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 員 會 紀 錄

立法院第9屆第3會期經濟、財政、內政、教育及文化、交通、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六委員會「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公聽會(第6場:前瞻基礎建設─總體面)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106年4月20日(星期四)9時1分至12時57分

地  點 本院紅樓101會議室

主  席 邱委員議瑩

主席:現在開會。根據106年3月31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結論,針對「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在審查之前要舉辦6場公聽會,今天是第6場次的公聽會,主題是以總體面為討論提綱,主要還是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並翔實記錄各位的高見,列入立法院公報紀錄,作為日後法案審查的參考。

今天公聽會的程序如下,首先會請學者專家發言,依正反方交錯進行,每位發言時間為10分鐘;學者專家發言完畢之後,在場的縣市正副首長,每位補充說明5分鐘;最後再由行政機關代表回應;至於本院委員的部分,則由主席來安排,在四位學者專家發言之後穿插一位委員發言,每位委員發言時間為5分鐘。

首先請台灣大學經濟系李顯峰教授發言。

李顯峰教授:主席、各位委員。很榮幸有這個機會來表達對於前瞻基礎建設─總體面簡單的幾點看法,第一個方面,我們目前要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希望能夠帶動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目的是希望能夠為下一個世代創造一個比較美好的環境,這個方面因為具有跨區域、跨領域、跨縣市,而且是為了下一個世代,其外部效果是非常強的,像水資源的管理等等,水患的治理的確是需要有一個中央統籌來改善我們整個的經濟體制,在國際上美國川普總統、歐盟榮克主席也一直大力推動大的投資計畫來改善基礎環境。目前規劃了五個方面,分別是綠能、數位、水環境、軌道及城鄉建設,除了是為了下一個世代以外,也有一些是延續以前到現在大家所應該再加強的問題,針對這樣一個整體的計畫,整體來講,我們比較希望這個規劃有符合到下一個世代的需求,不過在總體經濟面的評估上有一些要加強,目前為止,大家看到的是比較屬於工作進度及項目方面的考量,較缺乏一個總體績效的評估,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層面整體永續發展的影響,應該要提出總目標,然後這個規劃有一些要再加強,所以草案第五條建議能夠納入稍微清晰一點的總體績效評估。

第二個方面是有關於怎麼樣來執行這個計畫,要有人、有錢、有整個資源的規劃,在這個方面希望能夠把民間比較充沛的資金引導進來執行實體的建設。目前來講,我們金融體系的游資非常多,可是金融體系的平均存放款比,一般金融界是希望能夠到八成五,但我們現在估計大概是72%至73%,也就是代表金融機構放款、貸款的活動比重較之存款這邊,並沒有完全應用,表示我們缺乏一個比較亮眼、永續、好的投資計畫建設,這方面我們的經濟動能是比較不足的,當然要改善這個現象,也就是如何把金融機構很多的游資引導進來,這方面就需要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整體來做一個全盤的引導、協調,從跨部會的規劃,比如現在有不少金融機構願意來執行綠色投資,可是這有很多的法規限制,這方面還需要再加強,像英國、德國都有一些推動綠能建設等方面不錯的例子,我們可以來考慮這方面再做哪些加強,所以綠色融資怎麼樣來突破、加強,需要跨部會來做一個整體的協調規劃,這方面完成以後,能夠增加數位建設使城鄉平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能夠降低資安及環境的風險。

第三個方面是改善國內水、電、交通、數位等基礎建設,以此能夠改善整體的投資環境,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到目前為止,雖然我們大家很努力,一直在喊永續發展,可是還是很遺憾,有時候每天早上看到房間裡面的灰塵還是不少,這就表示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在這種情況之下,要由國家整個中央政府來做一個全盤的規劃,整體環境的改善是具有跨區域,改善交通建設也是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來做這樣的一個規劃,項目由中央來規劃、地方來執行,這種合作執行的方式還有地方執行能力的問題,這部分稍後再做一些討論,當然相關法規也要繼續再做一些調適、配合,否則還是不能推動,整體來講,如果推動以後,對於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生活品質應該有一些改善的空間,而中央地方的合作也有很多模式,剛才也提過,事實上我們金融體系還有不少的游資,如何引導進來?為什麼大家不願意進來投資?這有一些基本的困難要克服,而且這是由地方真正來執行,地方執行的人力、資力各方面的配合,這個胃納能力的充實也是要有一些努力,所以這個方面要比較妥慎規劃,免得政策立意良好,可是在執行面發生很大的落差,導致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經濟成長的效果,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最後,前瞻基礎建設當然需要錢也需要人,整體做一些妥善的規劃和執行,錢從那邊來呢?此規劃是從106年到113年共8年,城鄉的部分是占後面的4年而已。本計畫是以特別預算的方式來處理,預計投入8,800多億元的金額,平均一年是1,000億元,按照政府的預算規模嚴格來看也不是很大的數字,可是因為我們的預算已經都是在法定的支出上綁得很緊了,如果要有額外的建設,因為是要改善下個世代的生活環境與品質,有一些是有自償性,有一些就沒有辦法有自償性。

在這五大建設中,軌道建設占了快一半,4,200多億元占48%左右,水環境是2,500億元占28%,其他三個項目是稍微少了一點。以這樣的配置來講,看起來這次前瞻基礎建設主要是在交通建設上,希望用特別立法的方式來排除公共債務法的限制,希望遵守公共債務法第五條第一項和第七項的規範,及不受預算法第二十三條經常收支支用的限制。

關於這方面我們很誠懇地建議希望不要把特別預算常態化,若執行上配套不是非常完整,執行力也不充分的話,最後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雖然草案第八條有審計機關事後監督的機制,草案第七條有預算執行管理機制,但仍希望可以更加強監控預算執行、管理及事後監督的機制,敬請指教,謝謝

主席:請中國科技大學曾巨威教授發言。

曾巨威教授:主席、各位委員。今天這個議題其實已經開了好幾次公聽會,據我所知今天是第六場,也是最後一場,基本上是從整體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整體性思考是最重要的討論。

我先說明我個人對於今天所談的特別條例本身的結論,基本上我個人傾向於非常保留,簡單說就是反對用特別預算編製來達到目前行政院所核定的整個計畫的說法。我的觀點簡單說就是:第一,特別預算的編製已經變成大家耳熟能詳、常常聽到的名詞,換句話說,它已經逐漸違反整個預算制度中財政調劑制度的本旨。正常的預算其實有它的規範,預算法規定很清楚,但是為了避免預算制度太過僵化,就有一些調劑的彈性措施,「特別預算」其實是調劑措施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既然它是一個調劑的措施,所以應該不能常常被使用,實際上也不可能常常被使用,但是顯然特別預算在最近幾年中的狀況,讓我們已經看到它違反基本制度的精神。

第二,特別預算的編製已經變成每一任總統常態性的作法,我把它叫做「政策輪迴」,很明顯看得出來違背我剛才第一點所提到的。

第三,有關特別預算的編製,其實最近這陣子的討論可以明顯看出已經陷入地方資源的爭奪與政治利害之間的紛爭情況。以上三種情況的出現,剛好讓我們很嚴肅來思考並討論到底為什麼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出現這樣的問題,引起社會的紛擾及中央跟地方政府之間的紛爭。

接下來針對今天的整體性議題我分兩個部分來談。首先,我們先來看目前前瞻基礎建設的目的和整體效益評估。第一,每次提出這樣的特別預算時,基本概念都是告訴我們要提高社會的需求,加強投資,透過乘數效果來達到總體經濟的目的。這樣的思維,長久以來在台灣的社會基本上到底有沒有實際的成效?

我們都知道在陳水扁總統時有5年5,000億元計畫,馬英九總統時有4年5,000億元計畫,現在到蔡英文總統時又有這次8年9,000億元的措施,其實都是站在「凱因斯式」需求面的角度來看問題。實際上,正因為如此,臺灣這幾十年最疏忽的就是供給面條件的建立跟改善。這一種需求面的措施在台灣其實已經變成短視投機的政策思維,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政策思維的問題,而我們常常只是很簡單地用凱因斯的說法,希望帶給社會一些不當的期待。

第二,關於類似計畫的成效跟影響評估,我們都沒有認真思考。我剛才提到陳水扁總統已經做過了,馬英九總統也做過了,到底這些4、5年的計畫花那麼多錢的成效如何?今天如果要再做的話,是不是應該要很負責任去檢討前兩次所做的情況及實施成效,做過檢討後當然可避免前面的作法所產生的缺點。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從歷史的經驗當中得到一些政策改進的效果,但這次我們又再次提出。

第三,既然講到政策評估,我找了學術界的李秉正教授在2010年針對新十大建設,即陳水扁總統提出的5年5,000億元的計畫,用關聯係數的概念所做的學術研究。我把他的研究結論念出來:「研究結果顯示,執行新十大建設方案短期內雖會帶動台灣經濟成長,但效果並不如預期顯著,而其長期經濟影響則更小,並會產生物價水準上漲的負面效應。另以乘數效果閱之,執行該方案的投資與所得乘數皆不大。」,以上是學術上得到的結果,最後他也講:「因此擴大政府公共投資支出的效益不高,其促進經濟成長的效果已經有限。」,這其實是學術上所告訴我們的答案,或許我們對學術可以有些爭論,但是我們是不是要經過大家共同討論後,再來確認以往所做的這些政策現在還要再重新做一次嗎?我們還要再期待以後的效果,再來談效果不顯著、效果不大的問題嗎?

第四,如果我們注意看行政院的合併版,厚厚的一本,在經濟效益評估方面只有兩頁,兩頁中包括「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當然,行政單位也許會說這兩頁雖然講這幾個數字,但是後面跑了很多回歸、跑了很多計量,我同意,但至少要說明的清楚一點,至少要交代清楚一點。在可量化與不可量化這兩部分裡,可量化的部分叫做促進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帶動民間企業投資,哪一次的特別預算不是這麼說?每一次都是這樣的說法,到底有沒有效果?我剛剛已經提供了學術上的研究;而後面的不可量化,只做了抽象性描述。換句話說,我個人看法認為,可量化的部分過度樂觀,不可量化的部分則過度粗略與模糊。更何況,這裡所謂的不可量化,在座的經濟專業學者一定知道,所謂的不可量化,當然是可以量化,只是看是否願意花時間去做,這中間即使是無形的效益,也是有好多可以量化的指標當成參考,所以,很顯然就是我們沒有做,也就是我們根本沒有做成本效益分析所導致的結果。在這裡我們講到的是,統統歸咎於不可量化,讓你有無限想像空間,我們的生活品質會更好、我們的未來會更樂觀,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做法。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按照行政院的推估,實施前瞻計畫對經濟成長到底有什麼影響?我們來看這張圖,這是計畫書裡的圖表,是前瞻基礎建設實施前後的比較,以及對經濟成長率所造成的差異,各位可以明顯看到很有趣的地方就是前面4年的經濟成長率差異,分別增加02、0.4、0.2、0.1,但是後4年中有2年的經濟成長率居然比沒有做前瞻基礎建設還要更低,這是很明顯看到的差異,我相信這一定是計量跑的結果。如果是這樣,我真的很懷疑,在整體性評估中,背後所代表的實際上意義到底是不是真正像對社會所講的這麼具體和有效果;所以,評估前瞻基礎建設對經濟成長率的影響要更清楚說明,換句話說,從長期角度來看,經濟成長率的效果其實是衰弱得非常非常明顯。

繼續我就來談有關資源配置和財政紀律的部分,在5項建設當中,最近討論最多和關注的就是軌道建設,大概占了一半左右,很顯然,這部分的妥適性和合理性需要再對外做更多說明與解釋。如果一定要以特別預算用在前瞻基礎建設的話,我們很期待中央專責單位應該是由上而下整體考量的主導,不應該用各地方提供、最後再拼湊起來的方式;如果是一般總預算常態性在做的,用由下而上的程序考慮地方需求,最後再由中央整合,或許是可以接受的做法;但既然強調是特別預算,如果一定要做,也不應該用這種做法。

在財政調劑制度裡,我們會特別提到,在調劑的過程裡有預備金、追加預算和特別預算,這次選擇用特別預算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裡面大概有15%左右其實已經是核定的計畫,這些已經核定的計畫,按照財政制度角度,即使要調劑,也應該透過預備金追加預算,而不應該用特別預算,因為特別預算的規定其實有很嚴格的法律基礎。再者,如果要避免各地方之間為搶奪預算而產生目前所看到的紛亂狀況,在預算分配上應該要有更好的機制,譬如前面已經有兩次經驗,每個地方政府在前面兩次執行時的績效到底如何,也可以提出數字和資料供考核,當成依據,但很顯然的,現在是任各地方憑力量大小來決定,這當然會讓社會覺得其中存在著相當不公平的遊戲規則。

最後,假設一定要做,中間有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第一個就是關於特別條例草案條文,我希望各位委員可以花一點時間研究,前兩次5,000億元的計畫同樣有個條例,也是十幾條條文,各位花一點時間把這次的條文和前兩次的條文做比對,都是特別條例,都是基於類似目的,但是條例規定做了很大的變動,而這個變動是讓大家擔心的。首先是第六條,如果要做先期作業(也應該要做先期作業),以往的做法很清楚是中央主管機關國發會(以前的經建會)做預算分配的工作,這次的條文模糊地寫成中央執行機關,但中央執行機關其實是各部會而已,這樣的做法某種程度上違反了前面兩次的做法,也違反預算制度由國發會掌控的規定。另外就是第七條及第十一條,既然特別條例一定要實施,那就比照上次只做4年、5年左右,不要弄成8年;更何況,政治上而言,蔡總統的任期最有把握的也是第一次,第二次到底有沒有也不曉得;因此我建議要適度調整。條例裡面還有很多條文和前兩次的不一樣,都被拿掉了,其中包括特別預算的審議、預算動支的規定以及特別預算施行期滿未完成部分經費的處理,更重要的是總預算額度的維持。以前的條例為了怕特別預算執行後,總預算裡反而公共投資減少了,這樣就不是特別條例的主要目的,因此,在特別條例裡都會特別規定,特別預算執行過程當中,總預算的公共投資不能因此減少,但是,這次條文也將這部分拿掉了。我建議,假設真的要做,針對特別條例這十幾個條文,我們也應該要好好和前兩次做嚴謹對比,然後對外有個說法,拿掉原來這些條文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避免執行過程中產生更多弊端,以上是我的建議。

主席:請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財政系林恭正副教授發言。

林恭正副教授:主席、各位委員。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這裡對前瞻基礎建設表示自己的看法。我分為三點報告,就是一項肯定與兩項建議;首先是肯定的部分:第一,過去兩週以來,我也看了有關公聽會的轉播,大多數學者專家及相關人士都表達了對這個計畫方向的肯定。第二,我不是很嚴謹,但簡單的看了過去20年的經建支出,這部分呈現+2.13%成長,扣掉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的35.6%及金融海嘯(2009年)之後39.2%的成長率,我們的經建成長年平均成長率是-1.77%;所以,我覺得這方面的投入是有必要的。第三,就是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確實很需要景氣的刺激,又因為許多基礎建設都是落後的,於是需要從事基礎建設的投資,目前舉出來的這5項很明確,而且應該是一個方向,所以我覺得應該給予肯定。第四,在這次的基礎建設計畫裡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嚴守財政紀律,在流量部分,每年不超過總預算的15%,在存量部分,一年以上未償債務餘額不超過現有占GDP的34.6%(上限是40.6%),這一點可能跟過去的預算總財務規劃有很大的差別。不過在這裡我也要提出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由債務推估表去觀察,當預算規模逐年擴大的時候,推估的基礎在流量的部分,如果不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其他的項目,年度舉債的成長會從106年的10.5%下降到113年的1.4%,這意味在未來幾年如果不要超過這個債限,必須很認真、很努力地把年度舉債比有效降低,我認為這是一個挑戰,但是不一定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個挑戰也是值得肯定的。

