,有沒有跟衛福部及環保署合作,這些跨部會的合作,該如何積極的去防制空氣污染,怎樣去保護並研發什麼樣的應用層面可以保護民眾的健康。

陳部長良基:報告委員,剛剛吳司長報告的第二個計畫就是由環保署主導,我們只是配合它來做,所以才要向委員說明,當時我進來之後覺得一個是來源,另一個是人體安全,這兩塊還是要再去做補強,所以會找衛福部相關的公衛專家進來協助。另外就是能源那一塊,有關污染源的部分,我們要做些科學研究,要比較具體的把它找出來。這兩個部分本來就是有一些團隊在做這些計畫,我們希望把它統合起來……

何委員欣純:對不同的污染源,我們可以研發更高階、更進步的防制及防護的技術嗎?

陳部長良基:能源source或者是能源的技術。

何委員欣純:還有能源的技術,今天委員會也有其他委員提到,我們的替代能源、綠色能源及科技的研發,能夠掌握到怎樣的程度?在能源替代的轉換過程中,有關空污防制的部分如何能夠更加強?我想台灣的學者人才濟濟,而且我相信各位的研究都散落在每一個領域中,我們現在缺乏的是政府整合、統整的能力和相關的平台,把這些跨部會、跨領域學者的研究和政策應用層面結合。一般老百姓都會想知道政府在幫我們做什麼事情、政府到底有沒有魄力和決心去改善空氣污染的問題、保障民眾的健康,也會希望政府教導大家在這樣的環境裡面要如何自我保護和自律,包括自己製造的小型污染源能透過何種措施,在生活中落實環保。我覺得這些都是跨部會的事情,由小到大、大大小小都是民眾的事,也是政府的事。好不好?

陳部長良基:是的,謝謝委員的指教。

何委員欣純:接下來,科學園區環保署管不管得到?

陳部長良基:所有的法令我們都要遵守,沒有管不到的問題。

何委員欣純:既然如此,我應該可以把問號去掉。

我知道科學園區的空品管制是在你們自己的管理範圍之內,當然,你們有跟環保署……

陳部長良基:那也是環保署同意的,就是我們還是要報環保署,讓環保署確認後續管理機制是什麼方式。如果有該檢驗的,還是要做環保相關的……

何委員欣純:最近有一則新聞,報導環保署認為空品必須整合管制,所以你曾經說,科學園區現在只能蓋在台東縣。

陳部長良基:當時的條件是說以現在空氣污染的狀況。反過來講,科技一直在進步,本來的污染源是這樣,我們應該允許新科技進去,把舊的、比較大的污染源淘汰掉。

何委員欣純:這就是我剛剛問你的嘛!不管是學界、科研計畫或跨部會計畫,大家都在說要研發更高端的防護技術和應用層面,但這些是不是能回饋到你們本身的科學園區裡面?如果可以做到的話,你們和環保署之間的平台是不是能對空氣污染做嚴格的把關?

陳部長良基:這個應該沒有問題,因為我們……

何委員欣純:科學園區有沒有自己的空污改善計畫?你們有竹科、中科、南科,請簡短說明一下。

主席:請科技部竹科管理局王局長說明。

王局長永壯:主席、各位委員。整個科學園區在設置和新開闢的時候,環保署都會給予一個總量,我們都沒有超過這個總量。

何委員欣純:所以都控制在那個總量裡面?

王局長永壯:是的。

何委員欣純:中科、南科也都是嗎?

陳部長良基:理論上園區應該沒有空污的問題,因為當時就已經限制了一個總量,我們也會定期檢視;廠商進來時,我們會一家一家去檢視……

何委員欣純:所以部長很肯定,而且可以很自信地說竹科、中科、南科,所有科學園區裡面的空氣污染管控都是非常合乎標準、完全沒有問題的?

陳部長良基:是啊,沒有問題啊!

何委員欣純:本席希望你可以把自己這份自信推展到其他部會,共同來面對和改善空污的問題,好不好?

陳部長良基:好,我們來努力。

何委員欣純:我剛剛講的數據和資料,請在會後提供給我,可以嗎?

陳部長良基:可以,謝謝委員。

主席:請羅委員明才發言。(不在場)羅委員不在場。

現在輪到本席發言,請何委員欣純暫代主席。

主席(何委員欣純代):請陳委員學聖發言。

陳委員學聖: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不太懂科技,我是科技的門外漢,但是我對人文比較有興趣,正好科技部也有類似、相關的司,所以我比較著重在這一部分。雖然預算少,但這一直是我很重視的一部分,而且這個會期我也比較強調科技和人文之間的一些對話。

你們今年開始有辦一些人文沙龍的活動,請問松尾芭蕉的俳句和科技有什麼關係?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請洪司長來說明?

陳委員學聖:好。

主席:請科技部人文司洪司長說明。

洪司長世章:主席、各位委員。這比較是屬於人文藝術方面的一些文化,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其實很多科學家都是從人文、文化上面找到一些素養、一些土壤,我想這應該是不衝突的。

陳委員學聖:我再問你,「亙古常新的亞瑟王傳奇:想像與史實之間」和科技又有什麼關係?

洪司長世章:這是一個歷史嘛!就是我們對科技怎麼去解釋。Science應該是包括所謂的人文藝術,這些都是包括在內的。這比較是屬於歷史學門在規劃的。

陳委員學聖:我當然知道!

部長,我特別要跟你強調這一點,科技當然源自於想像,想像一定跟人文有非常大的關係,但是科技部要找到自己的主軸,就是科技和人文的關係。你今天如果要辦這個人文沙龍的活動,我完全支持,但它一定要跟科技連上關係,就像你們有辦類似西遊記的這樣的演講,去講孫悟空的翻跟斗和現代科技的想像之間的連結,它絕對不是去談西遊記這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小說。可是我覺得你們有走偏。我為了要告訴司長和部長,科技和人文的關係,你絕對有充分發揮的空間,不要小看這一小部分,我就做了一些小小的準備。

第一個是我的好朋友─3D奧斯卡金像獎得獎的曲全立導演,他那天來我辦公室做了一個示範,現在就請大家看一下。

(播放影片)

陳委員學聖:你看,這叫科技與人文,還把觀光旅遊全部放在裡面,這是你們應該要做的。部長,懂嗎?

陳部長良基:我知道,因為他們展示的時候我有去看過。

陳委員學聖:全部自費!

