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第10屆第2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

時  間 中華民國109年10月22日(星期四)9時至11時49分

地  點 本院群賢樓101會議室

主  席 萬委員美玲

繼續開會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進行報告事項。

報 告 事 項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主席:進行討論事項。

討 論 事 項

一、審查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

二、審查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

主席:本次會議僅進行詢答,相關提案請於10月29日下午2時前提出。

請中研院廖院長報告,時間為12分鐘。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感謝各位與會,也感謝大院邀請我們來作報告。我們簡單就近期院務重點摘要如下,109年第3次院務會議中,決議通過數項專題研究中心,譬如生醫轉譯研究中心,我們成立了一個新興傳染病專題研究中心;環變中心則成立人為氣候變遷專題研究中心及空氣品質專題研究中心;生物多樣性中心是成立海洋科學專題中心;應用科學研究中心亦成立了量子光電專題中心。我們在研究成果方面,化學所陳玉如研究員及其團隊發現臺灣過半數肺癌患者沒有吸菸,也透過一連串的研究,找出為什麼沒有吸菸的這群女性,仍然有很高得到肺癌的機會,並將此機制解出來。另外,本院也首創第一個全世界合成的嗜甲醇菌,以獨創的理論推算大腸桿菌所需要被調控的關鍵酵素,然後修改其中基因,並進行人工演化合成。本院史語所數位文化中心與奈良文化財研究所等,創建了東亞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字資料庫及統合檢索系統,於10月13日正式啟用。

除此之外,我們參與國際合作,本院與美國國家醫學院及多個國際合作單位共同推動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全球近600位科學家提出1,330件以上的計畫申請。109年度臺灣就收件118件,經核准通過5件一至二年期計畫。在新冠肺炎防疫成果方面,取得本院抗原快篩技術授權的廠商,其中有一件產品已經獲得歐盟正式許可,也可在歐盟地區各醫療院通路(含一般藥局)銷售檢測試劑。我們與慈濟大學及醫院合作完成新冠肺炎血清雙抗體快篩原型,獲得TFDA專案製造許可,在9月已經空運超過3萬片至印尼,未來將以公益人道救援援助數個國家。

另外,在人文組方面,我們推動人文及社會科學的防疫研究等相關議題,譬如在社會學,我們探討社交距離政策對臺灣公共衛生的影響。經濟學則是探討封城的效益,還有防疫物資分配的經濟影響及紓困方案等等。在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裡面,我們持續主辦一年一度pitch day活動,而2020年為國際生醫智能加速器計畫,我們邀請英國的Astra Zeneca及美國Amazon Web Services來共同舉辦,這是每年由創服育成中心舉辦的。還有我們與食藥署舉辦2020年藥品法規科學審查研討會。在南部院區方面,我們的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的執行進度順利。第一階段南部院區採分期開發,「跨領域研究大樓(I)、溫室公共工程」已完工,預計今(109)年年底前竣工及取得使用執照。第二階段的模組化實驗室乾式實驗室及相關核心設施,預計111年底竣工、驗收及取得使用執照。大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亦於10月8日至南部院區考察。我們將在南部院區大力推動國家量子科技研究發展基地,進程如下圖所示。

其他的施政重點從110年起,我們重新規劃三大類型的研究計畫,第一類型,包括深耕基礎研究精益求精;第二類型計畫是挑戰關鍵與新興的議題;第三類型計畫是任務導向型的計畫。

在拓展國際交流方面,過去幾個月來陸續有數個國家到本院訪問或是視訊聯絡,譬如捷克科學院及學研機構代表到本院參訪。我們也積極參與國際研究計畫,譬如本院參與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籌辦Project Link跨國合作計畫。本院也主持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計畫,以臺灣為總部基地,也是亞洲與歐美三十多位學者匯聚的跨國研究團隊。

在招募及培育優質人才方面,我們今年已經從美國、英國、瑞典、新加坡、日本及香港等地陸續延攬外國優秀學者加入本院的行列。除此之外,我們也延攬國外傑出的學者擔任本院學術主管,近期到任的,譬如數學所所長李元斌教授,他是從美國猶他大學延攬回來的,也已經在2020年5月1日接任。另外,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程淮榮教授,從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延攬回來的,也已經在2020年8月1日接任。