存量的部分也是一樣,在106年到113年的表中,累積債務餘額只有增加8,904億元,以8年8,800億元的舉債規模來看,若不含前瞻計畫的其他舉債項目,勢必要努力去清還。所以在財務的運作上具有相當的挑戰性,不過我們也給予肯定。

我的另外一個看法與優先順序有關,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家勢必都會來爭取預算,一般學經濟、財政的人都知道,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評估的時候才能有依據。而政府的總體目標有些有寫,有些很含糊,譬如說,軌道計畫車站立體化的部分只提到能夠解決幾個平交道等等,類似這樣的目標,我覺得比較含混。從總體面來看5大建設,以軌道建設要增加多少建設為例,正如剛才曾老師所言,公里數及經濟效益評估是必須要再加強的地方。

有了總體的目標之後,可行性評估就非常重要,首先來談專業評估,我聽了幾次公聽會,因為我專注於財政這一塊,對很多軌道建設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也可以發現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而專業的評估應該指出計畫到最後能否達成目標,譬如:提高生活品質、減少交通時間、乘坐人數有多少,都需要專業的評估,再進一步給更多機會。

關於財務評估是否合理,我對於某些計畫稍微有點了解,由於時間改變,這些計畫是否已經過時,需要再重估?還有自償性經費的收入,尤其像軌道建設計畫有徵收土地等問題,這些自償性經費是否需要再重估?我們知道工程建設一定會追加經費,還有地方經營的永續性,將來中央投入資源及協助以後,還是要地方來經營,所以地方經營的永續性應該要納入評估。我來自台中,我記得台中蓋捷運時只有一條線而已,而且在我家附近,然後說一年會虧9億元,那麼蓋兩條是不是會虧18億元?當然這不一定,我是開玩笑的。或許台中市虧18億元、20億元不是問題,但是如果是彰化縣或其他縣市,將來永續經營的問題也要納入評估。

關於經濟效益的評估,剛剛也有學者提到經濟外溢性,我覺得這裡會給我們一個duideline,中央政府在舉債並投入資源的時候,要重視外溢性,優先順序、補助額度、配合率都要納入考慮。

關於執行力,公部門的執行力的問題造成很多相關問題的延伸,尤其是在公共工程建設,一直都存在很大的問題,譬如說,在考慮民間部門的參與時,他們常常會考慮很多因素,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常常有人跟我講:「唉!你們公家做,就是這個樣子。」,還有剛剛李老師提到的相關法規配合的問題,我覺得這部分也需要努力去改善,否則最後的執行力也不會提升,像那些規劃到8年的建設,如果不乘以1.5是做不完的,所以執行力的部分我就不再進一步討論了,像授權、考核、課責與獎勵,我說的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是我認為公部門在這一塊要積極改善,否則很難讓我們的理想去落實,如果要落實,就要有可行性評估及有效的執行力,政策改革才能成功。謝謝。

主席:請苗栗縣政府徐縣長發言。

徐縣長耀昌:主席、各位委員。今天一早我以為我還在當立法委員,8點10分就來登記發言,結果不對,是來聽公聽會。不過也很感謝大會給我這個機會回來立法院,跟那麼多長官及這些老朋友見面,看到大家都精神奕奕,我再次表示恭賀之意,期待未來政府在立院、行政院和所有部會群策群力之下,能夠國運昌隆。

前5場公聽會我大概都派副縣長到場,今天是有關綜合的部分,我希望能親自向大會做個報告,讓中央的各位長官能夠了解苗栗的需求,希望這次8,8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能給苗栗更多資源,讓我們這些窮鄉僻壤、偏鄉縣市能夠受到中央的關注,讓苗栗能夠跟得上大都會的腳步。

關於輕軌建設,其實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但是很多都沒有到苗栗來,我有跟台中市林佳龍市長建議,有關我們海線還是單向通車的部分,火車經過那個路段,有時候還得停下來等列車過了之後才能過,這些都是無法準點的障礙,所以我也拜託我的老長官前部長林陵三、林副市長來給我們協助,他們也給我們大力的支持。至於輕軌的部分,我們希望能延伸到苗栗的頭份和竹南,這兩個地方是苗栗的工商重鎮,每天的尖峰時間,若要開車到新竹科學園區上班就會塞在高速公路上,真的是險象環生,因為苗栗的頭份、竹南地區有很多年輕人在科學園區上班,所以造成很大的瓶頸。早期林政則當新竹市長時,我們一起發動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頭份鎮等,一個單位出50萬元來做先期規劃,後來這個案子沒有再繼續推,今天的前瞻計畫能夠啟動輕軌新竹縣市的部分,希望能順便納入人口較多且多在竹科上班的頭份、竹南,如此可讓我們鄉親感受到中央的德政,而且交通也不會那麼壅塞了。

關於鐵路立體化,包括苗栗市和苑裡,月台已經設計到2樓,這部分我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希望這次在鐵路立體化的部分能夠給我們支持,讓苑裡和苗栗市能夠儘速完成建置,包括上下車、便捷性等等,還請大會能給予支持。

關於水環境建設,稍後徐委員志榮可能會做更深入的說明。說實在的,像天花湖水庫,還有從大安溪引水到鯉魚潭水庫等,在楊偉甫當水利署署長的時候,我們已經就這部分深入溝通過,是否可行仍有待評估。苗栗縣有5個水庫,可能是全國最多水庫的縣市,目前我們的自來水接管率是81%,是全國倒數第4名,建議可否把相關經費挪到苗栗,讓我們的自來水接管率可以達90%以上。

關於城鄉建設,即競爭型的部分,我想政府要的就是能夠立竿見影、看到成果,苗栗縣18鄉鎮總共提了一百八十幾項,在此報告比較重要的、已經準備好的、只差臨門一腳的,比如說國道一號增設造橋交流道的部分,這的確有其必要性,因為過去造橋交流道附近就是一個收費站,腹地、空地都預留在那裡,包括葉匡時、陳部長等都已經有會勘過,而且也符合條件,希望這部分能予以落實。還有柯總召所提五楊高架延伸的部分,我們也希望能夠延伸到銅鑼科學園區,未來中區的高速公路就能建置得更加完善,也才不會塞車到竹科、頭份地區。

此外,頭份市人口爆增,很多學生沒有一個像樣的圖書館,土地已經找到了,然後市區裡面沒有活動中心,希望能有三、四個市區裡面的里辦公處,還有活動中心、一個多目標、綜合的活動場所。

苗栗市是縣府的所在地,我們希望田寮溪能做有效的整治,因為這影響到很多里,包括惡臭、排水不良、水溝有很多廢棄物或垃圾等,這部分如能有效整治,相信應該可以改善生活品質。

目前客委會有在推浪漫台三線,獅潭、大湖、卓蘭地區都在台三線沿線,之前蔡總統有到過幾個點去督導,我想這部分也有其重要性。還有,苗栗縣唯一一所縣立的體育場已經三十幾年了,非常老舊、失修,這部分也希望能給我們支持,讓我們能有一個好的運動場所來做休閒運動。最重要的是,全國唯一沒有辦公廳舍的鄉鎮公所就是三灣鄉,去年有了經費之後,因為價錢跟底價差距過大,所以沒有辦法標出去,又被收回,關於這部分,土地的部分已經沒有問題,應該可以立刻執行,總而言之,希望政府能大力協助苗栗,以包容、和諧來創造未來。誠如昨天蔡總統所言,給國家一個機會,給下一代子孫一個機會。我們一起期待中華民國在新政府的執政下,明天會更好,謝謝大家!

主席:謝謝徐耀昌縣長,接下來請張花冠縣長發言,下一位請王委員惠美做準備。為了方便各位與會學者、貴賓知道您的發言順序,稍後會把接下來的發言順序打上去。本席在此宣告,中間不會特別休息,如果大家需要上洗手間請自便。

請嘉義縣政府張縣長發言。

張縣長花冠:主席、各位委員。今天是我第3次來參加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公聽會,我每天都一大早就搭第一班的高鐵來,因為我覺得像我們這種魯蛇(loser)、蚯蚓很悲哀,從表面上看起來所有的首長都非常認真來這裡爭取預算,大家都很認真,表面上好像大家是在爭取資源,可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出在台灣在結構上的城鄉差距,這是台灣長久以來的問題,就是結構上的差距、城鄉差距。在我們這個地球也有這樣的問題,所謂core countries就是核心國,peripheral countries就是邊緣國,邊緣國就是靠簡單的勞力、原料的輸出,而進步國家就是用邊緣國生產的糖加工製成糖果,再以好幾十倍的價格賣回邊緣國,像這種核心跟邊緣地帶的現象在台灣存在已久,原來只有一個院轄市,問題還沒有那麼嚴重,可是自從改制成六都之後,這種核心跟偏鄉的問題就愈來愈嚴重了。現在民進黨從國民黨手上接過來的財政「離離落落」,執政確實是很困難,所以編列了以舉債來籌措的特別預算,希望來執行前瞻的亮點計畫。

但是我看來看去,我發現有天龍國早就娶了3個老婆了,地鼠最近還很高興,因為要娶親了,但是我們是魯蛇,我們是在地底下,還有好幾個地方也是像我們這樣,根本都沒有看到什麼計畫,我發現所有的計畫都是要有自償性、配合款,雖然我們是一級貧戶,比較少,但是我也會做夢,雖然我沒有家產、我不是王永慶的兒子,也許我去買樂透可以中頭獎,但是我摸摸口袋卻發現連買樂透的錢都沒有,連做夢都沒辦法!我覺得這實在是我們的悲哀,因為民進黨這次執政是靠轉型正義,這不只是講人權,還包括生活的卑微感,我們那邊的人覺得我們的教育比人家差,我們的老人比人家多,我們嘉義人比人家卑微,我們什麼都比人家差,所以我們的水給人家吃,而我們卻被水吃掉,我們海邊淹水,就是被水吃掉。我們山上都挖掉蓋水庫,像曾文水庫是位於嘉義縣,出口在台南縣,水供人家飲用,像湖山水庫也有三分之二在嘉義縣。

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我今天要講我們應該要解決這種結構性的問題,要平衡台灣的城鄉差距,這樣才有辦法把台灣治理好,轉型才是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問題永遠解決不了,我們嘉義縣就沒有辦法,我身為縣長,我覺得我愧對所有嘉義縣的縣民,所以我才連續每天早上都來這裡,我覺得每一位縣市首長都很認真在爭取,這樣是對的,但是我希望中央政府在定政策的時候,要有前瞻性、要瞻前顧後,希望能夠踩一踩地下,蚯蚓真的是很多,尤其是嘉義縣的老人最多,年所得從後面倒數過來都是排在前面的,所以請中央能夠重視嘉義縣的悲哀,謝謝。

主席:請王委員惠美發言。

王委員惠美:主席、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同仁。今天是「前瞻基礎建設─總體面」公聽會,也是前瞻基礎建設條例的最後一場公聽會,本席認為這也是我們最應該好好去思考、去討論的一場。因此今天我們不再談論前瞻基礎建設做了什麼,而是前瞻基礎建設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行政院在3月24日風風光光宣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規劃在8年內推出超過1兆元的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由於投資金額非常龐大,大部分都是用特別預算的方式來支應,其中有8,000多億元會以舉債來籌措,剩下的2,000億元則以這兩年超徵的稅收來支應。然而,前瞻計畫的「起手式」似乎並不好看,相關部會說不清楚這些計畫,完全凸顯許多建設的倉促上路,缺乏嚴謹的可行性評估。而這些建設所費不貲,更是合理被推定是在為明年縣市長選舉「綁樁」,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效果卻有限。

今天我們姑且先不論綁樁與否,很實際的來看看前瞻計畫到底能否像過去的一些重大經建計畫一樣產生所謂的「化學效應」。我們檢視政府歷年推動的重大經建計畫,至今讓人民念茲在茲並感到受用無窮的,首推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十大建設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中正機場、大煉鋼廠、石化工業,除了奠定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也厚植了產業競爭的實力,是真正的「前瞻」。拿現在的前瞻基礎建設跟十大建設相比,不論在雄心壯志、前瞻性、基礎關連性或可行性都望塵莫及,更遑論為國家開拓新的局面。

總括來看,前瞻計畫犯了幾個根本錯誤:第一,這些計畫並非因天災人禍導致緊急必要編列,但卻以特別預算方式行之;第二,如果平均每年需要的預算為1,103億元,實務上還是可在正常預算中編列,雖然會排擠其他支出,但這也正可考核驗證這些計畫的必要性;第三,大部份計畫缺乏明確成本效益評估;第四,不同計畫間其實出現許多矛盾衝突之處。

從以上四點,其實可以推論前瞻計畫就是一個「為了提出而提出」的幻想,幻想能夠達到執政者心中的理想。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談前瞻計畫到底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本席要提出幾個具體的看法請行政機關來思考。

第一,行政院應思考如何具體產業化並導入競爭機制,目前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主要是以政府及國營企業的投資為主,應該創造誘因,結合民間共襄盛舉,比如透過BOT(建設─營運─移轉)或PPP(公私夥伴關係),才能創造更大的綜效。在導入競爭評比機制上,可以作為資源配置的參考,以提升公共工程的效率。

第二,要配合數位經濟時代發展,根據OECD國家在數位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基礎建設及研發通常是以智慧城市為主體,進行交通、醫療、安全、環保、戶政等研發及相關基礎建設,強調硬體及軟體的結合。中央政府應善用新科技(如物聯網、巨量資料等)於各縣市公共工程,並作為新科技應用的場域,結合公共建設和新科技的落實應用,使台灣經濟脫胎換骨,將資源花在刀口上,而非淪為地方綁樁的工具。

第三,與5+2產業創新、新南向政策相輔相成,配合5+2產業創新的基礎建設,包括數位時代的5G、光纖、寬頻建設及專家、趨勢的資料庫。而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時,基礎建設不必然代表「硬體」,相關的「軟體」建設,包括東協國家的專家、消費者資料庫的建置、電商平台的投資、整體輸出產業模式的建置,以及品牌旗艦計畫的組合,均可審慎考慮。

近年來,台灣經濟面臨產業轉型不順及民間投資熄火的雙重夾擊,我們確實需要推動具有前瞻性的基礎建設。然而,國家有限的資源必須用在關鍵節點,以具有最佳帶動效果、具有真正的未來瞻矚者為優先,而不能胡亂撒錢。

所謂的「前瞻計畫」更應該是全國性總體的計畫,由各縣市提出其軌道運輸的需求,然後由中央政府進行全國性的總體評估,再依資源多少及經濟效益的大小,決定最終的計畫內容。依目前的「前瞻計畫」內容來看,很像是由各縣市提案拼湊出來的計畫,不但沒有整體性,而且前瞻性也不足,未來的執行成效必然會大打折扣。

本席還是要提醒新政府,所謂的「前瞻」,是從現在看未來,所謂的「基礎」,是加深發展的必須性,而所謂的「建設」,是累積進步的籌碼,三者缺一不可,行政院不要到頭來除了負債之外,什麼都沒有留給後代子孫。謝謝。

主席:請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發言。

吳中書院長:主席、各位委員。非常榮幸有機會參與今天的公聽會,在此發表個人粗淺的觀點。今天是從前瞻基礎建設的整體面來看問題,以下我就從整體趨勢來看政府基礎建設的支出。

首先,從2011年到2016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實質成長率平均只有2.38%,根據學術界和研究單位估測,目前台灣的潛在成長率應該還能維持3%以上,表示在過去的5、6年,我們的成長是嚴重低於應有的水準。

第二方面,美國聯準會在今年3月16日第3次調高利率,除了這次調高以外,估計今年還有2次,明年還有3次,表示美國已經步入生息週期。除了美國以外,剛才李教授也提到,在歐洲、日本甚至中國大陸,寬鬆的貨幣政策慢慢都告一段落,甚至是慢慢要回到中立的政策。各位都知道,當寬鬆政策告一段落的時候,對經濟的負面衝擊效果會慢慢的浮現,表示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可能就會面臨到整個經濟週期又開始調整的現象。假設這個時候去推基礎建設投資,這在時間點是滿合適的,因為基礎建設投資所需要的時間是滿長的,從規劃、執行到完成,時間很長,對整個景氣週期的支撐能夠扮演適度的力道。

