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第9屆第3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9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106年3月29日(星期三)9時至12時55分
地 點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 席 柯委員志恩
主席:出席委員13人,已足法定人數,現在開會。
進行報告事項。
報 告 事 項
一、宣讀上次會議議事錄。
立法院第9屆第3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
時 間:中華民國106年3月27日(星期一)上午9時至下午16時24分
地 點: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出席委員:吳思瑤 陳亭妃 柯志恩 蘇巧慧 蔣乃辛 張廖萬堅 許智傑 何欣純
蔡培慧 李麗芬 陳學聖 高金素梅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
委員出席13人
列席委員:林靜儀 羅致政 蕭美琴 鍾佳濱 黃昭順 林德福 林岱樺 李彥秀 蔣萬安 費鴻泰 廖國棟 盧秀燕 曾銘宗 陳曼麗 吳志揚 吳玉琴 黃偉哲 陳歐珀 王惠美 賴士葆 呂玉玲 劉世芳 管碧玲 賴瑞隆 鄭天財Sra.Kacaw 邱志偉 徐榛蔚 張麗善 鍾孔炤 孔文吉 吳焜裕 施義芳 羅明才 簡東明 周陳秀霞 林淑芬 劉建國 李昆澤 劉櫂豪 顏寬恒 陳賴素美 許淑華
委員列席42人
列席人員: |
教育部部長 |
潘文忠率同有關人員 |
|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 |
黃維琛率同有關人員 |
主 席:柯召集委員志恩
專門委員:謝淑津
主任秘書:陳錫欽
紀 錄:簡任秘書 郭冬瑞 科長 蔡月秋 薦任科員 葉芷宜
報 告 事 項
一、宣讀上次會議議事錄。
決定:議事錄確定。
二、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及勞動部業務主管針對「大專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大專實習生勞動權益及高中職建教生之權益保障」列席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本日議程有委員吳思瑤、陳亭妃、柯志恩、蘇巧慧、許智傑、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蔣乃辛、張廖萬堅、何欣純、李麗芬、鍾佳濱、陳學聖、蔡培慧、林靜儀、林岱樺、徐榛蔚、施義芳、陳曼麗、邱志偉、鍾孔炤、吳焜裕、吳玉琴、林淑芬、劉建國等24人提出質詢,均經教育部部長潘文忠、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黃維琛及相關人員即席答復說明。另有委員李彥秀、徐榛蔚、李昆澤提出書面質詢。)
決定:
(一)報告及詢答完畢。
(二)委員所提書面質詢,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
(三)對於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以書面答復者,請相關機關於2週內送交個別委員及本委員會。但委員另行指定期限者,從其指定。
通過臨時提案8項:
一、教育部於今(106)年度預算編列6,000萬元補助公私立大專校院未具本職兼任教師自106年8月1日納入《勞動基準法》所衍生之相關費用,此項經費執行日期為106年8月1日至12月31日,然106學年度第1學期係自106年8月1日至107年1月31日,為免明年補助斷炊,教育部仍應循預算程序繼續編列,以維大專兼任教師之勞動權益。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蘇巧慧 蔣乃辛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
二、為保障大專校院兼任教師之工作權益,使各校兼任教師之權利義務有一致標準,教育部應於1個月內修正公布「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聘任辦法」,包括兼任教師有關其請假、調補課、鐘點費支領、寒暑假勞健保不中斷等各項權利義務。教育部亦應與大專校院積極溝通,說明有關未具本職之兼任教師納入《勞動基準法》之行政配套措施,主動召集大專校院建置一跨校合作平台,協調各校院如何分擔兼任教師納入《勞動基準法》後之費用分擔,例如管理兼任教師在各校教學總時數並統一納保(勞保、健保、勞退),以及《勞動基準法》規定之特休假、產檢假、陪產假、家庭照顧假、婚喪事病假、產假、安胎休養假、育嬰留停、生理假、以及資遣等相關問題。期能協助大專校院釐清兼任教師納入《勞動基準法》執行面之疑義,真正落實對兼任教師工作權益之保障。
提案人:柯志恩
連署人:蘇巧慧 蔣乃辛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
三、勞動部擬於民國106年8月1日將兼任教師納入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加以保障,然日前草案預告時僅將「未具本職之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之適用範圍,「具本職之兼任教師」並未納入。此將導致大專院校在成本考量下,優先聘用「具本職」之兼任教師,反致未具本職之兼任教師工作權喪失,日前淡江大學已宣布不續聘200多名兼任教師,未來恐將造成大量未具本職之兼任教師失業之情況,全然喪失當初將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以享有基本勞動條件、勞動權益保障之美意,也會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爰要求教育部採取以下措施,並於1個月內向本席及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提書面報告:
(一)請各大專院校在仍有課程及學生學習之需求下,不得不續聘未具本職之兼任教師改聘任具本職之兼任教師。
(二)應即會同勞動部、教師代表、教師工會、大專院校召開會議共同研商如何將兼任教師全數納入法律之保障,使其享有基本權益。
提案人:陳學聖 蔣乃辛 柯志恩 蔣萬安 陳宜民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
四、為了完整保障兼任教師工作權、顧及教育現場特殊性,及考量學生受教權,教育部必需將兼任教師權益納入法律體系保障。惟兼任教師是大學彈性導入多元教學人力,若採勞基法相關規範,有無法回應課程調整及適用教學現場需求之疑慮。再者,以中小學兼任及代理代課教師來看,同樣是非專任教師,但皆納於教師法規範,此其請假條件、勞健保與職災、代課調補、退離職保障等均一體適用。顯見採用教師法規範對於兼任教師權益保障更優於勞基法之適用。因此,要求教育部應儘速研擬修定「專科以上學校兼任教師聘任辦法」,將兼任教師納入教師法體系,以保障兼任教師工作權益及學生受教權益。
提案人:何欣純 許智傑 蘇巧慧 張廖萬堅 陳亭妃 李麗芬 蔡培慧
五、為保障大專校院兼任教師工作權,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教育部應針對兼職教師適用「勞動法系」或「教育法系」之權益進行分析並提出專案報告,在適用法規尚未確定前,建請以通函各校,規定其解聘、不續聘準用教師法第14條之規範。
另應使大專院校「具本職」與「不具本職」兼任教師聘用情況公開透明化,要求教育部於1個月內公布大專院校105學年度第1與第2學期,「具本職」與「不具本職」兼任教師之人數與比例,以釐清兼任教師組成狀況。
提案人:蔡培慧 李麗芬 何欣純 蘇巧慧
六、查107學年度新住民語文課程將列語文領域課程之一,提供新住民子女具備另一語文能力,幫助新住民子女在國際社會具競爭力,而教育部稱為因應新課綱之推行,已培訓1,300餘位教師,乃為正式師資不足下所配套之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人員。
次查,教育部至今所核定正式師資職前培育相關課程,僅有文藻外語大學所開設國民小學師資職前培育之越南語課程,及國立暨南大學之越南語及印尼語中等教育師資職前培育課程,就一般師資培育所需之時程(含修習專業課程、實習、教師檢定、教師甄試等),至108學年度新住民語言課程恐仍無正式師資任教,且全台僅2校開設相關課程,欲完備正式師資之人力資源,仍遙遙無期。
據上,為完備新住民語言課程正式師資之質量,爰要求:一、教育部邀集師資培育大學,研議新住民語言師資培育職前培育課程之開設計畫(內容需含正式師資量能擴充時程表、經費補助等);二、教育部應研議新住民母國學歷具語言教學專長者,其新住民語言教學資格之認證,並於2個月內提報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提案人:張廖萬堅 林靜儀
連署人:李麗芬 蔡培慧
七、為保障大專實習生的教育學習權益與勞動條件,請教育部儘速研擬保障大專實習生之專法。然在專法尚未立法完成前,針對涉有實際從事勞動、給付勞務之實習學生,依據勞動基準法技術生專章第64條第2項明定:「本章規定,於事業單位之養成工、見習生、建教合作班之學生及其他與技術生性質相類之人,準用之」。準此,請教育部於2個月內檢討「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納入勞動基準法之最低勞動基準,給予學生基本的勞動權益保障。
提案人:張廖萬堅 鍾孔炤 鍾佳濱
連署人:李麗芬 蘇巧慧
八、鑒於大專校院為規避106年8月1日起公告實施「大專校院校編制外未具本職兼任教師適用勞動基準法」之雇主責任,校方透過校務會議、院務會議要求各系配合自105學年度第2學期不要新聘未具本職之兼任教師,及自106學年度第1學期起不再聘任未具本職之兼任教師。顯然,以是否具本職作為公告適用勞動基準法的標準,已對未具本職的兼任教師產生就業排擠效果。依據教育部106年3月27日書面報告,為保障兼任教師權益,將修正「兼任教師聘任辦法」,為保障大專校院兼任教師工作權,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教育部應邀請大專校院兼任教師代表及工會與會研議修正方向。
提案人:蔡培慧 林淑芬
連署人:陳學聖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
散會
主席:由於在場委員人數不足。議事錄暫不確定。
繼續報告。
二、教育部部長潘文忠針對「國內技職教育學用落差、產學攜手、技職校院整併及退場機制等問題」提出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報告。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感謝各位委員對技職教育發展之關心與重視,今天應邀列席貴委員會就「國內技職教育學用落差、產學攜手、技職校院整併及退場機制等問題」提出專題報告,並得聆聽各位委員卓見,深感榮幸,敬請各位委員本諸多年對技職教育議題之支持,繼續賜正。
首先針對縮短技職教育學用落差部分,本部為強化技專學生實務能力及就業力養成,讓技職體系培育的人才成為產業的優質人力,並透過第二期技職再造計畫,經由技專課程的改革、老師實務經驗的強化及學生實作、實習等制度,回歸技職實用之本質,培育產業所需人才。目前推動方向如:補助學校推動實務導向課程,與產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透過推動校外實習,加強學生實作能力;以及,引進產業界共同參與人才培育,讓技職體系培育的人才成為產業的優質人力。
本部亦將持續推動各項策略,以更彈性之技職教育、更精準之人才培育、更落實之產業實習機制,以及更完善之產官學協力培育人才機制,並從各面向進行未來產業所需專業技術人力之養成。
在制度面方面,本部將建立高職畢業生先就業後升學之彈性方案及實作測驗及技術選才,推動「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試辦計畫,引導學校開設跨域整合課程。
在課程面方面,本部將建立實務導向及以實作核心的人才培育體系,鼓勵教師專業社群組成,提升實務教學經驗及教學熱誠。並同時鼓勵高級中等學校培育產業需求之人才,提升學生實務技能及就業能力,協助學生未來生(職)涯發展。
就產業面部分,本部將推動「大學在地實踐社會責任計畫」,鼓勵教師激發學生在地就業或創業的意念,並建構有利於產學合作及衍生企業的制度,引導學校將研發成果衍生為新創事業。
另辦理新南向技職人才培育計畫,鼓勵學校與東南亞大學校院加強交流與雙向連結,吸引東南亞優秀人才來臺就讀,畢業後至臺商企業就業。同時鼓勵臺灣學生到東南亞留學,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創造更多青年就業的機會。
為實現技職教育與產業實務的結合,提升專業技術人才培育水準,本部自95學年起推動「產學攜手合作計畫」,高職學生可透過甄審方式升讀合作技專校院,並成為合作廠商員工,以促進產學連結,並兼顧學生就學就業需求。95學年度開辦至105學年度,共計核定通過516件計畫、高職學生共計3萬9,924名學生參與。
本計畫目前面臨問題包括特殊類科或嚴重缺工產業申請件數未達五成、日間學制較不利產業人力安排、低收入戶生及中低收入戶生參與比率低及缺乏訪視輔導機制,本部因此透過以下面向進行改進:
(一)參考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告「委託研究產業人力供需評估中長期產業人力需求模型建構與推估分析報告」修正缺工產業類別,並於說明會時向學校說明。
(二)鼓勵學校以進修部開設專班,以利學生白天於合作廠商以正式員工實習,晚上於學校安心就讀,強化學生實務技能,也可協助其早一步熟悉職場
工作。
(三)符合「社會救助法」或「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規範之學生,由學校協助學生申請補助就讀技專校院學生獎學金。
(四)為能持續對本計畫畢業生進行總體性追蹤,建立畢業生就業流向追蹤調查及實地訪視制度,並擬自106年度起進行實地訪視,了解各校專班執行成果,以為修正本計畫之參考。
其次,我國自88年起業陸續訂定相關計畫與修訂法規以推動大學合併政策,本部爰依據「大學法」第7條,作為國立大學合併之法源依據。後續制定「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及「大專校院合併處理原則」,據以推動國立大學合併,並明文規範保障大專校院合併獎勵機制。就技職體系而言,目前已完成合併之國立大學為國立嘉義技術學院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合併為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中技術學院與國立臺中護理專科學校合併為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及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及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合併為國立屏東大學。
為真正落實提升學生競爭力及資源共享之目標,有關技專校院整併作業,本部針對未來規劃下列幾項因應作為:
(一)鼓勵先合作再合併,透過聯盟的方式先進行合作與資源共享,進而尋求合併可能性。
(二)強化學校發展特色及與在地整合之產學合作,形成產學研合一研發場域。
(三)落實校內說明溝通程序,以公聽會、座談會等方式蒐集各方意見,本部亦落實追蹤及督導。
最後,本部近年陸續推行各項政策,包括註冊率公開、財務監督、教學品質查核等多項策略,維持高等教育品質,另制定「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從招生、評鑑、欠薪、人事、財務、教學品質查核及法制面等面向篩選輔導學校。輔導學校如無法達到改善目標,影響學生及教職員工權益,本部將提私校諮詢會議討論停招、停止獎補助或停辦等行政處分。
學校有停招停辦情事時,本部將協助學生原校就讀或轉學安置至其他學校,並補助學生所需之交通費、住宿費等費用,以維護學生權益。本部另已建置「全國大專教師人才網」及「大專校院高等教育人力躍升培訓及媒合平臺」,協助教師轉職。
為加速推動私校退場相關誘因及強化監督機制,有關本部未來精進作為,說明如下:
(一)制定「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提供學校轉型的誘因與配套,鼓勵大專校院有效利用現有資源進行轉型規劃,營造學校發展特色之條件。對於辦學績效不佳之大專校院,強化監督及輔導機制,並維護學生受教權益,協助教職員工轉職。
(二)設置「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基金」,透過補助方式,協助學生轉學安置或確保受教權益,並以融資方式支應學校轉型及退場所需支出,解決學校無法立即籌措資金之困境,以利安置教職員工。
(三)本部將持續透過教學品質查核機制,維護專案輔導學校教學品質,並視個案學校情況,協調鄰近學校協助開課,並協助退場學校進行學生安置作業。
(四)學校教師於學校轉型或退場過程中,課程因調整或減班時,對有意願繼續任教者,優先輔導安置其至適當工作,或協助參與就業服務訓練。未來則將透過條例規範學校法人衡酌財務能力,提供教職員工優退慰助金,增進相關人員權益。
因此,本部將持續兼顧高等教育平衡發展,並持續強化產業與人才培育之連結,促進學用合一,培育產業所需人才,提升青年就業率。另從整體技職發展通盤研議考量,推動技專校院合併政策,並持續透過退場學校輔導機制,制定專法及設立基金保障學生及教職員工權益,協助維持學校財產公共性,引導學校正向發展。
最後,本部自105年開始盤點各重大計畫推動之目的、效益及成效,將推動高教深耕計畫及第三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全面性建構完整的人才培育生態系統,強化教育資源運用效益,協助學校特色定位,讓臺灣最珍貴的人力資源,得以持續優化提升。
以上報告,敬請各位委員給予支持與指教,謝謝!
主席:謝謝姚次長。
現在確認議事錄。請問各位,上次會議議事錄有無錯誤?(無)無錯誤,確定。
現在進行詢答,本會委員詢答時間為10分鐘,得延長2分鐘,列席委員詢答時間為8分鐘;上午10時30分截止登記。委員若有臨時提案,請於質詢結束前提出;處理臨時提案時,若提案委員及連署委員均不在場,援例不予處理。
首先請蘇委員巧慧質詢。
蘇委員巧慧: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感謝召委安排這個議題,讓大家藉由這個機會好好討論技職教育,如果沒有今天這個機會,可能很多人都跟在座的我們一樣,不太清楚行政院在3月2日核定了技職教育綱領,我們甚至可能不太注意到,現在坊間討論沸沸揚揚的107課綱其實和技職教育也相當有關係,所以本席要就這幾個面向來向次長請教。
首先,行政院在3月2日核定的這個綱領提到了三個方向,要重整技職教育體系,所以未來我們需要的是更彈性的學習制度、更創新的教學模式、更暢通的回流教育管道。次長對這些方向都沒有意見,都覺得非常正確,是吧?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對。
蘇委員巧慧:本席也同意這三個方向,正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困境非常大,坦白講,為什麼家長不願意把孩子送到技職教育?正是技職教育有三大問題,我認為第一大問題就是學校的設備確實經常跟不上業界的發展,孩子在學校所學的也不是業界所用的,這兩大問題造成今天要討論的學用落差。為什麼學校的設備會跟不上業界?其實講白了就是沒有錢嘛!據本席調出資料的結果,如果我們的大專院校根據教育部能夠補助的種種專案,不管是教卓、卓越、頂大、邁頂這幾個計畫,你會發現一般大學和技職院校所能得到的補助真的是天差地別,從平均值來看,一間一般大學所得到的補助是技職院校的將近3倍。再就學生而言,一個普通大學的學生所受到國家的補助更是達到技職院校的2.2倍,次長有掌握到這個資料嗎?
姚次長立德:有。
蘇委員巧慧:所以這個資料正確嘛!
姚次長立德:是,大概是這樣。
蘇委員巧慧:兩種教育體系從國家所得到的奧援就不一樣了,難怪技職院校的硬體設備會不夠。再者,如果大家認為學用落差只是我們的印象,那我們用大數據來看,據中研院長期調查的結果,不管是一般大學或是技職院校,學生認為所學對自己沒什麼幫助的其實相當多;一般大學的學生認為所學對自己毫無幫助的是占7%,技職院校的學生則是高達近15%,本席不解,那為什麼要讓孩子花這些時間在學校呢,根本沒有用處嘛!學校設備跟不上,所學內容將來也用不上,我們再來看看,如果學生想要轉換跑道是否容易?剛才講到政策綱領要有更暢通的回流管道,這方面也非常重要,因為以現況而言,技職跟高中生的出路完全不一樣啊,高中經過學測,除了到一般大學之外,還有機會進到科大,所以高中可以經過學測進到科大,高職經過統測也可以去一般大學,看起來好像兩個領域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但是我們來實際看看現況。我們就以台科大和台大來比較好了,台科大提供了一半的名額給一般學生,而台大僅提供3個名額給技職學生。我們再以北科大和台北大比較,北科大有三分之一的名額是留給普通高中,科技大學提供了這麼多名額給一般高中,反觀台北大提供了多少名額給技職學生?只有1個!次長覺得這樣的狀況合理嗎?兩個體系能夠交流嗎?如果我是家長,我為了孩子著想,我當然不想送孩子到技職學校啊!學的不夠好,出路也受限制,次長,請你告訴我,我為什麼要送孩子到技職體系?這是現況嘛!我所描述的每個現況,您都同意嘛,你只能夠點頭稱對,所以這就是你今天站在這裡的目的,你就是要改革這樣的情況,對吧?
姚次長立德:是。
蘇委員巧慧:我所描述的沒有任何錯誤吧?
姚次長立德:不過,我有一些意見要跟委員報告。首先,剛才委員所講的三個現象都正確,委員說教育部對技職學校和對技職學生的補助經費偏少,我們有注意到這個現象,我們也逐年在改善,例如第二期的技職再造計畫,在設備的部分,我們就提出80億元經費,用以改善高職和技專教育的設備;第三期技職再造即將在107年啟動,一樣提出80億經費。
蘇委員巧慧:這些都是新政府上台之後針對技職教育一步一步要改善的作為,本席給予鼓勵,但不可否認現況還是如此,沒有錯吧?
姚次長立德:是。
蘇委員巧慧:正因如此,所以才需要更大的努力嘛!剛才次長有著墨在經費的部分,本席今天就是要利用這個機會來點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107課綱不是只有跟普通高中和一般大學有關係,107課綱其實跟技職教育有非常、非常大的關係,我不知道媒體朋友或是各位家長是否知道,沸沸揚揚的107課綱其實跟技職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姚次長立德:沒有錯。
蘇委員巧慧:請你用一句話來描述,107課綱所要做到的技職教育是什麼?如果我們說12年國教的107課綱是要適性揚才,是要發展所有學生的整體素養,那請你用一句話來描述技職教育。
姚次長立德:107課綱最重要就是增加了技能領域的課程,增加實習課程,重視學生實做能力的培養。
蘇委員巧慧:很好,果然是技職龍頭出身的次長。沒錯,107課綱在技職的部分確實是強調務實致用,要增加實做和實習的學分,這都是107課綱對技職的發展和期待。但是,問題來了,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在強調這個部分的時候,它卻是增加部定的必修,降低了學校自主開課的選修空間,正是這樣的方向,和107在其他普通高中的方向完全背道而馳,這會造成什麼樣的狀況呢?次長,今天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就是招聯會,對吧?