我們也與各界共享學術研究成果,推動原住民文物返鄉共作展示,8月在屏東佳平社區舉辦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共作展,由本院與佳平社區發展協會共同策展,其中展出36件經典文物,包括部落領袖家族的貴族精緻上衣等。我們也與各大學合作推動人文講座,譬如本院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及國防醫學院合作開設中央研究院人文講座,迄今已開辦72門課程,修課人數人次約3,300名。

本院110年度預算編列情形如下:一般科技施政計畫預算方面,110年度預算數為112.13億元,較109年法定預算增編6.02億元,增列部分包括轉譯中心成立所需經費,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所需經費及南部院區維運及進駐經費,增列部分之比率為5.4%。

在110年度基金預算收入方面,主要是勞務收入24億元左右,公務預算撥款收入約10億元,財產收入約1.67億元。

有關基金預算支出方面,主要仍然為研發能量提升計畫,總共占約30億元,科研環境領航計畫6.71億元,育成中心計畫0.73億元,研發成果管理及運用計畫0.3億元。

在基金用途方面,以研發成果管理及運用計畫、育成中心計畫及培育菁英計畫為主要項目。

關於近期學術研究成果報告,由於項目繁多,請各位委員參見書面報告,謝謝。

主席:現在開始進行詢答,每位出席委員詢答時間為8分鐘,列席委員詢答時間為4分鐘;委員若有臨時提案,請於今日上午10時30分之前提出,將於本會委員均質詢結束後進行處理,處理提案時,若提案委員及連署委員均不在場,援例不予處理。

請李委員德維發言。

李委員德維:(9時13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本席看了中研院的網站,發現其中有「常見問題集」,請問院長知道它已經有幾年沒有更新了嗎?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看起來已經有數年沒有更新,關於這部分,現在整個網頁正在進行更新計畫,由秘書處及資服處共同協辦,希望找一家廠商進行全面更新,很抱歉目前還沒有更新到這個部分。

李委員德維:那麼本席就提醒院長,這部分已經有兩、三年沒有更新了,連目前中研院有哪些大型研究計畫都沒有列出來,我們看到最後的更新時間是106年,這部分真的要請院長多費心。

廖院長俊智:好的,謝謝委員提醒。

李委員德維:接下來是有關陸稻及原住民來源的部分,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刑禹依特聘研究員從山地的陸稻基因研究,破解了臺灣蓬萊米身世之謎,同時也找到南島語族遷徒的線索。請問院長,根據這項研究,臺灣原住民是來自哪裡?

我把問題一起講完,然後再請一併回答。根據這項研究,他們來自大陸長江流域,然後再從南方進入臺灣,這條路線也透露出南島語族遷徒的線索,根據這項研究顯示,日本稻的後代臺中65號除了帶有龜治和神力的基因外,還含有兩種山地陸稻Muteka和Nakabo的基因序列,並包含一段長達1,901個鹼基對的序列,這些序列是來自於山地原住民的部落,而這種稻米被稱為山地陸稻。根據這項研究,最早的陸稻乃是來自長江流域,所以我直接就把答案告訴院長,根據這位研究員的研究,最早的陸稻是來自於長江流域,後來和山東起源的黍、稷一起往南方播種,進入臺灣。鑑定南科文化遺址的碳化種子,除了發現稻米之外,還有稷、黍兩種小米,臺灣原住民在傳統上也有耕種這三種作物,同時南科文化遺址出土的頭骨上也有拔牙的現象,顯示史前原住民也有類似的習俗,應是承襲自原住民祖先的故鄉。從稻米可以看到他們和中國大陸有非常相關的部分,這和原民會目前提出原住民是馬來人種的說法有所不同,可不可以請院長對此稍作評論?

廖院長俊智:我請專家來回答。

主席: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代主任說明。

陳代主任國勤:主席、各位委員。本中心鍾國芳副研究員用構樹這種植物去研究原住民出臺灣說的假說,原住民用構樹的樹皮來做衣服,我們發現構樹在臺灣的多樣性是最高的,它的分子多樣性傳到其他島嶼以後就變得比較低,而且只有母性植物,所以證明構樹是從臺灣帶過去的。因為農民有用構樹去做衣服,可見很早以前就從臺灣帶去大洋洲不同的島嶼,所以在整個太平洋來說,原住民文化的源頭是在臺灣,因為構樹是從臺灣帶出去的。

李委員德維:關於這項研究,本席建議中研院可以提供給相關單位,然後再針對原住民的根基作更多的探討,可以嗎?