第三方面,我們學理論都知道,跟其他的政策相比,貨幣政策是屬於短藥效,它的效果快,消退也很快,而財政政策是持續性比較高,所以,國內外很多研究單位在比較政府的支出效果時,財政政策的效果都是遠高於貨幣政策。就個人的初步研究,假設我們把財政政策分成三方面,即消費支出、政府投資支出、平衡預期支出,其中以政府支出最為有效。今天所討論的基礎建設投資就是政府投資的一環,在這個時候來討論政府基礎建設投資的擴增,個人是比較肯定的。當然在評估的時候,好像學術界有不同的觀點,就我個人所瞭解,就整體效益來看,假設政府的投資方向有很好的效益評估,那麼它的效果應該是值得我們注意的。目前來講,前瞻基礎建設投資估計對所得的增長在8年內可以增加9,000多億元,我個人覺得合理性應該是滿高的。

第四方面,到底國內基礎建設是不是達到應有的水準?就世界經濟論壇所公布2016年、2017年全球的競爭報告所指出,台灣目前的基礎建設競爭力的評比大概是第13位,目前第1位是香港,第2位是新加坡,我們鄰近的競爭對手韓國是第10位。再者,就美商、歐商對我們的白皮書或是建議報告,都普遍的指出我們的基礎建設是有加把勁的空間。從這個觀點來看的話,台灣目前整個基礎建設的水準或是應到達的水平是比較不足的,我們應該深刻討論如何提升基礎建設的資源。

第五方面,一個基礎建設投資最重要是如何帶動整個民間投資的進行,我們看報告裡面所寫,在綠能建設方面,政府投資了243億元,估計可以帶動1兆4,000多億元的民間投資。在數位建設方面,政府投資了460億元,估計可以帶動2,300多億元的民間投資。剛才李教授報告時有提到,歐洲歐元區或是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都有一個趨勢,即慢慢的希望由政府的投資來帶動經濟成長,當然國際上這樣做,不見得台灣一定要這樣做,可是我們剛才提到,以台灣目前的基礎設施是屬於比較不夠的水平,而且在基礎設施的執行上是比較不利的話,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執行基礎建設投資。

其次,針對大家比較關心的紀律問題,從整個預算書可以看出它是以特別預算支用,用意是希望不要排擠既有的、經常的常態性支出,當然學者專家肯定有不同的看法。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存量方面,例如在累積債務上限和可以增加公共債務的平均流量,這方面都加以雙方面來規範,所以比起過去來講,在財政紀律維持上是有更進一步的提升。但是要注意的是,幾位學者專家和先進也提到,整個公共計畫應該注意的地方,就是在執行時必須落實監管和事後的考核評估,而且是很務實的來看整個執行績效,應該以它的實際績效來訂KPI,讓政府公部門的執行,將來在效率上或效果上可以獲得社會大眾的信心,希望這次基礎建設投資可以贏得社會大眾的信心,讓台灣的投資環境能夠更加提升。

最後,個人要提的是,過去我們政府也都有提出投資計畫,可是事後來看,政府的投資到底增加了多少?從2010年到2015年國內公共投資的成長率分別是-2.92%、-5.78%、-10.95%、-2.93%、-7.52%以及-2.41%,這表示從2010年到2015年,我們的實質公共投資並未增加,反而是衰退的。各位也知道,2010年到2015年我們的經濟成長不怎麼出色,可見在這段期間內,政府的投資不但未能發揮提升經濟成長的效益,反而導致經濟停滯的結果,希望這種狀況未來不要再發生。當然,也不能說因為政府的投資不足,所以現在就要大量增加,剛才也提到我們必須好好地務實檢視各類投資的效益。

政府投資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從2010年的4.38%到2015年只剩下2.84%,所以台灣長期在許多公共投資的執行上確實存在一些根深柢固的問題,因此將來在執行基礎投資建設計畫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過去推動公共投資時所碰到的基本面的關鍵性問題,例如在採購、招標或執行方面,很多既有的問題必須加以正視、面對。此外,剛才幾位先進也提到,地方的人員較為不足,所以在資源或是執行能量上,中央必須加以考慮、輔導。第三,長期以來,關於環保或是民眾跟政府間的溝通問題也必須加強。我希望這一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能夠設立一個範本,讓以後的公共投資能夠有效率地執行,如此對提升台灣中長期的發展將有極大的助益。以上個人意見,敬請各位指教。謝謝。

主席:請新北市政府侯副市長發言。

侯副市長友宜:主席、各位委員。非常謝謝立法院邀請各縣市代表參加「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的公聽會,今天是最後一場。一進場我就看到我故鄉的縣長──張花冠縣長來為我們故鄉爭取預算,剛才他講了一段話,個人聽了之後有一點感觸。我記得他前幾天說,他們瘦巴巴的,什麼都沒有,我在嘉義長大,之後再回故鄉看,嘉義真的是這麼一回事。他又說台北娶三個老婆,其實是台北市娶三個老婆;新北市剛剛「轉大人」,要養400多萬的人口;至於我的故鄉嘉義縣,就我看來根本是「未成年」。中央在考慮以特別預算推動前瞻計畫去幫助整個台灣發展時,必須有耐心、有細心地做全盤性的考量,每一件、每一件好好地規劃,突然丟一個大餅出來,爭到的嫌太少,爭不到的怨嘆到死,這才是悲哀。

前幾天行政院發言人講,新北市不要爭了,新北市在軌道建設部分有203億元,我回去翻一翻才發現,所謂203億元根本就是從年度預算改編列到特別預算,張冠李戴,結果同樣是「零」。先前我看到報紙在講什麼「零元俱樂部」,零元就零元了,哪來的快樂,應該正名為「零元俱悲部」才對,爭取不到很悲哀嘛!行政院發言人又講,新北市的軌道建設要先跟台北市講好,再向中央爭取,講到這兩點,有些話我真的想講一講。有關三環三線,我相信大家都看得到新北市跟台北市的差距,就大台北區域治理的角度來看,以我們每天在吃的荷包蛋為例,如同仲介所說的,蛋黃區在哪裡?台北市就是蛋黃。蛋白區在哪裡?蛋白區就是新北市、基隆,房價下跌都從蛋白區開始,蛋黃區下跌得比較緩慢。但是請大家想想看,蛋黃跟蛋白要一起吃才會健康,蛋黃吃太多,膽固醇會過高,蛋白吃太少不行,吃太多也不行,所以要打通蛋黃跟蛋白的疏通管道,讓這一塊區域能夠共生共榮、創造三贏,從這個角度來看,三環三線實在非常重要。

有時我心裡在想,以前我們在做整體規劃時都以台北車站為輻射中心,規劃一個單核心的城市,現在的情況是不是這樣?是啊!就是以台北車站為中心往外輻射的單核心城市。各位可以看得到,東京的山手線是圍繞著整個東京成為一個環狀,這是多核心城市的概念,大台北區域也是一樣,新北市跟台北市應該融合成為多核心的城市,跟台北市共創雙贏,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請各位看看台北橋頭,無論颳風下雨,每天有多少從五股、蘆洲騎摩托車到台北上班的人群,除了摩托車騎士之外,還有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通車族,他們的悲哀、傷心,台北市今天沒有派代表到場,不知道有沒有聽到?我相信柯P也應該懂。柯市長說關於前瞻計畫,台北不需要軌道建設,不能這樣想嘛!從區域治理的角度來看,為了區域內800多萬的人口,台北市、新北市跟基隆、桃園應該要並肩作戰,不能只有台北市好,別人都不好,不能叫我們的人去你家打工,還不給我們一個好的通勤環境。

更重要的是,台灣要好,大家都要放棄成見,你想想,台北市要舉辦世大運,場館在新北市,我們二話不說全力支援。我跟台北市說過一句話,安全我來負責、場館我替你整修好,會我幫你開,我們拚死拚活,這是我們台灣的驕傲,這是台北的榮耀,這是全台灣的。大家都要抱著這種心情,綁在一起走,這樣才是對的,有飯吃的分一些給沒有飯吃的,比較窮的我們要加以支援。從多核心的概念來看,我們跟台北市連結的三條線:萬大中和樹林線、汐止民生線以及環狀線二期的南線跟北線,這三線跟台北市有關連,跟台北市沒有關連的另外五個地方,朱市長在這裡都講過了,我不再贅述。這三條路線,好幾年前新北市跟台北市就開始合作規劃,連可行性評估也是我們兩個城市一起報出去的。萬大中和延伸線的可行性評估終歸也通過了,目前正在做財務分析;汐止民生線的可行性評估也通過了,目前綜合規劃報告書已送交通部,正在做二期環評;環狀線的南、北線也是一樣的道理,可行性評估也通過了,這三條路線跟臺北市有關係,都是兩個城市一起提報的,怎麼會說什麼沒有共識?!話可以隨便講一講,可是做過的事情拿出來看,大家都很清楚。

真的我們只有一個目標,「痟話」不能練,工作要認真做,「練痟話」都沒有效,好好做事情才是真的,翻來覆去也沒有效,好好做事情,把這些事情做好,向前走,創造包括基隆、桃園的大臺北生活圈的幸福,這是我們的目標,這是我們的希望。

今天我回應中央這兩點意見,拜託,我們要考慮整體的經濟,不只是效益問題,而是經濟總體,讓我們的居住環境、環境空間與幸福感能夠提升。有關三環三線,拜託,前瞻計畫要給我們支援、要給我們力量,讓大臺北能夠帶動臺灣,讓臺灣有未來,這是我在這裡的誠懇拜託。

最後,星期一我有聽到交通部賀陳旦部長說過一句話,他說新北市對軌道建設的積極爭取,他願意在6月底之前,只要新北市再提出申請,他能夠配合審查,這是我們努力了這麼多天,在這裡大聲疾呼得到的最好回應,這個回應我希望是善意的,所以我希望賀陳旦部長能夠親自主持,新北市一定會在下個禮拜就把前瞻計畫要爭取的軌道建設和其他建設一併報到相關部會,我希望能在公平、透明、公開下依照所有程序好好來審查,讓新北市有機會。新北市面對新北市的市民要負責,面對臺灣要負責,面對下一代的未來也要負責任,我們永遠不會放棄軌道建設的爭取,也永遠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機會來照顧新北市市民。

我在這裡要表示感謝,也許大家的思維不一樣,但是照顧市民的心情永遠是一樣的,就像我故鄉的張花冠縣長所說,他是loser,如果loser有成效,我也願意當loser,為我們的市民而打拚。

感謝邱主席今天讓我在這裡講講話,我已經好久沒有回來了,如果我講的話大家覺得不中聽,也請各位笑納與原諒。謝謝。

主席:請臺灣經濟研究院第二所張建一所長發言。

張建一所長:主席、各位委員。很高興有機會來參加今天的公聽會,因為今天是討論總體面部分,我就從幾個面向來談。其實這個計畫說穿了就是基礎建設,但是前面有「前瞻」二字,所以「前瞻」就非常重要了。等一下我會就前瞻性來說明我的想法,第二是提出的時機點,第三是績效部分。

剛才王委員提到十大建設,大家已經很久沒有提到十大建設了,35年前經國先生是經合會的主委,當時臺灣面臨的情況是國外景氣很不好,主要是因為石油危機,當時他就找了那個時機點來提振臺灣的內需,因此提出了十大建設。產業部分包括石化、鋼鐵,交通的部分則有港口,例如台中港、蘇澳港,還有桃園機場(昔稱中正國際機場)、北迴鐵路、鐵路電氣化等等。因為當時的時空背景不一樣,其實核一廠也是十大建設,這個剛剛大家沒有提。

另外,有個建設當時比較有爭議,大家都反對,但經國先生獨排眾議,那就是中山高速公路。那時候要蓋這麼長的高速公路,花費將近500億元,當時的經費是478億元,現在可能覺得478億元沒什麼,但以現在的物價來換算大概是現在的1,900多億元,這樣的金額占基礎前瞻建設計畫快四分之一,所以這筆經費事實上是相當多的。那時候很多人反對,包括政府機構的官員,他們質疑臺灣有這麼多車子進而需要蓋這怎麼長的高速公路嗎?那時候被罵得很慘,但事後也被罵,事後被罵當初為什麼不蓋兩層,所以後來除了一高之外,還有二高、國道五號等。如果從事後來看,那時候的十大建設也有很多需要檢討的部分,例如台船,那時候是中國造船廠,後來經過了重整等等,還有核電廠,大家有共識要走向非核家園。

我個人認為,35年前提出的十大建設是具有前瞻性的,我同意剛才王委員所提到的,不過35年之後的時空背景不一樣了,對於核電廠的部分,現在大家要變為綠能,因為整個國際趨勢、時空環境不允許再發展核能了。我覺得前瞻性到底夠不夠,是事後來看才知道的,這涉及到提出的時間點,timing到底對不對。剛才吳院長有提到,現在臺灣整體景氣真的很差,過去的經濟成長率其實還可以,我們以2008、2009來當成分界點,從2001年到金融海嘯,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是4.3%,製造業貢獻1.8%、服務業貢獻2.6%。但是從金融海嘯到最近,剛剛吳院長有提到,經濟成長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二點多,製造業還勉強維持過去既有的水準,雖然有少一點點,但服務業幾乎是腰斬,服務業這種內需的產業居然腰斬,代表我們的內需動能事實上非常的弱。

最近幾年國際景氣真的不太好,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前,臺灣基本上都是內需帶動經濟成長,過去的消費、公共建設基本上都帶動了臺灣的經濟成長。但是在1997年以後,臺灣產業發生結構性的調整,主要還是靠外貿,因為內需非常的弱。我們每次在看主計總處公布的每季、半年或一年的國民所得統計時,我們會特別注意政府投資、國營事業投資有沒有拖累整個總體經濟成長。剛才吳院長已經提到,過去幾年國營事業都不太投資,政府的公共建設也不太投資,再加上國際景氣不好。我記得我剛到台經院時,臺灣的貿易在全世界排名是第14名,現在已經退後到二十幾名了,不是臺灣的出口貿易沒有成長,而是成長太慢。

臺灣現在所面臨到的內在與外在環境來說,外在環境,例如區域經濟整合等等,那個有時候不是操之在我們,但內部的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們可以做的。大家都知道最近企業在喊五缺─缺水、缺電、缺人力、缺人才、缺土地,以土地來說,臺灣的土地就這麼大;水的部分,大家不蓋水庫,又有什麼辦法;至於電的部分,非核家園是共識,所以只能發展綠能;人的部分,現在的生育率這麼低,大家也不生。所以除了政府要檢討之外,企業也要檢討,我們常常說五缺,但現在有人開玩笑說六缺,還多一個「缺德」,當然不是說企業沒有良知,而是企業的企業家精神,過去打造臺灣經濟成長的產業發展的企業家精神現在已經不太適合,如果企業沒有改變、沒有創意,已經不太適合了,但是政府有責任要營造下一個世代,臺灣適合的產業發展環境。所以我覺得這一次提出前瞻基礎建設的時機點非常好,而且裡面有很多的前瞻性,包括水建設的再生水部分,還有數位經濟部分,未來大家都知道工業4.0,到底會不會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不知道,但是臺灣一定要趕上那樣的趨勢。

在行政院所核定的前瞻基礎建設核定本中提到,臺灣的基礎建設是四小龍的最後一名,特別是基礎建設的品質部分,過去幾年來的建設,我們在WEF基礎建設排名還是沒有什麼十足的長進,代表我們過去所做的,除了35年前的十大建設之外,後來的新十大、六年國建等很多都是蚊子館,真的沒有改變臺灣整個產業的發展環境。我覺得這次提出的幾個,特別是數位經濟,我個人滿肯定的,因為這個除了能夠營造新創事業的發展環境,也能夠帶動臺灣未來食衣住行育樂等數位化。剛剛曾巨威委員有提到,這是凱因斯的短期需求,但是我覺得在長期供給面條件改善部分,確實也是有幫助的,這與過去十大建設或前幾次的建設相比,我個人認為是比較不一樣的。