姚次長立德:是。
蘇委員巧慧:招聯會在今天會開大會,很有可能會決定未來的考招方向,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對。
蘇委員巧慧:這個決定跟技職有沒有關係?
姚次長立德:沒有關係,因為招聯會是針對一般大學……
蘇委員巧慧:怎麼沒有關係?剛才不是說要跨領域嗎?問題就在這裡,教育部如果連這個都沒有辦法掌握的話,我們怎麼期待技職體系會有改變呢?
姚次長立德:我們另外有個招策會,針對高職升科技大學的招生,我們一樣積極在改進。
蘇委員巧慧:好,如果技職院校學生要進一般大學的話,未來是不是需要提供學習歷程?
姚次長立德:需要。
蘇委員巧慧:學習歷程最重要的不正是最能夠展現學生多元豐富、質量均優的學習,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是。
蘇委員巧慧:現在技職的領綱已經降低選修的空間,那他們的出發點就比一般高中低啊,選修的質量和項目就沒有一般高中多,將來的學習歷程怎麼會有一般高中好呢?
姚次長立德:107課綱針對各校選修的空間其實是拉大的,從原來的15到30學分變成到30到45學分。
蘇委員巧慧:和一般高中比,還是差距很大嘛!
姚次長立德:我們增加學生和學校的選修空間,同時我們重視這個學習歷程,除了高中學生之後,高職同步實施。
蘇委員巧慧:從程序上而言,確實107課綱很少著墨在技職教育的部分,不要說別的,從程序上來講,國教院把所有有關107課綱在課發會的會議內容全部上網,技職部分有嗎?沒有嘛!
姚次長立德:有!
蘇委員巧慧:我在網路上完全沒有看到啊!你確定有?
姚次長立德:有。
蘇委員巧慧:我等一下就會查喔!
姚次長立德:有。
蘇委員巧慧:確實我到昨天為止沒有看到領綱研修過程,我要特別指出是研修過程,和國教院相比,你們的研修過程為何?到底這個綱領是如何產生的?我沒有看到任何的公告,這是第一個部分。第二個,前導學校的數量也不對;第三個,比例差太多,如果普通高中和技職是1比1,前導學校現在是45比29,這不是適當的數量啊!
最後,如果用鶯歌工商陶工科來說,學生唸了陶工科出來可以做什麼?優秀的陶藝家?藝術家?實用家?這些種種都可以,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是。
蘇委員巧慧:但是,如果依據現在的領綱,學生所能夠實習的課程,在固定的選修裡面非常少,28個學分裡面只有6個學分真正跟陶有關係,其他都是一般。再者,它可不可以跟商業管理或是跟觀光工廠做結合?可不可以跟科技學習有結合?這部分什麼時候會增加?增加的資料是否可以公告給大家知道?實際上,我們到昨天為止所看到的都不是這樣的狀況,如果你認為跟過去相比已經增加很大的幅度,那麼請你送一份資料,讓我們更加理解,如果連我都不理解的話,我相信社會大眾一定不理解,那又怎麼對技職教育產生信心?
姚次長立德:好,我們一定把資料提供給委員,謝謝。
蘇委員巧慧:最後,如果現在的爭議都還這麼大,而且3月2日才核定這個綱領,而你在更早之前就把課程的領綱已經做出來了,那我們不需要再修正嗎?沒有任何需要再檢討的地方嗎?107課綱可以如期上路嗎?
姚次長立德:107課綱正在努力,至於課綱是不是……
蘇委員巧慧:現在坊間有很多的聲音,因為課審會也要重新召開,技職的領域,我現在就指出,從種種回流的管道,選修學分是不是足夠多元彈性而達到你剛才所講的,這些都沒有談到,坊間已經在說了,107既然有這樣的障礙,實質上還跟不上,那我們要不要乾脆就用108?甚至是我們的社會綱領109才要上路,次長如何看呢?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的提醒,整個的時程會在4月底正式向大家說明。
蘇委員巧慧:4月底,這樣家長來得及嗎?
姚次長立德:整個課綱的制定時程,我們會在4月底前向大家報告。
蘇委員巧慧:今天既然談論技職教育,我要提的重點就是技職教育跟一般高中不要厚此薄彼。
姚次長立德:一定不會。
蘇委員巧慧:107課綱包含技職教育,本席希望多元彈性這一塊能夠適用在技職教育,這就是我要提醒教育部要去監督的部分。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的提醒,一定會注意,謝謝。
蘇委員巧慧:謝謝次長。
主席(蘇委員巧慧代):請柯委員志恩質詢。
柯委員志恩: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次長,你覺得這次的報告寫得怎麼樣?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我已經盡最大的力量做得盡善盡美。
柯委員志恩:你覺得有亮點嗎?我覺得非常安全,我非常肯定過去你在技職教育領域裡面的作為,大家對於你擔任次長來主管技職給予非常大的期望。我們現在想看一下,到底姚次長是不是打敗了姚校長?還是姚校長戰勝了姚次長?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來看姚校長過去如何被大家所稱讚。你任校長時特別提到技職缺經費、學雜費最好公私立一致、鬆綁科大的招生限制能夠給彈性收陸生、最好開放第三學期能夠寒暑假彈性開課等等,校長以前講過這些話,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是。
柯委員志恩:就是你把這些話講得這麼好,同時把北科大帶得這麼好,所以你今天才站在這個地方。
姚次長立德:謝謝。
柯委員志恩:現在我們要一一檢視。剛才蘇巧慧委員提到公私立學校培植學生的經費差距大,其實你過去也提到,過去6成都是給高教,3成2給技職,而且我們從帳面來看這些經費,通常是1比0.6,這沒有錯吧?如果我們不談5年500億的話,一般大學和技職院校所得到的經費大概是68比32,我們把錢採計進去的話,也就是高教可以得到72,技職只有拿到28,更不要說每位學生所培育的成本,私立學生是公立的三分之二,技職是一般大學的三分之二,簡單來說,就是私立技職學生只有一般公立大學的九分之四而已,而且這些技職學生都非常弱勢。另外,次長說最好能夠把技職的經費拉到跟公立學校差不多的比例,特別是1比1,這是很大的挑戰,目前差不多是3成5,你現在要拉到1比1;而且次長特別提到,如果能夠把法定22.5%提高到23.5%來注入技職教育,這是非常棒的。次長,你現在站在這個位置,這還是你努力的目標嗎?
姚次長立德:逐年提高技職教育經費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我們在積極規劃自107年起高教深耕計畫,我們就非常非常重視,希望提高技職教育的經費。
柯委員志恩:當然要提高,同樣是前次長,陳良基的國立台灣大學跟你所任的學校一樣都是排名第一,都是龍頭,結果你們差多少?52億元耶!次長,你看到了沒有?你會心酸嗎?我完全沒有要製造前後次長矛盾的意思,雖然整個培育的成本不一樣,可是同樣是國立大學,同樣是大學跟技專,你們都是第1名,差了52億元,你怎麼說?
姚次長立德:他們的學生比較多,是我們的3倍之多。
柯委員志恩:3倍也不應該只有52億啊!
姚次長立德:老師是我們的5倍之多。
柯委員志恩:所以呢?你覺得這樣合理嗎?
姚次長立德:台灣大學跟台北科技大學整個對學生培育的方向不一樣。
柯委員志恩:是,我同意,但是在經費上……
姚次長立德:國家對他們的投資可能有點不一樣。
柯委員志恩:次長,你如果要為技職教育講話,你就應該說這個是不太合理的,你怎麼還幫台大講話?
姚次長立德:培育的目標不一樣,但是我們一定要儘量去提升技職教育的經費,這是不變的目標。
柯委員志恩:您當時還說最好能讓公私立學校的學費達到1比1,現在公私立學費的差額很可怕,2萬元到3萬元,我們不要講醫學院,光是理學院,公私立就要差到2萬6,000元,其實你也不要忘記,你也負責高教,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是。
柯委員志恩:三成的學生上公立,七成的學生上私立,結果我們的學費差距這麼大,這都是你未來很需要去處理的部分。
姚次長立德:公私立大學的學費怎麼調整,這是我們未來努力的目標。
柯委員志恩:你認為公立大學應該調整嗎?
姚次長立德:當時我們在大學校長……
柯委員志恩:你以前認為公立大學應該調整啊!你現在還是這麼認為嗎?
姚次長立德:現在我要對整個教育的政策做整體的考量。
柯委員志恩:各位,當校長還是當到次長,所以我才說次長跟校長兩個角色來比的話,到底誰打敗誰?
姚次長立德:在學校我只要考慮學校就好了,現在到教育部,我得考慮整個高教體系的每一個學校。
柯委員志恩:你認為公立大學學費應該漲嗎?你認為家長可以同意嗎?
姚次長立德:公立大學的學費是不是可以逐年提高?這是有不少的校長的建議、提議,這是可以討論的。
柯委員志恩:這是可以討論的!你已經留下了一個部分,現在當到了這個位置,每個人講話都非常地保守,這也是啦!我們來看一下,遠見雜誌曾經報導你4年募了10億元,而且你要回到實作精神,現在我們講打工實習什麼的,當時你還特別提到北科大絕不會有這種事情,去麥當勞打工、大潤發搬東西,都不算!因為你很清楚實習跟打工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這是你們北大最好的部分,但是我們來看你所管轄的教育部大專院校實習媒合平台,次長有沒有稍微看一下裡面是什麼?我唸給你聽啦!
姚次長立德:是。
柯委員志恩:琳瑯滿目,有服務生、保育員、救生員,還有托嬰中心耶!
姚次長立德:這要看學生的專長,如果他是幼保科的,托嬰中心就是適合他的領域。
柯委員志恩:我從頭到看到尾,次長應該好好地去看,這些都是非常低階的,跟你的北科大完全是不能比啦!你有沒有什麼別的作為?如果公家單位每次都給我們這些東西,難怪我們的替代役要去煎鍋貼啦!
姚次長立德:我想對於學生的實習,我們一方面會強化實習的成效,將來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希望實習能夠有個專法,鼓勵學校真的找跟學生本質學能相符的實習機會。
柯委員志恩:我告訴你,你將會從天堂掉到地獄,因為那是你的北科大,你可以做到這個地步,大部分的學校,包括大學裡面很多的實習工作,最大的公約數都是非常低薪,包括現在政府也都帶頭做起,所以請你以北科大校長的高度評論一下,現在替代役要去煎鍋貼,你覺得這合理嗎?
姚次長立德:因為北科大的學生都沒有跟食品相關的科系,所以我們應該不會……
柯委員志恩:替代役也沒有人跟鍋貼有關係啊!我寧可我兒子當替代役,他還過來幫我煎蘿蔔糕咧!所以次長要善用過去在北科大帶領學生,你們媒合1200多個實習名額,這麼專業的東西,你應該引導我們整個系統,而不是只有在教育部裡面。
姚次長立德:我一定會把台北科大如何去為學生找跟本質學能相符的實習機會的經驗拓展……
柯委員志恩:因為我們的產業投入都非常不夠,他們做建教合作,其實所付的心力都不夠,常常都是用低薪的角度來聘一些低廉的勞工,我只是要提醒次長,剛才也已經講過,你可以用北科大的實務經驗來帶領大家,讓這個部分能夠跟他們專業符合。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儘量讓實習成為學習的一部分。
柯委員志恩:好,你知道你為什麼今天會被選為坐在這邊當次長的理由嗎?
姚次長立德:我並不是很清楚。
柯委員志恩:當然就是因為陳良基不在了,他高升去當科技部長,不然你怎麼會在這個地方呢?重點是陳次長走了,他所留下的每個東西你都要來接手。我們看到陳次長所提到的也是一個教育的現況,他認為虎嘯年一過來,整個學生的比率逐年降低,到109年學生會跌破20萬人,這個沒有錯嘛?
姚次長立德:是。
柯委員志恩:我們再看今天的報紙,內容也非常可怕,11.3萬人報名統測,創下史上最低的。所以,次長即使救援做不到,好歹也拋個救生圈,是吧?你看學生不斷……
姚次長立德:我們是救援一定會做到,其實統測人數變少,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因為進修部、單招的比例越來越高,以及一些實用技能班、產學攜手計畫,不需要考統測的這個班慢慢增加了,所以統測報名人數也會跟著下降。
柯委員志恩:對,這或許是其中的理由,但我還是要提醒次長,我們整個技職教育所培訓出來的學生,包括我剛才所提到的,學生為什麼對於漲1、2,000元學費會這麼在乎,大學跟技職都一樣,是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感受到畢業之後,所學的東西跟他們職場上所能夠應用的,其實是有很大的落差,所以大學沒有用,才會讓學生覺得幹嘛多繳學費,這是我們整個不管是高教或是技職最大的緣由,所以學生人數下降,如果我們的老師、師資,以及我們所提供的課程,沒有辦法利用這個時間來做一個盤整的話,我們的高教就徹底完全住到加護病房去了,你同意嗎?
姚次長立德:我們一定會努力,因為縮短學用落差就是我們技職教育要努力的最主要的方向之一。
柯委員志恩:還有包括整個的退場機制,少子化後之後,這麼多學校都是包括這個層面,請問次長,關於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你們到底什麼時候會送上來?你們到底什麼時候定案?你們都不送上來,我們怎麼審查?
姚次長立德:關於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條例,教育部已經通過法規會,我們會在近日內送行政院。
柯委員志恩:近日是什麼時候?
姚次長立德:四月份。
柯委員志恩:你們送上來,我們七月就可以實施了,但是你們不送來,我們沒有辦法……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加速。
柯委員志恩:你說四月底的時候就會送上來?
姚次長立德:對,四月份就會送行政院。
柯委員志恩:好,我還是要強調,學校快溺水了,你的救援動作要快一點,幫我們來做一個整併。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加緊腳步。
柯委員志:最後,也是你剛才所提到的,我已經查過,北科大沒有簽所謂的一中承諾書。
姚次長立德:沒有,對。
柯委員志恩:你安全過關,好加在!原因是因為你們的人數很少,其實你也特別提到應該開放一些彈性,讓陸生能夠過來,對不對?相較於台灣大學錄取160名,國立科技大學平均是不到30人的,你覺得這個政策未來還會繼續嗎?還是你有更彈性的一個做法?因為你特別提到應該能夠鬆綁。
姚次長立德:因為國立的大學都要招收研究生為主,那對於科技大學可不可以招收陸生的研究生的部分,我們也希望能夠逐步放寬。
柯委員志恩:因為你的呼籲,這一個部分可能會觸發我們整個條例的制度上會鬆綁更多。
姚次長立德:但這是部內的政策,我們會再做一些調整。
柯委員志恩:好,最後我要勉勵姚次長,誠如我剛才所提到的,你是因為把北科大帶得非常好,但我還是要強調,請你展拓一下當初科技大學龍頭的一個氣勢,不要到教育部當了次長之後,我真的發現你保守、安全了非常多,這可是我們不太樂見的。
姚次長立德:我對整個教育奉獻的心是沒有變的,但是因為要考量的點會比較多,不過對於整個教育的政策,期許技職教育或高等教育都好,能夠把它做得更好,這是我不變的理想。
柯委員志恩:好,光是這個部分,我們給予你非常大的肯定,但是你後面那一段話對我來說還是保守一點,謝謝部長。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
主席:請張廖委員萬堅質詢。
張廖委員萬堅: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們今天來討論技職教育學用落差、產學攜手、技職校院整併及退場機制的問題,之前我也問過,其實我們整個技職教育體系,不管是剛才兩位委員講的,或是我上個禮拜也提過,連在申請研究計畫補助包括產學合作,他們的資源分配跟一般研究型的大學真的是差很多,我們希望次長來了之後,能夠正視這個問題,這很可能是我們當時在廣升科大之後,在人才分流上面,已經造成一般科大跟一般研究型大學在人才的分配上產生落差。
順著這個議題,我們現在談到很多科大要退場、要轉型,我覺得因為少子化,現在真的是迫在眉睫,甚至火燒眉毛了,其實已經全身傷了我們才喊痛,這讓我感覺現在整個高教體系包括一般大學、科大的整併,好像都有點在尋求方法,但不能病急亂投醫,也不能亂點鴛鴦譜,包括公公併也一樣,我們之前就不斷在提醒大學的合併,尤其是公立大學合併絕對不能只是行政資源的整併而已,而犧牲掉原來學校發展的特色,這是我們一直要強調的,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學校,我們不能因為從行政資源的觀點要整併他們,犧牲掉很多學校發展的特色,這是我要提醒的。但我今天不講這個東西,我今天要講的是,我在兩個多月前看到法令做了一些修改,三年前我們修改了專科學校法,現在很多科大當時都是從專校或是技術學院直接升上來,過去台灣那個美好的年代,大概是4、5年級生的時候,有很多的專科學校,90年代甚至專科生大概有30幾萬人,現在我們看到到104年的註冊裡面,純五專生大概不到10萬人,公立學校剩下大概1萬人初頭,人數相當的少。
我們看到專科學校法在三年前修改的時候,主要是在第七條增列了兩項,即專科學校改制之技術學院,或由技術學院改名之科技大學,有下列情形之一,公立者,由教育部核定後,改制為專科學校;私立者,由所屬學校財團法人報教育部核定後,改制為專科學校;然後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是基於校務發展需要,第二個是遭遇重大困難不能繼續辦理,須作必要調整。這個其實都在為這些所謂經營不下去、生源減少、招生不足、少子化、財務有困難的學校預留在退場前有轉型的機會。
今年一月我們公布專科以上學校及其分校分部專科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裡面第二十四條之一,進一步對專科學校法的第七條之二做了一些辦法的規定,這些規定我看起來非常擔心,第一個,他們是因為招生不佳,全校學生未達三千人,且最近兩年新生註冊率未達百分之五十;第二個,連續兩次技專校院校務評鑑三等以下,簡單講就是評鑑不佳;第三個,連續兩年認為有重大行政疏失,就是行政不佳;第四個,財務預測未來一年內會入不敷出,就是財務困難、財務不佳。請問次長或司長,你知道這個事情嗎?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跟委員報告,一方面本部有這樣的一個辦法,鼓勵就像第二十四條之一的這些情形的來轉型為專科學校,但是同時我們現在努力的,我們期盼並請一些優質的國立科技大學也設專科,來引導我們國家的專科教育。
張廖委員萬堅:是,我要提醒次長,你是來自於技職學校、技職體系的教育學者,台北科大是一個非常好的學校,我們這幾年紛紛把這些包括公立的專科學校全部都升格為科大,現在生源不足,發展有困難,又要調回來,修改了法令,讓技職體系的學制能夠更彈性。講起來是這樣子,可是非常諷刺的,我們要紛紛讓科大又回去專科學校,這會產生一個問題,兩個多月前我看到的都是辦不好的學校,要讓他有轉型的機會?還是讓他直接退場?好,在退場前讓他有轉型的機會,可是他是因為招生不佳、評鑑不佳、行政不佳、財務不佳這四個不佳,所以來辦專科學校,請問次長,誰會去念這間學校?
姚次長立德:因為我們現在有轉型的辦法,如果學校覺得在招收高職的學生的部分有困難,或許他們規模調整、師資調整,整個重新做轉型,或許可以辦一個品質仍然保持不錯程度的專科。另外,剛才跟委員報告過,我們也同時去找國立的科技大學來附設專科,讓整個專科教育在業界……
張廖委員萬堅:現在有哪些國立科技大學會附設專科學校?我看到科大附設五專的只有4所,過去大家認為比較好的學校,像台北科大,以前的台北工專,我去考過還考得不理想,我考上了,但不是很好的科;高雄工專是多好的學校,現在都改高雄應用科大,也沒有五專部了。
我們在兩個多月前修法,用四大負面表列的方式,鼓勵這些辦科大快要倒掉的回來辦專科學校,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宣示,而且專科學校法第七條之一其實也有一個基於校務發展需要,然後進一步在之二用負面表列,我不曉得為什麼你們沒有像次長剛才講的用正面表列,這些好的像台北科大、高雄應科大,過去在專科時代是很難考的,考上一中也不見得考得上,這些人才在那個時候就分流、就去念了,我們應該是這樣來引導技職教育,而不是因為行政資源的問題,辦不下去了、招生不足了,所以就讓他們去辦辦看,回不去的啦!