陳代主任國勤:可以。我再補充一下,本中心今年發表一本書叫做「漫步生態秘徑」,其中有一個章節是在講述關於原住民的源頭,當中就有提到構樹,這本書可以提供給委員參考。

李委員德維:好的,這些資料也請提供給原住民委員會,讓他們進行相關研究。

陳代主任國勤:好的。

李委員德維:其次是有關大潭藻礁的部分,在中研院研究員的調查當中提及大潭藻礁的重要性,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也呼籲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址,並依文資法設為自然地景。請問院長,中研院支持三接遷址嗎?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先生對於這方面有相關研究報告,根據研究顯示,三接棧橋的工程進行直接威脅柴山珊瑚的生存,所以本席建議中研院出面與相關部會進行溝通,請問這部分院長可以去做嗎?

廖院長俊智:我們支持所有研究人員從事各種學術方面的研究,包括環境評估、環境影響等等,關於大潭藻礁的問題,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有許多研究員,包括你剛才提到的陳昭倫研究員及其他研究人員都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同時也有許多發現,我們非常感謝他們在這方面的努力,也很希望把他們的意見提供給相關單位作為參考。

李委員德維:院長,下一個問題,本席要請您直接回答,因為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準備要進口,農委會說每人要吃33片200克的排骨,而且連續吃5年到10年才可能超過安全的攝取量。本席想要請教院長,食用萊豬真的對健康不會造成影響嗎?

廖院長俊智:很抱歉,這方面我個人沒有研究,我們可能要回去看看院裡面有沒有相關的研究人員對於這方面稍微有研究一點。

李委員德維:因為本席看到中研院的研究裡有提到,長期食用會造成心理壓力,還有一些焦慮、憂鬱。對於這個部分,本席是不是可以請中研院相關單位來做一些研究?因為到目前為止,只有衛福部有一個以9萬9,990元委託研究的案子作了評估,可不可以請中研院在這一方面也來做一些相關的評估,院長可以承諾嗎?

廖院長俊智:好,我們看看院裡面有沒有這方面專家,因為這看起來比較像是畜牧產業,我不曉得我們做動物方面研究的有沒有做這方面的研究,有沒有這方面的相關專家,如果有的話,我們當然會請他們在這方面多加關注。

李委員德維:院長,最後一個問題,美國為了加強攬才留才,對大學研究人員都沒有聘任年齡的限制,日本和歐洲因為有退休年齡的限制,所以有一些傑出的學者不斷被磁吸到美國去發展。中研院為提升國際競爭力,95年增訂「全球性學術殊榮者,新聘為特聘研究員,不受年齡限制」,請問院長,這個全球性學術殊榮者如何定義?目前的特聘研究員有幾位?待遇是怎麼樣?

廖院長俊智:有關全球性學術殊榮,我們經過院務會議通過,大概十多年前有一個list列舉曾經獲得下列數種獎項的,我們就把他列為全球學術性殊榮……

李委員德維:所以是有一個標準?

廖院長俊智:對,有一個很清楚的定義。

李委員德維:請教一下,目前的特聘研究員有幾位?他們的待遇呢?

廖院長俊智:目前特聘研究員大概有105位,這些不全然是全球性學術殊榮者,其中大概有兩、三位是全球性學術殊榮者超過70歲以上聘任,這個部分要請人事主任來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李委員德維:好,瞭解。本席今天的質詢就先到這邊,謝謝院長。

廖院長俊智:謝謝委員。

主席:請范委員雲發言。

范委員雲:(9時23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院長早安,今天看到院長很高興!院長應該記得,我們4月時曾詢問院長有關中研院院士國籍問題,就是超譯「全國」定義的問題。當時伍麗華委員及賴品妤委員也一起跟我提案,在黃副院長的爭取下,我們當時給中研院7個月的時間去檢討內部的選舉流程,並希望能夠確保未來有決策權力的院士都是我國國籍。當然我們絕對不是鎖國,我們是開放的,歡迎外國學者來擔任名譽院士。