最後,在KPI部分,裡面有很多數字,因為這是各部會的評估,當然各部會也可能委託智庫,國發會也有很多經濟學者。剛剛吳院長也有提到,我覺得這個數據是合理的,我個人是比較尊重專業。當然,模擬的條件可以不一樣,但是我覺得差異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在KPI數據部分,我個人是尊重專業。但是在非量化部分,也就是質化部分,我覺得是太弱了一點,政府一直希望所有施政作為都能讓民眾有感、生活品質改善,其實這個大家都會講,舉例來說,行政院核定本的第13頁,也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亞洲四小龍基礎建設競爭力評比,未來政府在與民眾溝通時,應該要強化做這樣的基礎建設能有什麼樣的改善,我們不是為了提升排名而做這樣的事,但是至少要告訴民眾,做了這樣的事,我們的基礎建設能夠改善到哪裡。因為很多的投資、就業都是冷冰冰的,所以民眾不會有感,如果只是講生活品質改善,我覺得這也太唐突了。所以對於民眾的感受,特別是在城鄉建設部分,其實民眾的反應是最直接的。

另外,整體性部分,其實經費來源是特別預算或一般公務預算,我個人沒有意見,不過剛才有提到整體規劃部分,我覺得政府應該告訴民眾,基礎前瞻建設只是國建計畫的一個部分而已,政府是有全面性規劃臺灣的基礎建設,只是這個部分要做前瞻基礎設施,但是其他,例如基礎建設排名部分,臺灣的航空設施落後沒有錯,但是並沒有包含在這裡面,但是有沒有在做?有,所以應該把整個藍圖告訴社會大眾,而前瞻基礎部分則是單獨用特別預算來支應。

過去35年前提出的十大建設,只有中山高速公路是大家在罵的,現在則是只要A執政B就罵、B執政A就罵,很多事情大家都沒有共識。臺灣現在面臨很重要的關鍵轉折點,這是我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執行相關計畫時,能儘量溝通、達到共識,讓臺灣不管在產業發展或讓下一世代的子民都能夠變得更好。以上,謝謝。

主席:請新北市政府捷運局趙局長發言。

趙局長紹廉:主席、各位委員。非常榮幸能有機會來這裡向各位做簡單報告,有關於新北市的三環三線,大綱部分我就不多囉嗦了,最主要有幾點要向各位報告。所有的軌道建設以現階段來說,都是依照交通部目前的審查作業要點,都要做所謂的可行性研究、綜合規劃及環評才能進行核定,這一段期間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到二十年不等,後續還有設計與施工,接下來還有很長的營運,這是一個高資本密集、沈沒成本很高的建設,剛才很多先進也提過,這是外部效果非常強的基礎建設計畫。

其實所有的軌道建設,不管是輕軌或是中運量,都有基本的單向運量,每小時5,000人以上跑不掉,而這裡面每個計畫都有相關的自償率,除了剛才所說的經濟效益益本比要大於1以外,計畫自償率要大於25%。新北市三環三線的案子,我們加計不管是TOD或TIF,自償率都很高,都遠遠大於25%,至少會達到這個門檻,最重要的是營運收支比要大於1。我也要向各位報告,對於所有的公共建設,我們要注重的不光是所謂的營運財務效益,因為是政府主辦的,政府收了稅當然要提供基礎建設給大家,這是基本的,至少要有陽春麵給大家吃。前一陣子有人說淡海輕軌以後會虧到不省人事,我們不要短視的只看短期收支,我們長期的營運收支比是大於1的。對於政府來說,做這些建設的重點是追求整體的經濟效益。

新北市三環三線的路網非新北市所獨創,我今天以交通專業來向大家報告,只針對交通部分的軌道建設來講。今天林前部長、副市長也在座,所有的路線都是民國90年代台北市政府所做的捷運建設願景圖,我們只是把它組合成為目前的路線,這是歷任台北市、台北縣的縣市長共同不分黨派與顏色來推動的,而且這部分也有里程碑。包括99年蘆洲線通車、100年新莊線通車、102年新莊線全線通車、104年土城延伸頂埔段通車、106年機場線通車、明年淡海輕軌完工通車、明年底環狀線第一階段完工、108年通車、109年萬大線一期完工、110年安坑輕軌完工、112年三鶯線完工。這些都是有計畫的,雖然淡海輕軌、安坑輕軌與三鶯線都有納入前瞻計畫,但誠如方才侯副市長所報告,其實這在本來的年度裡面就已經有了。

三環三線這一次有提報萬大線二期,這是銜接萬大線一期,台北市政府也幫我們報到交通部審查了。另外,環狀線二期,除了南環80%以上在台北市以外,北環是台北市、新北市各約半,這一條都已經完成綜合規劃,即將報交通部。至於汐止民生線,這條路線其實是提供社后、新台五路地區另外一個進出台北市的管道,有了這一條線,未來甚至有機會延伸到基隆,這是對基隆另一個服務的管道。這三條線是目前三環三線中尚未被核定的,我們希望交通部給予支持,能夠繼續核定。

至於三環三線的延續路線,不管是深坑輕軌、五股泰山輕軌、八里輕軌;機場捷運增設2站,這幾年我們是核實檢討、與時俱進之後,配合相關重大建設與開發來推動的延續性計畫,主要也經過台北市、新北市幾個相關區域,這裡面我們每年可以服務約189萬多人,目標年運量可以達到每天25萬人,我相信這是非常具有經濟效益的。另外要向各位報告的是鐵路立體化計畫,整個台北都會區,最早從台北市開始往東延伸到松山、南港,往西到萬華、板橋,加上汐止高架化後,整個新北市只剩下樹林這最後一塊尚未納入版圖,我們希望能縫合,故而提出樹林立體化計畫,希望中央能繼續給我們支持。

總而言之,我們的三大項八小項計畫均具有前瞻性、基礎性且經濟可行。我們不僅考量財務,也考慮到整體的經濟效益,這點,前面幾位學者專家已經給了我們相關提示。就實務而言,這些案子不僅具有需求性、成熟性和可行性,若能納入,定能促進經濟動能與產業發展。

接下來向各位報告,捷運建設越晚做越難做,這點顛撲不破的道理相信今天在場的林前部長也知道。不過軌道建設的營運才是最辛苦的,這畢竟是長達數十年的永續作業,相關從業人員從興建到營運的辛苦,值得大家給予掌聲,至少我希望能給予足夠尊重。

不論已核定或已營運的軌道計畫,其實均經過嚴謹評估,不僅具經濟效益,也具有自償性和營運可行性,這乃出自交通部審查作業要點的嚴謹規範,我們遵照此規範辦理,也希望後續的案子不會有政黨或色彩的分配,而是從專業出發,做公正客觀的討論,進一步帶動地方發展,增加政府稅收。唯有建設才能培養財政,靠著財政也才能支援建設,這是軌道建設、基礎建設乃至前瞻性基礎建設所需要的努力,希望大家能給我們最多的支持。

軌道建設尚有很多需要整合的地方,很多人說台北捷運因為本業不賺錢,所以虧到不行。不是的,最主要是因為路線、票價、票證、組織都沒有整合,以致無法在現階段達到最大綜效。爰此,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嘴巴講講,賀陳部長過去是我們的老長官,我們非常尊敬他。我們舉雙手雙腳贊成中央好好思考組織整合事項,好好善用現在台北市政府捷運局及各縣市政府已有的專業能力,做最好的發揮。

最後,我有一小段影片請各位看一下,這是淡海輕軌施工的狀況。藉此縮時影片,希望各位可以看到我們在大量交通環伺下,很快地完成所有鋼樑。淡海輕軌的車廂在103年11月簽約,去年12月第一輛列車已完成並運至淡海。這是現場組合的情形,此乃第一輛國車國造,希望後續所有的輕軌建設都能延續國車國造方向。

以上,敬請指教,謝謝。

主席:請陳委員明文發言。

陳委員明文:主席、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同仁。今天是前瞻基礎建設中有關總體面的公聽會,也是第6場公聽會。基本上,前瞻基礎建設的「前瞻」用語非常恰當,因為其整體內容為軌道、數位建設、綠能產業、水環境等,均具有前瞻性的計畫與內容。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在八年投資8,800億元,預算金額龐大,相信對改善國內經濟會非常有幫助,更可以大幅帶動國內的數位建設及綠能產業。

今天有很多各縣市代表到立法院爭取這八年8,800億元經費,並陳述各縣市的需要,也讓我們發現很多縣市確實非常重視前瞻基礎建設。這六場公聽會下來可以知道,前瞻基礎建設已形成共識,且不管藍綠,大家都有前瞻基礎建設上的迫切需要性,這是無庸置疑的。爰此,我希望行政院在前瞻基礎建設的預算編列上能不分藍綠,並提醒各部會,前瞻基礎建設的核心理念就是如何讓臺灣各縣市均衡發展,給予地方所需要的資源,譬如嘉義。嘉義是臺灣西部縣市中財政較困難的縣市,亦較缺乏基礎建設,加上政黨惡鬥,一旦政治不正確,地方也就沒了建設。現在民進黨執政了,所以我不希望再出現這種想法,只要有需要就必須儘量做。以嘉義來說,但凡下雨或颱風來襲,嘉義就淹水,這對嘉義縣民是非常不公平的。現在既然有水環境計畫,那麼不管是水患治理或水環境改變,都應該放在嘉義這種需求大的地方。眾所皆知,在六都升格為直轄市後,縣市發展就出現了嚴重且明顯的落差,不論人流、金流均往直轄市去,至於非直轄的縣市則慢慢地留不住人,以致基礎建設不足。不僅如此,非直轄市在鐵、公路等基礎建設上亦有落差,至於現在最需要的數位建設,也就是網路,也有落差。我認為數位建設若現在不做,未來十年、二十年內就會跟不上有數位建設的縣市,像這次我們看到的數位建設預算才編列460億元,而偏遠地區寬頻建設只編列8億元,如果再加上普及寬頻上網的環境計畫11億元的話,加起來不到20億元,偏遠縣市數位建設的經費明顯不足,我覺得未來無論是在數位的醫療,還有物聯網、智慧城市,事實上類似此等經費的挹注變成非常重要,所以在這裡我要特別提醒各部會,數位應用未來會非常廣泛,如果我們偏鄉地區都沒有所謂的數位建設系統,眼看未來我們將會落後20年以上,因此我們有所期待與希望。過去30、50年,嘉義地區在基礎建設上已經明顯落後北台北地區的建設發展,所以未來數位建設如果對偏鄉地區不予照顧的話,恐怕未來彼此間的落差會更嚴重,所以我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各部會,尤其是這次前瞻基礎建設大方向,基本上我覺得是正確的,但是還是有一些小細節,我覺得應該加以微調,因此今天我看到行政院各部會大家列席在這裡認真用心聆聽各縣市代表或學者專家的意見,我希望大家聽完回去之後,對於整個前瞻基礎建設的計畫內容應該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因應社會的需要。這次針對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再次看到各縣市大家都很用心努力的前來發言,相信應該很快就能達成共識,一旦條例通過之後,未來的計畫內容,也就是經費的編列,希望各部會能夠秉持公平且合乎各縣市需求編列預算,我相信這樣才能讓需要的縣市得到更多的資源,而且也能真正達到台灣均衡發展的核心目標。謝謝。

主席:請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蔡明芳副教授發言。

蔡明芳副教授:主席、各位委員。剛才聽到張花冠縣長說,嘉義人覺得很「稀微」,我也是嘉義人,我就是住在被水吃掉的布袋地區,後來我又聽到侯友宜副市長、陳明文委員等這麼多嘉義人在講話,其實我覺得嘉義人一點都不「稀微」。

剛剛侯友宜副市長的發言,讓我想起保力達B的廣告,大家有點把前瞻基礎建設當做保力達B,我想前瞻基礎建設到底有沒有必要,前面已經有很多先進前輩講過了,若要問台灣有沒有必要具備前瞻基礎建設,這是絕對無庸置疑的,關於這部分前面已經做過許多討論,我就不再贅述,我比較關心的是執行面,小英總統從選舉一開始就提出的5項計畫,我比較關心的是這5項重要的研發計畫與前瞻性基礎建設中間的連結到底強不強?因為這是小英政府自己提出來的政策,如果你所提出來的政策,沒有跟這5大基礎建設計畫有比較深的連結,其實就很難自圓其說,在計畫形成的過程部分,今天大家都有很多理性的討論,我也很開心自從太陽花學運之後,越來越多人重視公共議題,所以我會比較建議政府,一個政策在形成時,有什麼樣的版本可以先上網,留一段時間給大家討論,在慢慢形成意見的過程中,再去進行解釋與說明,我們做不好的地方就要改,被誤會的地方,我們就要講清楚,而不是官腔官調的說根據什麼,所以再重新講一次,就像很多人說,這是政策思維的問題,今天蔡英文政府想要推動創新就業分配,帶領台灣民眾實現這樣的願景,而政府所需要的就是跟過去不一樣的政策思維,跟過去不一樣的政策思維是什麼?就是過去並沒有充分討論,而且在上台之初,你就告訴全民說你要當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所以接下來我會比較期待政府的政策,應該可以做這樣的修正,另外在執行面上的一個老問題,就是社會上有一群人他們擔心基礎建設再次淪為政治綁椿和亂花錢的建設,昨天社會上也有一群人在反對年金改革,甚至不希望有太大幅的改革,請問年金的改革若不進行的話,是否淪為另一種亂花錢的計畫呢?這是可以討論的,社會上有很多元的聲音,當我一方面站出來反對政府亂花錢的基礎建設,另一方面卻又站出來說不希望有太大幅度的年金改革時,這時我的人格是否有錯亂呢?事實上,大家並不是不希望台灣有建設,像剛剛新北市局長所說的,如果有好的建設,怎麼會不希望呢?如果能帶給民眾更多的便利性,我怎麼會說不要?重點不是不要,而是你沒有辦法帶給我,因為你會亂花錢,亂花錢的原因就是退休與在職的所得不成比例,退休領的卻比在職的多,那在職的那麼努力幹什麼?你扭曲了公務人員的誘因,放著年金改革不做,卻說要做前瞻基礎建設,那是不可能的,第二個,為何民間機構的老百姓在工作時會儘量去打拚?那是因為他們退休沒有著落,為什麼公務人員退休不用擔心,甚至在等退休?因為退休過得比退休前還好,年輕的公務人員也面對一樣的問題,我們一直說公務人員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可是很多人其實都在消費公務人員,如果你沒有一個良好的誘因制度,縱使再前瞻的計畫,這裡討論得再熱烈都沒有用,甚至有再好的公務人員都沒有用,因為他不會努力去做,他今天之所以會來考公務人員就是因為有好的退休制度,不是因為有好的工作環境,所以大家是否該想一想,網友們反諷說:「昨日是太陽花,今日是沒錢花」,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蘿蔔卻沒有棍子的誘因機制,讓在場很多年輕的公務人員看不到努力向上的希望,他為什麼要努力?不努力的話,就剩下老的公務人員,資源當然就都被老的公務人員所把持,如果依照目前的誘因機制要讓公務人員把前瞻計畫執行成功的機會,那會比被雷打到還要難,我會比較期待的是在做這麼多前瞻基礎建設的討論時,到底執行層面是否有辦法確實落實,我覺得這是現在新政府接下來可以好好去努力的,要做與以前不一樣的,那要如何不一樣?就效率與分配方面,剛剛很多人都在談基礎建設,說別人有,他為什麼會沒有,雖然我是嘉義人,就像侯友宜副市長所講的,回去嘉義,真的很可憐,可是我也不會贊成前瞻基礎建設一定要給嘉義。我很支持剛剛苗栗縣縣長所提的,以臺中為核心,接下來帶起周邊其他的縣市,這是一個好的想法。不是說你這裡沒有基礎建設,我們就要給你,因為我們還是要有成本效益的評估。雖然嘉義沒有,但是不是一定要給嘉義呢?嘉義的成本是不是會特別高呢?這些都是必須討論的。所以對於基礎建設已經完善的地方或相對完善的地方,我會比較期待的是你們自己應該好好地過生活,不可能叫政府一直扶養你。這跟產業的思維一樣,永遠都在保護幼稚產業,保護某一些企業、特定的產業,最後連一顆引擎都生產不出來,有沒有人去檢討這個問題?