我只是告訴你,科技跟人文的結合,還包括在地、包括觀光旅遊,就在這麼一張卡片裡面。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可惜部長沒有看到,次長看到了,就是數位藝術節。

(播放影片)

陳委員學聖:甚至可以把關鍵字打進去,就會有很多人在網路上留言,它就用各種方式呈現出來,然後讓政府的公共政策不是那麼呆板,譬如這個就是呈現我們生育率的一些情況,這些反映出對公共政策的一些想法,這不是讓公共政策離人很遠、不是讓科技離人很遠,是利用科技,把人文的敘述,讓人感覺到這是融入在裡面的,最後我要謝謝果尚志主任,他送我一本書,叫做「再荒誕的問題都能有一個科學的答案」,這本書非常好,找了75個藝術家,把科學的問題用圖像表達出來,比方說這一張講的是黑洞,是藝術家眼中的黑洞,下一張講的是光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再下一張就是講地球的背景噪音是什麼。記得那天我質詢後,果主任馬上就找了這本書給我,他不是要拍我馬屁,況預算一定會給的,因為這是小英總統給他的錢,跟我是無關的,果主任,我說得沒錯吧?小英總統去看你的當天就給你們增加預算了,總之,我要談的是回應的部分,這個回應讓我很感動,就是我的質詢在官員的答復中得到了回應,即他馬上找了這本書給我。部長要是看了這本書,就知道科普不是只有透過一個白話的說明讓大家去了解,若能跟人文藝術結合,就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結果,為什麼會有這本書,是因為這位科學家當時在車上跟人家討論雞蛋到底是什麼形狀,請教部長,雞蛋是什麼形狀?

陳部長良基:橢圓形。

陳委員學聖:那是你講的,但從藝術家的角度來看,不一定是橢圓形,總之,他們在車上除了爭論外,也馬上去查Google、維基百科,找到了雞蛋的形狀,後來大家就鴉雀無聲了,雖然找到了答案,但失去探索的樂趣,所以一開始我就跟司長說到所謂松尾芭蕉的俳句,類似這樣子的,我只是要告訴你,在科技裡面它完全源自於想像,想像源自於人文,這就是我剛剛跟你引述的這些情形,讓您知道到底科技要如何跟人文結合,所以今天特別利用這個機會讓次長了解一下,順便也請你回去查一下,這到底是松尾芭蕉的俳句還是松尾芭蕉是一個人,而這是他的俳句,好不好?

陳部長良基:是。

陳委員學聖:科技人會認為這是松尾芭蕉的俳句,你懂嗎?我今天說這個主要是要告訴大家,大家都是非常強的科技界頂尖人才,同時也包山包海,但是我希望能跟人文藝術去做結合,也許就會激發出很多想像空間,才會讓我們的未來,台灣在科技競爭界上,才會有它的實力在,如果全部都是應用的話,很可能我們的科技會碰到瓶頸,所以拜託部長,我完全支持這些預算,但未來在預算的執行上,也請跟科技做一些連結,而方才我也做了3個最好的示範,可以嗎?

陳部長良基:可以,沒有問題,其實這兩塊我們都有在做,一塊是人文跟科技的結合,感謝召委上次安排相關的考察,後續我們也跟文化部合作,邀請一些藝術家來看我們的國家實驗室,總之,這些工作都有在做。而上次召委提到的建議,我們也會繼續執行,比方說每個月都會邀請他們來。基本上,這個撞擊將來會有效果出來。

另外,其實我們的科學界還有將近一、兩萬人是屬於純人文領域的部分,像文史哲那一塊,那部分科技部有去協助他們,也感謝大院支持這些經費,我們每年有將近二、三十億元就是在做這個部分,所以那個部分還是會持續讓其生根。

陳委員學聖:讓科技跟人文對話,才會激發想像、才會讓我們未來有更好的競爭實力。

陳部長良基:好的。

陳委員學聖:我一開始就談到包山包海,但唯一就是預算不足,而且務實一點來看,有了這麼多預算,這當中哪裡跟桃園是有關係的?桃園是傳統科技、高科技的大城,產業創值台灣第一,請問科技部的預算跟桃園有什麼關係呢?除了中央大學龍潭園區……

陳部長良基:應該不只,因為在桃園市大概有1萬多家中小企業的工廠,我們科技部有一個小聯盟,本來就是透過學界的力量來協助所有中小企業……

陳委員學聖:可否具體一點?

陳部長良基:我們可以查一下在桃園市到底有幾個小聯盟,另外就是龍潭那個部分,還有桃園地區高教的學界如果有研究計畫……

陳委員學聖:哪個學校?哪個計畫?

陳部長良基:中央、元智,應該還有中原,這些大學都有受到我們的協助。

陳委員學聖:除了科技跟人文的連結之外,科技部跟地方的連結也是非常重要,我們審了那麼多科技部預算,而你們應該要把它跟地方的連結告訴我們,這樣我們才知道怎麼幫助科技部的預算來落實於地方,所以在質詢之前我就已經openbook讓部長知道這部分了,結果你還是回答不出來。

陳部長良基:龍潭那個地方我們有將近7,000多人在從事高科技,其實那邊是有很多大公司的秘密基地。

陳委員學聖:龍潭科技園區是硬塞給新竹科學園區的,對不對?

陳部長良基:現在發展還不錯,因為那邊是有一些世界著名的科技秘密基地。

陳委員學聖:所以我在審預算前特別給部長一點功課,同時也要幫本委員會的委員講幾句話,請在審預算之前告訴我們科技部的預算跟各委員的選區會產生什麼樣的連結及衝擊,如果有委員不需要,那也沒有關係,但我是需要的。謝謝。

主席(陳委員學聖):請吳委員思瑤發言。

吳委員思瑤: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就直接破題、一目了然,科普不只是科學家的專業,更應當發揮科普的加值效應,讓它可以成為一個產業,而且是相當可觀、有前景的產業,我想這些部長應該都同意。

首先,恭喜部長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的馬拉松,11月19日陳部長出馬成功,好棒!全長42公里耶!你有沒有所謂的撞牆期呢?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一定有啊!

吳委員思瑤:當科技部部長有沒有撞牆期?