最近得到的消息就是,中研院已經提前落實當時我這個提案的意旨,我理解的是你們在10月17日有通過相關決議,將會從第34屆,也就是2022年的院士選舉開始,候選人要有國籍欄,這是提名審查的項目之一,同時你們也說會擴大延攬外籍名譽院士。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非常高興與感謝廖院長提前落實當時對本委員會的承諾,是不是可以請廖院長針對細節說明一下?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有關這個部分,我們在院裡面開了相當多次的會議,近期也密集與院士代表開會,最後在上週六的院士會議召集人籌備會暨院士選舉籌備會聯席會議當中做成三點決議:第一點,依據中央研究院組織法,中研院院士就屬中華民國國籍學術卓越人士者選舉之,並包括具雙重國籍的人士。第二點,擴大延攬名譽院士,名譽院士一般是不具中華民國國籍。第三點,第32屆以前當選的院士不受影響。

范委員雲:第32屆以前當選的院士不受影響?

廖院長俊智:對,目前已經當選的不受影響。

范委員雲:所以確定就是從第34屆開始,那第33屆呢?

廖院長俊智:因為已經進入提名審查程序,由於這些新訂的規則不溯及既往,所以我們一切照既定的法規進行。

范委員雲:好,我相當肯定廖院長,因為我知道這件事情是一個歷史的包袱,有很多壓力,我肯定廖院長能夠在答應本委員會的時間前就提早完成,這個部分真的是完成我們國家正常化,而且據說這是一個中研院過去長期違法被不少人詬病的事情。

在肯定院長之餘,今天還是要關心另外一個提案,院長應該記得我在今年3月的時候有提到中研院的外文名稱可能會被誤解為中國科學院,希望你們去檢討那個拉丁文的外文名稱。當時我們的討論應該也是跟黃副院長協商的,本來我們提案的期限是三個月內,後來改為六個月內向本委員會提出書面報告。你們的確是有提出書面報告給我,這中間我怕你們忘記了,還曾去函詢問,因為當時我們尊重中研院,希望這個過程是進行院內民主多元討論,因為我知道這個議題可能大家會有不同的看法,除了外文名稱要改、要叫什麼,也會有不同的意見,到底要不要改?影響中研院多大?會不會影響過去既有的研究成果?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所以我想確定的是你們民主多元討論之後可以給我意見。

8月10日我又再度關心,可是後來在9月9日中研院給我的書面報告是說,第一個,你們正在進行以抽樣方式抽取參加人員來蒐集多元意見;第二個,你們要進行焦點團體討論,會視疫情的情況來調整規模、場次等等。因為我自己是唸社會科學的,所以我就懷疑中研院執行的人是不是把民調等於民主了。民調如果是民主的話,我們院長選舉就會用民調,總統選舉也用民調了,所以民調不是民主,民主也不是辦個焦點討論,這個是一個研究方法、瞭解現象,可是不是一個多數跟少數彼此說服,而且在資訊充分情況下的民主討論。

院長,本席是部分肯定你們有在進行這件事,可是中研院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濟濟,都是臺灣一流的人才,我沒辦法接受你們這樣就代表這個叫做內部民主討論,是不是能夠讓我要求,一個月內你們能不能成立院內諮詢專案小組,開始規劃啟動院內真正的民主討論程序,確保這個討論的過程廣納院內的意見,大家能夠真的評估好利弊得失之後再給本院一個報告?我想如果能先在一個月內成立這個對的諮詢專案小組的話,我今天就可以接受,因為你們前面那個事情做得滿不錯的。

廖院長俊智:好,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在院內各單位已經做了相當廣泛的討論,當然各位可以想見這個意見相當的分歧,包括是否要改,假如要改什麼比較適合,所以我們第一步的作法是進行焦點訪談,這個部分我們已經規劃完成,即日就可以開始,這個當作我們的第一步。再過來我們要進行像委員所提的民主程序,這方面請秘書處處長做更進一步說明。

主席:請中研院秘書處曾處長說明。

曾處長國祥:主席、各位委員。基本上本院同意在正式的決策機制之外,以審議式民主作為我們民主討論的第二軌,透過這個方式,如同委員所說的,盡可能的達到民主審議的精神,尋求公共理性的展現。

范委員雲:不好意思,我可否打斷您?那您可不可以很簡單的解釋一下什麼是審議式民主?我怕大家不知道。

曾處長國祥:因為審議式民主有很多方式,包括公民會議等等,我們基本上是比較傾向採取所謂的審議式民調,在審議式民調當中,基本上除了民調之外,也會加入所謂的分組討論、專家的諮詢,就這個議題的利弊得失做一個更全觀的分析。