如果現在你需要這筆錢,跟其他老人化的縣市一樣,像剛剛張花冠縣長所講的魯蛇縣市、嘉義、雲林等等縣市,如果一樣蓋不出來,請問你:過去這麼多年哪有這麼多的政府資源?你花到哪裡去了?政府幫助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沒有長大,為什麼還要再繼續幫助你呢?你給我一個合理的理由,因為我看不到。所以不見得你可以蓋捷運,別人就不能蓋。你說蓋捷運,你會虧錢,他會虧更多,我告訴你,你們兩個都虧,那乾脆都不要蓋好了。

再來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有很多人常常在講,南部的縣市人口少,不需要捷運。到底是因為人口少,不需要捷運?還是因為沒有捷運,所以人口少?這個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你永遠不給他資源,他只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少。為什麼我們畢業以後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為什麼我們就要留在臺北?為什麼我們原出生的鄉鎮會變成魯蛇、變成蚯蚓?這個是大家必須去討論的。

我覺得前瞻基礎建設其實很重要,大家把它focus變成是蓋鐵道,好像沒什麼,可是我想到的是以人為本,是跟大家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交通是每個人的必要,不管是年輕人要上班,不管是老年人要就醫,都需要交通。我沒有車子,就需要交通的幫助。比如高雄捷運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搭乘,現在我比較常去高雄,我發現搭乘的人就越來越多了。人的行為是會改變的。剛剛有提到苗栗縣長一直在強調的臺中,我覺得臺中的山手線就是以人為本。我雖然不是臺中人,可是他想到解決山線與海線的問題,就像侯友宜副市長講的日本山手線一樣,就會變成一個多核心的城市,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前瞻性的思維。所以大家在看這種前瞻性思維的時候,有沒有以人為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此外,有關就業的問題,談到政府的計畫,我還是必須要講,就業的問題一定要以本國的勞動為主,不要蓋了一堆基礎建設,又聘了一堆外勞,這個就業到底是誰的就業?

財政的收入真的要好好去考慮,要創造一個財政善的循環、良性的循環,如果沒有良性的循環,這些錢看似丟下去了,其實只是把後代的錢拿來花掉,所以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最後,我還是期待我們的政府,你是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所以你要知道過去的政府為什麼下臺。接下來的政府,不管是哪一黨執政,都要永遠記住前面的政府是怎麼下臺的,如果不去記住,最後只會變成最會下臺的政府而已。新瓶裝舊酒的質疑必須要去討論。凱恩斯講過一句話:不要期待製造問題的人來解決問題。過去的人製造問題,他不可能再繼續解決問題。在座有很多幕僚,我希望政府不要忘記創新、就業分配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最後的相關性在哪裡。到目前為止,我可能是發言者之中最年輕的,我希望我以後可以帶著小孩好好去看日出,期待臺灣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謝謝。

主席:請空中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李允傑教授發言。

李允傑教授:主席、各位委員。剛剛主席宣布今天的發言順序是正方、反方交錯發言,我在想我到底是正方,還是反方?其實我應該定位自己是超越藍綠的第三方,我希望臺灣能走出一條中道、專業、理性的第三條路。今天我的報告會從3個層面來談:一、財政面;二、經濟建設面、產業面;三、總體的策略面。

首先,前瞻基礎建設主要的目的很清楚,就是從投資動能的強化帶動經濟成長,因應新產業、新趨勢、新技術的需求,並促進區域平衡、縮短城鄉差距,對地方政府來講,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藉著這次的前瞻預算的大餅強化地方的城市競爭力,提升地方的政績?因此,我稍後會側重於預算出來了以後,接下來要如何治理,中央與地方如何分配、協調。

我們先談談財政面。這張表是各級政府及中央政府的債務餘額狀況,我們看到目前(民國105年)中央與地方合計的舉債是6兆3,000多億元,占前3年GDP的平均比率為39.7%,中央政府的債務比率為34.1%,法定債限為40%。法定債限是根據大院通過的公共債務法第五條的規定,就是各級政府舉債的債務餘額(存量)不能超過前3年度GDP的50%,中央不能超過40.6%。

以這樣來看,目前(105年)中央的債務比率已經達到34.1%,占債限的比率高達83%,各級政府的部分占債限的比率達到79.4%。我要提醒一點,公共債務法第六條規定,當債限逼近90%的時候,會有一個預警制度,也就是說,中央政府必須提出債務改善計畫及時程表送請立法院審議,地方政府同樣也必須提出公共債務的改善計畫。所以這次的前瞻計畫每一年投入1,100億元之後,假設經濟效能、乘數效果沒有顯現出來,也就是分母沒有成長的話,很可能馬上就超限了。我要提醒大院注意,目前的債限已經快要達到90%的預警門檻,所以未來要想辦法讓前瞻計畫的錢能夠花在刀口上,而且要花的有價值、有意義,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

這張表是歷年來我們債務餘額成長的趨勢。臺灣長期以來的問題是,我們的租稅負擔率一直在12%到15%之間徘徊,全世界大概只比香港高一點點。以這麼低的租稅負擔率,如果是走小政府的路線、新古典主義的路線,一般的學者比較主張財政平衡;如果採凱因斯學派,就走大政府、擴張支出。

我必須要講,小政府通常搭配低稅負、低支出,比如香港是高度資本主義的國家;大政府則是高稅負、高支出,像很多社會福利的北歐國家。而臺灣走的是低稅負(租稅負擔率大概是13%到15%)、高支出,我們的支出越來越高,尤其是社會福利這方面的支出,如果沒有開源節流,我們長期的財政必然拮据,這是我們面臨的困境。所以,我剛剛講過了,我是站在所謂第三條路,超越所謂的藍綠,即我認為財政和經濟建設要動態聯結,長期和短期要相互調配,以財政支援建設,以建設培養財政,能舉債也要能還債,就是不要債留子孫,以上是從財政面來看。

從產業經濟面來說,依據預算法規定,發生重大天災、事故、變故時可以編列特別預算,而過去歷年特別預算的支出,包括921震災重建特別預算、基隆河整治計畫、搶救失業率方案、因應金融危機的金融重建基金、水患治理特別條例、軍購特別條例、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等,由上可知,我們用特別預算來治理、整治水患,已經至少3次了,可見過去在治理水環境及水患治理方面,我們已經投入相當多的資源,除了特別預算之外,還加上年度預算,而這次我們又編了2,500億元的預算來治水,是否代表過去治水成效不彰?如果是這樣的話,則再花這個2,500億元之前,要不要去檢視一下過去治水的成效以及問題出在哪裡呢?既然要前瞻,就要回顧;沒有回顧,哪來前瞻?在水環境這一塊,如果要再繼續編列2,500億元來治理水環境,則我們應去檢視一下過去編了這麼多特別預算及年度預算來治水,究竟成效是如何、問題出在哪裡呢?

接下來,我們要如何分配前瞻預算這塊大餅呢?本人主張的原則應該是要採取OECD的優質治理原則(TAPE),T指的是透明(Transparency)、A指的是課責(Accountability)、P指的是參與(Participation)、E指的是效率(Efficiency),我認為只有按照這個優質治理的原則,才能夠杜攸攸眾口。換言之,到底是在綁樁、搶錢還是在藍綠大戰呢?我想只有按照這個原則來做才是適當的。

因此,本人有以下的建議,首先,地方政府爭取建設是天經地義,美國前眾議院議長O'Neill曾說過一句名言,即「All politics is local. 」(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的),可是現在情況已經有點失控,變成中央提出這樣一個大餅,地方拚命想要搶錢,進而變成政治角力、搶錢大戰,有人說「輸人輸陣、輸陣就歹看面」,所以相信行政院也一定很頭痛,因為有可能順了姑意但逆了嫂意。方才蔡明芳副教授說他是嘉義人,而我也是嘉義人,從嘉義的立場來看,我也覺得嘉義應有軌道建設,所以怎麼做能夠服眾,我認為行政院或立法院應想辦法在這次建設當中能夠建立一個明確的遊戲規則,也就是說,如果要地方建設不分顏色,行政院要建立一個明確的遊戲規則,然後透過這個遊戲規則,讓地方跟中央建立一個夥伴關係。

此外,也要建立專業、客觀、透明的評選機制與KPI指標,事實上,這個評選機制非常重要,而這個評選指標可以讓未來各項子計畫在執行時,能夠把錢花在刀口上,杜絕浪費及蚊子工程,大家都很清楚,過去有很多的蚊子工程,比方說一鄉鎮一停車場,因此,我們應盤點既有資源的建置,比方說我們在數位建設中有一個國家文化記憶庫,從1998年到2010年橫跨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3位總統的任期,做了一個由中研院、台大、故宮主導的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計畫,這項計畫花了將近100億元,可是我看不到該計畫有去盤點既有資源,也看不到有再利用這些既有資源或是有一些創新,如此一來有點資源浪費了,所以子計畫的定位很重要,到底是承先、啟後、創新還是補強呢?

本人的總體建議是,一、預算分配與優先次序(必要性與迫切性);二、軌道、水環境、城鄉建設應納入國土規劃考量,國土規劃相關作業預計在106年3月完成草案、5月份報內政部審議、107年5月公告實施,所以我們應把國土規劃跟這次的前瞻計畫做一個整體的考量、規劃,才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三,要有跨域治理的思考,不僅是中央與地方的跨域治理,還有跨縣市的治理,如北北基桃、高高屏等,還有公私部門的協力合作;四、各項計畫建立透明的專業指標,比方說地方提案,然後行政院把關,看看這些案子是否符合專業、具地方特色、創意或是對區域來說有無整體的效益;五、因為軌道建設占了經費的一半,所以很多人都會談到這個部分,其實軌道建設包括需求(運量)分析、成本效益、自償率、財務可行性評估還有選擇替代方案,這才是真正重要的,像北捷的消費人口是來自北北基桃4個縣市,人口約為1,000萬,照理應該會賺錢,可是這十幾年來其本業還是虧損的,因為它不斷的有擴展性的路線,但因為靠著廣告收入,所以是小賺的,因此,每個縣市都要做捷運嗎?在此之前,應先做一些成本效益分析等工作才是,所以應該思考的是替代選擇方案,有的可能適合輕軌、BRT,甚至是自行車道等建設。另外,還有營運虧損課責機制,假設營運10年之後還是虧損的話,也許在地方補助款的部分可以思考所謂的課責機制。

最後,希望能從政治回歸專業理性,相信這樣的做法不僅是行政院林全院長所樂見的,也是所有立法委員及全國國民所樂見的。謝謝。

主席:請台灣地理資訊中心董建宏董事長發言。

董建宏董事長:主席、各位委員。所謂前瞻基礎建設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引導公共及社會資本,來重建國家整體重要經濟建設,打造未來的產業,所以有幾件事情在前瞻建設中必須被思考到,第一,社會資本的引入;第二,人口跟空間的結構分析與討論;第三,科技技術的創新。以綠能建設來說,就有符合以上的概念,即有相當民間資本做一個引入,國家也進行更多元的投資,同時也將整體的空間做一個想像,並引進最新的技術,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來討論整個國家產業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可以得到新的發展,以及國家人口、國家整體空間的重新建設,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人都在討論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在轉變當中,即我們正在少子化、高齡化,既然如此,是否我們就不應進行所有的公共建設呢?還是公共建設應該有一些不一樣的運作方式?以台灣高鐵為例,當年在蓋高鐵的時候,國家面臨經濟危機、全球的經濟情況不好,國家產業結構也正在轉變,很多人說蓋高鐵是浪費,但我們可以看到,從2007年到2016年間,臺北站進出人數不斷的增加,其他各站的進出量也不斷的增加,甚至臺中站在2012年時就已經超過高雄站,成為第二個最大進出站,其實高鐵已經成為臺灣最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也成為臺灣整體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命脈。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具有相當好的經濟建設或交通基礎建設的城市就擁有更多人口的匯聚,北臺灣甚至已經在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的群聚方面形成一個很完整的脈絡。

有關臺灣當前都市發展的困境,我想在座很多都市計畫方面的前輩都很清楚,包括我們計畫人口和實質人口的落差,導致許多公共建設,以及公共設施保留地過度擴張或無法使用而引發民怨;我們的人口結構也有所改變,所以我們有許多公共建設已經沒有辦法去因應當前整體國家人口結構的運作,成為一個不友善的環境。此外,人口的倒金字塔形發展也造成都市產業經濟發展的沒落;公共建設與公共空間在面對新的科技發展時,也沒有提供足夠的創新的環境;最重要的是極端氣候的變遷。

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我們過去一直在討論的永續發展,事實上已經無法面對整個產業科技和氣候環境變遷的挑戰了,所以我們提出所謂的智慧成長的概念,而這裡面包括許多這次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概念,譬如緊湊城市的形成、公共運輸導向的發展、混合社區的使用和多目標的土地運作,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透過大資訊、大數據的運作去建構智慧城市的發展。

過去都市發展的理論就是我們有一個理論,然後去指導實質環境的發展,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運用許多政府的資料去計算,看看這樣的發展到底合不合理。可是現在的狀況是,我們有太大量的即時資訊,這些資訊要如何運用才能夠形成合理的都市發展?所以真正的狀況是,我們應該有一個策略運作聯盟,透過新的數位科技、數位建設,將這些即時資訊做為政府施政的決策參考;透過這些資訊和施政參考的分析,提出合理的、整體的城市發展和整個社會空間運作的計畫。基於這樣的狀況,我們提出了相關的分析。

我們針對整個臺灣的人口結構並配合這次的軌道建設做了一次分析之後,各位可以看到,就整個城市發展而言,我們還是有許多城市的人口是在增加的,在這個增加的過程裡面,政府所提出的軌道建設分成幾項,對於其中人口最多的部分,我們就將許多重要的交通基礎建設的聯結和效率的提升放在這些地方;在人口相對比較稀少的地方,我們強化了臺鐵的運作,使它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運作能夠和周邊的社群進行串接,就如同剛才苗栗縣長所言,他必須在臺中市政府整體經濟建設做為整個中部空間區域發展的狀況之下做一個串接。對於人口比較稀少的部分,則是用比較輕軌型的或者比較小型的、觀光型的交通去發展新的產業聚落。

透過這樣的人口空間分析,當我們把整個人口空間再以城鎮為基礎做進一步的探討,可以看到這些重要的聚落事實上可以形成有效的產業聚落的發展;這樣的產業聚落再更進一步落實到村里的空間時,我們就會發現整體的交通建設事實上必須要有這樣的概念。當我們提出這樣的軌道建設計畫時,事實上都市計畫體系也必須一起合作,各縣市政府也必須理解到,軌道建設的重點其實在於透過不同的運量,在一定的空間距離上串成一個都會生活圈,比方北臺灣生活圈、中臺灣的生活圈、南臺灣的生活圈、雲嘉南的生活圈。這樣的生活聚落透過合理的交通建設的串接,才能夠去發展新的生活方式和產業聚落,而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和產業聚落當然有都市計畫體系必須配合的地方。

再以中臺灣為例,當總統宣布要將捷運從烏日延伸到彰化的時候,很多人質疑為什麼有這個需要,可是各位知道嗎?彰化市就有40萬人口,當我們的交通建設從烏日站延伸進入彰化的時候,就會讓整個臺中市270萬人口的地方串接到一個40萬人口的聚落,形成一個新的產業經濟發展的狀態,而整個烏日大概十幾萬人口的地方就可以再跟這個40萬人口的地方串接成一個50萬人口的經濟聚落產業,這是整體經濟發展當中有關空間分析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

通常在討論整體建設的時候,還需要看到的是,建設本身並不是大家想像的只有鋼筋水泥這樣傳統式的產業,新的基礎建設其實必須運用新的科技技術,比方即時資訊的掌控是整個國家未來建設的重要藍圖和政策分析的焦點,所以我們在整個經濟建設的過程裡面應該將臺灣最有能力做到的sensor,也就是科技技術的硬體植入這些建設裡面。

比方說我們在談PM2.5 的問題非常嚴重,但是我們到底有多少實質的數據可以使用?在整個經濟建設和這些基礎建設的過程裡面,如果我們埋入適當的sensor,不但可以提升臺灣的硬體產業,也創造了更多公開的數據,讓大家可以進一步瞭解、研究臺灣整體環境的發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進一步則是我們的產業結構,臺灣在整個經濟建設的過程裡面,我的故鄉是屏東、是高雄,高雄過去有非常強大的石化產業,可是石化產業在下一波產業發展的過程裡面應該要將技術提升到材料科學產業。什麼是材料科學產業?就是將現有的軌道建設、基礎建設裡面的水泥業做智慧型的化身,讓水泥不再只是一般的水泥,而是具有彈性和科技技術的相關產業,當它遇到地震、風災或各種狀況都可以適應。這是我的學生在英國所做的研究。當一群臺灣人在為臺灣做這樣子的準備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在做這樣的準備?