陳部長良基:應該也是有。其實第一天就撞牆了。

吳委員思瑤:我為何知道你人生出馬成功在2017年的11月19日,因為我有follow你的個人臉書「陳良基的創新筆記」,方才陳學聖委員說科技要多跟人文結合,其實您是我所認識的科學家裡面相對還有一點人味的,所以你聽得懂陳學聖委員的質詢,你也願意跟文化部跨部、跨界來推動科技文化,這些我們都支持。我為什麼會看「陳良基的創新筆記」,是因為我覺得你有人味,有時候看你的臉書還蠻有趣的,所以才看到你出馬成功,反觀我連半馬都沒有成功,所以現在要好好跟你請益,而這就是人跟人的連結,這就是可以串接人跟科技的連結,您是一個好的角色,而今年5月因為科普所以我曾跟您探討過網路的經營,目前您先個人粉絲專頁是有1萬0,390位按讚,真的很棒!因為比科技部還棒,但科技部不應該只有部長一個明星才對。

雖然今年5月我就已經質詢過了,但容我嘮叨一點,我要串接到今天的科普,所以還是要再講一下科技部的專業,據了解,你們現在有4,400個讚,最新的一個發文是基哥開講,這只有22個人按讚而已,方才提到您個人生出馬成功就有500多位給你按讚,所以你這個明星要發揮這個king應該有的效應,我們花了這麼多錢長期推廣的科技大觀園,這部分是有進步的,有3萬7,874個按讚,很好!但是在內容上,最新的一篇PO文,只有6人按讚,所以當初那三萬七千多個讚可能是親朋好友來力挺的,這還是告訴我們,科普在你們最重要的平台─科技大觀園裡面還是有限、還是不足。

本席認為科普的部分要做兩個,一個是科技大觀園,這是新媒體;另外一個則是出版,科技大觀園的部分我就提點到這裡。接下來這是長期參與科技大觀園的一位專家對科技大觀園提出一些網站營運的建議,包括欠缺近代編輯制度,沒有導入好的人來幫你編輯、網站介面不利於理解、目標受眾定位過於狹隘,甚至你們的文章上架後會因為抗議事件或壓力而被要求下架,言論自由在你們的科技大觀園是被戕害的,還有文章主動推廣程度不足,我就提點到這裡,我要跟你說,科技大觀園真的要再精進,現在我們有新的預算,今年我們順利完成科技基本法第十三條的修法,授權科技部去統籌運用,你們訂定了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執行辦法,每年提撥千分之五以上的經費來做科普的推廣,這是在座委員大家一起支持的。記得當初在修法時,本席援引所有公共建設提撥1%的經費用於公共藝術,建議以這樣的思維來推廣科普。過去因為有公共建設1%的預算去做公共藝術,我們帶了很多台灣的藝術家,它成為一個產業鏈,它成為一個推動公共藝術的推手,而今年修法之後,黃國書委員和本席邀請您參與這場公聽會,對於修法後續的科普推廣,您也正面肯認要成立科普推廣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也成立了,非常感謝。當天我跟您說什麼?我當天說的話就跟我現在站在這裡說的話是一樣的,科普是一個產業。你們要有新的思維、新的作法,要引進非科學家的外部人員與專業。

今年10月你們開了第1次會議,一個月後也把會議紀錄送給本席。關於這個傳播委員會,委員在會議當中提出許多意見,包括是否淪為象徵性的會議一年開一次?委員建議你們減少投入電視影音製播,可廣用新媒體─YouTube上傳即可,委員也建議你們要看到編輯校對和轉譯傳播是一門專業,不是科學家所擅長的,所以要找專業的人來替你包裝、執行、編輯,不管是新媒體或是刊物都是如此。另外,委員還建議,目前這些科普計畫都是由學界主導申請,這部分應該要放寬,讓產業界也來做。委員提出上述具體要求,針對委員的建議,你們做了哪些事?

陳部長良基:10月底開完會,11月的時候整個紀錄經過委員反覆再確認,到11月底才整個確認,而現在新的方案,我們也找了這次相關諮詢委員進來協助。

吳委員思瑤:有沒有放寬產業界可以來申請科普計畫?

陳部長良基:有,現在我們有一個試辦計畫先讓他們試看看。

吳委員思瑤:有嗎?

陳部長良基:有,有一個計畫現在正在規劃。

吳委員思瑤:部長,目前你們的兩大科普支柱:一個是科普產品製播推廣產學合作計畫,另一個是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我調閱會議紀錄後發現你們規劃的這兩個計畫都還是由學界申請,產業界還是被排除的,而且在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裡面,你們還是把科技大觀園做為唯一的平台,我就提出這兩點。我們要讓它成為一個產業是因為我們要把科普做好,而且我們要讓科普發揮加值的效應,可是如果你們還是由學界來主導,還是讓科學家來做科普,寫出來的文章硬梆梆,這些思維LKK,你如何跟上時代?而跟不上時代就不叫科技,所以什麼時候鬆綁?我看到的資料還是學界申請為主,我沒有看到讓產業專家可以加入這樣的鬆綁與彈性,請部長對此作一回應。

陳部長良基:我們還是要逐步來做,現在規劃完,確定方向之後,目前有一個案子正在跟產業界談,看看要用什麼方式來執行。還是要跟委員說明,科技部的經費很有限……

吳委員思瑤:科發基金的千分之五很可觀耶!

陳部長良基:當時是以研發成果的收入,兩千多萬而已啦!沒有那麼多。

吳委員思瑤:也相對可觀啊!

陳部長良基:我們會找業界進來協助一個可行的方案。

吳委員思瑤:你們何時可以告訴我有關納入業界、把它產業化的計畫?多久可以告訴我、給我一個報告、向本席做說明?

陳部長良基:照他們的規劃,我想年底前應該可以有一個比較具體……

吳委員思瑤:好,年底前提供給我。好的東西是值得等待的,我願意等待,在年底前,針對科普的產業化,你們要怎麼做……

陳部長良基:其實產業也有一些聲音:政府的錢砸下去是要引導,而不是只是說產業可以做……

吳委員思瑤:那你就強化產學合作,學界來搭配、帶學生做嘛!

陳部長良基:沒有錯。

吳委員思瑤:關於科普產業化,以你們過去的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及發展計畫來看,催生階段是2006年到2010年,發展階段是2011年到2013年,後續階段就是2014到現在,分為3個階段,關於每年的補助件數,從催生階段每年補助70件科普計畫,到今年只剩下33件,件數減少了,至於經費的部分,從催生階段1年補助5.3億元到後續階段1年補助2.54億元,等於是腰斬,每個個案可以補助的金額從1億元到剩下6,000萬元。我想請問部長,現在科發基金兩千多萬、千分之五進來以後,對科普來說是久旱逢甘霖,這樣的數字會提升吧!您如何把這個千分五挹注科發基金的科普計畫的預算,跟目前的科普傳播事業催生及發展計畫加以整合?還是你認為要分開?