范委員雲:好。不知道我有沒有誤解,我對審議式民主的理解就是一個well-informed discussion,well-informed很重要,就是要有充分的資訊讓他怎麼評估,而不是看到一個題目、聽到電話,然後一個訪員在我面前,我就給一個直覺式的答案,因為我想中研院的人是有判斷資訊、去研判的能力,那討論過程很重要,資訊正確也很重要,當然我希望是一個公開、廣泛、多元的民主討論。謝謝處長的回應,我也會繼續關心。

最後還有一點時間,我想請問院長。我們知道疫苗研發分秒必爭,我們今年4、5月的時候有去中研院參觀過,當時我們聽到新藥快出來了,最近看到有新聞說你們研究員跟外部的公司合作進行,今天的報告書中也有,院長可否跟我們分享一下,目前的疫苗中研院扮演的角色為何?

主席:院長請簡單回答,好不好?

廖院長俊智:好。我們替國內的疫苗廠做動物實驗,時程上我們急速在進行,至於疫苗什麼時候真正要上市,恐怕要由廠商來回答。

范委員雲:院長有沒有猜測可能什麼時候會上市呢?

廖院長俊智:我想不會是明天。

范委員雲:最快可能什麼時候?最慢什麼時候?

廖院長俊智:我想可能要到明年中左右,這是我們的猜測,甚至更晚,詳細的狀況恐怕要廠商才能做正確的推估。

范委員雲:好。感謝院長,我們很期待,我們一起加油。謝謝。

主席:請林委員奕華發言。

林委員奕華:(9時33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從今年這一屆開始我們都非常關心,因為COVID-19的關係,當然中研院這邊也多方投入各種不管是快篩、藥品或是疫苗,我們都花了一些相關的研究人力,但是現在看整個全球疫情的狀況,似乎還是很嚴重。站在中研院的專業角度,現在全球確診人數超過4,000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00萬人,以全球來說,您認為這一波的疫情,大概什麼時候會比較能夠被控制?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這是非常好的問題,我想全世界的專家也都紛紛在做這樣的評估,依我個人看,從一、兩個月前開始,歐美的疫情在今年底有第二波上升的趨勢,這個趨勢至今仍然在上升當中,整體狀況稍微比原先預期的要嚴峻一些,所以至少到明年初疫情應該會持續,一般……

林委員奕華:明年初,那也沒有很久囉?

廖院長俊智:是,仍然會……

林委員奕華:所以5、6月有點樂觀?

廖院長俊智:我說仍然會持續,我不是說會結束,仍然會持續。

林委員奕華:明年初還會持續?好。

廖院長俊智:對,然後再過來就沒有人知道會怎麼樣,因為要取決於大家是否遵循一般防疫準則,譬如說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等,因為在很多歐美國家,這方面已經漸漸被忽視,學校也開放了,所以突然間情勢變得非常嚴峻。另外一方面,歐美各國的疫苗上市的進度又遠不如大家一般的預期……

林委員奕華:所預期的時間。

廖院長俊智:對。疫苗的研發也遇到了一些挫折,所以這方面是否能夠如期、如質的達成一般大家所期待的目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

林委員奕華:對。為什麼我會問這個問題?因為一開始大家還覺得會不會年底之前有辦法做一些控制,但是現在整體看起來,全球當然有些訊息會一直出來,但是發現其實後來都會有一些不順的狀況。包括之前我們提到,中研院不是也說合成瑞德西韋有97%的相似度,但是最近也看到針對這部分,新聞也報導WHO公開表示藥效有限,甚至沒有效果,就我們自己國內其實也看到,包括像疫苗,我們的速度也比預期的慢,其他國家雖然看起來有好消息,但也是一樣就是對於效果、狀況如何也有很多的討論。以你們的專業來預測,一個是講國內,一個講全球,以你目前來看這個趨勢到底什麼時候可能像疫苗或是藥品,你覺得有一個比較我們可能可以看到、民眾可以覺得比較有信心的狀況,你可以分國外跟國內來說嗎?