所以,整個軌道建設、智慧建設的重點應該在於,我們要去形成經濟區域體系、我們要去進行智慧創新、我們要透過3D GIS去建置臺灣的整體空間資訊、我們要透過產業4.0去客製化許多建設的物質和建設的策略,我們希望能夠達到循環經濟的效果。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基礎建設,特別是在城鄉建設的部分,透過數位建設的方式,將所有的資訊開始匯集。透過GIS、透過各種資料的匯集,我們可以開始分析這些資料,形成參與式預算的基礎資料,希望能夠在民眾參與經濟建設的過程裡面提供公開的資料,而這些公開的資料必須透過數位建設和這些基礎建設的建構,將所有的資料進行分析、吸收,所以,在未來城鄉建設的過程裡面,我們就應該將這些東西放進去。

最後我必須跟各位說明的是,所有的基礎建設都應該像八田與一先生,他當年在提出整體的經濟建設、整體的水圳建設(嘉南水圳)的時候做到了這些事情,第一,他有做清楚的、務實的調查;第二,他有明確的、前瞻的規劃;最重要的是,它是以民為本的這樣一個重要的設施。我希望臺灣在整體的經濟建設過程裡面能夠思考到這件事情,那麼這樣的前瞻基礎建設,包括我們將智慧型的sensor植入我們的經濟建設裡面、植入我們的基礎建設裡面,然後去提升我們的材料科學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建設,同時我們也希望透過數位經濟建設的建立達到參與式預算的運作,讓更多人民可以參與這樣一個公共建設的發展。

以上是我簡單的報告,謝謝。

主席: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吳金鏞助理教授發言。

吳金鏞助理教授:主席、各位委員。我閱讀了整個計畫,最關心的一點就是:民眾的價值如何參與在這本計畫裡面?如何在這個計畫裡面看到人?剛剛很多位學者專家都提到以人為本、以民眾為本,但是如果我們真正去閱讀這個計畫,會不會看到民眾?甚至看到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民眾?甚至過往不被看到的民眾、不被重視的角落是不是可以透過這個計畫而呈現出來?所以這個計畫叫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如何前瞻?想到多遠?是保守的4年?樂觀的8年?還是未來的30年?前瞻所代表的實驗性、創新、未來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以及未來具有潛力的價值,如何在這本計畫當中凸顯出來?以前瞻為名,至少應該說明這一點。以綠能和數位的結構性轉型而言,如果是我們共同的未來,如何把這些前瞻的概念化成計畫,同時和基礎結合在一起?如何把人民每日生活的議題和前瞻的議題串連在一起,甚至讓兩者融合在同一個計畫當中?換句話說,前瞻不僅是往前衝,同時也要建立社會集體的溝通、理解與共識的基礎。

新政府脫離了威權式的指導,這樣子是否可行呢?我們認為應該要提出一項影響深遠的計畫,使全部基礎的核心可以與前瞻動力相連結,才不至於變成前瞻是一個火車頭,剩下的基礎的部分、底層的部分或是需要投資的部分卻脫節,變成被遺落的環節。也就是說,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平衡。過去幾天大家都在喊分配不均的問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除了政治的展演之外,也要設法平衡拔尖的前瞻的實驗性,放眼未來,同時又能兼顧扶助最底層的計畫,讓沒有辦法被制度照顧到的人和角落都浮現出來。我閱讀了這項計畫,我認為它不但無法平衡這些核心的議題,甚至複製過去的行政威權,例如第298頁寫著文化部的工作指標是召開督導工作會議每年10場,這也許是過於簡化與輕視這項計畫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更可怕的是這種工作指標的提出,其實是複製了過去行政威權的思維,也複製了過去上下權力的關係,中央只要靠著督導就可以監督地方,甚至官員只要靠著督導就可以監督民眾,然後就可以完成工作指標,這是多麼可怕的行政思維繼承!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計畫大多是重複過往的思維,不僅是重複過往的計畫而已,這樣的思維更是可怕的,深耕在每個人的腦海裡,也深耕在整個制度執行的面向當中。不是過往的計畫,就是一般日常行政應該執行的項目,但卻把它納進特別計畫當中,它失去或沖淡了原有的前瞻性,因此這項計畫不但無法平衡,同時也會造成脫落,甚至互相矛盾、互相衝突的結果。譬如我們要如何解釋花了一半預算的軌道建設,卻在同一本計畫當中又提到相當多改善停車的問題?不過我並不是說不需要改善停車問題。又例如既然要鼓勵軌道建設、鼓勵大家使用公共運輸、鼓勵大家在同一個命脈上血脈相連,但是同樣的一本計畫為何卻又鼓勵自小客車,讓小客車的方便性提高,這不是矛盾和脫落嗎?所以必須說明何者是前瞻預算著重之點,何者是日常行政部門原本就應該做的民眾服務的工作。

更可怕的是在這項計畫當中運用許多專業時髦(fancy)的字眼,將其標籤式的套用,但卻缺乏跨域的深刻連結。其實在面臨轉型的時候,原有部門的界線必須被重新打破,但很少有計畫提供足夠的思維讓不同的專業和領域可以互相連結。譬如在水資源計畫當中多處提及氣候變遷,氣候變遷就像個標籤一樣,貼在這個計畫書的每個角落,這就如同文化創意產業一樣被廣泛的使用。如果看它實際的計畫,就會發現其實就是傳統的水利工程計畫。對台灣而言,氣候變遷是真的,文化創意產業則是鏡花水月,未來30年,台灣的氣候變遷會是什麼樣子?這一點很難有人知道,究竟在過往的水利專家系統當中,如何納入新的思維,科學家們如何進到各位的工作場域,如何可以跨域連結?台灣大學氣候變遷學程正在培養這樣的人才,但我們剛剛進行第一屆招生,根本來不及。如何培養面對氣候變遷的跨域專才乃是非常核心的問題,科技部及其他防災部門的相關專家應該在這方面多努力。

再者是數字管理的危險,很多專家都提到數字會講出一個故事,但是只有一種故事,那就是一種論述的危險。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不到社會、看不到人、看不到其他多元的文化所呈顯的價值,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社會和人文的具體指標,藉以強化直性的連結,將政策執行和效益之間的連結說明完整。我並不是說數字不重要,但除了透過數字之外,同時也要經過真實和理性的因果連結,讓人民的價值與量化的指標可以相結合,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多元評估的過程,建立一個可供討論及溝通的基礎,這同時也是政府部門如何評估自我的表現,政府如何評估自我的表現就代表著它如何對待人民、如何看待人民,當它將人民單一化,把人民化成一個一個的數字,這時就會有全方面的危險。

我要利用最後一點時間來討論我的主題,究竟看不見的人民如何透過這項計畫浮現出來?很遺憾的我並沒有辦法看到。在此我要講一個案例,馬英九前總統在2007年年底曾說過一句話,他說:「我把你當人看。」,這樣的說法好像看到了人民,這句話他是對誰說的?當時他是對著新北市溪洲部落陳情抗議的民眾說的。當馬英九把溪洲部落的人當人看之後,溪洲部落的人就變成人了嗎?2007年到現在已經是2017年了,經過10年的時間,溪洲部落的人民還在向這個行政體制,包括中央、地方、原民會、新北市爭取資源,居民還是住在原來的地方,前年蘇迪勒風災,部落淹水4公尺高。這雖然是一個小的挑戰,整體經費還不到1億元,但它卻是一個新的挑戰,政府如何可以看到人民,如何在相關行政措施當中把人民放進去,這是溪洲部落在過去10年所學到的教訓,在此謹提出來與大家互相學習,謝謝。

主席:請黃委員偉哲發言。

黃委員偉哲:主席、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同仁。其實今天公聽會的主體是各位,身為立法委員,我們一定要聆聽許許多多來自專業及地方政府的聲音,不過我們也是地方的一份子,有些看法必須在這個時候提出來。今天平面媒體登載幾位專家學者的看法,他們批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既不前瞻又沒有規劃,這些論點有的我們了解,有些我們並不同意。300多頁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呈現的效益評估看起來比較少,只有2頁提到效益以及GDP的增長、從何而來。這部分我們是同意的,因為政府重大建設的事前評估和效益評估必須非常審慎,過去已經有太多的蚊子館、不必要的建設或是被批評為肉桶政治的一些建設,我們希望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能夠避免掉。但是文中有些部分提到,這是不前瞻,綠能、光電等只占八千多億元裡面的幾百億元,這是不夠的。我要提醒大家,這不僅是前瞻,而且還有「基礎」。我不是代表地鼠國來講話,不過我必須請大家正視,台灣的城鄉差距是非常大的。

剛才有老師提到,水利建設已經花了很多經費,是不是還要再投入?大家想想看,光是台北市淡水河、基隆河的整治就花了一、兩千億元。而過去不論是8年800億元或6年600億元,散布在台灣其他地區的河川的補助,包括中央管和地方管的部分,以及中央管河川的防洪計畫,加起來還比不過台北市基隆河和淡水河的整治經費。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台北市的防洪頻率是200年,我們台南的防洪頻率只有25年,因此對上述的看法我們並不完全同意。

固然,把台灣分為天龍和地鼠是不當的,但如果只從典型的台北觀點或雙北觀點甚至是北部觀點來看待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覺得對許多基礎建設還在努力的地方來講是不公平的。台北有捷運,高雄有捷運,台中即將興建捷運,我們不求一定要有捷運,但是台南現在連公共運輸系統、公車都是現任市長、副市長在這幾年內重建起來的。在2008、2009年之前,我們的公車系統是崩壞的,民眾如果要去洽公辦事,只能靠自己。即便台南市成為六都之一,還是有很多很多的基礎建設要做,無怪乎這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對基礎建設尤其是軌道建設會那麼著重。當然我必須強調,軌道不是一切的解決方案,而且不管是直轄市或縣市,對軌道建設或公共運輸系統的需求程度也不一樣。所以我同意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很多內容還需要再評估,包括地方的需求性、中央的評估、盈虧的課責,都需要好好地思考,這一點我們都同意。

我們願意用不帶政治性,而是帶著專業性的角度聆聽各位學者專家的寶貴意見,也希望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對地方、對中央、對國家的發展都是最好的,即使30年後再來回顧都覺得是有益的,就如同我們現在回顧當初的高速公路、高鐵、機場以及機捷的建設一樣。過去很多人說高速公路是服務有錢人的,高鐵也是有錢人在坐的,現在回頭來看,當初這些建設都是必要的,謝謝各位。

主席: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黃書禮教授發言。

黃書禮教授:主席、各位委員。我相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政府花了很多時間做出來的,不過沒有一個計畫是一百分,我在此提出的建議也是基於善意,希望計畫的研擬單位可以做更好的改善。

首先,關於這個計畫的性質和形成,這個計畫雖然名為「前瞻」計畫,不過給人的感覺好像是為了要增加公共建設而提出來的。事實上,前瞻計畫應該考慮更長遠、更全球化,以全球關注的焦點為主。另外,各計畫提到的目標比較淺顯,比如說軌道建設是為了便捷,綠能是為了環境永續,這好像是理所當然。我相信每個計畫的背後應該有更前瞻性的目標,例如軌道運輸應該是為了節能減碳,綠能可能是要因應未來化石能源短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比較重要的觀念在這個計畫書裡面好像有所遺漏。因此我在此建議,未來這個計畫書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讓更多人有共鳴。而既然名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它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提升國民的福祉,這是我對這個計畫所做的第一個建議。

至於計畫的形成,有些人有點納悶,怎麼這麼快就跑出來一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相信研擬計畫的人一定很辛苦,但他們並沒有讓大家了解,這個計畫的形成過程是不是透過部門協商、有沒有找地方政府一起協商,大家共同研擬出來。如果有的話,或許應該說明清楚有哪些是過去已經存在的計畫、哪些是新政府要實現一些目標和理想所做的調整和改變。

既然今天的公聽會是針對總體面,我們在考慮總體目標時有幾個觀念要先提出來。第一個是Co-benefit,意思是說這個計畫中有5個部門的計畫,每個部門又有很多的子計畫,每個單獨的計畫除了本身的目標以外,有沒有衍生出和其他目標相關的共同效益?我提出了很多問號,答案應該都是「有」,只是計畫書沒有更完善地表示出來。

以氣候變遷為例,軌道運輸是為了便捷,綠能是為了不要仰賴過多的化石能源,但是這兩種建設對因應氣候變遷中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是正面的。但是計畫裡好像並沒有提出來,所以我在此提醒和建議。

除了共同效益以外,我們還要看計畫之間有沒有加乘的效應或是競合的關係。我們先看加乘效應,軌道建設和城鄉建設是不是應該相輔相成,也就是軌道建設可不可以促進城鄉建設?

我相信答案是有的,只是好像這裡沒有提出來。智慧化是不是也可以和軌道運輸、城鄉建設一起相輔相成?應該也是有的,不過這裡好像有點太強調預算及項目,而把其背後的精髓忽略掉。如果提到計畫間的競合,軌道建設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它又會促進地方開發,好像又造成另外一種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這每一個計畫對氣候變遷理念本身的trade-off,是不是應該多說明清楚?像水資源建設,剛才也有先進提到,可能是比較偏向水利工程建設,所以會用到很多的水泥,那這樣的建設本身是不是又增加溫室氣體排放?所以這個建設本身對氣候變遷可能既是一個正面、又是一個負面的影響,其中就是有trade-off存在,這些是不是都應該說明清楚?另外,軌道建設本身也衍生很多土地開發,而土地開發又會產生多少溫室氣體排放?顯見計畫本身可能的單一目標或背後衍生的效果是多方面的、是多元的,我希望未來在計畫研擬單位說明時,可以把計畫背後的精髓講得更清楚,這樣應該會讓大家有更好的共鳴。

接下來我們來看城鄉建設部分,有關水環境建設,大家提到海綿城市、公園雨水調節池等等,我覺得這些好像應該是屬於城鄉建設的一部分,不應該把它視為單獨的部門計畫。報告書中提到的城鄉建設,我個人是覺得內容有點狹隘,都是一些停車問題、道路問題等等,我反而覺得城鄉基礎建設不是為了建設而建設,而是應該強調城鄉建設本身是可以統合另外4個計畫,不管是水環境、綠能或軌道,這些都跟城鄉建設有關,為什麼不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的統合城鄉發展?這次公聽會有很多地方政府首長、局處長參與,這就是讓城鄉發展可以做一個統合相關建設的很好機會。對於城鄉發展,我想各個城鄉未來更應該提出他們的願景與構想,比如低碳、韌性或智慧等等,這些名詞我相信你們都聽過,也都有試著嘗試做,這次這麼好的機會,有這些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什麼不跟這些低碳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結合在一起,利用城鄉統合這些相關基礎建設?我想這樣才比較有意義。

最後一點我要提出的,就是這個計畫比較缺乏的部分,也就是應該加強空間面。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國土計畫法去年開始實施,現在內政部也如火如荼在加緊研擬國土計畫,在歐美國家,空間計畫或國土計畫是最能夠協商各個部門間衝突的機制,同時,也可以透過城鄉發展、土地使用的配合,創造部門計畫之間的雙贏,空間計畫甚至在歐美國家也是一個因應氣候變遷最重要的工具,不過,很遺憾的是,相信在台灣進行國土計畫的政府機關或是學者專家們,一聽到前瞻計畫,大家憂心的可能是還要用多少土地?還要犧牲多少農地?會不會對目前正在研擬的國土計畫又是另一種浩劫?還是國土計畫又得間接、被動的配合?我認為既然我們有這麼好的前瞻計畫,是不是應該讓國土空間計畫適當的在這個時候介入,讓國土計畫能夠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透過國土計畫來協商各個部門的前瞻計畫。以上是我個人對前瞻計畫的淺見。謝謝大家。

主席:請徐委員志榮發言。

徐委員志榮:主席、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同仁。我身為民代,我有義務反映民意,我也有責任要告知政府,我不是柯市長說的搶錢心態,今天我要講的可能跟他講的是相反的。原本我應該很高興,甚至要向政府道謝,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有關水環境建設第三項策略與行動方案實質建設裡的129.42億元的「天花湖生態水庫工程」,這是規劃了十幾年的計畫案,但是我不僅高興不起來,而且還嚇了一跳。早上我們徐縣長也講過,苗栗已經有5座水庫,包括鯉魚潭水庫要供應大台中、永和山水庫要供應新竹,以及大埔水庫、劍潭水庫與明德水庫。我們不需要再有第6座水庫,5座水庫已經有亮點了,難道還要我們做第6座才有亮點嗎?其實有幾座水庫倒不是特別重要,問題在於天花湖水庫是引用後龍溪水,於公館鄉福德村設攔水壩,並用越域引水的方式,將經過公館鄉的七、八個村,距離長達近10公里,寬及高都是5公尺,施工方式可能會用到炸藥。更何況這七、八個村會經過土石流潛在危險區及地震斷層帶,我們的鄉親可說是寢食難安啊!