陳部長良基:我們當然是儘量整合,像科普產品的製播本來就是產學合作的方式,關於這2,000萬元,特別是這次許多產業界的意見進來之後,這部分可以再做延伸,而我現在看到的數字,委員所提的是不同階段……

吳委員思瑤:是過去的3階段,所以我要知道今年的預算。

陳部長良基:我們明年度匡列的預算應該是沒有減少,這部分到時候我們可以……

吳委員思瑤:那就是久旱逢甘霖的科普及時雨,要補強這個件數連年減少、補助經費連年減少的困境,我希望年底你們一併給我一個新的預算配置規劃報告,好嗎?

陳部長良基:好。

吳委員思瑤:除了科技大觀園、新媒體,我們還有出版,這是你們出版的科學發展:行為學習的探索。你自己看看,這是一個爸爸帶著兩個小孩,照片拍得還不錯,爸爸不太帥,可以找帥一點的,這是你們的出版品,你再看看民間的,它的排版就比你們的活躍,像這本科學人雜誌:減重不能只算熱量。哇!這個吳思瑤會馬上看,因為我要減重,這不只是女性議題,還有性別新科學,這也很吸引人,我是女性,我馬上就會想看,編排的優劣你自己去思考看看,這就是我說的,讓它成為產業,你的編輯人員不要只是科學家,要有專業的編輯人員,如同你們的傳播委員會告訴你的,轉譯、編輯並非科學家所擅長的,這個對比非常清楚。

再來,關於這本科學發展,我認為它是學術期刊,如果你可以讓它成為科普月刊,甚至成為女性雜誌,那就太棒了!我調閱了相關資料,關於預算編列,你們一年大概要花600萬元左右來製作,以贈閱為主、印製2,600份,而且這有零售,我覺得如果做得好、做得吸引人,零售絕對有市場,可是你知道2,600本當中除了贈閱之外,訂閱量(有賣錢的)有多少嗎?我不是要你們賺錢,而是希望你們吸引更多人,2,600份的印製量,2015年被訂閱的只有96本,2014年、2016年及2017年都是108本,這些真是忠實顧客,就只有108人愛看這個,我好想認識他們喔,他們要不要改訂這本比較好看?如果符合市場需求不會只有108個忠實訂戶,部長,這個部分是不是可以……

陳部長良基:關於這個我也有在檢視,當時在學界我們也是從科學發展看到一些跨領域的簡要資料,所以我們可能還是要再檢視它的定位。另外,因為產業的發展有收入,所以政府單位還是要避開與民爭利的事項,所以我們才可以……

吳委員思瑤:錯了,這不叫與民爭利,如果你以與民爭利看科普推廣,那你的觀念就錯置了,我希望你勇敢地與民爭利,因為你做的東西更好,提供給消費者最好的科普選擇,你是國家的力量,你的內容絕對不輸他,但是會輸在整個呈現的方式。最後就是編輯委員會要改一改,可以做得到的,就讓科普產業化。

陳部長良基:好,我們努力。

吳委員思瑤:剛剛說今年底要跟本席報告的,我等待你們的精進計畫,謝謝。

陳部長良基:好,謝謝。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鄭委員天財、黃委員昭順、張委員麗善及王委員惠美均不在場。

請蔡委員培慧發言。

蔡委員培慧: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們在這裡探討科技部,種種議題中除了我長期關注的農業科技對話串連之外,我相信還有一些事情需要務實面對,第一個就是農業生產,第二個是綠能產業,我們現在推動綠能產業,可是科技部及協助經濟部進行科研時是否有所疏漏?再來就是跨領域的整合,最後就回到方才吳思瑤委員非常關注的議題,那就是科普。

我知道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總預算是329.8億元,其中農科預算5.9億元,即使加上農業智慧科技於農業生產之應用5億,總共10.9億元,不過才占了3.3%,看起來很多人都認為農業在台灣相對來講GDP產值是低的,因其GDP產值低於2%,可是卻創造了56萬個就業機會。換句話說,我們要思考農業在台灣並不是傳統的農業,其實可以是一個創新的農業,而且是和消費者息息相關生命的起源,比如一碗飯就是來自於產地。所以我想請問,我們怎麼樣擴展智慧科技於農業生產的應用?絕對不是所謂的植物工廠,因為那只是尾端而已。過去我們常常討論的在極端氣候之下應該要育種、要保種,但是育種、保種除了來自於實驗室、農試所,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農民、來自於家戶保種、來自於面對不同氣候所留下來比較好的品種,所以我想先請教部長在這方面的具體規劃與進展為何?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首先要說明農業對台灣當然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另外還有一個農委會,農委會的經費加起來的額度可能比科技部整個經費還高。

蔡委員培慧:如果按照這個邏輯……

陳部長良基:科技部現在做的是農業科技的前端,看起來經費好像不多,因為前面的部分是創新,真正要實踐到農民、農村相關的部分是用農委會的大經費去做。所以才說是分工,我們做上游先探索可行性,就像保鮮是重點之一,但保鮮我們只是做研究,做完之後要實現就是由農委會比較大的經費去實施,讓農民可以享受,是這樣分工的。

蔡委員培慧:我了解這個分工,如果按照這個邏輯,生醫前面也有一些研發經費是在科技部,可是實際執行是在衛福部,經濟部的能源探索也有很多研發是在科技部,實際執行就在經濟部能源局。

陳部長良基:對。

蔡委員培慧:所以你提醒我下次比較應該去跟他們比較,如果跟他們比較,我們的比例仍然很少。

陳部長良基:就是要整體來看,剛剛召委特別提到科技部包山包海沒有錯,因為我們就是從人文一直到自然、到理工、到生醫、生農都有,我們是做前端的研究。這次在智慧科技我們也是嘗試有沒有新科技可以用在農業上面,改變現在農業使用耕種型態,那是我們會去探索的,說不定會失敗,也許在台灣不適用,至於可以適用的、真正可行的會由農委會進行後續評估,才有辦法往下走。我們在檢視時也發現科技應用於農業感覺上還是有很多領域的欠缺,所以要向委員說明,針對委員匡的部分,我們是有具體規劃,一個是前端的部分,剛剛委員提到了極端氣候的育種,包括生物科技可不可以應用,甚至是水和土的部分有沒有新科技的嘗試都會做。

蔡委員培慧:上次質詢時我就是把澳洲做的那些提供給大家。

陳部長良基:委員提供的我們會放在這次徵求計畫中給教授直接參考。

蔡委員培慧:拜託!拜託!