廖院長俊智:好。以全球來講,瑞德西韋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寄予很高的期待,一連串的測試下來,它的效果確實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那麼有效,但是這也不能完全代表它就是完全無效,可能測試的條件,譬如說不同病人的篩選、不同臨床試驗的設計方面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精進,所以這方面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也不能說它百分之百無效,但是可以確定我們不能只單靠一種藥……

林委員奕華:對。那這個部分像我們中研院的團隊有沒有研發其他的藥?

廖院長俊智:目前進程比較快的是綜合性抗體方面的研發,這方面也是國際上寄予厚望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抗體可以當作疫苗,疫苗可以產生主動免疫,就是讓人體主動產生抗體,另外一種是被動免疫,就是人打進抗體,萬一染病之後打進抗體,把外加的抗體當作一種治療性的作用。

林委員奕華:對。但是現在臺灣的疫苗發展比較慢,你覺得原因是出在我們的人才?還是出在相關的制度?

廖院長俊智:我想這個有好幾個層面,首先,疫情剛開始的時候,臺灣相對的單純,所以當初大家特別是廠商也不見得會認為疫情會持續這麼久,因為臺灣的廠商一般屬於比較小型的企業,不像國際的大廠隨時可以動員好幾百億美元的資金投入相關的研究,更何況……

林委員奕華:所以你覺得經費上的支持也是一個問題?研發經費。

廖院長俊智:因為商業的考量,以商業來講的話,這是商業的考量,國家也有其政策的考量,假如說要投資很大一筆資金……

林委員奕華:我覺得這個部分就是我們一直要求,但是覺得很遺憾,就感覺到政府在這方面投入的真的是不夠,我們之前就是在講這個問題,但還是如此。

廖院長俊智:是。除此之外,疫苗本來就是一個非常難預測的項目,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大家不曉得這要怎麼研究,它中間的困難點在哪裡,等到疫情突然爆發就很難收拾,所以世界各國幾乎都面臨了這樣一個……

林委員奕華:所以現在我還是期待以中研院來講,快篩試劑目前有看到國外的部分好像跟慈濟有合作,反而是國外的部分都已經開始在……

廖院長俊智:對,而且已經有一家廠商的產品在歐洲上市。

林委員奕華:對,但是臺灣反而是比較慢的。

廖院長俊智:對。

林委員奕華:臺灣就是我們目前技轉,臺灣的部分,以中研院來講什麼時候可以有?

廖院長俊智:因為我們基因體已經技轉廠商,所以我們的消息都是輾轉從廠商那邊獲得的,詳細的……

林委員奕華:快篩的部分其實在國外很早就已經有了,所以臺灣面對這一波疫情,一開始前面講的大家都很有信心,可是後來發現其實我們的進度比一些國家來得慢,所以我期待未來在這部分投入更多心力,在面對這麼多不確定的傳染病的時候,我希望你們可以多著力在這個部分。

再來是有關量子電腦的問題,國外也是近十年前就開始發展相關的量子電腦,可以用在資訊安全和國防方面,可是你們為什麼選在南部沙崙園區?選在這邊,相關的支持到底夠不夠?還是只為了配合政府政策,所以不得不選在南部沙崙園區?我真的擔心它未來的發展,會不會因為選址的部分而有所影響?

廖院長俊智:事實上我們是特別選在南部沙崙園區,我們當初的規劃並沒有要發展量子電腦,但是由於南部科學園區近來發展迅速,台積電把他們最先進的製程放在南部科學園區,將來我們認為那邊會是臺灣新的一個科技重鎮,除此之外我們沙崙園區的南部院區有很大的腹地,可以重新蓋所需要的研究大樓,這一點在北部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林委員奕華:我們現在看到你們選在那裡有一點擔憂,這個擔憂未來才有辦法檢驗,可是因為該處交通不便利、產業沒有聚集,所以我們比較擔心,在後續配套的部分,除了中研院自己的發展之外,因為人才是最重要的,要怎麼把人才吸引過來,要有很多相關的配套,包括教育、學校,所以這部分你們有什麼需求也必須跨部會提出,才不至於你們選了一個地方,但是沒有辦法讓人才過去,那對於量子科學的發展會造成影響,我們後續對這部分會持續做相關的檢驗,謝謝。