為什麼?根據我手邊的資料,其實現在科大裡面附設五專的不是沒有,有32個學校,只有4所是公立的,雖然你們要準備輔導的名單沒有公布,但我這邊有,你們講的四大不佳,可能會被輔導回去做專科學校的,也可能有條件的,其中有3所學校也有辦五專,這3所學校註冊率都很低,也一樣不到五成耶!我們鼓勵辦科大招生不足,然後回去辦專科學校的政策,如果只是用負面表列的方式,用你們就試試看的態度,我跟你講,一樣不會有人念啦!這不是一個好的轉型辦法。
姚次長立德:非常同意張廖委員的看法,剛才您提到幾所優質的專科,現在已經變成國立科大,這個部分我們現在正在積極的努力,希望他們能夠辦專科來引導我們整個的專科教育,畢竟我們也看到很多業界的領導者,他們都呼籲希望能夠有一些專科的學生。
張廖委員萬堅:沒有錯啦!因為基於產業的需要嘛!
姚次長立德:是。
張廖委員萬堅:但產業的需要不能只是修改了法令,然後負面表列,這些辦不成的去辦專科學校,產業真的會需要這些人才嗎?我真的懷疑!
姚次長立德:非常同意。
張廖委員萬堅:我不是說他們一定辦不起來,可是我這個表最後一個框裡面有3所未達五成,那3所可能就是你們要輔導去改立為專科學校的科大。
回到五專的體系,五專生大幅縮減,從30多萬變成10萬人左右,專科五專部幾乎被消滅了,專科學校剩下13所,其中有12所是護專,只有1所國立臺東專科學校是專科的,我們現在如果要從優秀的科大來附設五專,這本席贊成,但又遇到一個問題,我們過去也曾經講過,那麼早就讓學生來做職業選擇,他們的職業探索到底夠不夠?我們在技職教育相關的法令裡面,曾經有提出一些修改,要求高級中等以下的學校,應該設立一些職業探索的課程,次長是來自這個體系的,我們在這方面到底做得怎麼樣?
姚次長立德:現在在高職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縣市都鼓勵在縣市裡面設各個類科的職業探索中心,那我們也依據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希望如委員所說的,職業試探教育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張廖委員萬堅:技術及職業教育法,103年我們三讀通過了,我們到底做了多少職業探索的課程?對於這些國中生,如果依照台師大心測中心針對13萬5,000名國中生進行的測驗,發現1成4的學生只有單一興趣,4成5的學生興趣分化不明顯。我們要回來走這一條路,我要提醒次長的是,這個部分我們要加強探索。
姚次長立德:是。
張廖委員萬堅:我們看到台師大心測中心的資料後感到擔心,因為有將近半數的學生對於自己的興趣完全不清楚,以後進入專科學校讀了5年之後是不是又會與自己的志趣不合?
姚次長立德:委員說得非常對,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做職業試探教育,根據目前所看到的國中職業試探,105年度有2,227班開過職業試探教育,參加人數2萬4,000多人……
張廖委員萬堅:因為時間的關係,請你把這部分的資料提供給本席。
因為時間關係,本席還有很多問題來不及講,包括改回專科學校之後,這些高中、職的生源也不足,你們要怎麼做總量管制?我覺得這些都要有整體配套措施。如果科大真的回來辦專科,就要辦優質的專科學校,而不是為了行政資源的整併,沒辦法之後才去辦專科學校,產業需求不是這樣的。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的提醒。
張廖委員萬堅:我希望看到你們整體配套措施的規劃,包括學生總量,如果回來辦專科學校要有多少人,要讓它慢慢恢復,高中、職的生源要怎麼配合等等,這些都需要討論,而不是修法先用負面表列,讓這些學校轉看看,這樣還不如直接退場算了!謝謝。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
主席:請吳委員思瑤質詢。
吳委員思瑤: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次長,辛苦了!今天無疑是您的舞台,有專案報告,但是我們更深沈的期待是技職體系要更強壯,技職體系要能躍升更大、更亮眼的舞台!
技職教育如何成為主流教育?對此,我要好好跟次長探討蔡英文總統端出來的新牛肉、新政策。螢幕上這張照片剛好是蔡總統與次長在同一個場合的照片,總統宣示臺灣的教育要翻轉,技職教育必須是主流教育,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正面、也是極具翻轉意義的重大宣示。我們要如何把過去不對稱的資源投入予以導正,我們如何把過去扭曲的狀況予以導正,對於教育的思維,其實我們是在改造一個社會風氣。
技職教育要如何成為主流教育?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您會來到這個質詢台接受委員的質詢。我們要端出新的菜色、新的牛肉,您身為一個大廚,必須非常清楚的瞭解新政府每一道料理的食材是什麼,特色是什麼,再加入你的創意、你的調味,你還要掌控火候,這就是你的工作─如何端出色香味俱全的好料理。好餐廳引客人入門最重要,要讓他們聞到香味、看到宣傳,如果網路上都說這是一間人氣餐廳,料理好,客人就會上門。
次長,我要與您分享一本非常好的雜誌,我剛才說過攬客很重要,你怎麼吸引人家來投入技職、願意來就讀?本席手上這本是教育部的技術及職業教育簡介,司長,拜託你們修改一下,因為這本很難看,只是照本宣科、政令宣導!這一段時間,我接觸到一本雜誌,我要與次長分享,我甚至希望你能去擔任代言人,這是民間社會企業SHOKUZiNE(職人),如何讓日本的職人文化在臺灣被創見、被尊重,這一本職人雜誌講的就是一個夢想,發掘職人與學徒的故事、尊重專業的價值、翻轉教育的偏見,讓孩子找到夢想,藉由說故事的方式讓孩子認識不同的職業,最珍貴的是它是一個社會企業,而且其販售所得的三分之一是用於把每一季每一刊送到全臺灣國中、高職校園,讓孩子看看人生有不同的可能,這就是好的攬客方法,次長有沒有看過這本雜誌?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坦白說,沒有。
吳委員思瑤:你要被打屁股了!
姚次長立德:我回去馬上看。
吳委員思瑤:你來當代言人!
姚次長立德:好。
吳委員思瑤:如何讓政府版幹掉民間版?拜託你們,你們是政府耶,錢更多、資源更多!一群帶著夢想的年輕孩子就能做出這麼吸引人的雜誌!我曾經說過我以前考上台北工專但沒有去就讀,看完這個雜誌後我感到後悔,如果我能在我的學習領域有不同的可能時,今天我的人生會是不同的。等一下我把這幾本雜誌送給次長,請次長好好翻閱,真的很吸引人,裡面有教你如何做精工藝術、教你如何化妝、教你如何泡咖啡,把每一個職人發展的人生故事透過這樣的呈現、年輕人的話語來吸引人。司長點頭如搗蒜,那我拜託你把你們這一本收回去,真的,佛經還有人會想拿!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回去再檢討,看看能否如委員所說的,用說故事的方式。
吳委員思瑤:客人必須上門才能享受到你的料理,才能看到、享受到新政府端出來的牛肉。
次長,我們現在面對很嚴峻的問題─變調的技職、升學仍是王道,我想這個數字您非常熟悉,我彙整了99年到103年學年度高職畢業生的升學就業情形,有85.9%、將近86%的學生唸了高職之後去升學,只有8.74%、不到9%的學生是依照自己當初選擇技職的路勇敢去就業,這是嚴重失衡的比例。次長,要讓技職教育成為臺灣主流教育,對於這樣的升學導向,你們的政策目標是什麼?你們如何讓高職畢業生的升學率降低就業率提升?請問合理的配置與比例應該是如何?您個人的理想與想法是什麼?
姚次長立德:我們希望高職畢業生有比較多的比例能去業界先就業,有需要再回來升學。
吳委員思瑤:先去就業市場,如果有需要再升學?
姚次長立德:對,我們現在努力要做的事情是,我們提出所謂開放式大學,我們會修改繼續教育,讓學生進入學校進修更方便。
吳委員思瑤:這些就是後續要去做的,稍後我再跟次長討論。現在請你告訴我目標,您認為最少要有多少百分比的高職生、技職生先去職場探索?把學問歷練過、活用過,再決定人生下一個方向,你的目標也許是20%、30%,您必須回應我這個問題。
姚次長立德:我們整體評估後再向委員報告。
吳委員思瑤:所以你現在沒有信心?
姚次長立德:我們必須要考量所有的狀況之後……
吳委員思瑤:你有沒有預期目標?
姚次長立德:等我們整個了解狀況後再向委員報告。
吳委員思瑤:好,你很保守,我個人認為,至少你要分階段逐年提升。
姚次長立德:是,這是我們要努力的。
吳委員思瑤:我覺得30%是必要的、合理的、起碼的正確配置,這是我說的,但很遺憾的是,我不是次長、不是大廚。
姚次長立德:我會把委員的意見納入整體參考。
吳委員思瑤:我希望你更勇敢一點!新政府上菜了,我們新的料理、新的牛肉是什麼?就是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
姚次長立德:對。
吳委員思瑤:次長,你是不是對小英的政策不太熟悉?
姚次長立德:很熟。
吳委員思瑤:為什麼今天的報告裡面,我看不到「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這個關鍵字?我看不到你們在論述新政府要做的,讓學生能夠有國際的體驗、生活體驗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職場體驗,青年就業領航計畫要啟動,我看不到這些關鍵字。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的提醒,我們從106年起就要啟動青年就業服務……
吳委員思瑤:這是一個全新的政策,勇敢的政策,您應該很清楚地論述這部分,所以我很擔心,您剛來,但這是新政府要如何讓技職教育成為主流教育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個計畫。因為很重要,所以我講3次。
姚次長立德:是。我也跟委員報告,我們確實在106學年度起就要啟動青年就業儲蓄戶,目前我們對於高三的學生也在積極宣導,鼓勵他們不見得一定要搭直達車直接升到科技大學,可以先就業再升學。
吳委員思瑤:對,我今天就是做球給你,讓你補破網。就是要讓孩子們知道,高中職畢業之後不是只有一條升學的直達車,我們還提供他們另一條區間車,他們可以好好地停、看、聽,想一想人生的每一個站都有不同的風景,都有不同的可能。
姚次長立德:對,所以我們……
吳委員思瑤:這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政策,怎麼是等到我問時,你才講呢!就我看來,這個政策的時程滿趕的,你們需要學校端的配合,你們2月份開始找很多老師來輔導,指導老師如何去work、理解、配合這個政策,可是學校端ready了嗎?次長,你必須在3月、4月,也就是現在就進入學校去啟動職涯的輔導,學校開始輔導、評估、推薦、媒合學生走向青年就業領航計畫,政策目標是每年5,000名,請問做不做得到?
姚次長立德:可以,跟委員報告……
吳委員思瑤:5,000名沒有問題,是嗎?
姚次長立德:應該是沒有問題,因為我們……
吳委員思瑤:應該是沒有問題?你可不可以講得肯定一點?
姚次長立德:絕對沒有問題。因為我們在3月10日已經完成意願調查,目前已有508所學校表達有意願,初步表達有意願的人數有7,000多人,5月1日到5月10日將開始報名,之後就會確定人數。
吳委員思瑤:很好,你有備而來,代表這道料理有在cooking的過程……
姚次長立德:有,我們非常努力在推。
吳委員思瑤:很好,那我放心了!至少有7,000多個學生表達意願,而且有508個學校開始投入。
姚次長立德:對。
吳委員思瑤:很好,這對來我來講是一劑強心針,一顆定心丸,代表你們有確切在執行小英總統的新政策。
姚次長立德:有,很努力。
吳委員思瑤:問題來了,各部會所提供的職缺被爆料都是低薪、低階的爛職缺,我真的擔心各部會因為不太瞭解這個政策的立意,就是拚了命地找職缺給你,我目前看到的,比如交通部提出來的職缺是快遞的運務員;金管會提出來的保險業職缺是打電話推銷保險;銀行業的職缺則是信用卡的業務員。其實我認為這些職缺都需要學習,我不用低薪、低階來看待這個方案,本來就應該去培養「職人文化」,職業是不分貴賤的。
姚次長立德:對。
吳委員思瑤:問題是我們當初的政策方向是希望提供優質的職缺,能夠傳承、培力傳統的技藝人才,最重要的是學用合一,跟孩子在高職端學習的內容可以結合,可是目前看起來各部會提供的職缺是虛應故事。
姚次長立德:報告委員,我們有注意到這件事,現在我們已經組成專案小組針對各種不同的職類加以審視……
吳委員思瑤:已經有專案小組?
姚次長立德:對。
吳委員思瑤:現在替代役的職缺出現了鍋貼役,我們會不會有鍋貼的畢業生?
姚次長立德:這一塊我們戰戰兢兢……
吳委員思瑤:其實我要說的是即使到鍋貼這個行業去學習,日本的職人文化,壽司師傅可能要洗3年的碗,法國米其林餐廳的學徒甚至要洗碗5年!
姚次長立德:是。
吳委員思瑤:職業不分貴賤,但問題在於專業的銜接跟學用合一的可能是否有違?我要提醒教育部這件事。
姚次長立德:是。
吳委員思瑤:你剛才要回答鍋貼役怎麼樣,我們會有鍋貼畢業生嗎?
姚次長立德:這是替代役的部分,針對青年就業儲蓄戶這部分,我們會有專案小組仔細審視每一個職缺,若不是跟學生的本職學能相同,要不就是對他……
吳委員思瑤:好。什麼時候組成跨部會的專案小組?
姚次長立德:目前正在做,已經……
吳委員思瑤:正在做?我拜託你趕快做,要不然這個政策今年就要上路,目前各部會盤點出來這些職缺真的比較經不起檢驗。
計畫要永續,這是3年期的計畫,孩子加入青年就業領航計畫之後,每個月勞動部、教育部各給5,000元,3年期滿結束之後他可以拿36萬元,3年case over and then?你們後續的追蹤,孩子如何善用這36萬元?哪些孩子還是想繼續升學、哪些孩子就會就業?你還要再有一個追蹤的計畫以及下一階段的action,不是只有3年就case over。我建議你們要建立3年後的追蹤機制,這才是關鍵,這才是技職如何成為主流教育的關鍵,這是一條龍的服務,而不是做半套的服務。可否針對這部分提供你們後續的規劃給我?
姚次長立德:好,我們一定會照著這樣做。
吳委員思瑤:好,我今天至少得到比較安心的答案就是5,000個學生沒有問題,而且你們有看到現在跨部會提供職缺的問題,也組成了專案小組,這樣很好,拜託你這個大廚要煮出色香味俱全的料理,也請你們去學學人家,如何去調理料理,如何去攬客。
姚次長立德:好,謝謝委員。
主席:請蔡委員培慧質詢。
蔡委員培慧: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看到教育部要解決學用落差的問題,提振技職教育,我滿開心的。我出身自技職體系,高中大專唸的是北士商、致理商專,後來因為農業還是跟生命比較有關,所以跑去唸農業。我想問的是我們有沒有真正地落實去解決學用落差?我仔細聽您的報告,看你們提供的書面資料,我覺得關鍵還是在於教學的思考。換言之,今天要解決技職教育的問題,一定要讓技職生具備技術,或者是像剛剛吳思瑤委員講的「職人文化」。職業不分貴賤,任何行業都有它的「行道」,如何掌握技術且有助於整體生產過程是很重要的,但是現在技職體系的教學有沒有辦法改變?
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前教育部次長陳良基任內曾跟德國交流,我相信你們也知道,他當時提出兩個方向:一個是向下紮根、解決學用落差;另外一個方向是跟德國相關的院校結盟,這個「結盟」不是簽一簽備忘錄而已,他認為必須做兩件事:一個是交換,一個是實習,請問這件事你們做到了嗎?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我們現在正在做。
蔡委員培慧:可否具體舉例你們做了什麼?哪一些你們已經做了?
姚次長立德:我們一直都有台德大學校長論壇……
蔡委員培慧:校長論壇這不是我要說的,我說的是你要解決學用落差,如何仿效德國建立雙軌的技職教育體系?如果只是讓台德的大學校長去聊天、談事情,有什麼意義呢?
姚次長立德:就解決學用落差這部分,過去幾年我們一直都有參考德國的師徒制,目前我們也提出產業學院、產學攜手計畫、雙軌旗艦計畫等等,這些計畫的目的都是在解決學用落差,同時我們也大力推展校外實習,希望學生在學時能夠藉由實習去印證他所學的專業知識。
蔡委員培慧:你還是沒有具體舉例,我只是拜託你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在哪裡?做了什麼?請給我一個具體的例子,好不好?
姚次長立德: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例如虎尾科技大學跟國內工具機龍頭廠商合作,送學生到工廠實習,由德國的技師帶領學生學習工具機的實作技能。
蔡委員培慧:好,這是一個好案例,但是您有沒有發現在您的描述中,如果我們要解決學用落差的問題,仍應以企業端為主,事實上,無論學生在高職、專科或技術學院所接受的訓練,他們可能在未來5年、8年才會進入職場,現在你們要幫企業端解決現今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到底有沒有什麼案例,未來可以朝向以學生端或以產業導向為主?譬如未來要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現在學生在修車廠的訓練不再僅限於機械,而是電腦控制實屬重要,這部分在技職教育中有沒有加強訓練?方才次長回答教育部與企業端的連結,但是,你們有沒有替未來技職學院的學生思考他們未來端的部分,次長對此有無具體案例?
姚次長立德:報告委員,有關學用落差方面,我們必須要把「學」與「用」結合在一起,無可必免的是一定要與產業結合,這正是技職體系的基本精神。
蔡委員培慧:我對此無庸置疑,這部分我沒有任何的反彈……
姚次長立德:至於我們對學生未來的規劃,譬如我們利用技職再造計畫第二期或第三期,讓技專校院及高職與產業設備相互連結,不要讓學生繼續使用老舊設備,俟其進入職場之後,不會對設備感到完全陌生不知如何使用,因此,我們花費很多的經費更新高職與技專校院端設備,同時我們也提出一系列的作法,譬如我們成立產業學院,主要是契合式的學程,並引進企業界的老師與大專校院老師採用雙師方式,共同教導企業端最先進的知識,這些都是厚實與縮短學生產學落差的作法。
蔡委員培慧:根據次長的說明,無論業界師資或技職學校老師共同指導學生,本席認為還是應先解決當前問題,至少根據次長的回應,我無法連結教育部要如何從未來端連結學生需求。我所指未來的需求不是幾十年之後的需求,而是最近3年、5年、8年之內的實際需求。
姚次長立德:我再跟委員報告……
蔡委員培慧:讓我把話說完。
姚次長立德:好。
蔡委員培慧:本席來自農村,我深感農村的勞動力不足,但這並不只是農業原材料的採收人力不足而已,甚至連食品加工也產生斷層。過去台灣百果鄉在員林,當地有許多間蜜餞加工廠,但工廠陸續外移,現在都已消失無蹤。事實上,這些蜜餞工廠外移後,市面上蜜餞添加物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這點就不得而知,台灣應否做這樣的加工?在此情況之下,我認為你們忽略了這樣的需求,也就是說,企業端不是只有工商業的企業端,你們要思考台灣在地產業的需求是什麼,也要去思考現今台灣在地經濟要發展的許多需要面對的問題。我方才提及農產品的食品加工,食品加工並不是只有製成果乾而已,譬如從未生產香蕉的韓國,其所製造的香蕉牛奶可外銷全世界,為何我們沒有這麼做?抑或是我們為了改善教養小孩的負擔,而有所謂的公共托育!換言之,與農業生產之間的串連,因為教育部可能僅針對既有產業,當業者向你們所提出勞動力的需求,由你們設法解決勞動力的問題,但你們忽略了比較長期、全面性的規劃。我之所以這麼說,因為南投與嘉義均為茶鄉,而且是全台灣最大的茶葉生產區域,你可知光是手工製茶與機械製茶的價位落差就很大,坦白說,手工製茶過程十分嚴謹,尤其在揉捻茶時太用力,就會把茶葉的澀味給擠出來,但你不用力,茶香就出不來,這就是我方才所謂的職能與技藝。你們能否針對南投的仁愛高農、埔里農工及科技大學,針對茶葉從生產、行銷到茶文化,進而成立茶學院。教育部有這麼做嗎?事實並沒有。
姚次長立德:有的。現今教育部已規劃一項很大的計畫,即是大學在地實踐聯盟,我們希望自107年起鼓勵各大學要連結在地產業,同時與當地高中職共同攜手,俾利在地產業發揮更大的效益。
蔡委員培慧:次長能否舉出幾個具體案例向我們說明?
姚次長立德:誠如委員方才所舉的南投茶產業,暨南大學就有連結當地高職及社區……
蔡委員培慧:坦白說,我在上個禮拜與暨南大學通識中心人員討論此事,他們的通識課程都與茶無關。
姚次長立德:據我所知,他們在櫻花樹下舉辦大型的品茶會……
蔡委員培慧:但那只是一場品茶會,而非職業訓練。你到底了不了解我們所謂的「產業落差」,並不是舉辦一場活動就可以解決問題,教育部必須結合技職體系,也要結合教育體系。誠如那天本席與暨南大學人員所討論的,既然暨南大學設有茶葉改良場的專業技術和茶文化,為何未能加以整合?最後我們商量的結果卻是,他們要拜託我開設通識課程,真令我無言!當然邀請我前往暨南大學開課,這是另一件事,問題在於方才我表示希望教育部進行串連整合,次長的答復是大學已有支持在地產業的串連整合,但你所舉的例子卻是舉行一場大型活動,這算是整合嗎?