陳部長良基:第二部分就是機械,第三部分就是產品收下來以後的保鮮系統,這三部分都會很具體。

蔡委員培慧:就是育種、機械和冷鏈,這個我都完全贊成,這個會期我們很關注這一點,但是關於具體的對話,我們是希望農試所做地方的論壇,我覺得腳步太慢,所以我們一起來推動,我們希望能有具體進展。

正是因為這樣,部長剛剛也提到前端規劃,那我們就來討論你們做的前端規劃,比如綠能科技產業,我仔細看過你們的預算,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思考,我發覺你們不管是在創能、儲能、節能和系統整合時都忽略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非常簡單,那就是廢棄物該怎麼處理。世界各國,特別是鄰近的日本在311之後發展太陽能,可是他們現在面臨非常大的危機,就是廢棄物的處理。2018年的18號颱風2天降雨量600毫米造成潰堤,所以他們的太陽能發電所整個毀掉了,2天600毫米的降雨量在日本可能是災難,但在台灣是稀鬆平常,所以面對不同的極端氣候就必須要去看不同的狀況。

這件事情所影響的層面就是日本估算現在他們的太陽能發電量增加了,所以預估15年後可能會有300倍的廢棄物,高達80萬噸,如果遇到颱風天造成太陽能面板毀損,就不只是持平發電之後有回收的廢棄物要處理,它又會形成一個新的難題,比如處理這些太陽能面板在過程中有漏電的危機,或者是有害物質流進土壤形成土壤污染,這些事情我們的科研有沒有做?很遺憾,我們在這方面做的太少。剛才講日本有80萬噸廢棄物,以台灣來講,現在的容量是138.8萬瓩,也有5萬塊太陽能板,這是現在的狀況,將來當然還會再增加,15年後也是會有退場除役的危機,所以我們要怎麼處理?怎麼有合格的廠商?怎麼樣有相關經費?以及適當的研發?我覺得這件事情科技部要放在心上,特別你剛剛強調前端處理。

陳部長良基:這部分在能源國家型計畫也許沒有匡……

蔡委員培慧:是沒有匡。

陳部長良基:不過科技部本來就有一些循環科技計畫。

蔡委員培慧:我知道你們有。

陳部長良基:我們會來檢視……

蔡委員培慧:因為部長是統籌且要擘劃未來科技部的走向,我覺得你務必要把綠能廢棄物處理放在你的心上,而且要在預算裡顯現,不能只有節能、儲能的部分,一定要把廢棄物的處理放在你的規劃裡。

陳部長良基:好。

蔡委員培慧:顯然明年的預算有這樣的缺口。

陳部長良基:好,明年度能源國家型計畫在匡列這部分經費的時候,我會請他們評估能否做適當的調整,把這個項目拉進來,以及評估本來循環科技團隊是否有能力來做這方面的研究。

蔡委員培慧:謝謝部長,我們已經處理完綠能的問題,接下來處理第3個問題,我知道現在教育部在推動USR,就是仿傚企業責任來推動大學社會責任,過去科技部曾推動人文社會經濟的跨領域研究,不論是暨大、成大、東華或是北醫,他們目前在做的就是USR,但他們把這部分還是列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發經費中的項目,本席認為我們今天若要做USR,絕對不僅是社會科學而已,其他各種科學都可以含括在內,所以,對這方面相對應計畫的規劃,以及如何提案等等,可能部長要多花一點心思,譬如成大在科研領域的聲音都很強,可是由於台南離淺山很近,不像我們南投多屬高山地區,因此,他們針對淺山的農業及社區的位置都做了很仔細的規劃,像現在看到的龍眼,坦白說,我也分辯不出是哪些品種,但他們就會分辯。

另外,他們也注意到整個龍眼的烘焙,正是部長所說社會經濟學中循環經濟與循環農業的環節,因為他們碳焙的木材是龍眼樹,而用來碳焙所需要的磚牆,則是為要厚實它的溫度,所以,我們看到整個採收下來的龍眼,吃完新鮮的之後,還有很多可以透過烘焙龍眼乾的過程,達到保留農產品的風味,同時也能運用砍下來廢棄的木材,讓它進入熱氣的循環當中,本席要說明的是這部分經費太少,而且全台灣各地方經濟發展的模式,也不限於暨大、成大、北醫或是東華大學而已,所以,本席認為這個計畫的類型與合作的範疇應該研究如何再擴大,對這部分,請教部長的想法如何?

陳部長良基:這就是剛才跟委員提到跨部會的分工合作,當初教育部之所以會推動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就是因為科技部所推出的探索計畫,他們認為這樣的模式非常成功,而且能跟在地需要銜接,接下來是實現的部分,而不是繼續探索,如果這個模式能發展成功,科技部將持續觀察還有什麼地方需要修改,所以,現在我們只維持小量的部分,至於大量的部分,需要由教育部運用較多的資金來執行,因為教育部的經費遠比我們科技計畫的經費還要多。

蔡委員培慧:既然要談前端的部分,本席現在就跟部長討論幾個面向,譬如以前有公衛,除了鄉鎮所在地設有衛生所之外,還有衛生室,這些保留到現在的衛生室都是非常老舊的建築物,並沒有殘障設施的設置,有些甚至還在高山上,我們都知道,都市中的老人就醫就很方便,至少叫一台計程車就可以送到醫院,可是農村卻沒有這麼方便,所以,對一些偏鄉地區如何規劃交通動線,你們可以委託研究規劃,或是在觀光旅遊上如何利用大眾運輸系統,舉個實例來說,日月潭風景區周邊道路每逢周末都塞車,有沒有可能規劃環日月潭輕軌,本席提出以上幾個面向,主要是提醒你們在人文社會科學的領域並沒有完成規劃,但我贊成你們可以針對以上幾個面向建立規劃的模式,再交由主要部會去執行,同時,你們要思考還有哪些面向與問題需要突破的,並儘全力去做突破。