主席:請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發言。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9時4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我特別想要來請教一個關於知識體系、知識盤點與徵集的問題,因為在原住民文化知識體系中長程計畫的草案當中,這個草案是原民會提出來的版本,我們看到其中有中研院的角色,負責知識盤點與徵集,所以在這裡想要請教一下院長,如果中研院參與這樣的工作,不曉得具體的辦理內容大概會是什麼?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我們是利用這個機制將院內所有原住民相關的研究做一個橫向的整合,希望相關的資訊能夠上傳到原民會設立在國網中心的一個平台,詳細細部的作法請曾處長及所長來介紹一下。

主席:請中研院秘書處曾處長說明。

曾處長國祥:主席、各位委員。國網中心把知識共享平台建立以後,中研院會立即上傳我們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們院內橫向的溝通基本上有三個大方向,第一個是歷史文化研究,第二個是生物學研究,第三個是部落農業研究。在歷史研究方面,我們臺史所跟民族所從108年起已經開始盤點兩所裡面有關原住民研究的專家人才,也因此,從109年起我們就已經有一個原住民族的整合型計畫,在這個計畫裡面我們原則上試著要處理的原住民重要議題,包括轉型正義、土地問題、傳統領域及原住民的遷徙等等;在生物學方面,我們植微所特別針對部落特有的臺灣油芒這種作物,跟多樣中心共同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另外史語所跟語言所也共同發表南科出土5,000年前的小米研究;而分生所如剛才所述,也以新世代核酸定序的技術探索原住民的特殊陸稻的基因組成;最後在部落農業方面,以史語所為主,結合其他的單位有一個臺灣社會農村文化調查,基本上它所涉及的層面非常廣,包括原住民的農業生產、產業經濟、消費型態以及傳統文化等等,到目前為止,這個團隊已經涉及9個原住民的鄉鎮及3個平地原住民的鄉鎮,合計12個原住民鄉鎮以及21個行政村,謝謝。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謝謝讓我們能夠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我在這個地方想要繼續來討論,因為在上個會期第一次質詢院長的時候,我記得我問的就是原住民族的知識體系,我們看一下當時的公報紀錄,那個時候我有請教中研院幫忙原住民的知識體系建構到底要怎麼建構起來。院長當時回答,會請相關的所中心來做研究,因為知識體系的建構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我在這個地方也看到院長說要各方面一起來做,倉促草率地做也不恰當。我在這邊要特別肯定中研院、肯定院長,因為您也確實去回應了這個問題,我們有看到您今天的業務報告裡也有提到設立「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而且特別提到以「原住民土地議題」,作為近程首要研究方向,計畫規劃邀請兼具歷史性與當代性土地問題的專家學者發表研究成果,以整合學界研究能量,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我這個地方要特別肯定,謝謝院長。

但是我們覺得好還要更好,為什麼這樣子說?院長,我在此特別要再做一點提醒的是,我們看到這裡的類別、科目,有數理科的研究、有生命科學的研究、有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研究,其實對一般人來講,我們會把原住民歸類到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研究,但實際上原住民的知識系統也應該涵括在數理科學研究裡,涵括在生命科學研究裡,應該在所有領域裡都要去做。第二個也要釐清的是,當我們在講這一些洋洋灑灑的內容時,要很清楚,原住民不是一個集體的概念,不同的族群有迥然不同的生命觀、哲學觀、知識系統,所以在這個部分我們要做的知識系統是需要分類的,什麼年齡適合什麼知識系統,這是一種,什麼族群在語文領域、在自然科學領域,有不同的系統,所以這樣的一個知識系統的分類是非常細的,有一些植物是屬於這片土地上大家共有的知識系統,有的是分開的,有的是可以一起用的,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把這些弄清楚的時候,很可能當人家把我們創造出來的知識系統據以為用的時候,我們其實會走到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我不曉得院長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

廖院長俊智:同意,非常同意,這個知識體系就像委員所說的,不只是單一在人文方面,也包括在生命科學、數理科學,除此之外,原住民誠如委員所說的,也不是大家都一樣,有很多不同的族群、有不同年齡層,要很細緻的來區分是哪一些族群的原住民適合建立哪樣的知識體系,是要非常細膩地研究。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為什麼我們對中研院有特別深的期許?你們除了是國家最高的學術機關外,我們覺得你們有很多很嚴謹的方法、很不錯的作法,所以這個地方我希望你們能多做一點,像我今年有參與,我覺得很棒,我們希望你們能常常做,可以讓這些珍貴的家人、文物能夠回家,然後串起地方歷史、文化的記憶,這樣的活動有沒有可能多多辦理?