姚次長立德:我要再更清楚的說明一點,自107年起本部會推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預計投入15億的經費……
蔡委員培慧:自明(107)年起你們才開始推動嗎?
姚次長立德:對,我們要求各大學一定要從各面向連接在地產業,我們相信推動大學在地實踐聯盟計畫與投入相關經費之後,未來一定可以看到大學會善盡社會責任,並與在地產業、在地文化加以連結。
蔡委員培慧:次長,囿於時間關係,我很希望你能有明確說明,有關理念宣導是一回事,但實際案例又是另一回事,既然剛剛我已經講到茶文化與暨南大學,未來我們進入實驗階段,即使教育部自明年開始推動相關計畫,也拜託你們一定要讓學生有技術訓練與實習的機會,並建立地域產業的串連。
姚次長立德:好。
蔡委員培慧:在此情況之下,本席要拜託次長一件事情,你們要給實習學生們合理的勞動保障,絕對不能再重複過去建教生被壓榨的廉價勞工,這點你一定要放在心上,無論這些建教生實習從事製茶或茶文化的運用,教育部應該給予合理的保障。本席認為教育部在建立技職教育體系時,特別強調你們建立的6所區域產學合作中心,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對。
蔡委員培慧:我必須要說明的是,區域產學合作中心主要在台灣科大、北科大、雲林科大、高雄第一科大與屏科大。
姚次長立德:從南到北都有。
蔡委員培慧:你只要聽我說明之後,便可知道你所說的從南到北是有問題的。這些區域產學合作中心與農業或地方產業相關的學校只有在屏科大,無論是文化產業、農業生技、觀光旅館或食品製造,全面都是工業、半導體、紡織、機械、金屬製造、物流與商管等等。難道嘉義、台南、雲林、桃園、宜蘭所有想要務農的學生都要遠赴屏科大就讀嗎?這些區域產學合作中心到底是以學校端來思考,還是以地域產業端來思考?我要請你好好地做規劃。以目前我所看到的,你召集公立大學人員並指定要做這、做那的,卻忽略與地域產業的連結,所以這6所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應否重新思考、重新規劃?抑或是除了這些科技大學之外,誠如方才次長所言,教育部將於107年進行地域產業,這部分也應該納入必要的大學資源。
姚次長立德:對,如同委員方才所提醒的,我們也注意到各職業類科對學生的輔導,所以這6所區域產學合作中心也會與即將推動的大學在地實踐聯盟配合,以照顧到每一位職業類科的學生,謝謝委員的提醒。
蔡委員培慧:最後,既然你們要推動這些產業連結,除了請你們提供書面資料給本席之外,也要思考如何重啟技職的公費生,目前農業已經在努力,但數字很少,只有幾十位而已,本席認為技職公費生能夠解決城鄉落差與經濟差異的問題。請次長針對本席所詢問的問題,提供具體資料。謝謝。
姚次長立德:好,我們會納入規劃,謝謝委員。
主席:請陳委員亭妃質詢。
陳委員亭妃: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教育部的報告裡面提到「學校有停招停辦情事時,本部將協助學生原校就讀或轉學安置至其他學校,並補助學生所需之交通費、住宿費、材料費等費用,以維護學生權益。」後面還有一段提及「教師安置作業:本部已建置『全國大專教師人才網』……『大專校院高等教育人力躍升培訓及媒合平臺』,協助教師轉職……。」你們有去看過這個平臺處理的狀況嗎?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有,目前協助老師轉職的平臺,老實說因為真正退場的老師並不多,轉職平臺的上網人數大概是1萬多人次,實際上透過這個網我們輔導就業的大概是16個老師。
陳委員亭妃:問題是只有轉職的人才可以嗎?我看你們寫的是:本媒合平臺委由資策會開發,蒐集國立學校法人研究單位、產(企)業高階人力需求的工作職缺,建立適合教師專職的職缺專區,開設培訓課程。裡面的主旨是這樣子嘛!
姚次長立德:是。
陳委員亭妃:所以應該是開放給所有的人,只要有這樣的需求,都可以丟上這個平臺,有需求的老師就可以在這個平臺找到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如此?
姚次長立德:是。第一個平臺目前的人次比較多,已經將近有120萬。
陳委員亭妃:我針對的是大專院校部分,我們知道有很多流浪教師,可能有些學校停招,或因為學生的問題老師沒有辦法開課,導致他們必須再尋求其他職務,當然這個平臺就很重要嘛!這個平臺是不是很重要?
姚次長立德:是很重要。目前po的職位,有1萬3,000多個碩士的職缺和2,000多個博士的職缺,但比較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透過這個平臺成功輔導轉入產業的大概有16位老師。
陳委員亭妃:為什麼比例那麼低?有去了解嗎?
姚次長立德:我想現在真正退場的學校不多,所以……
陳委員亭妃:我剛剛說了,你們的這個平臺不能只是針對退場的學校嘛!可能要開放給其他有需求的老師,否則現在流浪老師很多,他們也可以透過這個平臺,是不是?
姚次長立德:是,都可以。
陳委員亭妃:那為什麼只有轉職的才可以,且媒合成功的才只有16個人?
姚次長立德:可能我們要加強對這個平臺的宣導。
陳委員亭妃:我提醒一下,這個平臺的首頁你們做得很漂亮,委由資策會開發,我看到這個平臺,也跟希望能找到工作的一些老師說:「你們可以進這個平臺啊!」因為好像提供的職缺滿多的,我們問到的是如此。但是,點進去以後,出現的畫面卻是「無法連上這個網站」,你知道嗎?
姚次長立德:喔!我回去了解一下。
陳委員亭妃:這個網站不是那麼容易點進去,是不是如此?今天早上我還特地請助理再連線一次,可能有時候是當機,昨天一直連線、直到今天早上都沒有辦法成功,在此刻質詢之前,我還跟助理說:「你再連線一次,我們不要誤解人家。」但還是連不上。
姚次長立德:謝謝陳委員提醒,我們回去了解狀況,跟您報告。
陳委員亭妃:我是要提醒,今天做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你們要讓它發揮實質作用,所以我剛剛問了次長,為什麼這個平臺沒有辦法做為一個好的媒介、加以媒合?明明需要被媒合的人、流浪老師有那麼多,可是為什麼真正媒合成功的人數卻這麼少?而且提供的職缺,如果像次長所說有1萬個……
姚次長立德:1萬3,000多個碩士的職缺,還有2,300多個博士的職缺。
陳委員亭妃:是啊!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流浪老師在找工作,這就是問題所在。所以我們還是認為在這部分你們應該更積極。
另外一個部分,我們的技職教育如何達到學用合一?今天我不談你們提出的政策和計畫,只跟次長討論幾個數字。現在國內有三大科學園區,「最新」缺工數為:新竹科學園區2,400人;中部科學園區1,689人;南部科學園區5,000人,總缺工數是9,089人。再來,在僱用條件的「教育程度」需求上,這是主計總處的資料,最新的還沒出來,目前是到8月。我們就用8月份的資料來看,104年8月底和105年8月底同期比較,高中(職)學歷的缺工比例占了34%;大學以上學歷則是50%。不只是科學園區,經濟部也做了一份資料,依「工業及服務業廠商空缺員工僱用條件概況」,缺工人數在105年8底就缺了20萬,而高中(職)學歷的缺工比例占了27.7%;專科學歷占了14.9%;大學以上學歷占了20.7%,我要讓教育部看到這個部分。
我們一直在談國內有很多畢業生、技職教育的部分,但為什麼沒有辦法達到學用合一?是因為在技職教育這一塊沒辦法達到產業的需求,所以缺工的問題一直存在,為什麼本席要提這個問題來跟次長討論?最近我常常到南部科學園區,每個廠商都問我一個問題:「委員,我想要擴廠,可是我不敢擴廠的原因是沒有工可以請,不論是中階、高階的都一樣。」也就是說,他們一直在開缺求才,但都不符合需要,所以他們不敢擴廠,原因就在於沒有工。所以就這個問題,我們還是有失業率、還是缺工,這個平臺要怎麼介接啊!
姚次長立德:這裡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是,當然我們要縮短學用落差的距離;另一個原因,目前想要唸工業類科的學生愈來愈少,所以科學園區的廠商就比較不容易找到剛剛畢業的年輕人,這兩個部分都是我們要去努力的。在縮短學用落差的這一塊,我們會儘量去利用產學攜手計畫、雙軌旗艦計畫,如果廠商需要優質的人力,可以讓他們一邊讀書、一邊工作,以此方式來彌補,同時針對日間部的學生,我們也加強其專業能力。
陳委員亭妃:你剛剛講在工業方面缺工比較多,我給你看一個主計處的資料,依照他們的資料,服務業是最缺工的,缺了11萬人,這還不是工業的部分,而現今所有科學園區所缺的其實都是中、高階人才。
姚次長立德:是。
陳委員亭妃:剛剛有看到,在大學的部分,它所缺的就有50%,所以我相信,如果我們還是用這樣的舊思維,那我們就沒有辦法可以去達到產業跟整個學習過程的協調。當然,剛剛次長有說,這也是小英總統一直在強調的,應該要讓學生先進入產業,要讓學生知道到底現在產業需要的是什麼,然後再回到學校去學習他自己所缺乏的那個區塊,可是,未來碩士、博士可能可以這麼做,可是在高中職,還有我們的技職教育、技職大學,我們這2個區塊要怎麼辦?因為這都不是傳統產業他們要的,他們要的很簡單,就是如果你想要學習,他們都很願意教,可是問題是,接不上來啊!
姚次長立德:是,跟委員報告,如同委員所說的,我們現在一方面要鼓勵高職提高學生先就業再升學這樣的意願,這是我們的政策,我們會持續的來努力。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就讀專科,我們可以縮短在學的年限,我們希望可以增加讀專科的人數,讀專科的人數增加以後,他可以先投入職場,如果有需要,我們可以用更彈性的這個繼續教育機制,讓有需要的學生再回來唸書,所以我們要導向這樣的方向。
陳委員亭妃:次長,你這個都是方向。
姚次長立德:是。
陳委員亭妃:重點是你要先了解原因,也就是現在的產業需要的是什麼?即使我們今天訂再多的計畫、花再多的預算,可是這個問題永遠存在,我記得我從第七屆、第八屆的立委到現在,每一年我都在講同樣的問題,也就是我們要怎麼樣達到「學用合一」?可是我們的教育部卻都沒有實質的去了解產業到底需要什麼,所以你就沒有辦法可以回歸到我們的高中職、專科,甚至是技職大學,我們沒有辦法跟他們去做一個平臺,他們都很清楚現在最夯的是什麼,所以他們都往那個科系去走,可是最夯的是有持續性跟未來性嗎?未必。他們只是想要趕快在這個時間點上招到學生,因為這個比較重要,可是這是錯的。
姚次長立德:是。
陳委員亭妃: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實質面上他們缺工的問題到底是在哪裡,然後我們再回到高中職,請所有的校長在做課程安排的時候,看要怎麼樣從進階到高階的去安排所有的課程。從高中職到技職教育、技職大學,這一連串都是要有課程規劃的,可是我覺得我們現在沒有,我們都是讓各個學校自己去處理。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陳委員亭妃:讓各個學校自己去處理後所產生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可以達到「學用合一」,所以我要拜託次長,我們今天要回歸到問題的基本面,要先了解產業需要什麼。
姚次長立德:要了解產業的需求。
陳委員亭妃:產業需要什麼,我們就來規劃相關的課程,要規劃長遠的課程、有目標性的課程,要結合高中職跟技職大學,這樣才有用,這樣花了錢也才能達到目標,謝謝。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的提醒,我們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做,謝謝。
陳委員亭妃:謝謝。
主席:請蔣委員乃辛質詢。
蔣委員乃辛: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想請教一下民國105學年度的註冊率低於六成的有多少個學校?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我們回去了解一下再跟委員報告好嗎?
蔣委員乃辛:下面的人都不知道嗎?好,那我不問一般的學校,我問技職體系的,技職體系的技職司總應該知道吧!
主席:請教育部技職司楊司長答復。
楊司長玉惠:主席、各位委員。跟委員報告,民國105年的我們是公布學制跟科系的,沒有學校的。
蔣委員乃辛:好,那學制跟科系的註冊率低於六成的有多少?
楊司長玉惠:學制的部分,進修學院是比較多,所以上次委員也有關注到,有很多的進修學院人數都很少,有些甚至還掛零。
蔣委員乃辛:有多少你告訴我一下嘛?
楊司長玉惠:委員,這個數字我現在沒有背起來,我是不是可以把資料整理好後再給您?謝謝。
蔣委員乃辛:次長,因為依照你們去年9月28日所修正的私立大專院校改善及停辦原則,裡面有規定註冊率在六成以下是要退場的。
姚次長立德:我們要先輔導。
蔣委員乃辛:沒有錯,可是這個數字你應該要記腦海裡,尤其是技職司更應該要將這個數字記在腦海裡,高教司也應該要將這個數字記在腦海裡面,對不對?這樣你們才能知道目前的狀況是怎麼樣。
姚次長立德:這些數字我們都有,該輔導的學校我都常常記在腦子裡。
蔣委員乃辛:我告訴你,註冊率在七成以下的有32%。
姚次長立德:32%。
蔣委員乃辛:註冊率在六成以下的差不多也有百分之二十幾,換句話說,依照你們的規定有四分之一的學校是要改善或是停辦的。
姚次長立德:它還需要符合另外一個條件,就是全校的人數要低於3,000人以下,還有註冊率未達60%。
蔣委員乃辛:沒有錯,這個我知道,但是有些學校本來就不到3,000人,所以你不能以3,000人來做為標準,因為有些學校是小校,它本來就沒有3,000人,可是它的註冊率有80%、百分之九十幾,這不是很好嗎?所以我想要了解一下,民國106學年度有多少的系所會停辦或減招?
姚次長立德:這個數據等我們統計之後再跟委員報告好嗎?
蔣委員乃辛:不是,這個數字你們應該要隨時記住啊!民國106年的去年、民國105年就已經核定了,今年就要開始招生了,所以就今天來講,教育部要針對停辦也好、減招也好,都是在玩假的,不是在玩真的。如果你們連這些數字都不知道、連今年有多少所的學校要減招多少的學生都不知道的話,那這真的是在玩假的。
姚次長立德:我們是很認真的在做這個專案輔導。
蔣委員乃辛:那我們今天做這個整併、退場有什麼用?我們談這個議題要幹嗎?對不對?所以,次長,你剛來,我就不苛求你,可是我希望你要了解一下,因為民國106學年度的是去年就已經核定了,今年、現在要開始核訂的是民國107學年度的,民國107學年度會有多少個學校減招、停辦?為什麼我要這樣子問?前一陣子媒體也有報導,3年以後會有15個學校要停辦,而在這15個學校裡面,我算了一下,有12所是技職學校,而在這12所學校裡面,有8所學校的註冊率是在六成以下。
姚次長立德:這些要停辦的學校我們都有專心的在輔導。
蔣委員乃辛:然後在這8所要停辦的學校、註冊率是六成以下的學校裡面,又有6所的學校的註冊率低於五成,這些學校是不是應該要退場或整併?
姚次長立德:對於要退場跟整併的學校,我們現在一方面利用現有的辦法在對要退場的學校做輔導,同時我們也正積極的在修轉型及退場條例,等這個條例通過以後,我們就可以依照這個條例來做輔導跟融資,甚至是公布它整體的財務狀況。
蔣委員乃辛:對,所以教育部應該要了解現況,應該要去規劃未來的目標,否則的話,我們今天所談的事情都是在打假球,都是在玩假的,到最後、5年以後,一所學校都沒有退,然後我們還編列了25億元的退場基金,那這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所以次長,如果以現在的狀況,回到你當年、40年前的情形,你考上建中,又考上5年制的臺北工專,你放棄建中去唸臺北工專,但如果是以現在的狀況,你考上建中跟臺北工專,你還會選擇讀臺北工專而放棄建中嗎?
姚次長立德:我們現在就是要積極的重做40年前的榮景。
蔣委員乃辛:對,但是如果以現在、目前的狀況,你還會放棄建中嗎?
姚次長立德:現在沒有臺北工專這樣的學校。
蔣委員乃辛:對,我知道,但是還有其他的五專,你還會放棄建中嗎?不會了嘛!你拿到美國的博士學位後回來臺灣,本來你可以成為成大的教授、臺北科技大學的教授,但是你選擇了臺北科技大學而放棄了成大,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蔣委員乃辛:所以我對你很期待,尤其是對於技職體系的改革,我對你很期待的原因就是在這裡。
姚次長立德:我一定會努力。
蔣委員乃辛:可是你當時在臺北科技大學的時候也講過一句話:「學校的設備要跟業界同步」。
姚次長立德:是。
蔣委員乃辛:但是我們現在有辦法做到嗎?
姚次長立德:我們非常努力的在做這件事情。
蔣委員乃辛:對不對?我們要如何能夠做到?為什麼以前大家都要去唸高職?為什麼以前大家都要去唸工專?因為畢業之後我就可以就業,而且企業也非常的歡迎,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是。
蔣委員乃辛:可是高中畢業我沒有辦法就業,大學畢業也不見得就有工作做,可是當時技職體系的學校所教出來的學生、畢業的學生就可以上場。我們當時、在40年前、50年前的時候有講過「學用落差」這4個字嗎?從來都沒有過,為什麼現在經過改革以後,五專變成四專、變成技術學院、大學以後,現在反而統統都在講「學用落差」這個問題?
姚次長立德:我想這個部分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國家在40年前的產業狀況跟目前的產業狀況是不一樣的,當時是以資本密集的產業為主,就是從勞力密集的產業進步到資本密集的產業,所以那個時候整個產業所需要的員工知識跟現在這個知識密集產業所需要的員工知識是有點不一樣的。
蔣委員乃辛:次長,你講的這個話是重點,產業在進步,但是學校沒有在進步,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學校也有不斷的在進步。
蔣委員乃辛:當時有當時的產業、先進的產業,臺灣在70年代經濟起飛,那個時候難道還是停留在30年代的工業產業嗎?不是嘛!臺灣之所以能夠經濟起飛都是因為有70年代的產業,那為什麼那個時候的學校可以培養出符合70年代經濟起飛的產業的人才?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學校就沒有辦法可以培養出符合民國105年、民國110年經濟起飛的產業的人才?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學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辦法可以配合未來新興科技這個產業?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委員你的意見非常的好,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加強學校跟產業的鏈結。
蔣委員乃辛:你去看看我們現在的開課結構,都是餐飲跟管理的,這個就占了一半。技職體系畢業出來的學生,餐飲加管理的就占了一半,這沒有產學落差嗎?當然有產學落差,當然沒有辦法可以配合未來新興產業科技的發展。
姚次長立德:是,所以我們會把握機會。
蔣委員乃辛:所以今天學校開的課程教育部就應該要管制,這些課是不是都要這樣子開,讓技職體系收的學生一半都是餐飲跟管理的?
姚次長立德:是,跟委員報告,我們已經有注意到這樣的現象,我們有一些科系確實有傾斜的現象,所以我前幾天也有跟我們國教署商量了,將來我們高職的設科,我們技職司也要一起參與;將來技專校院的設系,我們也會請國教署一起來參與,最重要的是我們會跟國發會這邊合作,我們會請他們結合各個部會去對我們國家所需要的人力做比較精準的預測,然後我們從高職端到技專校院端的整個設系設科的方向,我們也要對準我們國家產業人力的需求。
蔣委員乃辛:對,所以未來的產業:AI人工智慧、物聯網,我們有嗎?
姚次長立德:有。
蔣委員乃辛:VR、AR,我們現在有多少技職體系的學校有開這種課?
姚次長立德:有,現在有不少。
蔣委員乃辛:現在有培養出這樣的未來人才嗎?沒有。
姚次長立德:我跟委員報告……
蔣委員乃辛:以國外來講,在智慧型手機還沒上市之前的10年,他們就已經在開這些課程了,臺灣是跟在產業的後面走,但人家是走在產業的前面,所以最大的差別就在這裡,我們現在還是著重在餐飲跟管理,所以這個部分教育部在排課的時候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姚次長立德:是。
蔣委員乃辛:還有就是經費,民國106學年度技職體系、技職司的經費,包括技職院校的經費,是高教經費的百分之多少?
姚次長立德:它有很多的……
蔣委員乃辛:只有它的60%。
姚次長立德:是。
蔣委員乃辛:第三期的技職改造要從民國107年開始,經費會再增加嗎?當時5年202億元的技職改造經費就是為了要提升技職的設備,可是現在技職的設備有提升嗎?有跟上產業的速度嗎?
姚次長立德:有,有大幅的提升。
蔣委員乃辛:3D列印,現在有多少個學校有3D列印?