陳部長良基:針對委員所提出的見解,後續我們會對這部分進行補強,並評估需不需要交由一個團隊來執行。

蔡委員培慧:過去的科研除了科普應該持續推動之外,在大學教育經費上,坦白說,你們建置了許多內容,可是在讓一般社會大眾理解的連結卻是不完備,譬如你們上傳的檔案有6千多件,其中90%以上竟然都沒有人看過或使用過,如同其他委員所關注的問題,能否請你們將介面變得比較活潑、比較貼近一般社會大眾,以吸引他們來看你們上傳的檔案。

陳部長良基:對這個問題,我們會想辦法解決,謝謝委員的指教。

主席:請吳委員焜裕發言。

吳委員焜裕: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針對整個科技預算,本席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就教於部長:

每年科技預算大概有一千多億元,在科技部專題研究項目中,國家計畫型的相關研究大概有四百多億元,各部會的科技預算也有六百多億元,問題就出在各部會的科技預算雖然不是科技部負責,但卻是由科技部負責審查及追蹤評估的相關工作,有時候會讓人覺得許多科技預算其實是因人設事,包括審查有時候好像也不是非常客觀,從內部專家的審查到外部相關專家的審查,這個制度到底怎麼執行才會比較客觀,請教部長有沒有一個答案?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我們現正對審查的流程進行檢視,上次還特別為此舉辦4場學者座談會,讓大家對於計畫審查的相關程序多做了解,在蒐集各方意見後,我們隨即對國家科技預算的整體作業流程進行檢視,同時,我也向院長特別報告,將來還會再蒐集更多專家的意見後,提報科技會報會議討論。

吳委員焜裕:本席不清楚你們檢討的結果如何,但我認為各部會的科技預算,應該是以協助落實政策為目標。

陳部長良基:對,應該是這樣。

吳委員焜裕:要以這個目標來檢討並追蹤考核,請教科技部過去對這部分計畫執行追蹤考核的成效如何?

陳部長良基:這部分應該是由前瞻司負責執行,根據我的了解,以往真正在做管考的委員大部分都來自學界,通常是由我們訂定目標後,再由來自學界的委員進行審查,他們的審查意見,我們會交由各部會參考,最後政策能否付諸執行,還是要靠部會首長的執行力。

吳委員焜裕: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計畫內容能不能變成政策,再來才能談到執行力的部分,對不對?

陳部長良基:對。

吳委員焜裕:不知道前瞻司是否有做這方面的報告或是有做相關的統計,即科技預算到底有多少比例可以變成政策,至於有沒有落實執行或能否執行則是另外一個層次,我們現在先討論到底有多少計畫可以變成政策?

陳部長良基:我就是跟委員有同樣的疑慮,剛才才會向委員說明科技部現正在檢視整體計畫審查的流程與成效,以往這部分都會有report,我可以提供以往的資料給委員作參考。

吳委員焜裕:好,因為本席發現科技部及各部會有很多科技預算都是因人設事,後續很難變成政策,所以真的需要你們檢討,在檢討各部會之後,接下來我們就檢討科技部內部的專題與相關計畫,經過統計的結果,大概將近有30%的專題計畫在提出申請時,許多申請人勾選的都是應用研究,本席不清楚科技部應用研究的目的為何?

陳部長良基:科技部對於應用研究當然是希望研發的技術將來能有機會變成產業,或是對社會發展的應用,這裡要跟委員報告的是,是由申請人自行勾選。

吳委員焜裕:我知道,但你們能不能有一些規範、方法或是程序,以說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是應用研究,若申請人都不知道如何應用,又如何申請應用研究?

陳部長良基:委員所說非常正確,所以,這次我們除了進行計畫審查流程的座談會之外,後續我們要在12月辦審查委員的講習,讓大家去定義什麼叫應用研究,去定義應用研究計畫的好跟不好,它的績效要怎麼呈現?希望這個部分能有比較清楚的……

吳委員焜裕:科技部希望應用研究的績效是什麼?

陳部長良基:我想產業效益一定要有或是社會效益,也就是social impact和economic impact這兩個部分。

吳委員焜裕:我想技術研究、技術發展示是有了,但是這個要跟應用研究分開,如果你要變產業的話,就是技術研究,對不對?

陳部長良基:對。

吳委員焜裕:這是培育中心(incubator)的作用,但是這兩個在科技部裡面是分開的,所以應用研究要很明確,如果大部分的經費都在做應用研究,卻不清楚怎麼應用,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陳部長良基:所以我們才會說,這是要檢討改進的,我們明年度的計畫,就會這樣去要求,也會以他的應用研究產出績效,作為後續是否繼續補助的參考。

吳委員焜裕:這方面麻煩你們要注意一下,因為應用可能用在社會福祉或是健康等相關方面,我們應該要請撰寫計畫人、申請者,很明確寫出他做的成果要怎麼應用。不然我們應用研究了這麼多年,卻不能應用或是沒辦法應用,專題計畫最大筆的經費花在這個地方,就很奇怪。所以科技部要不要留一兩個計畫,讓大家去研究這個應用研究未來怎麼應用在政府政策或協助改善社會福祉或國民健康上?

陳部長良基:跟委員說明,今年度開始申請明年度計劃的表格裡面就有這一項─申請人要填寫其計劃應用方向及其以前計畫研究成果應用情形,如果他是專門做學術研究,也可以寫他的學術研究績效。

吳委員焜裕:但這還是不明確,光寫應用方向,太簡單了,要很明確的寫出來他的成果要怎麼應用,可否如此?如果連寫計畫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成果怎麼應用,他還寫什麼應用研究計畫?

陳部長良基:委員的意見,我們研究如何在申請表格裡面或是講習的時候將它放進去。

吳委員焜裕:麻煩一下!不能只寫應用方向,這個太簡單、太含糊了。

接下來要談學術基礎研究所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基礎設施老舊,過去我們也花了很多錢在這方面作補充,大概每年都花一、二百億元,問題是它能不能跟我們目前政策的需要有所配合?很多單位都在申請採買、建構這些設備或是與研究相關的硬體設備,這些是否應該跟政府要推動的政策有一致性?

陳部長良基:理論上應該是有,但是各部會採購的設備,可能還要再去檢視,科技部自己本來就有貴重儀器共用體制,那個部分我們會……

吳委員焜裕:部長不能說理論上,應該是實際要求各部會在採購這些硬體設備的時候,要配合政府推動的政策方向。

陳部長良基:我們在計畫審查程序裡面,再來看如何去做要求,好不好?