104年的6月份到8月份,水利署的水利規劃試驗所在公館鄉開了七、八場公聽會及座談會,全程錄音及錄影,這一大本幾乎都是出席人數,你們看看我們的鄉親有多熱烈要來關心啊!本席參加了好幾場,全場幾乎沒有一個人贊成,甚至有衝突的場面,我還幫忙勸架說,因為大家都是公務人員,請讓他們將程序走完,至於反對的聲音則歸反對。包括比較下游的銅鑼鄉中平村,也是銅鑼鄉的穀倉,還有苗栗市的農民鄉親,他們都擔心水會流不到下游,屆時灌溉用水該怎麼辦,因此他們也是極力反對。本席講一句比較不衛生的話:「生雞蛋沒,放雞屎有」。

雖然苗栗有5座水庫,早上縣長也說過,我們是全國自來水普及率的倒數第4名。天花湖水庫要在公館鄉做,該鄉是苗栗最大的一個鄉,人口則是第7大,大家可以想像自來水的普及率是多少嗎?頂多30%出頭,當然不能完全責怪政府,可能鄉親的用水也有問題。我建議這筆經費是不是能用於提高普及率,甚至可以運用在降低漏水率上嘛!錢應該花在刀口上,苗栗可能還有更迫切建設經費的需要,為什麼不用在那邊呢?

我們最會溝通的小英政府,應該好好與地方溝通、溝通、再溝通,若未取得地方共識以前就貿然施工,我們地方不單是不歡迎,為了保衛我們的鄉土,講嚴重一點,我們的鄉親會誓死反對!

主席(陳委員曼麗代):請余委員宛如發言。

余委員宛如:主席、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同仁。本席要談談有關數位基礎設施的部分,這部分約有七百多億元。世界經濟論壇對於數位基礎建設的主要範疇如下:第一是上網所需的有線及無線網路;第二是可以連接上服務的各種Devices;第三是Servers及Storage,即資料運算所需的伺服器及儲存設施;第四是能夠建構有效率服務的資料及平台。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報告中還特別提到,如果缺乏數位運用,基礎建設將不知為何而戰,而運用層面也應該跳脫純粹資訊提供、社交或娛樂,進入高階領域,比如醫療、教育、政府服務、救災及數位經濟。

世界經濟論壇又提到,根據G20在2016年的數據,數位經濟占GDP的總比,發達國家約為8%、開發中國家約為18%,平均是11%,每年平均以超過10%在成長,而新興國家更是達到12%至25%,也超越同期總體經濟的成長率,這正是我要強調數位前瞻基礎設施重要性的原因。小英總統的5加N計畫轉型,還有全球趨勢真正前瞻關鍵的部分,在此榮景之下,更重要的議題是有關網路安全資訊的維護,或是交易、溝通明確性的協作確保。

世界經濟論壇也指出基礎建設不會自然發生,在缺乏遠見、計畫、投資及創新等元素時,基礎建設的發展就會卻步。總而言之,世界經濟論壇認為數位基礎建設發展的三個核心要旨,第一是確保長期數位經濟發展的行動、政策,或是一種投資的長遠性及持續性;第二是移除數位基礎建設發展的障礙;第三是制訂有效的政策,以促進網路生態系的投資及創新。今天政府要在數位發展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過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給我國的一個評價,過去10年台灣電信業者在網路建設投資超過3,000億元。我國固網及寬頻在世界的排名是第19名,也算是名列前茅。然而政府及立法機關的效率卻排名全球的第104名,換言之,政府及立法機關是數位發展建設的絆腳石。從WEF的報告,不難看出對於台灣的評鑑,事實上,我們的缺點是,如何確保長期數位經濟發展的行動,而政府主要的功能就在於移除數位基礎建設發展的障礙、制訂有效政策以促進網路生態系的投資與創新,第三個是維護領導網路資訊安全,以及確保交易或是溝通明確性,為了達成以上三個目標,政府必須有效能、遠見、計畫與創新思維。換言之,我們更需要軟建設勝於硬建設,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數位建設計畫中,重點應該在於軟建設,更大於硬建設,事實上,我們有很多沒有做到,世界經濟論壇給予我國第104名的評價並不冤枉。這些軟建設應該包含:一、營造適合數位經濟、網路經濟發展及投資的友善環境,特別是管制性法令的全球同步;二、5G世代到來,所預先準備的基礎建設工作,包括光纖、電源線落地的管道建設等等;三、領導網路資訊安全的維護及確保交易或是溝通明確性;四、為了有效執行這些任務,政府必須建立專責單一體系的資訊長制度,以協助政府能夠有效地來推動。

換言之,雖然行政院表示,數位基礎設施建設計畫來自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計畫,事實上,這個創新經濟計畫編列1,700億元,我期待在這次公聽會之後,這筆預算不要重複錯置,真正該放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是我剛剛提到的那些具有前瞻性、應用性,且最基礎的設施。以這個計畫而言,我們比較擔心的是整個邏輯都錯了,包含以上到下、大政府的發展。其次,它還是偏重在產業思維,這個計畫裡面不乏一些好的計畫,但是我建議可以放在產業發展的預算之下去執行。再者,這些分項計畫都是堆疊的,無法整合與預期這些效益。最後,事實上有些民間業者是以PPP的方式引導民間資源進入,前瞻的建立未來數位基礎。以上是我建議的一些重點,還是期待今天公聽會之後,數位基礎建設計畫可以不必那麼急迫,可以有更多的討論及思考,將它的精髓抽出來,才不會讓預算配置錯置,謝謝。

主席(邱委員議瑩):現在截止委員發言登記。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邱委員志偉及蕭委員美琴均不在場。

請施委員義芳發言。

施委員義芳:主席、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同仁。近幾天召開了5場公聽會,本席是具有工程專業背景的立委,出席了每一場公聽會,也聆聽很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另外還有一些縣市首長的意見,每一個意見都很寶貴。本席認為無論再好的政策都應該要看到核心的問題,澈底執行讓人民有感,前瞻就要有願景,基礎建設必須符合人民的需求及地方的需要。自行政院推動前瞻基礎建設以來,各縣市政府也卯足全力,一直在爭取特別預算,此時我要建議政府,公共建設必須以宏偉、整體國家的發展方向為考量,不必淪為各縣市政府搶錢的工具,避免造成浪費或是浮濫的建設。本席整理過去幾次的建言如下:一、有關綠能,綠能是政府出資最少的,但是民間要投入更多,在執行時,如果沒有良好的執行方向,發揮不出乘數效果,這將會造成政策失敗。二、落實保護本土產業,離岸風力在於船隊或者技術上及碼頭的建構尚未澈底完成,此時我們又投入這麼多的資源,希望落實保護本土產業,也不至於淪為外商所控制的產業。另外,就是落實高科技的轉移,前段時間有兩座風力發電,不可能從國外技術轉移,但是這次有上千座風機,我們可以趁著此時,落實國內風機技術的轉移,避免淪為國外的附庸。接下來,有關金融業的融資方面,因為從9,000多億元的民間投資而言,政府金融體系一定要投入以及建立保險制度。此外,關於缺工的問題,整個基礎建設投入8,800億元的同時,我們必須知道國內缺工的情形相當嚴重,例如海洋建設或船隊,又或是海洋基礎工程,缺工的情形相當嚴重,我建議政府各部會應該整合缺工的部分。至於水環境方面,應該導入新思維,例如以水循環經濟理論,師法台積電在廢水回收達到九成的情況。另外,結合高科技產業,例如成功的案例─以色列的節水滴灌方式、新加坡的再生水及荷蘭的防災系統等等。此外,在親水、生態及發展觀光方面,應該確實落實,藉由這次的基礎建設把它做好。

三、有關數位建設方面,台灣網路的覆蓋率很高,為了追求高EPS,過去寬頻網路建置並未普及、也未達到升級,所以在這次應該確實加強並普及建構寬頻。另外,台灣在電玩遊戲比賽中常常獲得世界冠軍,但是這些軟體都是國外的,我們希望政府能夠落實協助本土產業建立台灣品牌。有關預警防災系統,國內有很多平台,但是一直未建構防災系統,也沒有好好整合,希望在這次的計畫當中,能夠建構國內的防災及預警系統。至於軌道方面,我們應該請政府詳細考量交通的整體性,也應考量與鐵路的競合與轉乘關係,以及與海、空航運的整合,這確實是重要的一件事。另外,本席希望政府有新的思維,融入高鐵環島化的評估,沒有屏東就沒有台東,沒有宜蘭就沒有花蓮,與日本一樣,它將北海道、九州及本州全部串連起來,所以在高鐵的部分能夠確實評估。軌道建設必須結合設計、營造產業及製造業,將整個生產產業鏈結合,所以國外的技術轉移非常重要,對於這次要成立本土的軌道認證中心,本席樂見其成,也希望它能夠整合國內的研發單位。在城鄉發展方面,避免蚊子館的建立與浪費。其次,優先處理安全及危險老舊建物,這件事相當重要,因為對於救災或教育體系都相當重要,針對危險老舊教室及政府警政體系建築物的補強,必須確實落實。再者,優先考慮C級長照機構,例如偏遠的花蓮、台東及屏東等原鄉,應該建立好C級長照機構。另外,一地方一特色方面,應該確實落實。

最後,本席強調,台灣的永續發展必須考慮後代子孫,要建構一個優質的環境與藍圖,希望藉由這次的前瞻計畫,能夠落實保護本土產業、高科技的轉移及人員的節制,達到非核家園目標,再創台灣風華奇蹟。

主席:請張委員麗善發言。

張委員麗善:主席、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同仁。今天是前瞻基礎建設第6場公聽會,對於這次耗費8年8,8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我們從很多專家學者口中聽到的評價是有褒有貶,有優點也有缺點,而這8年8,800億元中包括了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軌道建設及城鄉建設等,這次是用特別條例、特別預算的方式來編列,然而是不是所有編列的預算都有其合理性或正當性呢?也就是說,政府現在用舉債的方式來做8年8,800億元的建設,民進黨政府說,這是為了下一代打造30年的建設基礎,聽起來非常好聽,但是不是華而不實?是不是反而會讓這項預算的編列債留子孫?因此,這個預算應該要有幾個前提,也就是說,一個重大建設計畫是不是要經過可行性分析?要不要有環境影響評估?甚至是不是要提出相關的土地使用計畫及土地徵收計畫?在這本厚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書中,其實我們最想看到的是對整體經濟效益的評估,但是在這360多頁當中,只有3頁是針對整體經濟效益的評估,因此,對於到底要不要順利通過這次前瞻基礎建設的特別條例,要不要順利通過這項預算,相信至今還有很多鄉親都是劃下一個問號的。為什麼會劃下問號呢?因為到底你們在這個特別條例中所編列的預算有沒有重大性或急迫性?

921的災後重建,當時死傷2,500多人,也有1萬多人受傷,其損傷範圍超過7個縣市,全台經濟面臨很大的危機,損失大概超過3,700億元,當時政府以因應重大災變等緊急需要編列了3,000億元的特別預算,計畫用6年時間進行重建,我們沒有意見,因為這是國家所面臨的重大缺失、重大損害。此外,先前莫拉克颱風導致小林村整個滅村,當時政府用1,000億元來彌補這個缺口,我們也沒有任何意見,但是,這次的特別預算卻是不受舉債上限的限制!回顧去年林全院長做報告時曾說:編列106年度總預算的主要目標是要平衡預算,且債務成長率以不高於前3年的GDP平均成長率為目標,且預算編列要保守穩健。這是林全院長在去年8月所說的話。然而,蔡英文總統卻在今年2月6日表示,要將以前馬政府「健全財政方案」所留下的8,000億元一次花光!大家可以算一算,2月6日至今滿3個月了嗎?還沒滿3個月。這就如同我剛剛說的,一個重大的方案必須要有很多興建計畫,連所有的方案都還沒成熟,就看到蔡英文總統到處去送大禮、發紅包,連交通部部長也是,你跟他要蘋果,他說給你香蕉,我明明就是要直鐵啊!結果他說給你輕軌好不好?所以到底有沒有因應當前縣市的需要?有沒有因應現在國家整體的需要?因此,今天前瞻基礎建設之所以會面臨到這麼大的質疑,就是因為大家都認為它是個綁樁計畫,在8年8,800億元中,85%都用在綠色執政的縣市,光一個高雄市就用掉1,500億元!包括台中、台南及桃園就已經囊括大部分的資源。讓我們感到非常難過的是,前瞻基礎建設有前瞻,卻沒基礎。

其實我剛剛很欣慰,因為聽到民進黨的余宛如委員說,今天我們不需要很多的硬體建設,其實我們需要的是人才的培育。但是,今天看到的卻是資源容易發放,易生難養,也就是說,未來蚊子工程會不會造成地方政府在維修管理上的負擔?如果站在我的立場,我想問綠能建設要先編這243億元做什麼?你們一般預算已經編了256億元,國營事業已經編了2,700多億元,整個民間投資已經超過1兆4,000多億元,為何最後又再編列243億元疊床架屋,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台南沙崙科學城。

我來自雲林縣,雲林縣是太陽能光電的最大產地,蔡英文總統也曾說,前瞻基礎建設不會讓雲林人失望的。然而這243億元,最終卻有三分之二的經費是用在台南沙崙科學城,即162億元。甚至水環境建設的2,507億元也是有前瞻沒基礎,連排水系統的源頭─農水路都沒有編到任何一點經費。

前來參與公聽會的專家學者的意見都非常寶貴,我們就事論事,因為國家只有一個,政府在全面執政、全面負責的同時,絕對不能玩兩套標準,我們希望把錢花在刀口上,現在民眾對於前瞻基礎建設及政府的執行力是有疑慮的,所以你們真的要好好想想,到底這些舉債是會為台灣帶來真正的經濟復甦與繁榮,還是會債留子孫?這是非常值得深議的地方,本席提供以上的意見,謝謝。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陳委員曼麗、廖委員國棟、蔡委員易餘及簡委員東明均不在場。