姚次長立德:絕大部分的學校都有。
蔣委員乃辛:可是跟產業的3D列印設備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是。
蔣委員乃辛:所以有很多學校的畢業生沒有辦法就業,學用落差的原因就在這裡,第一個是課程的安排,所學的東西跟產業脫節。第二個,所學的內容跟產業脫節。第三個,我們的設備跟產業無法同步。這個就是當時你當臺北科技大學校長時最重視的事情嘛!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是。
蔣委員乃辛:你想要讓實習工廠的設備能夠跟產業同步,你要增加學校的經費,所以你找校友募款,建立校友的資料庫,在短短幾年中你就幫學校募到幾十億元,對不對?這就是經費的問題、課程的問題、設備的問題。最受企業歡迎的學生是成大跟臺北科技大學畢業的學生,為什麼?因為他們馬上就可以用了。今天你當了次長,我希望你可以讓技術學院的學生、技職體系的學生每一個都能像臺北科大的學生一樣。
姚次長立德:我們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努力,謝謝委員。
蔣委員乃辛:那是要怎麼個努力法?
姚次長立德:這就如同你剛剛所說的,就是課程的內容、課程的架構,還有整個設備,這個我們都在努力,其實從民國107年起,我們一樣有編列80億元的設備更新經費要來改善我們技專院校跟高職的設備,希望能夠縮短產學落差。另外我們也有注意到新興科技的來臨,我們很重視新興科技,所以在民國107年起要做的高教深耕這一塊,我們很重視這一塊,希望各個學校都要針對新興產業去設計跟得上產業需求的課程、師資跟設備,這一塊我們都有一併的在注意。
蔣委員乃辛:好,我看到主席一直在跟我點頭。次長,最後一句話,我希望教育部要去了解一下,如果現在技職體系的這些學生實習的設備要像你講的,就是要跟業界同步的話,那我們教育部還要投入多少錢?這個請你去了解一下。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持續的來努力。
蔣委員乃辛:當你知道設備要同步要多少錢的時候,你就會知道我們現在是落後到什麼程度,好不好?謝謝。
姚次長立德:是,謝謝委員。
主席:現在休息10分鐘。
休息
繼續開會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請李委員麗芬質詢。
李委員麗芬: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次長,林全院長在3月曾經提到過教育部未來會鼓勵技術型高中發展電競技藝特色的課程,對於電競成績優異者,也可以列入四技二專甄選的備審資料,我不知道這部分是否已經開始研議要怎麼進行?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有,林院長有給我們提示,所以在高職生升科技大學的加分管道,會把競賽優勝的學生列為加分的對象。
李委員麗芬:可能不止是加分而已,還包括要鼓勵高職能夠來設置這些課程,這個部分有在進行嗎?
姚次長立德:現在會朝這個目標來做,因為這個來得比較短,但是國教署這邊會積極的來規劃。
李委員麗芬:好,這個部分我還是要再跟次長複習一下,其實2個禮拜前我就針對這些相關的議題詢問過部長,特別是我們的考招制度,還有整個107課綱,尤其是考招對於學習歷程的改變,當時我就特別提到,是不是可以將鋼彈模型跟cosplay國際競賽的冠軍,就是得到勝利的學生、成績優異的學生,讓他們可以將這個當作是他們未來申請大學時的備審資料,當時潘部長也同意放在課程學習的成果,對此我非常肯定。所以我要和次長討論「四技二專甄選入學招生競賽類別優勝名次及證照等級優待加分標準」,它的項目非常、非常多,投影片上的這一張是設計群,可是目前這個群並沒有把剛才院長講的電競或是我講的鋼彈、cosplay等項目列入,請問未來我們會往這個方向去修正嗎?
姚次長立德:是,我們有高中職以上學生優待加分的辦法,因為這涉及到加分的標準,所以我們在修改辦法時,必須去深入了解這個競賽的本質,以決定加分的比例,未來我們會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李委員麗芬:所以我的主張是,這可能不只是要放在學習歷程,如果他們在新興產業裡面有好的表現,我們同樣可以把它列入競賽加分的標準。
姚次長立德:它有一定的篩選標準,必須是中央主管機關或縣市教育局主辦之全國性、常態性的競賽,且經逐級選拔過程獲得前三名,這樣才可以加分。
李委員麗芬:好,之前有人向我反映,必須是政府主辦的競賽才可以,如果它是由廠商主辦的大型國際競賽,我們有沒有可能列入認證呢?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根據剛才向委員報告的四個原則,去深入了解該競賽的實際內容與主辦單位。
李委員麗芬:我們剛才提到的那幾項比賽可能都不是政府主辦的,而是由國際知名業者所舉辦的,例如電競競賽。所以我們的認定標準及原則還是要因應新興產業,保留擴大認證範圍的彈性。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朝這個方向來努力。
李委員麗芬:關於加分的標準,我們多久會檢討一次?是定期檢討嗎?
姚次長立德:因為競賽的職類一直在改變,所以我們每年都會去檢討、了解。
李委員麗芬:如果是每年都會檢討,我覺得非常好。不過我要提醒,我們真的要正視新興產業、新興競賽的出現。
另外,我要和次長討論技優生保送的狀況。之前我看到有一位老師向媒體投書,學生獲得金手獎之後可以保送到技職大學就讀,可是在老師的投稿當中也提到,休、退學的情形似乎非常嚴重,所以我就請助理調了這份資料。目前我們看到的是4所科技大學保送生休、退學的狀況,103年的情況看起來都不太好;雖然104年、105年有逐漸改善,可是每年都還是會有學生辦理休、退學。目前我只有看到4所科技大學的資料,可是技職招聯會的資料顯示,應該有223名學生因技優保送而進入技職學校,請問教育部有掌握這223名學生的資料嗎?
姚次長立德:有,我要向委員報告為什麼103年的狀況會比較嚴重,而104年、105年有逐年改善,最主要是因為技職司有注意到這樣的現象,技優保送的學生進入前面幾所國立科大之後,他的學習有一些困難,所以我們技職司就提出技優領航計畫,補助經費,要求這幾個學校要開設一些輔導課程,在課業上予以協助。
李委員麗芬:所以現在只有這4所科技大學有做嗎?那其他呢?因為我看到總人數有223位,可是這4所科技大學的學生數只有一百多位,另外一百多位並不在這4所科大裡面。
姚次長立德:他們都可以申請。
李委員麗芬:是由學校主動申請,還是教育部主動要求學校去做這些事情?
姚次長立德:教育部提出這樣的計畫,有需要的學校就來申請。我們司長也不斷地告訴這些學校,我們真的要愛惜這些技優保送的孩子,所以有這個計畫之後,大家就會提出申請來照顧這些孩子。
李委員麗芬:次長,我建議不要由學校來申請,我們是不是應該主動要求學校去做?因為這些技優生的技能是非常出色、非常厲害的,可是他們上了大學之後,在學科部分可能會有一些學習或適應上的困難,所以學校應該主動協助這些學生,例如安排助教等,至少花一年的時間,讓他們可以度過這段適應期。關於這個部分,教育部能否給予經費補助,要求學校一定要提供協助?可以這樣做嗎?
姚次長立德:技職司這邊會請各個學校一定要去輔導這些孩子,但是每個學校要視他整體的教學狀況,提出不同的計畫,那是要寫計畫書的。
李委員麗芬:好,可以。
姚次長立德:不過有技優保送學生的學校,我們一定會要求他們提出計畫,來照顧這些孩子。
李委員麗芬:在3個月內能不能給我一份執行報告?
姚次長立德:好,謝謝。
李委員麗芬:我們的技職確實碰到很多問題,剛才次長特別提到德國的經驗,我這邊也看到部裡面有一則新聞稿,就是去年9月德國教育研究部舒特次長應邀來臺訪問,當時接待的人是陳良基次長(現在他去當科技部長了)。新聞稿還提到,我們臺灣的技專校院和德國的校院可以建立聯盟關係。剛才次長很肯定德國的經驗,這是去年9月發生的事情,現在已經經過半年了,這個部分我們有在進行嗎?
姚次長立德:有,我們有在進行。
李委員麗芬:我們和德國有發展出校際聯盟嗎?
姚次長立德:有,因為目前臺灣科技大學的廖校長是國立科大校院協會的理事長,所以我們是請廖校長召集幾所科技大學,和德國的科技大學進行雙邊聯盟的合作。
李委員麗芬:如果我們和這些技職體制比較成熟的國家有聯盟合作的話,對於我們的學生而言會是個福音。次長很熟悉德國的制度,不過其實最近大家在講的是澳洲的經驗,請問次長了解澳洲的模式嗎?
姚次長立德:因為德國我去了好幾次,澳洲的部分,我比較陌生一點。
李委員麗芬:我發現除了德國之外,現在大家還會講到澳洲的經驗,所以我就提出來給次長參考。澳洲的技職是以職能教育為本,由企業主導、引領技職教育內容的職訓模組,讓人才的培訓更能夠因應產業的變革。所謂的職訓模組是根據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職位,來發展出這個人在職場當中所應具備之知識和能力的組合;這個知識和能力的組合要經過他們國家品質委員會核可後才可以公布。目前澳洲已經發展出80個以上的訓練模組,每3年修訂1次。在此舉個例子給次長參考,有關旅遊業和承辦活動人員的訓練模組,在專業上,他們要求一定要具備旅遊業的發展知識、公共衛生、安全與急救的知識;在能力上,他們要求具備與同事、客戶溝通協調的能力;學生除了接受這些訓練之外,還要再去實習。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可以參考的方式,因為我們一直在講學用之間的落差,如果我們把產業要使用、運用的相關資訊融入課程當中,這樣是否可以改善目前學用落差的狀況?
姚次長立德:是,謝謝李委員的資訊,我們會去了解。
同時,我也要向李委員報告,目前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有要求,高職的課程必須要參考勞動部的職能基準。而勞動部的職能基準也不斷地在強化當中,現在有275個職類的職能基準。我們已經請國教署去參考他們的職能基準,來調整高職的課程架構;同時,我們也要求技專校院要參考這個職能基準,來調整課程的架構。
李委員麗芬:不只是勞動部,我們還要檢視產業對於人才的需求是什麼。
最後一點,在科技部底下有一個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從2000年開始追蹤2萬名高中職學生,一直追到2010年。其中有一個數字給我們很大的警惕,就讀科大的學生認為他們有發揮所學的比例竟然只有52%;可是一般大學生覺得他們有發揮所學的比例為56%。換言之,我們認為應該要學以致用的技職體系,發揮所學的比例竟然少於一般大學,這就是目前技職教育的警訊。由此可見,這部分的問題真的非常、非常多。
剛才蔣委員也提到非常多問題,其中關於設備的部分,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教育部曾經補助過一個節目,讓我們年輕人去國外看看不同的職業、職場;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去看了丹麥的木工學校,他說人家的木工學校設備非常好,而我們還是非常、非常傳統。人家傳統產業的職業學校其實是非常現代化的。如果我們的技職要發展,次長你們真的要針對所有委員提出來的問題好好地改善。
姚次長立德:所以我們第二期和第三期技職再造都各爭取了80億元的經費來改善設備,就是因為我們知道設備的部分要好好地加強。
李委員麗芬:我們不要只重視所謂的科技產業,如何讓傳統產業現代化也非常重要,謝謝。
姚次長立德:對,各個職類都要重視,謝謝委員的提醒。
主席:請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質詢。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剛才李委員有提到德國,而次長也舉了很多德國的例子,那我要請教次長,你知道德國有啤酒釀造系嗎?他們有釀酒的技職學校、釀酒的學院以及釀酒的研究所,你去德國的時候,應該喝了很多德國啤酒吧?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我沒有去到那邊。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我要講的是,德國的啤酒釀造師在全世界各個酒廠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之所以舉釀酒為例,是因為以前德國有修道院的文化,因此他們擁有釀酒的技術。換言之,如果我們要讓臺灣的產業能夠發光發熱,你要以在地化為基礎,去強化我們臺灣的人才,進而接軌國際的產業,或者是讓我們的產業與國際接軌。可是你看看我們現在……
當然,我不是說金門一定要有一個釀酒系啦!不過金門農工在10年前確實有提出要設釀酒科。我要講的事情是,很多傳統產業和在地化的產業,同樣可以和你剛才所提到的科技產業做比較、可以在國際上擁有一席之地。
上個月我去美國,大家跟我說,你要不要去新墨西哥州看一看?因為他們有一個城鎮非常有名,在做在地文化的藝術、多元文化的藝術、原住民文化的藝術,很多人去那個地方朝聖,也吸引了非常多藝術家駐點。他們從30年前就設立了原住民的專科學校,培養工藝人才。可是你看看臺灣,只要是有關於原住民的技職教育,都是非正規的。原住民族教育法通過近20年,根據原教法第五條在高中職設置的原住民藝能班,執行到現在也快20年了,可是它都是非正規的。請問次長,教育部能否評估、規劃未來原住民藝能班的發展方向?因為我們要建立的是原住民族的教育體系,因此在原住民技職教育的部分,能不能在技職群科中增設原住民工藝相關群科?
姚次長立德:這個我們會作為努力的方向,我回去再了解一下。我了解委員的期許,我們會把這個部分作為未來努力的方向。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這已經講了20年了,說實在的,臺東關山工商原住民藝能班所培訓的學生表現非常亮眼,只要有外賓來,都是請他們去展示他們的木雕、琉璃珠、陶藝等藝術,而且還在很多博物館展覽。你們都讓原住民的學生對外展示,可是卻沒有想過應該要怎麼協助他們,讓他們有很好的發展。如果只是原住民的藝能班,老師每年都要寫計畫、每年要核銷,也不會有技職的證照,你這樣做,它永遠會是非正規的。
姚次長立德:現在內埔農工就有原住民藝能科,根據國教署給我的資料,現在他們就已經朝這個方向在做了。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那請盤點一下全臺灣高中職的原住民藝能班,並思考如何輔導他們轉型為原住民藝能科。
姚次長立德:好,我們會帶回去做整體的評估。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好,你們什麼時候給我一份階段性的報告呢?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在2個月之內向委員報告我們的規劃,好嗎?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好,謝謝次長。
其次,現有的技職群科並沒有符合原住民工藝的群科,高中加五專共有16個群科,這16個群科裡面,不管是藝術群、土木與建築群,我怎麼搭都沒有辦法和原住民的工藝搭配。其實在我們原住民圈,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工藝師,譬如泰雅族野桐工房的Yuma Taru,她的編織在國際上非常有名;有一個排灣族的藝術家Sakuliu Pavavalung,他的作品都到全世界去展覽,甚至長榮航空的飛機機身上面也有他的繪畫作品。既然原住民的工藝及藝術在世界上是非常亮眼的,我們何不在這16個群科裡面,好好地去成立一個原住民的科?
姚次長立德:因為這些群會對應到升學的群。其實委員看看我們目前的資料,你剛才說的那幾位赫赫有名的原住民藝術家,就很適合念藝術群;其他的原住民工藝家可能適合就讀其他群類。如果你增加一個群,因為這會對應到招生,萬一招生的人數不足,我們原住民同學升學的權益也會受損,所以目前我們是把他分散在各個群裡面。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基本上,原住民的群科不見得只有原住民能上,它就是一個讓原住民藝術、工藝足以發揮到未來能應用的科系。
姚次長立德:是,不過我們怕招生可能會不足。如果學校在這個群下面設了這個科,結果招生狀況不好,會影響我們原住民同學升學的權益,所以我們目前還是放在現有的群裡面,透過加分的機制,讓真正有潛力的原住民同學到適當的群裡面去升學。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這樣子好了,我們先處理藝能班變成科的事情,但是你們要就目前整體原住民技職教育的狀況和困境去研究、評估,決定未來該怎麼走,讓高中職的學生能夠有一個長遠的發展,好不好?
姚次長立德:好,有關升學的進入,我們會一併放在那個評估報告裡面。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你如果沒有設一個群科,未來五專、大專也不會有啊!
姚次長立德:但是他可以升學到各個群裡面的各個科,這樣他升學的機會更廣,而不是侷限在一個群裡面。萬一原住民同學想要讀機械群,但是這個群裡面沒有他升學的機會,這樣就不好了。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他是念工藝啊!你怎麼又搭到機械?
姚次長立德:我是說萬一學生有這樣的性向。不過有關升學的進入、設科的評估等等,我們都會納入報告,一併向委員說明。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好。次長,我們持續緊扣在地化和特色化的技職教育,在大學技職這一塊,你們在書面報告裡面有提到,要做實務導向以及實作為核心的技職人才培育體系,推動大學在地實驗社會責任計畫。這些本席都很認同,可是我不曉得你們實踐、執行的方式是什麼。我要在這邊提醒技職司,原住民的技職教育應該要與在地產業連結。
姚次長立德:對。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就像工藝、木工或雕刻,這些人才可能會流向三義。如果這些孩子要去實習,你們要讓他們去餐廳端盤子嗎?能不能讓他們在實習的時候回到部落?現在原民會在臺東南迴有推動小米示範區,其實他們非常缺專案經理,薪水也非常高,大概有3、4萬元,你們能不能安排學生到部落來實習?讓他真正可以學到當地的文化,並將所長實地應用,未來就可以回到部落做事。
姚次長立德:委員,你這個意見太好了!目前都是由學校來幫學生評估實習機會和他的本職學能是否相符,所以如果在原住民部落、原鄉地區有一些適當的做法……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次長答應就好,因為我還有兩題要問……
姚次長立德:好,我們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努力。我們會要求學校來做。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原住民的學科發展有一環還滿重要的,就是科學。我們在推民族實驗教育,從K1到K12,其實在科學這個領域,我們原住民的人才是非常少的,全臺灣師培體系出來,學科學的人也只有八十幾個。如果我們要設計自然科學的本位教材,一定要有足夠的資源,這部分能否請資科司協助一下?據我所知,有地方政府願意做,你們能不能和地方政府配合,去做科學相關的資料或教材呢?
主席:請教育部資科司韓高級規劃師答復。
韓高級規劃師善民:主席、各位委員。在原住民的部分,據我了解,清華大學有個教授所帶領的團隊一直都很投入,我們會來思考要怎麼媒合原住民的科學教育……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我們要讓文化與科學結合,其實科學都是可以在生活中應用的。
韓高級規劃師善民:在科普教育的部分,像清大的傅麗玉教授就一直都很深入……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如果本位教材無法與原住民文化結合,原住民沒辦法透過他自己的生活環境去學習,他的學習能力會很糟。
韓高級規劃師善民:好。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最後一點,有關原住民研究中心的執行狀況,請問次長了不了解?去年綜規司有請東華大學的教授去評估,要成立原住民教育的研究專責單位。
姚次長立德:我請綜規司來向委員答復。
主席:請教育部綜規司傅專門委員答復。
傅專門委員瑋瑋:主席、各位委員。目前我們規劃在7月、8月的時候,會在國教院下面成立。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成立什麼?
傅專門委員瑋瑋:成立一個原住民專責的研究單位。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是中心嗎?
傅專門委員瑋瑋:現在還在規劃當中。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我希望是中心,因為當初國教院在籌備時就有好幾個研究所,其中有一個是原住民教育的研究所。研究所的意思就是中心,所以按照過去籌備時的規劃,你們現在應該要成立的是中心,好不好?
傅專門委員瑋瑋:好,我們會再和國教院一起研究。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Iyun.Pacidal委員:好,謝謝。
傅專門委員瑋瑋:謝謝委員。
主席:請高委員金素梅質詢。(不在場)高委員不在場。
請許委員智傑質詢。
許委員智傑: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請問楊司長,你有沒有聽過法國最佳工藝師獎?
主席:請教育部技職司楊司長答復。
楊司長玉惠:主席、各位委員。沒聽過。
許委員智傑:這個獎很好玩,投影片上這一位得獎者是喬爾.侯布雄,他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米其林星星的人(28顆)。我講的米其林不是賣輪胎的,而是廚師的競賽。能得到1顆米其林星星就算是不簡單了,他可以得到28顆,非常厲害,他在歐、美、亞很多地方都開了餐廳。
我們再看下一位,這位菲利浦哥伯特是雷諾特餐飲學校的行政主廚,這間學校是餐飲界的哈佛大學。法國國家工藝師獎象徵法國技藝最高的榮譽,他得了這個獎之後有什麼好處呢?以後總統府的麵包都訂他們的。我之所以舉這些例子給司長看,就是要探討設立獎項的目的。我們只是要給他一個榮譽、給他一個頒獎典禮,還是要讓他在得獎之後和這個社會有不一樣的結合或更高的貢獻?所以獎要怎麼頒、怎麼宣傳,其實很重要。請問技職司有辦什麼全國技藝競賽嗎?
楊司長玉惠:全國技藝競賽是由勞動部在承辦。
許委員智傑:勞動部在承辦?
楊司長玉惠:是。
許委員智傑:技藝競賽和技能競賽差在哪裡?
楊司長玉惠:技藝競賽的部分,我請國教署來向委員答復,因為這一塊是由國教署來主辦。
主席:請教育部國教署賴副組長答復。
賴副組長文淨:主席、各位委員。全國技藝競賽分成五大類,是針對高中職在校生的技能競賽。他們都是學校內部推選出來的代表,全國一起來比賽。
許委員智傑:你可以舉2、3個參加過全國技藝競賽、目前在臺灣實務界頗有表現的例子嗎?