吳委員焜裕:本席認為這個部分應該是滿重要的,這個才能讓我們未來的研究怎麼應用,包括產業的應用或是在應用研究,改善社會福祉、國民健康上,這樣才能落實。

陳部長良基:好的。

吳委員焜裕:謝謝部長。

主席:請高潞‧以用‧巴魕剌委員發言。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本席首先要延續上一次跟部長提到的學術倫理問題,當時說除了學者需要上課、需要精進之外,有人提到科技部自己審定的TSSCI期刊也常常出現違反學術倫理的論文,說科技部只賦予這些期刊光環與權力,卻沒有實質去監督這些期刊的品質。本席所謂的權力與光環,就是這樣的一個期刊會影響大學的評鑑,會影響教師評鑑的升等,也會影響科技部的計劃。

部長都已經提到你對學術倫理的決心,可是當你賦予這麼高的權力,卻沒有同樣程度的監督,請問這樣的品質、這樣的監督機制是不是要重新檢討?

主席:請科技部陳部長說明。

陳部長良基:主席、各位委員。跟委員說明一下,TSSCI是一個中文系統,人文領域也希望把人文社會科學的期刊能類似這樣來做,等於是由學界建的品牌;這個品牌的監督,應該不是科技部的……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就是協助評估嘛!協助評估如果不夠嚴謹,你們要負責嗎?針對這樣的期刊審查機制,科技部是不是也可以提出相關的檢討報告,讓它的權力跟實質的監督能夠得到權衡,不要讓TSSCI期刊影響到這些學者,卻沒有實質的監督品質。

陳部長良基:跟委員說明,我以前的了解,TSSCI是學界的,並不是科技部擁有。我再去了解一下,科技部對這一塊掌握的力道到底如何?如果該監督,我們當然就來監督。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因為有人投書說科技部所做的學術倫理新規範是搞錯對象,又搞錯方向。

陳部長良基:照理說,科技部不會去審期刊相關的部分,那應該是由學界自己的審查編輯委員去處理才對;但是只要相關的論文有問題,不管它在哪一個期刊,我們會強力去盯牢,所以這部分我們會來做這個考量。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部長上任的時候,就一直在積極建構產學研究三端的平台,也已經出了三期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有關的補助從1,000萬元到1億元不等,是非常多的。我們已經在建立這個產學研鏈結創新研發的生態系統,希望提升研發成果商業化可行性,並能達到衍生新創公司或促成廠商併購技術團隊的目的,本席非常認同這樣的宗旨,甚至第三梯次的洽創計畫,徵求的是人工智慧軟體、新農業新材料循環領域,它搭配行政院的五加二產業,推動方向與範圍,本席也非常認同;但可以預期的是這整個實施範圍都會在西部的產業與西部的科學園區,完全不會有東部的投入。

陳部長良基:這個我來解釋一下,因為上次有特別請他們到東部做說明會,後續有沒有計畫,可能要再查一下。因為當時是跟東部的團隊說明這個計畫要怎麼去呈現,也希望有好的計畫可以提出來,所以這部分……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現在進行到什麼樣的程度了?

陳部長良基:洽創計畫有沒有東部學校?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應該是沒有。另外,像你們剛出爐的綠能旗艦領航產學聯盟研發推動計畫,也是針對綠能產業。

陳部長良基:跟委員說明,洽創計畫有點不太一樣,因為當時審查給的要求是那個教授團隊願意將新創spin off出來,如果教授本身沒有這個意願,我們只好用其他計劃,比如產學聯盟,那個教授就不用出去……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本席今天要提到的一件事情是,你認為東部的教授對於相關的計畫或五加二等等都沒有興趣嗎?

陳部長良基:不是的,我說的是洽創計畫那一塊,因為我們實地去邀請教授來計畫。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那麼你也認為這個跟距離有關,因為你要找在地的大學,但是像花蓮到台東地區大學聊聊可數的情況下,就沒有辦法繼續做下去嗎?就沒有辦法推動嗎?

陳部長良基:就還是要看,因為還是要當地的教授積極願意才行。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所以你們認為東部沒有辦法做到產學研鏈結嗎?針對這一點,本席也知道你們會認為東部學校少,沒有辦法做到你積極想要推動的價創計畫,但我認為應該是要鼓勵有心的研究團隊或大學願意前往東部做產學結合,甚至直接整合產學研鏈結的團隊前往東部投入研究。們看到其他相關計畫,譬如交通大學有光電所,所以他們會在沙崙綠能科學城附近設立校區,陽明大學也會在其他地方或是宜蘭設立校區。說實在的,我們不一定要從東部找學校投入產學研研究,而是要鼓勵有意願的學校跟團隊,甚至科技部要優先補助跟鼓勵他們,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推動「五加二」產業的目標,科研才可以在東部先行。

本席認為花東地區都有可能會產生新的科學家,或是我們所要的人才或產業,但如果科研沒有辦法進去的話,我們的產業怎麼會起來?所以本席希望應該優先甚至積極投入東部地區,這樣的建議不知道部長做不做得到?

陳部長良基:我覺得剛剛委員講的方向可以考慮,因為之前也沒有想過這個型態,上次是因為委員提到綠能,我們想說派團隊去,所以這個點子我們可以來努力試看看。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我認為與其一直要求東部學校這樣做,倒不如鼓勵有興趣的團隊跟跟學校甚至研究單位投入東部,因為科學研究不會因為距離而受到影響,好嗎?

陳部長良基:好。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接下來是推廣科普概念,2016年你們有跟台鐵合作科普列車,本席認為做得還不錯,因為我們偏鄉小朋友……

陳部長良基:對,我們這次也有開到幾個偏鄉地區。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對,東部有關山、台東,花蓮有富里跟壽豐,可是現在有個問題,以花蓮為例,今天開到壽豐跟富里,富里是南花蓮,壽豐是北花蓮,中部呢?偏偏我的故鄉中部就沒有了。以是不是應該要盤點一下,讓科普推廣能夠落實到每一個角落,尤其是我們偏鄉地區?我希望能夠盤點相關地點,重新再去規劃這些停靠點,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

另外,因為台鐵縱貫線只有在縱谷線,沒有在海岸線,這部分要怎麼處理呢?海岸線這些部落如何參與你們的科普推廣?也希望科技部能夠投資預算,積極支持科普推廣計畫,好不好?

陳部長良基:是。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再來是有關科技部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我希望你們對於這項計畫有充分研究,因為科技部推動原住民相關研究領域,不曉得為什麼在審查程序及公開徵求整合型計畫階段,往往因為沒有超過三個以上子計畫,就會被否決,這是你們審查制度上的問題嗎?