現在請新竹市政府沈副市長發言。

沈副市長慧虹:主席、各位委員。今天是最後一場公聽會,也給我們新竹市一個總體發言的機會。我的發言很簡單,第一,前瞻基礎建設確實是城鄉再發展的機會,因為各縣市可以藉此盤整自己區域內有什麼是需要再加強的,有什麼是不夠的,什麼是強項,什麼是弱項,更重要的是,中小型城市的未來是必須藉由前瞻基礎建設來做願景的發展,可以盤整過去、補給不足,過去不完善的、缺乏的,都應該藉此機會做盤整,盤整後有了願景,才能塑造,甚至發覺不夠的地方,我們才能去截長補短。因此,我們非常肯定前瞻基礎建設給新竹市一個最好的機會,讓我們得以了解新竹市的不足之處,以及還有什麼是需要加強的。

以新竹市為例,2016年的資料顯示,新竹市的創稅能力是1,100億元,當然我們要非常感謝早年的願景,讓新竹市得以藉著產業來發展,

但新竹市並不是只靠一個竹科的發展,以鄰近往北邊的新竹縣而言,湖口傳統工業區逐漸在轉型,我常講湖口是2.0的工業城再進化。其次,竹北生醫園區包含學校及人口的引進,以竹北廊帶而言,它還在活絡。再者,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中心往南,苗栗部分剛剛縣長也講過。因此對台灣而言,從湖口、竹北、新竹科學園區,到竹南、頭份、銅鑼,是一條活絡的產業廊帶。新竹市的企圖無非是希望做竹竹苗的核心城市,我們依此看待新竹市的整個建設。有效益的投資應該用最適化思考,從來不會是最佳化的思考,因為沒有最佳化方案。我們以讓新竹市成為竹竹苗中心城市的思考,以及基礎建設的補足,去想像新竹市的未來。

新竹市30多年來的創稅能力一直很高,我們感謝科學園區帶來這樣的結果;加上這裡有5所大學,使我們能夠在地就學、在地就業,讓很多民眾不用離鄉背井,不用面對照護長輩時南北奔波的狀況,所以新竹市的環境相對穩定;但是30多年來,基礎建設並沒有很完整,因此我們藉著前瞻基礎建設的議題,提出新竹市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整體願景。我們提出的是可長可久的基礎建設,包含輕軌、準點、舒適、安全,更重要的是全齡適用,因為有老弱婦孺。人口組成中,14歲以下的人占18%,老年化的程度雖然不高,是11%,但是未來終究還是有這樣的需要。另外,設立大車站的平台,縫合前後站達到區域均衡,相對的也可以協助臺鐵提高服務效益及旅客服務。

我不再贅述太多,跨域整合不只是行政地域的整合,還包含計畫橫向綜整的整合。民眾的需求及有感與否,向來不分顏色,對城市願景跟規劃的人來講,只有民眾的需要才是最確切的。新竹市提出的計畫沒有顏色的區別,對我們而言,所有民眾的需要才是應該真正認真對待的。對於所有的建設,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竹市的輕軌計畫、國際展覽中心等基礎建設,無非是讓竹竹苗生活圈的民眾都有更好的基本需要。謝謝行政院,也謝謝立法院給我們機會,新竹只有更努力。

主席:謝謝沈副市長。

請臺南市政府張副市長發言。

張副市長政源:主席、各位委員。早上9點等到現在是3個半小時,但是爭取5分鐘的發言,個人覺得很值得。首先還是要感謝中央政府──行政院及各部會,提出臺灣未來30年的需要─前瞻基礎建設,其中有五大項目。這兩天大家都在談,好像各縣市都在搶錢,其實大家不是搶錢,而是有需要。舉幾個例子來說,臺南針對這五個項目都有提出要求,不是我們要搶錢,而是我們確實有需要。以軌道建設來說,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延宕了20年,今年終於動工,我們還要再往北延伸,因為永康的發展有這個需要;再者,臺南是六都裡唯一沒有捷運的,所以我們有此需要。臺南市並不是今天才提出,事實上,我們好幾年前就開始規劃,先用公車捷運化的方式培養路廊、運量,現在覺得時間成熟了,剛好配合這次政府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提出來。

第二個,臺南雖然是六都之一,但是臺南也是臺灣最容易淹水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受到地形影響,山川很多。我們這幾年非常感謝中央各部會,包括經濟部各個單位協助我們在治水方面的努力。老實說,已經改善很多,但是治水非常花錢,我們感謝中央能夠納入水環境的項目。我們的目標不但是要治水,而且還要親水,讓水變得不可怕,它是可以親近的,可以改造環境,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空間。

第三個,我們也感謝中央把綠能科學城放在臺南,臺南也是綠能相關產業非常發達的地方。這個部分雖然是中央主導,但是臺南市政府會全力配合中央各部會,包括科技部,大家一起努力。

第四個是數位建設。大家都在推動智慧城市,臺南也努力了兩、三年,有數位建設的上位計畫指導,我相信我們的整個智慧城市一定可以藉著數位建設往前邁進。

第五個是城鄉。昨天是城鄉建設的公聽會,有很多人要求直轄市不要搶城鄉的建設,臺南市雖然是直轄市,但是我們也有偏鄉,人口不到1萬人的區域就有4個,不到2萬人的有8個,不到3萬的有20個。如果能夠挹注很多城鄉建設的經費,我們就可以讓城鄉均衡的進度更快。這部分我們也有提出幾個計畫。

我個人提出幾個結論,首先,這幾天我參加了3場公聽會,我覺得我們應該不分南北、東西、城鄉及顏色,大家一起努力。關鍵是這是不是國家需要的?是不是社會需要的?是不是民眾需要的?如果是的話,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設臺灣的未來。為了配合前瞻基礎建設能夠順利推動,我們會跟中央攜手通力合作,也會努力克服財政、行政及執行上的困難,我們也希望能夠在預定的期程裡完成。臺南的提案都經過審慎評估,也考量到它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我們財源的配合度。我相信推動這個計畫之後,能夠帶動臺南整個城市的發展,讓人民有感。

最後,前瞻基礎建設的各項計畫已經納列的部分,請中央各部會儘速審核,完成正式的核定;另外,競爭型的計畫部分,也請中央各主管部會早一點確認競爭的機制,讓我們可以全力配合。感謝大家,謝謝大家。

主席:謝謝張副縣長。

請臺中市政府林副市長發言。歡迎你回到立法院。

林副市長陵三:主席、各位委員。回想十幾年前,我在這個質詢台經歷過許多次的施政報告及備詢,今天又來到這個質詢台備感榮幸,同時也感到很親切。相信各位都知道,一個有能的政府,除須有前瞻的治理及效率的行動外,更重要的是要呼應市民與社會的需求。中央提出「綠、數、水、道、鄉」五大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不僅切合民意所向,更有助區域平衡及地方整體共榮發展,達到奠定國家未來30年的基礎發展及目標。在此感謝中央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的用心,藉由擴大公共投資,將能帶動國家的經濟成長,打造啟動下一世代發展所需的基礎建設。

就臺中市前瞻建設基礎綜合的觀點,說明如下:第一,感謝中央支持臺中,納入軌道建設與會展中心,在軌道方面,這次前瞻計畫的軌道建設中,已優先將「大臺中山手線」、「捷運藍線」、「捷運綠線延伸到彰化」等3項計畫納入,在此代表林佳龍市長及臺中市民感謝中央政府對區域均衡發展的用心跟努力。大臺中山手線經費計932億餘元;捷運藍線的建設計畫計841億餘元;捷運綠線延伸到彰化的經費為138.95億元,透過捷運綠線延伸到彰化,未來從臺中到彰化只需9分鐘。除了已核定的3項計畫以外,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努力爭取「雙港輕軌捷運」、「捷運藍線延伸至屯區」(未來進一步延伸到南投以及臺中港)、「捷運綠線延伸到大坑」與「苗栗海線雙軌化」。這4項建設落實中臺灣的生活圈,期盼中央給予支持,從而創造大臺中500萬民眾的福祉。其次是「打造臺灣會展中心」,製造業在中臺灣的發展早已成為強盛的產業鏈,但受限於會展場地不足,大型工具機展都要到臺北,造成發展上的限制,因此市府積極爭取中央協助,希望會展中心成為中部地區產業及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

第二,中臺灣崛起,請續予支持水環境、道路以及中臺灣國際創客聚落,除方才所講的軌道建設以外,我們提出5個亮點計畫,其他的3個亮點計畫也請中央能給予我們支持,首先是環線公路網整合,包括「台74線增設匝道跟智慧交通的管理」、「都會環線串連計畫」及「中彰路網串連計畫」。其次是綠水園道,在水環境的部分,臺中市水環境改善、水患治理及水資源永續三大主軸,其中在水環境改善部分,柳川臺灣大道到民權路段環境改善有成,深獲廣大市民的認同及好評,因此臺中市進一步提出麻園頭溪、梅川、柳川、綠川、旱溪、筏子溪以及潮洋溪等7條河川的治理,希望創造與水共存的親水空間。端午節將至,臺北市可以在基隆河划龍舟,而新北市在碧潭,臺南在臺南運河,高雄在愛河,唯獨臺中要到彰化線鹿港划龍舟。所以我們期盼筏子溪的整治,臺中市市民在兩年後可以在臺中市看划龍舟,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關於排水治理方面,我們希望南山截水溝、筏子溪及九渠溝等河川治理,讓臺中市民免於淹水的痛苦。方才有好多專家學者談到氣候變遷的問題,旱澇不平均的問題益發嚴重,但是我們有水處理中心,亦即過去的污水處理廠,將處理以後的放流水再利用,我們希望放流水的再利用可以補足自來水的不足,而成為都市的小水庫。譬如處理過後的水可以在都市中建立中水道的系統,也可以提供附近工業區的用水,補足自來水不足的問題。另外,中臺灣的國際創客中心希望能夠在臺中火車站形成聚落,增加就業機會。

最後我做個結語,中央與地方的合作是翻轉臺灣經濟的不二法門,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臺中市在林佳龍市長就任之後,立即全盤檢討市政建設以及都市計畫,並提出到2025年的臺中好生活旗艦計畫,具體落實政見,兩年來,譬如爭取將臺中航空站升格為臺中國際機場;舊城區柳川整治、臺中公園內日月湖湖水的清淤整治、目前正在進行綠川的掀蓋跟整治、豐原地區軟埤仔溪的整治,葫蘆墩圳的掀蓋及整治以及捷運綠線明年就可以試運轉等等,以上各項都是臺中市的成績。臺中市現在也正處於「囝仔轉大人」之時,在這個關鍵的時候,需要有大的建設,譬如明年臺中要舉辦2018年的世界花卉博覽會,後年2019年舉辦東亞青奧的運動會,也將提升城市的國際能見度,因此,臺中市對前瞻計畫的規劃跟願景樂觀其成,期待透過中央這一劑大補帖,能讓臺中市的建設脫胎換骨,強化中部區域治理的成果。因為時間不夠,有關效益的部分,容我們會後再以書面補充,謝謝。

主席:今天與會的專家學者均已發言完畢,接下來請龔副主任委員做總結。

請國發會龔副主任委員發言。

龔副主任委員明鑫:主席、各位委員。對於今天與會專家學者、立法委員還有地方縣市政府提供許多寶貴的經驗及建議,在此敬表感謝。各位所關心的財政紀律、城鄉及區域均衡、五加二產業的連結以及計畫的研擬方向、推動的原則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等等建議,以下分成幾點向各位說明,包括本計畫推出的時機、方向、作法、財政紀律、規劃跟執行的流程這幾項。首先在時機方面,許多與會的學者專家特別提到全世界現在整個景氣的發展上,早期是推動貨幣政策,但是貨幣政策推動的有效性,事實上已經在下降了,所以紛紛轉為財政政策,但是很多與會專家也懷疑財政政策的有效性,用這個方式推動是不是跟凱因斯的需求面想法有關,但是我們都知道,美國重要的經濟學家Robert Barro,事實上在1990年就提出公共的資本支出是可以促進內增性的經濟成長,所以我們怎麼秉持把資源引導到公共建設、引導到民間投資、促進經濟成長,它可以產生內增性的經濟成長,活絡整個經濟的發展。晚進很多經濟研究跟學者,從過去臺灣經驗來講,事實上公共資本的支出的確也創造了經濟成長和增加社會福利,各位可以google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第二,在方向上來講,我想這次的方案著重在前瞻性,所謂的前瞻性就是為了下個世代的生活條件,還有為了下個世代產業發展的條件,所布建的基礎建設。剛才有很多與會委員跟專家講說這個條件不會自動產生的,我們一定要自己去做努力、去布建,這個條件才會產生。WEF的評比非常清楚,臺灣的基礎建設,尤其是前瞻性的基礎建設已經落後給四小龍,我們必須急起直追。各位與會專家也關心這樣的一個前瞻基礎建設是不是跟我們的數位經濟、綠色永續、循環、五加二的產業發展相扣連,事實上我們整個規劃的方向,的確是往這個方向做設計。我們相信前瞻基礎建設的每一塊錢都會花在這個土地上,希望能秉持這樣的原則去建構下一個世代的生活條件,給下一個世代的產業發展一些機會。

第三,在做法上,大家所關心的是這樣的計畫發展,是否能由政府跟民間來共同合作,創造民間更多的投資機會。其次,中央政府的相關計畫可不可以跟地方的發展共同攜手打造,讓這個效益真正可以落實在地方與民眾的身上,我們一定會秉持政府跟民間共同合作、中央跟地方共同合作這二個原則來做為發展的基礎。

第四是有關財政紀律的部分,財政紀律重要的指標是財務去除以GDP,如果我們因為這樣的基礎建設去滾動了我們的GDP成長,這樣的指標事實上是不會增加的。即便是在預算的支出上,我們也會秉持著穩健的原則,本計畫的執行時間總共是8年,所需要的財源在維持財政穩健的原則下,規劃分期籌編特別預算以支應建設經費。另外,為了嚴守財政紀律,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也明定了相關的舉債規範,平均每年總預算跟特別預算合計仍受公債法15%流量的限制。在存量方面,不增加累計債務占GDP40.6%的上限,這個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假如因為我們支出的增加,創造了更多的GDP,基本上這樣的比例是不會增加的,而且院長更宣示維持現有負債占GDP36%的比重,以維持穩健的財政政策。

第五是有關規劃跟執行的流程,前瞻建設計畫基本上都是由行政院偕同各相關部會盤整檢討,挑選出具有前瞻性的一些計畫,並優先納入配合區域聯合治理的跨縣市建設,以及過去投入不足、發展動能較為不足地區的重要基礎建設,藉以促進地方的整體發展以及區域的平衡。後續個案計畫也都會進行成本效益的評估,並遵循嚴謹的程序進行專案審議,確保經費的合理性。有關先期作業的部分,過去的特別預算大部分都只是公共建設預算而已,大部分是由國發會來負責,本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公共建設以外,還包括科技建設,我們會根據其計畫性質,科技預算應該由科技部先辦理先期的作業,未來仍依循性質推動的一些先期作業,分別由國發會跟科技部辦理先期作業,並不是由中央執行機關執行。本計畫推動以後,本會也會適時滾動式檢討,以確保計畫的執行效益。

後續各部會也會全力投入這個計畫的推動,並協助地方政府確實落實執行,並廣納各界的建議,適時調整計畫的執行策略。國發會作為前瞻特別條例的主管機關,後續也會積極協調各中央執行機關,務必達成既定的相關目標跟預期的效益。前瞻建設的意義在於創造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的產業發展條件,為下一代打造更好的臺灣,我們期盼中央跟地方攜手、政府跟民間共同合作,一起打拼,以上報告,謝謝。

主席:非常感謝各位學者專家以及各縣市政府首長所提供的寶貴意見,所有人員的發言以及所提供的書面資料,我們除了刊登公報以外,還會製作公聽會的報告,發送給本院全體委員以及所有出列席的人員參考。本席再一次感謝所有與會人員的參加與發言,六場公聽會到此結束,現在散會。

散會(12時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