賴副組長文淨:這個……
許委員智傑:還是辦完就算了?
賴副組長文淨:不是。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對於這些學生……
許委員智傑:你看,連主辦單位自己都不清楚,孩子們怎麼知道他將來要努力什麼呢?難道他參加比賽只是要作為升學的工具嗎?
賴副組長文淨:有的學生會直接到業界去就業。
許委員智傑:那全國技能競賽和全國技藝競賽一不一樣?
賴副組長文淨:去年對於全國技藝競賽得獎的學生,我們有和產業界進行媒合,例如我們在臺中高工辦理的工業類科競賽,部長也親臨現場,我們在競賽的場地旁邊會開展一個區域,讓一些業界進來……
許委員智傑:我現在問的是,全國技藝競賽和全國技能競賽有什麼不一樣?教育部和勞動部辦的比賽有沒有什麼不一樣?
賴副組長文淨:我們是針對在校生。
許委員智傑:你們的目標只是針對在校生?
賴副組長文淨:對,我們是在校生。
許委員智傑:所以出社會的人要參加什麼?你們的名稱是什麼?
賴副組長文淨:全國技藝競賽。
許委員智傑:全國技能競賽是勞動部辦的?
賴副組長文淨:是。
許委員智傑:現在你自己也搞清楚了,對不對?
賴副組長文淨:這是有區別的。
許委員智傑:我是怕連你自己都搞不清楚。
好,全國技能競賽大概有多少人去參加?
楊司長玉惠:這是勞動部主辦的……
許委員智傑:所以教育部不清楚是正常的。那全國技藝競賽大概有多少人參加?
賴副組長文淨:它分為五大類科,工業類科的職種最多,有26個;其次是商業類科,學生數很多。
許委員智傑:一個類科大概有多少人參加?你知不知道?
賴副組長文淨:工業類科應該有上千人。
許委員智傑:你看,大家都覺得好笑,連你自己都不清楚,沒關係。
楊司長,我之所以問這兩個比賽,是因為我要知道現在教育部的進度到哪裡。目前奧斯卡技職大師獎的進度為何?
楊司長玉惠:我們已經和經濟部、科技部開過兩次會了,有關名稱的部分,因為「奧斯卡」這個名稱是在美國的……
許委員智傑:這個不能用嗎?
楊司長玉惠:對,會有商標的問題,所以我們目前……
許委員智傑:我有去查過,應該是沒有耶!你有去查過嗎?
楊司長玉惠:有,我們也問過了。
許委員智傑:我們請教育部的法律專家去查一下。
楊司長玉惠:好。
許委員智傑:因為這不具商業性質,照理講,沒有商標的問題。
楊司長玉惠:目前教育部已經在訂定這個獎項的辦法,即將要公告了。
許委員智傑:辦了之後,對社會會有什麼影響?
楊司長玉惠:就如委員所提,這些對於產學合作、社會、產業、經濟發展有貢獻的大師,我們應該要頒發一個獎項,予以尊崇;同時也讓更多的老師致力於教學現場,縮短學生的學用落差,並與業界的需求結合,這是我們技職教育非常重要的推動方向。
許委員智傑:觀念很好,我們現在就是要看如何落實,我會不厭其煩,一而再、再而三地追蹤。你看,我剛才舉的那個法國國家工藝師獎,人家辦了之後,得獎者獲得多少尊榮!有多少實務上的協助!我們的全國技能競賽和全國技藝競賽,辦一辦,連主辦單位自己都不清楚。對於這個由教育部、科技部和經濟部共同舉辦的大賽,如果辦一辦也只是流於形式,那不如不辦。
楊司長玉惠:是。
許委員智傑:我提醒了很多次,在院會上也兩度公開質詢,以後我還會繼續質詢,為什麼?因為我要看到成果。如果只是頒個獎項,我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重點在於這個獎項頒完之後,對於臺灣的產業到底有多大的貢獻?當然,如果你們挑得越仔細、挑得越專業,挑出來的人選大家都沒有意見,認為他真的是號稱權威,這就是一種榮譽,他在業界的地位一定非常高嘛!所以你們要抱著這樣的心情,很仔細地把這場活動辦好,並且做好宣傳的工作。
楊司長玉惠:好。
許委員智傑:像科技部也辦了一個類似的獎,我搞不清楚,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教育部自己辦的比賽,你們也搞不清楚。辦了那麼多獎,大家都搞不清楚,那玩什麼?
所以我再強調一次,在院會裡面,3位部長和院長都答應了,現在是由教育部主導,所以技職司的擔子很重,我希望你能和科技部、經濟部充分聯繫。如果辦出來的結果是流於形式,那就真的要打屁股了!希望技職司可以戰戰兢兢去做,謝謝。
楊司長玉惠:是,謝謝委員。
許委員智傑:另外,海外華文學校應該是由誰負責?
楊司長玉惠:國際司。
許委員智傑:今天是專門委員出席,是因為都沒有問到國際司,所以司長就不用來了嗎?
主席:請教育部國際司張專門委員答復。
張專門委員金淑:主席、各位委員。對不起,因為司長的家人生病,所以未能出席。
許委員智傑:好。請問目前來臺灣學華文的人數有多少?
張專門委員金淑:大概是一萬多人。
許委員智傑:你有聽過海外的孔子學院嗎?
張專門委員金淑:有,是大陸的。
許委員智傑:這是誰辦的?
張專門委員金淑:漢辦。
許委員智傑:漢辦的。目前孔子學院在全世界有減少的趨勢,你知道嗎?
張專門委員金淑:知道。
許委員智傑:為什麼?
張專門委員金淑:因為他們在推動華語的時候,有比較強的政治性。
許委員智傑:所以現在很多國家就不和他們一起辦了。我們臺灣在世界辦的叫做什麼名稱?是臺灣教育中心還是其他名稱?
張專門委員金淑:我們有臺灣教育中心,也有華語教育中心。在印度是華語教育中心,在其他地方是臺灣教育中心。
許委員智傑:目前我們臺灣在哪些地方有辦這樣的華語中心?
張專門委員金淑:華語中心只有印度有,而臺灣教育中心是在日本、韓國……
許委員智傑:我先讓你看一個圖比較快,這就是我們臺灣教育中心相關的華語教學機構,都在亞洲。第一個,跨不出亞洲;第二個,飛不過太平洋。
張專門委員金淑:其實我們最早成立臺灣教育中心,是為了要突……
許委員智傑:質詢時間不多,我只是要強調,孔子學院在全世界衰退的當下,正是我們臺灣教育中心攻陷世界的最佳時機!你知道我的意思嗎?
張專門委員金淑:是。
許委員智傑:他們有太強的政治型態,所以他們都退出了,除了英語之外,現在華語是全世界最夯的,所以我們臺灣有這種優勢啊!不只是新南向,我們還可以走向國際耶!你們不是國際司嗎?所以你們要趁這個機會,把孔子學院統統打倒,由我們的臺灣教育中心取而代之。我們沒有意識型態,不會像孔子學院那樣規定什麼東西不能講、什麼東西才能講。現在正是我們可以大舉前進的時候,請問國際司有沒有什麼打算?有沒有設定什麼目標?
張專門委員金淑:我們臺灣教育中心不是只有推動華語,它其實還扮演高教輸出很重要的角色。我們設立臺灣教育中心最主要是因為當時在東南亞地區比較沒有設駐所……
許委員智傑:高教歸高教,我今天要和你講的是華語,這個就是我們的強項、他們的弱項!我們什麼時候要用我們的強項去攻擊敵人的弱項,進而占有市場?我們現在要趕快提出前瞻性計畫,趕快去走這條路。
張專門委員金淑:是,謝謝委員。我們有華語8年計畫,也有其他薦送團隊在經營華語教育。
許委員智傑:主席已經站起來了,這一次不要讓他站太久。你們教育部規劃一下,把資料給我。孔子學院在全世界各地衰退之時,正是臺灣教育中心憑藉華語專長走遍世界市場的最佳時機,教育部以此作為方向,訂定出相關計畫,以後該如何實施,讓我們有一個概念,這樣可以嗎?
張專門委員金淑:是,謝謝委員。
許委員智傑:需要多久?
張專門委員金淑:一個月,可以嗎?
許委員智傑:其實,這種工作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不過,沒關係,你們就趕快做,一定要把握最佳的時機,否則,稍縱即逝,再回頭已百年身,來不及了!
張專門委員金淑:是,謝謝。
主席:請何委員欣純質詢。
何委員欣純: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次長,你知道為何本席一上台就開始嘆息,而且是嘆了一大口氣?你是技職出身、又是剛上任,本席希望你能好好地拿出魄力整頓一下教育部。剛才本席聽到技職司與國教署談到許智傑委員所講的全國技能競賽及全國技藝競賽,兩個人竟然都講得不清不楚,次長,你清楚嗎?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我很清楚。
何委員欣純:既然你很清楚,是否能解釋這兩者的不同之處?
姚次長立德:全國技能競賽由北、中、南三區選出來的選手代表參加,最後再選出國手參加每2年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至於全國技藝競賽,它的全名是全國高中職技藝競賽,鼓勵學生好好的培養技藝,選出來的前三名予以保送,同樣的,全國技能競賽的前三名也可以保送。
何委員欣純:對嘛!次長,你是技職體系出身,回答得如此清楚,本席先給你一個掌聲!
姚次長立德:謝謝。
何委員欣純:剛才他們倆個解釋了半天,我們大家在台下還是聽得很模糊,記得本席在上一屆就曾經關心過這個議題,為什麼會關心?全國技能競賽的冠軍,也就是我們全國、全台灣的單項冠軍,甚至要遠赴國際參加比賽,第一個,碰到什麼問題?教育部表示那是勞動部主辦,但是,這位得獎的冠軍是某國立高職的學生,教育部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從來也沒有教育部與勞動部跨部會商談,次長,你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嗎?事實上,只要滿18歲以上,我們的高職生就可以參加全國技能競賽,畢業之後未滿22歲也可以參加,因此,即使是由勞動部主辦的全國技能競賽,誠如剛才許委員所言,每2年有三千多人參加,其中有一部分的人是來自於國教署所管的高職生、一部分是已經畢業或正在技專院校就讀的學生,這樣與教育部有沒有關係?
姚次長立德:有。
何委員欣純:有?
姚次長立德:是。
何委員欣純:本席從上一屆質詢到現在,要求教育部與勞動部就這個問題,第一個要跨部會成立平台,好好的push,讓這些參賽的學生、甚至是成為國手代表台灣出國參加比賽得獎的學生,我們要如何promote他,讓他成為真正的台灣之光,但是,我們從來不曾做過。第二個,得到某單項全世界技能競賽的冠軍,回到台灣竟然沒有台灣之光的光榮感,最重要的是他未來的出路也沒有媒合機制。
姚次長立德:基本上,目前只要是國手就一定可以保送,因為他一定是全國技能競賽的第一名。
何委員欣純:保送就是升學,除了升學之外,如果他不要升學而想就業呢?
姚次長立德:我們現在有一項技優領航計畫,如同委員剛才所講的,不只是升學,還有未來的就業,我們都會給予關心及輔導。
何委員欣純:次長,本席相信你願意做事、也要做事,才會進來擔任次長,而且你的回答比剛才技職司及國教署的回答還優,因此,也希望你告訴本席,對於這些代表台灣出國比賽得獎的台灣之光,第一個,我們要如何promote他、行銷他?第二個,我們要如何輔導他去升學或就業?本席認為,這個媒合平台也很重要,拜託你要好好的督導一下!這個問題已經從上一屆問到現在,原本今天本席要質詢的並不是這個,然而,聽到你們這樣的回答,實在是氣死了,你知道嗎?請教育部主動將與勞動部之間的跨部會溝通平台建置好,可以嗎?
姚次長立德:好,我也認為委員的意見非常好,這些獲選為國手、甚至是獲得全世界技藝競賽前三名的學生,實在應該給予他們該有的尊榮,教育部一定會與勞動部合作,給予他們該有的尊榮、該有的鼓勵。
何委員欣純:除了給予他們尊榮、除了給予他們成就感、除了讓許多選擇技職體系的學生知道未來自己也可以成為那樣的國手,最重要的是未來的經濟生活及輔導就業,所以媒介平台的機制要做好,對嗎?
姚次長立德:是。
何委員欣純:你知道教育部有相關的預算嗎?
姚次長立德:這個預算一定可以調挪的。
何委員欣純:你可以調挪嗎?
姚次長立德:是。
何委員欣純:本席在上一屆質詢這件事情時,教育部不知道這件事情、也不知道該如何與勞動部配合及溝通,甚至連一點錢都沒有,因為沒有這部分的預算。
姚次長立德:我們一定會照顧。
何委員欣純:一定會照顧,這是你說的?
姚次長立德:是。
何委員欣純:好,本席就給你時間,也相信你、期待你,好嗎?
姚次長立德:好。
何委員欣純:再來是媒體報導的時事題,本席一直很關心在學術論文事件之後,台大校長就自己發表聲明,不再續任校長,次長,你知道這件事嗎?
姚次長立德:知道。
何委員欣純:但是,前幾天台大學生會歷屆自治的組織代表發表了聯合聲明,不希望教育部及科技部的調查干預楊校長的去留問題,他們認為既然是大學自治就應該留給台大的校務會議決定,由170位校務會議代表選擇楊校長究竟是繼續留任或辭職不續任,次長,你怎麼看?教育部有干涉嗎?
姚次長立德:楊校長在3月18日的校務會議宣布,這一屆的任期屆滿之後,他就會請辭不再續任,原則上,教育部的立場是尊重楊校長的意願,但是,這個部分包括剛才委員提到學生表達的一些意見,並不會影響教育部用非常審慎積極的態度去了解這次違反學術倫理的相關事件,我們一定會在3月底之前對外公布。
何委員欣純:次長,你代表的就是教育部的態度,基本上,我們尊重大學的自治,但是,關於學術倫理的調查,無論台大調查得如何,教育部及科技部應該在3月底之前公布。至於楊校長的去留,無論是由他自己決定或是基於大學自治而留給校務會議決定,但是,關於學術倫理的調查一定要找出真相,才能對國人有所交代。
姚次長立德:我們秉持著非常審慎的態度,一定會……
何委員欣純:更何況,對台灣的學術界而言,如果沒有調查清楚,真的會讓台灣的學術在國際上蒙羞!其實,台灣學術界大多數的教授學者專家並不是如此,100個裡面可能只有少數幾個,我們不能因為少數幾個而壞了台灣整個學術界的名聲。
姚次長立德:我們也很擔心這件事對台灣學術界的衝擊以及對國際學術聲譽的衝擊,因此,教育部戰戰兢兢地對這件事進行非常審慎的調查,一定會在3月底之前向大家公布。
何委員欣純:3月底,我們就等著看!
今天的報告主題是技職教育,針對第二期技職教育的再造計畫,我們總共投入了多少錢,次長,你知道嗎?
姚次長立德:202億元。
何委員欣純:對,202億元,從102年到106年,總共投入202億元,但是,我們發現行政院在104年提出一份報告,本席擷取其中的幾項內容,他們在技職教育再造計畫中發現一些問題,次長,你知道嗎?第一個,課程設備向下銜接無法有效因應產學落差及學學落差的問題,高職與技專院校的銜接及定位設定非常不利,還沒有改變。第二個,學生的創新創意續航力有待觀察,好像無法面對產業結構快速的變遷。第三個,這些產學合作的經費通通都是政府的,由產業界及創投資金等等外部的資金支援或投資學生的機制似乎尚未出現。第四個,無法全面性掌握畢業生的就業流向,直到現在都還無法建立一個大數據進行追蹤。第五個,雖然似乎已有初步的成效,可以培養具潛力的學生,但是,跨部會的盤點,尤其要釐清與產學合作相關計畫的不同定位,好像還沒有釐清清楚,也沒有盤點清楚,因此,可能會有資源重複補助之可能。
次長,你是否看過這份報告?或者今天是第一次看到?
姚次長立德:我有看過。
何委員欣純:你有看過?既然你是技職出身,而且未來技職教育再造計畫還有第三期,你認為針對這份報告提出的缺失該如何改進?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將這個部分作為很重要的參考,其實,針對這份報告提出來的缺點,我們在規劃107年期的第三期技職再造及107年期的高教深耕計畫都會以此作為主要參考並改善它的缺失。
何委員欣純:關於技職教育再造計畫第三期,最近蔡英文總統表示,技職教育必須是主流教育,因此,我們從107年開始打算再投入70億元?
姚次長立德:我們要投入135億元。
何委員欣純:135億元?
姚次長立德:對。
何委員欣純:70億元是其中的技職或是全部?
姚次長立德:全部是135億元,有一部分是給高職,至於設備改善的部分繼續維持80億元的經費,這次是50億元給高職、30億元給技專校院。
何委員欣純:50億元給高職、30億元給技專校院,那麼第三期在投入這些錢之後,如何改進第二期延伸出來或是還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關於第三期的期程及目標,希望技職再造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理想?
姚次長立德:我們希望這個部分真的能夠確實縮短產學落差,譬如以前有許多設備並沒有針對產業的需要,我們會用更精確評估的方式及監督的方式去做,此外,我們在第三期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必須要做,那就是配合107課綱的考招連動,可能要啟動實作的考試,至於實作考試所需要的一些設備,在第三期技職再造計畫中也會兼顧到。
何委員欣純:好,你講出了一些重點。第二期已經投入了那些錢,未來第三期還要再繼續投入,根據教育部提供給本席的資訊,技職改造計畫做得很好,預算執行的完成率都很高,包括設備更新及就業接軌等等,但是,剛才也有許多委員提到,這幾年來的情況對照下來,科系增加最多的前三名,還是餐飲、餐旅及觀光。關於高中職應屆畢業生的升學率,我們一直在推動高職生應該往技職發展,甚至是輔導就業,但是,我們也發現升學率還是各個學校主要的努力目標,整體高中職的升學率是86.6%,只有8.3%希望畢業後投入職場,1%可能是想工作卻找不到,有工作意願的不到一成,因此,整體而言,無論增加的是餐飲、餐旅或觀光,甚至是正在微調整的工業或商業等等,所有的高中職目標仍然是升學。本席之所以提到這個部分,在第二期投入了那麼多錢之後,我們發現在觀念上以及學校教學的整個方向還沒有完全調整好、結構性的調整還沒有調整好,如今又即將要投入第三期,所以本席要提醒你,未來該如何去調整?
再者,因為這是蔡英文總統重點的政見,本席不希望見到這項政見跳票,所以要提醒你,關於青年就業的領航計畫,我們要的就是高中職學生畢業後滿18歲可以先進入就業市場,未來也可以再回學校繼續念書,政府還會給予補助,本席記得是教育部補助5,000元、勞動部補助5,000元,每個月總共是1萬元,整個是3年的計畫,幫助他儲蓄,讓他以後能有第一桶金。請問,現在的進度如何?可以準時上路嗎?
姚次長立德:可以,我們在3月10日已經完成意願的調查,目前有508所學校的學生針對……
何委員欣純:剛才你已經回答過吳委員,本席也有聽到,你講的是教育部的調查,現在本席問的是除了教育部自己該做的事之外,你們還有沒有與勞動部再做溝通?
姚次長立德:有。
何委員欣純:第一個,勞動部到現在尚未公布職缺的類別,公布了嗎?還沒有,我們在網路上都還找不到。第二個,5月要公布詳細的職缺,包括哪一家公司及什麼樣的工作等等,全部都要公布出來,現在你們與勞動部溝通得如何?
姚次長立德:我們會在5月底公布整個職缺。
何委員欣純:關於實際的進度,能否提供本席教育部與勞動部的書面報告?因為我們在網路上完全找不到,如果找不到,如何提供家長、如何提供學生做選擇呢?拜託你,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跳票,好嗎?
姚次長立德:一定。
何委員欣純:謝謝。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
主席:請陳委員學聖質詢。
陳委員學聖: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次長,你第一次來立法院的時候,本席就說過,恭喜部長,慶幸得人!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謝謝委員。
陳委員學聖:今天是你的處女秀,首次獨挑大樑,對嗎?
姚次長立德: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陳委員學聖:第一次挑大樑,本席應該沒有記錯吧?
姚次長立德:是。
陳委員學聖:本席認為,你來自技職體系,又沒有受到太多政治汙染,應該會比較純潔一點,所以在答復上就要準確一點。請問,你挺老師嗎?
姚次長立德:當然了。
陳委員學聖:既然如此,本席就讓你做個抉擇,你挺考試院或是挺行政院?
姚次長立德:要看是什麼樣的議題。
陳委員學聖:對於考試院提出的年金改革版本,老師的所得替代率從80%分10年調到70%,行政院版本則是從75%分15年調到60%,雖然對於兩個版本都不滿意,但是,老師認為最起碼考試院還是比較知道老師的辛苦,那麼你是挺考試院或是挺行政院?就是這麼簡單!剛才本席講過你很純潔,剛上任還未受到汙染,又是第一次的處女秀,你要讓本席留下好印象,當然就要坦白講,你要怎麼挺老師?