陳部長良基:根據我們執行要點規定,一個整合型計畫確實需有三個子計畫,不過目前我們已經在思考單一整合型計畫型態,到時候就沒有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希望好的計畫我們就支持啦!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好,那就儘量多多支持。

再來是關於培養年輕學者部分,目前科技部啟動「愛因斯坦計畫」和「哥倫布計畫」兩項年輕學者養成計畫,4年要投入50億元,但很多人質疑這個又是在醫學與生物科技領域,其他教育、藝術、人文、法律領域好像偏低,是這樣嗎?

陳部長良基:目前看起來申請的比例並沒有這個趨勢,現在人文科教加起來也有將近55位申請,比例上並沒有任何遜色,我覺得這方面的人才還是在那裡。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但是我所看到的執行情況,有關人文的申請件數跟核定金額都偏低,希望科技部重新檢視是不是有不太公平的地方。

陳部長良基:這兩個案子最近才要開始審。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回到剛剛所提,我們要鼓勵、補助相關仿效綠能旗艦計畫部分,然後投資在我們花東地區,你要怎麼樣去鼓勵?你要怎麼樣去補助?我希望部長儘快在短時間提供相關計畫給本席,可以嗎?

陳部長良基:綠能那一塊嗎?我來瞭解一下,好不好?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不是瞭解,是提供一份報告給本席。

陳部長良基:好。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我也希望近期部長能夠來本辦坐坐,我們一起討論看看。

陳部長良基:是。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好,謝謝。

陳部長良基:謝謝。

主席:部長記得一定要去哦!

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黃委員偉哲及高委員金素梅均不在場。

今天登記質詢委員均已發言完畢,另有柯委員志恩提出書面意見。

委員柯志恩書面意見:

一、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執行問題

科技部提出經費50億之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包括「愛因斯坦」與「哥倫布」計畫,資格限定為32及35歲以下之年輕博士。「愛因斯坦培植計畫」是鼓勵32歲以下年輕學者依所長投入研究,每年核定補助50個名額,平均每人補助500萬元;「哥倫布計畫」則是讓35歲具有一定基礎學者能更具國際競爭力,每年核定補助30個名額,平均每人1,000萬元。

本席曾質詢指出科技部目前並非未有相關的計畫補助,例如「千里馬計畫」,96年~106年總計將近20億的預算,送了2,497位博士及博士後出國研習;而陳良基部長上任後也推出「博士創新之星計畫」,年選派100~200名40歲以下的博士到矽谷培訓半年到一年,學習創新思維,擁抱失敗精神;科技部每年尚編列200多億的專題研究經費。

因此科技部編列相關之人才培育計畫,首先應檢視原有計畫之執行成效,再根據原有計畫應補強改善部分,提出精進辦法,且要經過審慎之評估。

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年齡資格限定在30歲及35歲以下,但實務上很大部分人念完博士已超過32歲,甚至拿到教職之後很有可能超過35歲,很多具潛力且優秀之年輕學者極有可能成為遺珠之憾。以科技部專案計畫年齡層分布來看,35歲以上為大宗,而據統計此計畫申請截止後,原擬之80個名額,申請數不到一半。因此科技部應檢討原計畫之內容,包括構想以及編列之經費,是否確符原擬之目標,是否應再放寬包括年齡之申請資格限制,以確保未來計畫得以順利執行。

二、如何提高產學合作績效

科技部107年科發基金編列16億多經費辦理產學合作研究相關計畫,相關部會100年-106年度投入產學合作相關經費,根據統計介於18億元至22億元之間,而科技部及所屬介於11億元至19億元之間。

蓋政府推動產學合作係為將學術界之研發能量導至產業界,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以及轉型,因此大專院校之研發成果之產業化,實為評量政府產學合作計畫成效之指標。然大專院校整體專利維護件數逐年增加,但專利運用之比率卻逐年下滑,100年度尚有10.07%,但105年度下滑至8.06%。

另外大專院校因產學合作之技轉收入自100年度至105年度,皆為2億多元,並未隨專利件數之增加而有顯著成長。因此科技部應該針對如何更加提高產學合作績效,提出改善辦法。

三、如何提高國研院專利運用

國研院107年度政府補助預算收入49億餘元,其中研發獲得專利數之目標值為151件。然統計國研院97-105年度研發共申請749件專利,取得539件,但僅有57件專利授權使用,其中太空中心有36件專利數,未有1件授權使用,儀科中心209件專利,僅5件授權使用。

另統計97-105年專利授權權利金收入為8,066萬元,然專利申請及維護費為9,103萬餘元,除國震中心以外,其餘研究中心之專利申請及維護費皆高於權利金之收入,科技部應督促國研院針對如何提高專利之應用,提出改善方案。

四、跨部會署之科技計畫執行問題

跨部會署執行之非國家型科技計畫103年度至106年度分別編列30億8,146萬3千元、101億9,235萬8千元、36億7,189萬3千元及114億9,985萬6千元,而107年度編列23億152萬元。跨部會署執行計畫雖於科發基金編列,但各部會僅以代收代付處理,未於預、決算書表達,且次年度回歸部會自行編列,以106年之創新產業旗艦計畫約93億元而言,107年部分預算回歸各部會自行編列,107年度之科發基金預算未列示相關資訊,不利監督,科技部應於預算書揭露各細項計畫執行內容及回歸部會自行編列明細等資訊,以利本委員會持續監督未來各項計畫之執行概況。

五、AI人工智慧執行問題

科技部未來5年編列AI人工智慧之相關經費約160餘億,包括「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建構AI主機」、「半導體射月計畫」、「園區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等等。其中科發基金107年度「推動整體科技發展計畫」項下之「工程技術研究發展」編列「智慧終端半導體製程與晶片系統研發計畫」4億8,000萬元,以及同項下之「巨量資料智慧應用研究」編列「建置AI創新研究中心」經費10億元。

各國為發展AI人工智慧發展莫不提出相關之研究計畫,科技部規劃未來5年之AI相關研究計畫,應主動提出階段執行里程碑,隨時考核績效,並扣緊市場及業界之實務發展趨勢,滾動修正相關之研發計畫,並將執行階段性成果送立院參考,俾國會能有效監督,以讓國家經費資源做最有效之發揮。

主席:關於今日會議作如下決議: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意見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報告委員會,今日議程處理完畢,現在散會,謝謝各位。

散會(12時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