姚次長立德:我挺對整體國家發展最好的選擇。
陳委員學聖:你怎麼一開始就染上政治的惡習,這樣不好,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挺考試院或挺行政院?
姚次長立德:我還是認為應該要選擇對整體國家發展最好的選擇,我們也應該要支持這樣的選擇。
陳委員學聖:次長,這樣讓本席有一點失望,技職體系的人就是應該實事求是,沒有什麼閃避的空間,你又不是念哲學、也不是像本席一樣念政治,你沒有閃躲的空間。今天你為了短利而傷害了國家長遠的利益,這不見得是好事,所以本席要告訴你,同時也轉告部長,只要每次教育部門的質詢,本席第一個問的議題一定是年金改革,因為本席要為老師爭一口氣。如果不爭這一口氣,本席覺得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因此,本席要再次強調,如果一個國家不重視知識份子、不重視知識的傳承,你們小英政府鋪天蓋地的花再多錢、再怎麼搞都沒有用,因為沒有前瞻、因為這個國家是沒有未來的。次長,你回去再想一想,到底是挺行政院或是挺考試院?午夜夢迴的時候,好好的想一想,下次本席再給你機會答復,好嗎?
姚次長立德:我回去之後再詳細了解。
陳委員學聖:對,本席可以接受你這句話,因為你比較務實,回去了解之後就知道該挺誰,但是,本席要告訴你,兩天前老師團體到教育部前面要求部長出來談清楚、「踹共」,而且說教育部是騙騙騙!如果連老師都認為教育部騙他,那麼他還有什麼心力繼續照顧學生?關於這一點,本席希望部長與次長都要銘記在心,好嗎?
姚次長立德:好。
陳委員學聖:接下來要請教次長的原因是因為你來自於技職體系,請你看一下PowerPoint,左邊發聘書的是教育部長黃榮村,右邊是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發聘書的是董事長及代理校長,再下一張,無論是國立海洋大學、景文科大或東南科技大學都是由校長發的聘書,為什麼除了第一張是部長發的聘書之外,其餘的都是由校長發的聘書?
姚次長立德:因為是講師,左邊那個是證書,也就是教授、副教授的證書,至於聘書,學校通常都是2年一聘,而聘書就是由校長發的。
陳委員學聖:我請教你,在技職體系裡面的老師,是否相對受到貶抑?因為學校的聘書都是由校長發給,他們希望由教育部來發,但真的是非常難!難!難!
姚次長立德:有關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證書,確實都是由教育部發給;至於每兩年一聘的聘書,則都是由學校發給。
陳委員學聖:學校每年所核發的證書,大概都是針對一年一聘或是每學期一聘,根本不會由部長來發給聘書,可是過去部長有沒有發給聘書?當然是有發過,不過,之後就變成只有校長發聘書,這是讓本席覺得很奇怪的地方。坦白說,在這裡我們一定要為技職體系裡面一些真正非常好的老師講幾句話,而次長是來自技職體系,所以,我一定要跟你反映這個心聲。
第一位跟本席反映的是中華民國旅館同業公會的理事長,他的學歷最早是西湖商工畢業,之後進入旅館業工作並赴日唸書,回國後隨即開始經營飯店,以他的實務經驗及學歷條件被學校聘請任教授課,他開車到學校,校內並沒有為老師提供免費停車,所以,他必須自付停車費,為教好學生,他願意做這樣的付出,但是學校跟教育部所能給他的尊榮待遇,就是永遠拿不到教育部於91年由部長所發給的證明書,我們不明白為什麼一般大學可以,技職體系的老師卻拿不到?次長,這不是第一個人跟我這樣講,有幾位表現非常優秀的業師都跟本席說:為什麼一般大學拿到的聘書都是來自於教育部,他們拿到的卻是……
姚次長立德:委員剛才提到的除了證書與聘書之外,可能還有技術教師的證書,依據現行規定,這部分的證書是授權各個學校核發的。
陳委員學聖:你講對了,技術教師證書正是因為授權給各個學校核發,所以,證書上面僅蓋了學校校長的印章,相信次長也了解,如果能把教育部長或是教育部次長的名字放在證書上,對老師是多大的鼓勵!請問姚次長,部長出個名究竟有什麼困難?殊不知這些業師都是腳踏實地的跟學生傳授他們實際的經驗,告訴孩子們如何摺好被子,怎麼樣把枕頭擺好,以及怎樣服務好客人,這比很多只會在黑板上畫來畫去的老師好得太多了!對這樣的老師,你們為什麼堅持一定要由學校來發給他們技術教師的證書?
姚次長立德:因為技術教師證書的核發,必須配合各個學校實際學習技術所聘的老師,所以,在核發上必須視每個學校實際學習的技術而有所不同。
陳委員學聖:過去我已經跟次長講過一次,因為你來自技職體系,所以今天我再跟你講第二次,目的就是希望你能重視這些老師,他們連停車費都願意自己付,也不會在乎鐘點費,他們所在意的就是能獲得應有的尊榮,如果學校都核可他是一位合格的技術教師,就讓教育部出個名,請問這有什麼困難?這個問題,請次長回去好好想一下。
第三個問題是美術工藝跟美術、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多媒體設計科及多媒體動畫科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
姚次長立德:這些都需要有美術背景的學生,我們希望培訓他們並運用在產業的需求上。
陳委員學聖:但我們質疑這其中究竟有沒有與時俱進的情況?譬如當年的美術工藝老師,如今可能變成多媒體設計科或是多媒體動畫科的老師,最近本席就處理過這方面的陳情案件,桃園觀音高中為了要讓學生有多學習的機會,新創設多媒體動畫科,結果居然有美術工藝科、廣告設計科、室內設計科的老師前來應聘,令人遺憾的是,他們過去的年資竟然不被採計,經本席深入了解後發現,很多學校為了存活下來,學生剛進來的科系名稱,到他畢業時候科系的名稱,可能歷經兩次以上的改名,也許在高一或大一就開始改,到畢業的時候可能改過兩、三次,原因是招不到學生,所以,只好一再更換科系的名稱,我們不知道這部分的師培制度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狀況,舉例來說,現在的多媒體設計科以前稱作廣告設計,當初教育部核准該科系的成立是在民國100年的時候,到103年時才核發第一張教師證,在此之前究竟是請誰來教該科系的學生?另外,電腦機械製圖科以前的名稱是電腦製圖科,也是在100年設立,直到105年時才核發第一張教師證,試問:過去5年是誰來教該科系的學生?又,時尚造型科以前稱作美容科,在100年設立,到104年開始建立師培制度,但等到107年才有第一張教師證,我們不禁要問在這7年當中合格老師在哪裡?除上述幾個科系之外,還有軌道車輛科,室內測繪科、航空電子科,到現在都還未建立師培制度,你們教育部就已經核准學校改名了。
有些改名的科可能跟以前的名稱比較接近,譬如電腦機械製圖科是從以前的製圖科改過來的,可是我們現在還找不到電腦機械製圖科的老師,因為到105年時才有第一張教師證出來,現在學校是借調製圖科的老師來教,但卻不讓製圖科的老師變成電腦機械製圖科的老師,請問教育部,你們到底在想什麼,我真的不知道!你們核准學校新的科成立,但在師培制度上卻一直無法跟上,原來科內合格的老師與更名後老師屬於同一群組,你們卻不讓他們變成更名後合格的老師,請問次長,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姚次長立德:謝謝委員的指導。一如委員所說,學校為了符合當前人才的需求而新設一些科,至於師培這一塊,我們必須考慮他們在大學唸過哪一個業業的科目,能否對應到該科所授課程,未來我們會對這一塊進行檢討;另外,我們現在也在檢討學校設科不要再分得那麼細,應該朝群的方向來作規劃,在這個群裡面修過相關科目的學生,就可以當這個群裡面特定的……
陳委員學聖:三位觀音高中的老師跟本席陳情,他們過去是學校美術廣告設計、美術工藝等科的合格老師,現在學校新設多媒體動畫科,並請他們繼續在科裡任教,結果過去的年資竟不予採計。本席以為,如果次長能給這三位觀音高中的老師一個公道,就證明你真的有決心來改善學校科名變更後沒有師培的問題,我覺得次長若要解決問題就從這裡開始改起,在此要特別拜託次長。
姚次長立德:對這一塊我們會進行了解。
陳委員學聖:最後,本席要跟次長提到的是有關私立國中招生的問題,日前私立國中招生的盛況猶如小聯考,師生擠破頭,這完全是家長跟政府逼的。我們桃園私立高中有個新趨勢,過去六和高工很有名,現在變成六和高中很有名;以前泉僑高中招不到學生,因為它只有技職體系,現在改為雙語教學的漢英高中,並加強辦理招生中。這個新趨勢意味著技職體系在沒落中,而私校正在抬頭當中。我來自於私立靜心國中,最近靜心托兒所招生居然要從幾千名孩童中進行抽籤,後來沒有被抽中的家長竟然都來找本席,請問這是怎樣的體制?我不太知道,在學校附近的建案建商居然打著「靜心學園」的名號,讓房價硬是高上好幾倍,這個學校怎麼會變得這樣珍貴與昂貴,殊不知這已嚴重扭曲整個教育的體質,變成技職體系不見了,私立中學正在抬頭當中,我不樂見這樣發展的情況。出現這種問題,請教次長,教育部有沒有反省過?
姚次長立德:對出現這樣的教育現象,我們會反省,未來我們也會努力使高中職均質化,包括小學也都希望做到均質化,這是整個教育的目標,將來我們一定會朝這個目標去做。尤其委員剛才提到的案例,原來是高職後來又改成一般高中,對我們而言實是很大的警訊,未來我們一定要暢通高職升學的管道,改善高職的教學品質,在此謝謝委員的提醒。
陳委員學聖:請次長多加努力,因為我實在不樂見這種現象繼續存在下去,好不好?
姚次長立德:是的,謝謝委員的指教。
主席:請鍾委員佳濱質詢。
鍾委員佳濱: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我們來談學用落差的問題,請問次長,你認為學用落差是學非所用,還是學超所用?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這要看是在哪個領域,如果……
鍾委員佳濱:根據你們的報告,所謂學用落差是否指學生學的用不到,就業後所要用的沒學過,或在就業後才發現過去在校內所學根本是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也就是所謂學超所用的意思?
姚次長立德:大概是這個意思。
鍾委員佳濱:我記得技職高中跟普通高中的比例大概是7:3,請問次長,就你現在的印象,技職高中跟普通高中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姚次長立德:差不多是5:5。
鍾委員佳濱:應該是5.55:5.45才對。請教次長,長期來看這樣的差別究竟是什麼原因所造成?
姚次長立德:主要的原因之一還是在於國人的觀念還是沒有辦法改……
鍾委員佳濱:是因為國人什麼觀念沒辦法改?
姚次長立德:就是升學的觀念。
鍾委員佳濱:過去30年來這個比例的改變,不是技職高中變少了,而是大學變多了,因為過去大學沒有設立那麼多,原來有三成想唸普通高中的學生在競爭太激列的情況下會想到先就業,所以他們會去考技職高中,也就是說,以前大學設立少的時候,普通高中學生並沒有成長,後來工專升格為四技或二技的時候,普通高中生就可以選擇考四技或二技,至於唸了技職高中畢業後可能就要走向就業,造成兩者比例上有一些改變。
另外,教育部在報告中提到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產業結構改變、學校科系調整的原因,本席也都同意,面對教育上的新趨勢,你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建議高職畢業生先就業後升學,請教次長,你們怎麼不問技職高中的學生為什麼要先升學不就業?
姚次長立德:老實說,目前我們……
鍾委員佳濱:請問次長,你知不知道過去你所讀的北科大最多入學的是哪些學校的學生嗎?
姚次長立德:大概是大安高工。
鍾委員佳濱:沒有錯,請問大安高工是不是技職?
姚次長立德:是。
鍾委員佳濱:大安高工的畢業生是否都去就業?當然沒有,他們統統都升學,原因是技職高中畢業生若先去就業,將來再升學時根本拼不過普通高中上來學生,因為普通高中的學生也可以選擇考北科大,如果你這樣想就會懂了。
姚次長立德:但這個比例很少。
鍾委員佳濱:普遍來說,如果技職高中畢業生先就業,未來想再升學時一定拼不過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所以,只好在技職高中的這三年努力拼升學,請問次長,是不是這樣?
姚次長立德:有關鼓勵先就業後升學的方案,我們對於教育儲蓄戶的學生有設立一個管道……
鍾委員佳濱:未來技職高中的學生要上科大,入學考試必須增加實作一項,但在增加考試的鑑別區隔之外,你們還必須在招生名額上限制那些在學科競爭力上很強的普通高中應屆畢業生來應考,同時,你們也要鼓勵先就業有實作經驗的學生參加升學考試。當然,重點在於後面升學的方式與入學的名額,我們先看近幾年來的產業需求,101年服務業不到六成的需求,農林漁牧業需求不到5%的工業、剩下的是工業的需求,難道問題出在技職高中?須知,技職高中裡面有關服務業的科只占了六成六,因此,問題乃是出在技專,他們嚴重偏離產業的需要,設的工業科系嚴重不足,農林漁牧的科系更是幾乎沒有,所以,今天問題是出在後面的四技與二技。請問次長,普通高中與技職高中究竟哪一邊需要的師資比較多?
姚次長立德:是技職高中。
鍾委員佳濱:沒有錯;但事實上,普通高中每一班就有2位老師,至於技職高中則是有三班8位老師,也有一班5位或是一班3位與2.5位老師,所以,嚴格來說,我們國家對技職高中投資的比重是比較高的。但令人覺得很奇怪的是,從學校所占用的經費比來看,技職高中則是持續下降中,普通高中所占用的經費比雖然起起伏伏,但趨勢上還是越來越高,以前兩者相差很少,如今卻相差很大,請問次長是否發現這個現實狀況?
姚次長立德:有。
鍾委員佳濱:今天如果私人退場,以目前市場上存留私人所辦的技職高中,他們以很少的成本,開辦一些技術密度很低、資本投資很少的科,這些都是國家相對沒有投資的科,所以,一旦私人退出技職高中這一塊的時候,而我們國家並沒有相對增加對技職高中的投資時,他們必然需要比較多的師資與教學設備,但事實上,他們反而拿不到比普通高中更多的經費。
我們再看每位學生所分配到的經費,其實,技職高中與普通高中還差不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次長有沒有想出原因?我告訴你,因為就學校來講,技職高中並沒有增加,至於普通高中的招生則是持續在擴充當中,像普通高中的明星學校就一直在增班中,技職高中每一個班卻常招不足人,因此,就每一班的學生人數來講,技職高中比普通高中少,導致技職高中呈現出來的學生人數變少,所以,反映在分配的經費上好像沒有變少,將來技職高中與普通高中招生的名額與設班設科都要從嚴審核。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四技二專的入學管道,普通高中有申請入學、甄選入學、績優甄審及獨立招生等管道,請問次長,技專院校到什麼程度才可以進行獨立招生?
姚次長立德:就是招生情況比較不好的學校。
鍾委員佳濱:坦白說,只要能招生,哪管得了是四技或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都會招收;就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如果擠不進好的普通大學,有一所科大唸也是很好的事,進去後拼命唸就對了,也就是說,不管技職高中或普通高中,只要學校還招生就什麼都不管。在此本席要請教育部將最近三、四個學年度四技二專各入學管道的招生名額、學生數及其來源調查清楚,俾讓我們了解如何從源頭加以管制,以減少這個問題的發生。
過去國中學生畢業後可以唸五專,現在技職高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唸二專,二專畢業後還可以唸二技、四技,感覺上技職高中生到就業之前還有很多升學的管道,但教育部現在卻提出鼓勵先就業後升學的方案,本席以為,既然有這麼多升學管道,他們為何要就業?除非他們想要唸的學校要求他們必須有實作的能力,教育部曾講過這些學校的入學考試必須改,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是。
鍾委員佳濱:但你們別忘了一件事,就是普通高中的學生能否考四技?
姚次長立德:可以!但是這部分的名額很少。
鍾委員佳濱:針對普通高中的學生,教育部應該想辦法讓他們跟技職高中的學生在競爭力上作一區隔。
關於產學攜手合作的部分,你們說高職學生會透過甄審方式進入技專成為合作廠商的員工,本席覺得有疑慮的地方是,高職的建教生進入科大後成為其校外實習的對象,請問他是否具有合作廠商員工的身分?根據教育部的說法是沒有,但你們在報告中卻寫明他們在進入合作的技專之後,便成為合作廠商的員工,以利學生白天一同跟廠內正式員工實習。如果建教生畢業後就業,並再回去唸四技,請問次長,他這時候的身分究竟是就業廠商的員工,還是就讀四技的學生?
姚次長立德:對該名學生權益的保障,我們有要求廠商……
鍾委員佳濱:因為時間的關係,請你們回去好好研究這個問題。接下來本席要談的是,為避免技職學生重就業輕就學,所以,你們認為不可以白天上班、晚上上課;但如果有建教生已經就業,他還想回來拼四技,並找到產學合作的學校,結果教育部認為不可以白天上班、晚上上課,這跟你們鼓勵他們先就業後升學顯然相互矛盾。
姚次長立德:我們的確是鼓勵學生白天就業、晚上上課,但不鼓勵「511」模式,就是5天上班……
鍾委員佳濱:你們現在對這件事作一釐清,這樣做你們比較辛苦,如果你們希望學生白天能成為合作廠商正式員工,請你們儘快提出相關配套措施。
最後,我們希望你們改變技職高中端,調整技職高中跟普通高中招生的比例,也就是說,在高中的階段就要給予限制;技職高中因為小而美,可以增設班級並維持師資規模,今天技職高中的老師為什麼不要轉學第二專長,因為在目前減班的情況下,師資原本就會減少,校長已無籌碼鼓勵老師去學第二專長,如果這時候還讓每個班級的人數變少,班級數就仍可維持,甚至更多,他們就有比較多的教師員額,並可以讓老師來調整科系,因為只有增聘老師才有辦法改變科系的內容,所以,教育部對這部分未來一定要想辦法降低技職高中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增加老師的員額,讓老師的運用能更具彈性。
我們應該想辦法鼓勵唸技職高中的學生在就業之後,再回流到學校繼續升學時能有比較多的競爭優勢,謹在此拜託次長多加努力!
姚次長立德:謝謝,我們會注意這件事。
主席:請蘇委員治芬質詢。
蘇委員治芬: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現在大家都很關心技職教育的問題,我們看到德國的總理到美國訪問川普總統時,也都會向他推薦德國的技職教育,但我發現國人在談論歐美國家的技職教育,都是針對歐盟的雙軌教育,這顯然是會錯意了,尤其在今天教育部提出的業務報告中我們也看到這一點。我們看第一頁,你們在報告中提到,「高等教育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存有結構性落差」,教育部總算看到這個問題。既然有落差,我們要找出問題的原點在哪裡,是在小學、國中、高中職還是科技大學?
在「產學攜手」方面,就雙軌教育來看的話,「產」跟「學」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它代表的價值是什麼?它代表的價值不是到一個工廠實習,因為實習的價值跟雙軌教育或是好好訓練優質的技職人才,是不一樣的邏輯。我希望你們以後使用文字要抓得更精準,事實上,現在媒體上有許多文章批評技職教育。新總統上任後有心改革的話,到底要從哪一個點開始改革?是不是從老師的部分改革,還是從小學就要開始改?國中的生涯探索應該……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對,職業試探的部分就開始了。
蘇委員治芬:有些學生在班上是排前面,有些學生是後段班,因此在學生進行生涯探索、技職探索的過程裡,應該思考要給他們什麼樣的價值領域。
姚次長立德:是。
蘇委員治芬:我們再看第二頁,內文有提到「加強學生實作能力」,請問什麼叫做「實作」?另外,你們指出要「推動校外實習」,請問是在哪裡,在哪一個學習階段推動?你們把「實習」兩個字講清楚。我實在看不下去,你們把技職該有的內涵扭曲得太離譜了。
有關讓高職畢業生先投入就業市場以取得實務工作經驗,這個蔡總統也提過;在目前有產業缺工問題的情況下,它可能是近期的、盡力的作法,但是教育部身為處理教育的機構,可以這樣子寫嗎?像農業缺工,有要不要讓外勞進來之議,這是解決近期的問題。相對的,從長期的面向來看,你們要怎麼培養技職的優等生,以及技職的專業?
姚次長立德:報告委員,我們……
蘇委員治芬:等一下。關於高職畢業生先投入就業市場,我有幾個案子要跟次長交換意見。我到丹麥去看了他們的豬學校,它是一所大學,學生從這個豬學校畢業之後會拿到大學學歷。學生在豬學校會學習放血、如何人道處理豬隻、分選及販賣等,它是一整套的,但是學生進去可能學某一段而已。再者,他們是有營利的,所以學生在這邊學習有薪水,還可以分到營業場地的紅利。豬學校不是一般正常的管道,要去學習專業技術的人才進到這裡學習,出來有一張大學畢業證書,還有證照,學生出來之後,不用擔心專業技術不夠,或是找不到工作。過程只學技術,不重視課綱、基本素養學科。
我現在最煩惱的是,我們說要培養一個技職教育的學生,但是這個學生基本素養的學科,應該不是如同你們目前的作法,像現在科技大學要學生唸微積分。
姚次長立德:也有通識教育,基礎的學科。
蘇委員治芬:你是指國文跟英文嗎?
姚次長立德:不只,還有各式各樣的社會科學、哲學等科目。
蘇委員治芬:我提供一個案例,有一位學生在北港農工唸夜間部,後來去唸虎科大,他是電機系的,他跟我講快唸不下去,我問他可能休學或被退學嗎?他說都有可能。我們要先定義什麼叫做「基本素養學科」。事實上,業界有很多人會說,錄用員工要從零開始教,因為學機械的學生都沒有看過車床、磨床,不知道它是什麼樣子。
申菊的案例就是我剛才跟你提到的,他是北農夜間部電機修護科畢業的,他有丙照,所以順利進入虎尾科技大學就讀,但是他有唸微積分、邏輯、程式設計、英文及國文的問題,他要跟得上才可以,只是老師要他回去自己唸,這對他來講太困難了。
還有一位學生是大成商工畢業,後來去唸吳鳳科技大學餐飲管理學系,他也有拿到乙照。畢業的學生都可以拿到乙照,這是很簡單的事情,所以教育部想將乙照的部分排除,對不對?這位學生不會煮水餃,這樣有沒有問題?
姚次長立德:實作能力的培養真的是……
蘇委員治芬:老實講,不是實作能力培養的問題而已。
我再舉一個例子,油漆工在社會上被認為是沒有讀書的人,但是也許他很開心,而且想要再深造、補充自己的哲學能力。對於要怎麼培養他成為有質感的油漆工,或是從油漆工變成油漆師,有一些學界的人提出專案,表示如果要為油漆工開闢相關課程的話,10%是企業管理系、10%是化學材料系、20%是視覺傳達設計系,其他還有文化資產維護系、跨領域通識課程及創業生活設計系。拜託教育部,你們要有這樣的概念,好不好?
姚次長立德:這是我們技優計畫的一部分。
蘇委員治芬:不是叫這些學生唸微積分,他們唸不下去。假如虎科大要開微積分給這位學生唸的話,要依照他的程度從高一開始教,不然他怎麼有辦法唸?你們先把雙軌教育、技職教育搞清楚,好不好?拜託你們的業務報告不要這樣寫了,好不好?
姚次長立德:好。
蘇委員治芬:我看到你們使用的文字,會讓我覺得教育部這一群人到底在想什麼?你們到底懂不懂什麼叫雙軌教育、技職教育?你們不要搞成短期職業訓練班。謝謝。
姚次長立德:是,我們會注意這件事,謝謝蘇委員。
主席:謝謝。我要呼應一下,你的專業真的比文字資料好太多,誠如剛剛提到的,你們的報告完全沒有亮點,可是質詢中的確有很多重點。未來……
姚次長立德:(在席位上)我們會改善。
主席:講的跟寫的還是要一致。
請王委員惠美質詢。
王委員惠美: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在基層,企業老闆告訴我們找不到員工,可是很多年輕人又告訴我們找不到工作,這個落差在哪裡,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這就是我們現在一直討論的學用落差問題,它是值得我們改善的。
王委員惠美:你們有沒有具體的改善方法?
姚次長立德:第一個,就如同剛才其他委員提到的,高職及技專校院的設備一定要改善,使用的設備就是現在業界使用的設備,最起碼不能差太多。第二個,課程架構要跟著改。
王委員惠美:你說第一個要改善設備,第二個呢?
姚次長立德:第二個是整個課程的架構要改,因為產業的變化很快,我們必須要求各校系因應產業的需要,不斷更改上課的內容及課程的架構。第三個,要注意產業週期很短,所以我們必須要求學校讓學生有跨領域學習的機會,否則學生學了以後,過三、五年產業換掉了,他就沒有這個能力。這些都是我們要努力的。
王委員惠美:你說第一個要加強設備,請問今年高中職的設備方面,你們增加了多少錢給他們?
姚次長立德:在第二期技職再造,我們提出80億元的經費,藉此改造高職跟技專校院;第三期技職再造從107年開始,一樣是提供80億元的經費,以便讓他們改善。
王委員惠美:好,有誠意。評鑑會引導教學,你認同嗎?
姚次長立德:某種程度啦。
王委員惠美:技職體系中,助理教授的比例要達到21%才能升格為技術學院,要到40%以上才能升格為科技大學,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對。
王委員惠美:為了升格,學校找非常多具博士學歷的教授來教,可是理論跟實務是有差距的,這個部分你們怎麼克服?教授很會講,可是都講一些理論,到了實務上就完全不一樣,所以學生進入公司之後,公司會說怎麼訓練出來的人都這樣?他們認為大學、研究所畢業的孩子們甚至不及以前高中畢業的人,怎麼辦?
姚次長立德:我們從兩個管道改善,第一個,技術及職業教育法清楚規定,高職跟技專校院的老師每六年要到業界研習半年,去學習最新的產業技術;第二個是我們補助學校去業界請業師,由兩個老師─學校及業界的老師一起授課,補足學校的老師在產業技術不足的部分。
王委員惠美:你有沒有聽過技職學校跟你講,他們找不到相關的實習單位?
姚次長立德:有些學校確實是如此。
王委員惠美:為什麼?
姚次長立德:我們現在鼓勵技職體系的學校,用校外實習彌補學生實作能力的不足,但是學校安排的實習畢竟是比較短暫的學習,老實說,會造成業界的困擾,所以真的要找到合適、合乎學生本質學能的實習機會,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王委員惠美:101年12月14日是不是通過了建教生權益保障法?
姚次長立德:是。
王委員惠美:如果你是業者,在面對請沒經驗的人跟請有經驗的人要給一樣的待遇時,你會不會請前者?
姚次長立德:對,所以我們……
王委員惠美:對啊,問題就在這裡。
姚次長立德:找實習的機會比較難,但是我們也……
王委員惠美:你們有沒有補救的方式?孩子們要到這個場域。我講得很實在,孩子們可能有丙級證照,但是還是要去實習,去實習的時候,企業主說他只有證照,不一定會做,來了之後還要用基本工資聘請,外面有經驗的人也是用基本工資聘請。這個狀況你們要怎麼補救?有沒有別的方案鼓勵企業主願意接受這些孩子,提供他們真正的實習機會?
姚次長立德:其實我們一直呼籲,也跟財政部開過幾次會,希望讓願意提供實習機會給學校的公司能夠抵減一定的賦稅,這一塊一直沒有辦法達成共識,但是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另外一個要努力的方向是,其實我們希望業界能夠看到實習的學生幾年後都會進入職場,如果大家一起提供就業機會……
王委員惠美:這個你要努力,有的學校因為沒有廠商可以配合,被迫真的要減招了。
姚次長立德:沒有啦,實習……
王委員惠美:沒有是怎麼樣?
姚次長立德:我們並不是要求各學校都一定要實習,也要看各……
王委員惠美:有一些是建教合作的。
姚次長立德:高職有建教合作生,那是選擇性的。
王委員惠美:問題是很多學生的家庭真的有狀況,他就是不愛讀書,假如不讓他學得一點技術,他以後到社會要怎麼辦?這是另外一種補救教育的方式,不是嗎?
姚次長立德:高職建教生的名額確實不是很多,一年差不多有7、8,000名,但是我們對於技專校院的實習,並沒有要求一定要這樣做,而是希望各學校量力而為,因為我們也知道找合適的實習機會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王委員惠美:這個又有一點落差了,只讓孩子們在學校受教育,不讓他實際到業界學習做一做,會真的像老闆講的,出來的學生沒有能力。這就是你們要突破的點。
姚次長立德:我們也知道找實習的機會不是很容易,所以我們一方面沒有要求學校一定要這樣做,但是在此同時,我們要鼓勵學校……
王委員惠美:教育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投入職場,人家都不願意接受,代表教育是失敗的,不是嗎?
姚次長立德:我們鼓勵業界提供實習的機會給學校。
王委員惠美:其次,雖然學校自主,難道你們沒有辦法好好的跟職校討論科系嗎?學用落差就是這樣產生,時代一直進步,然而科系並沒有隨著時代調整。
姚次長立德:委員說得很好,我們也注意到系科傾斜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已經跟國教署合作,要求以後國教署、地方政府及技職司在審核高職設科的時候要一起參加,同樣的,技職司在核系的時候,我們也請國教署的同仁來參加。再者,我們會拜託國發會替我們做比較精準的國家人力需求分析,然後根據這個分析決定如何設科、系,這樣才不會造成科、系……
王委員惠美:現在政府一直在推動五加二產業,對不對?
姚次長立德:對。
王委員惠美:請問人從哪裡來?那是很大的問題
姚次長立德:我們有去……
王委員惠美:目前政府要南向,請問南向的人才在哪裡?看不到。教育體系要配合才對,要南向的話需要很多語言,可是你們現在也沒有增加語言的部分。
姚次長立德:語言的科系現在我們都在……
王委員惠美:國家的政策務必要跟人才的培養調適,政府都沒有在做,教育部玩教育部的,國發會玩國發會的,到最後就是七零八落,台灣沒有競爭力的結果就是這樣來的。還有你們的訪視、評鑑要再檢討,好不好?你們要保障學生該有的權益。大家一起努力。
姚次長立德:好,謝謝委員。
主席:謝謝兩位。接下來登記質詢的鄭委員天財、廖委員國棟、盧委員秀燕、蕭委員美琴、林委員德福、賴委員士葆、黃委員偉哲、張委員麗善及邱委員志偉均不在場。
請鍾委員孔炤質詢。
鍾委員孔炤: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要特別感謝主席安排這個議程,它確實反映了民意,立意也是良善的。我們要討論技職教育的學用落差問題、產學攜手的合作專案,以及技職完整的整併或退場機制。其實我們分析很多,重點大概是未來的趨勢─少子化引起了問題,再加上學術領域確實慢慢忽視技職,導致當時的技職專科幾乎都改為科技大學,或者大家都往升學的方向走,造成技術上的斷層。面對台灣產業結構的改變,以及未來落實週休二日,有些業界勢必要轉型,但是在轉型的過程中,會面臨缺工、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的狀況,從而引發勞動力的問題。少子化之後,勞動參與率確實會越來越低,面對這些問題,次長有沒有解決之道?勞動參與率低,從長期發展來看,技職教育也會發生問題,數年之後會不會造成另一波技職院校整併的退場問題?我們常常講人口紅利,人口紅利的定義是該國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是上升的,例如新南向國家越南、印尼、印度,甚至是非洲國家如奈及利亞、肯亞等等,都有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如果我國勞動人口一直下滑,人口呈負債結構,未來我們的優勢不再,技術的專業、專精的教育和產業的轉型都將流於空談。次長,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如何解決?
主席:請教育部姚次長答復。
姚次長立德:主席、各位委員。面對少子化、人口紅利慢慢減少的問題,我們對每個孩子都要重視,因為國家各方面要發展,一個人力都浪費不得。所以我們很重視系科的傾斜,從高職端到技專校院端的設科、設系,以前是讓各校自己決定,現在是由我們統整規劃,以免因系科傾斜造成某些部分有多餘的人力。
鍾委員孔炤:根據本席整理的圖表,技職教育要產學攜手往前瞻規劃,包括精密基礎工業人才以及軟體創新服務人才,一個是在物聯網,另外最多的是在精密機械工業。這些基礎人才幾乎都是在中南部,而台灣產業的主力是在中小企業,他們面對未來的轉型會有問題。中小企業在企業體系占最大宗,約為96%,形成產業的聚落。在三個面向裡面,教育體系必須在穩健中求發展。經濟部2016年的中小企業白皮書特別提出來,人力的發展包括智慧化的轉型、物聯網經濟、地方產業、新創產業、輔導產業等等,都需要精密工業的人才。未來人才要如何培養,教育部跟經濟部應該要做好橫向連繫……
姚次長立德:我們做得很好。
鍾委員孔炤:你確定?
姚次長立德:我們定期有跨部會的次長級……
鍾委員孔炤:技職的轉型跟經濟部及國發會都有關,因為國發會是奠定國家整體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經濟部是對中小企業,教育部則要在教育體系的平台內建立更好的平台和機制。在學用的落差上,我剛才提到少子化會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招生不足,另一個是勞動人口的減少。教育部在未來技職的轉型過程中,有沒有預期產業會缺工或是因引進外勞造成產業轉型的遲疑,還有就是勞工薪資結構改變,這變成惡性循環。在技職的轉型過程中,不管是機制或是退場,你們都準備好了嗎?
姚次長立德:我們持續在努力,除了注意系科的傾斜,也會注意到產業的轉型。現在我國產業慢慢在轉型,尤其是知識密集的產業和需要創新的產業以及五加二的產業,我們已注意到產業的趨勢。在107年的高教政策裡面,我們特別把五加二產業的人才培育列為執行的重點。
鍾委員孔炤:關於未來基礎工業人才及創新軟體服務人才的培養,不能再拖延,我認為只有產業界才知道他們迫切需要什麼人才,所以教育部不能關起門來規劃,對於專業人才的培育,你們有沒有跟中小企業主討論?
姚次長立德:有,我們和中小企業主很密切地在溝通,透過六大區域產學合作中心和產業公會很密切地合作。
鍾委員孔炤:剛才本席提到職業的試探,和職業的準備、職業的繼續都息息相關,我相信張廖委員應該也有針對這個問題向次長提問,由於時間關係,本席就不多講了,謝謝。
姚次長立德:謝謝鍾委員。
主席:接下來登記質詢的黃委員昭順、周陳委員秀霞、江委員啟臣、陳賴委員素美及羅委員明才均不在場。
登記質詢的委員均已發言完畢,另有委員李彥秀提出書面質詢。
今日會議作如下決定: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質詢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委員質詢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以書面答復者,請相關機關在兩週內送交個別委員以及本委員會,但委員另行指定期限者,從其指定。
李委員彥秀書面質詢:
案由:去年風災問題嚴重,農地嚴重受損,甚至造成菜價遲遲無法下降,引發了媒體一系列的農村缺工的報導,甚至引發開放農業外勞政策討論及爭議。對應高職農業群學生畢業後投入農業生產比例偏低,顯示學用落差及農業人才養成困難,教育部應主動邀集勞動部、農委會等相關部會,就農業人才培訓斷層,現有技職農業群學用落差及就業問題,研商討論,解決我國農業人力不足問題。
說明:
1.去年接連風災侵襲,導致我國農業災損嚴重,菜價居高不下。由於去年風災影響已非單純農作物損害,並有農業基礎設施毀損修復不易問題,引發媒體關注農村問題嚴重,甚或出現農村千歲農作團的現況。為維持農村人力不致缺乏,甚至有開放農業外勞,或是要加強取締農村逃逸外勞的議論。
2.也回歸到人才培訓的角度來看。教育部102年的「高中職學校應屆畢業生流向探析」高中職畢業生就業概況,在統計「100學年度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就業者所從事行業」,農業群裡直接就業的畢業生只佔5-10%,比例偏低。以教育部「100學年度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各群科就業者所從事行業結構與有工作意願情形」的調查也顯示,農業群學校畢業生也只有15.64%會想從事與本行相關工作。學用無法合一,農業人才缺乏困境永遠無法解決。
3.新政府整合教育部及勞動部等資源,辦理青年就業領航計畫、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希望鼓勵高中職學生先就業。也應將農村人力發展列入考慮。鼓勵農校或是農業科系的高職畢業生,甚至其他科別的學生,引導、鼓勵他們接觸農業,讓年輕的勞動力有機會了解農業,對農業產生興趣,才是讓農業人才可以培育的方向。
4.除了基本的政策誘因外,文化的形塑跟職涯可能性的願景同樣重要。鄰近的日本同樣是面臨農業人力困境。但是透過文化價值的形塑就有機會找到更多潛在有志從農的青年。本席特別留意到日本相當受到歡迎《銀之匙》這本漫畫。講的就是北海道農校學生的故事,在日本及台灣年輕人間都相當受到歡迎,甚至翻拍成真人電影跟卡通,而且得到日本第58屆小學館漫畫賞。我覺得農業缺工除了工資利誘之外,也需要文化層面的形塑,透過多元的方式讓產業認同增高,才能吸引人才投入,包含農業、甚至長照產業都是如此,教育部,結合更多資源及多元思維,主動邀集勞動部、農委會等相關部會,就農業人才培訓斷層,現有技職農業群學用落差及就業問題,研商討論,解決我國農業人力不足問題。
主席:現在處理臨時提案,首先進行第1案。
1、
依據民國104年1月14日公布之「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6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每三年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技職教育報告,由中央主管機關據以訂定技職教育發展報告。」;第11條第1項:「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辦理職業準備教育,其專業課程得由學校與產業共同設計,建構合宜之課程安排,且兼顧學生職業倫理之培養與職涯發展、勞動及技術法規之認識,並定期更新課程設計。」
當前我國技職教育體系發展,除中央各部會加強橫向聯繫之外,更需依賴各地方政府彙整中小企業產業聚落發展需求,進行由下而上的縱向聯繫。
有鑑於民國107年1月14日前,地方主管機關將提出技職教育報告,教育部亦將訂定技職教育發展報告。請教育部就相關辦理情況,並就地方政府執行現況,另就產學共同設計專業課程人力與設備規劃、學生職涯發展、勞動及技術法規教育辦理現況,於1個月內提出報告。
提案人:蘇巧慧 鍾孔炤 張廖萬堅 吳思瑤
主席:請問各位,對本案有無異議?
姚次長立德:我們有一些小小的文字修正,我請技職司司長來說明。
楊司長玉惠:最後一段「有鑑於民國107年1月14日前」,依照技職教育法,我們的綱領是在今年3月2日公布,所以一年後應該是「107年3月3日」。另外,最後一行「於1個月內提出報告」,我們剛才和提案委員協調,委員同意改成「3個月」。
張廖委員萬堅:OK,沒問題。
主席:好,沒有意見,那就修正通過。
進行第2案。
2、
依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德國職業定向計畫對我國職業試探教育之啟示》研究報告:「我國社會對技職教育認識不足,技職教育不受重視,導致學生不管自己性向、興趣和能力,優先選擇普通高中或一般大學就讀,未能適性選擇分流,職業試探似亦無發揮實質功能,影響技職教育健全發展;我國目前透過『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的『證能合一』策略,鼓勵學生取得專業證照,並協助學生取得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之結案證書,惟2013年執行至今,成效尚未得知。」
然而,對照德國將學生五、六年級作為定向階段,實施職業定向計畫(Berufsorientierung Programm)。我國學生直到國民中學二年級以及綜合型高中一年級階段,始實施分流前的職業試探。對照當前國家產業升級轉型發展之際,精密基礎工業人才、創新軟體服務人才的培養,勢必將與產業結合越趨緊密,相關培訓期程亦將分階段拉長。
基於教育基本權─人格自由開展,國家與家長從旁輔導─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保障之理念,應針對具有技職潛能性向學生,提前建立職業試探機制及技職教育生涯發展規劃。請教育部於2個月內提出職業教育定向分流實施現況報告,一併研擬提前分流可行性評估,結合產業課程師資與設備技術合作,規劃學生生涯發展期程。
提案人:張廖萬堅 吳思瑤 蘇巧慧 鍾孔炤
主席:請問各位,對本案有無異議?
姚次長立德:第二段第二行「二年級」應該改為「三年級」,最後一段倒數第二行「實施現況報告」,可否在「報告」前加上「書面」兩字?
主席:好,沒有意見,修正通過。
進行第3案。
3、
為強化技職體系人才、符應產業需求,教育部應鼓勵辦學優良之各公私立科技大學辦理專科,以帶動技職教育發展。惟全臺各級學校皆面臨少子化之影響,高中職端也不例外,不論是新辦、改辦、回辦五專,皆有可能加重現有高中職招生之壓力。爰要求教育部在「瞭解產業人力需求」、「以優質教育引領技職發展」及「生源總量管制」之三大前提之下,於三個月內提出優質專科辦理之相關計畫。
提案人:張廖萬堅 陳亭妃 李麗芬 吳思瑤 柯志恩
主席:請問各位,對本案有無異議?
吳委員思瑤:請問,「生源總量管制」是什麼意思?
張廖委員萬堅:學生來源要考慮不要排擠到高中職,不要突然間大量開放五專,結果又排擠到高中職。
主席:次長有沒有意見?
姚次長立德:我們配合辦理。
主席:第3案通過。各提案如有委員補簽,請議事人員詳細登載在議事錄當中。
今日議程處理完畢,現在散會,謝謝各位。
散會(12時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