廖院長俊智:是的,我們會繼續辦理,明年我們會在花蓮馬太鞍部落來舉辦這樣的活動。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今年還可以繼續辦理嗎?

廖院長俊智:今年好像也有一些活動,這部分恐怕要請民族所來……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院長只要回答我「有」、「沒有」或「要」、「不要」就好了。

廖院長俊智:好像有,就我記憶所及,好像12月還有活動,但詳細我不太記得。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謝謝,因為我們就是希望能多多辦理。這個地方多做一點,我還是要提醒一下,關於這個出版專書,我很喜歡,因為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它為什麼棒?我跟院長報告,這是台史所做的一本書,它忠實地紀錄我們在地人的觀點、話語權,同時又能夠去援引文獻去做對照,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研究方法,未來我們知識系統要的就是這一類的,我們不希望我們送進國網中心的內容,我們不知道那個是對還是不對,我其實是要提醒這件事情。中研院在這方面作為我們最高學術機關,一定要穩住、一定要把關,因為這是不容做錯的一件事情,好不好?

廖院長俊智:謝謝委員。

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我也希望中研院在提供知識系統的時候,不要讓人家以為臺灣的歷史只有400年,我們是可以到幾千年的,這個是我們很重要的歷史板塊,我希望中研院在這方面能夠為我們繼續來做更精準、更深入、縱深更深的研究,好不好?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主席(伍麗華Saidhai Tahovecahe委員代):請萬委員美玲發言。

萬委員美玲:(9時5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本席知道新冠肺炎爆發之後,整個中研院就非常積極投入疫苗的研發,前副總統陳建仁,現在也是中研院的院士,在9月22日受訪時非常樂觀地表示,不論疫苗國外採購或國內研發都能跟上世界的進度,而且他非常有信心明年第一季國人就可以接種疫苗。請問院長,整個中研院同仁這麼辛苦在疫苗研發上,是不是有什麼好消息可以來跟我們分享?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疫苗研發事實上只是中研院研究的其中一部分而已,反而不是真正我們很大的重點,在疫苗方面,我們是協助廠商進行動物實驗,在P3動物實驗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而且現在也很努力、很積極、快速地在進行。

萬委員美玲:那現在我們有什麼成果?要不然為什麼前副總統會有這麼樂觀的看法?

廖院長俊智:在科學上,我們不斷都有一些進展,但是在實際上要跟社會宣布、要讓大家能夠有感的那種,恐怕現在不容易……

萬委員美玲:目前階段性可能可以做到哪裡?

廖院長俊智:目前中研院做的疫苗主要是下一世代的,剛才您所講的陳前副總統提的那個主要是廠商的疫苗,不論是國內或是國外廠商進口的疫苗,這些都是中研院在替廠商做測試,不是我們真正自己做研究的部分。我們做研究的或許可以說,我們建立動物模式以供廠商來做測試,動物模式是我們建立的沒有錯。

萬委員美玲:現在廠商的疫苗測試的結果是什麼情況?

廖院長俊智:這個恐怕不能透露,而且老實講我也不知道,那是實驗室的東西。

萬委員美玲:我們想說前副總統應該是非常瞭解了以後,才會做這麼好的消息準備跟大家分享,所以我們也希望院長如果有好消息的話,也可以告訴大家,這對全民防疫來講,都是一劑強心針。

廖院長俊智:因為這個還在研發階段、測試階段,仍然有相當多的不確定性,譬如說,你在做實驗、做檢驗的時候,可能今天結果很好,明年結果不好,總不能每天……

萬委員美玲:謝謝院長,那我們繼續加油。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萬委員美玲:請問院長,這次在預算書上院本部要執行的每一個計畫,您本人都有看過嗎?

廖院長俊智:不可能每一個計畫,但是大致我們討論了好幾次,一本預算書這麼厚,不可能每一頁都看。

萬委員美玲:不過比較重要的計畫應該院長都會知道吧?

廖院長俊智:是。

萬委員美玲:本席想要請教院長,中研院院本部也執行了一個叫做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之開發及研究環境改善計畫,這當中有聘任了很多研究助理,這些助理都是要有相當的專業知識,我們才會去聘任他,對嘛?

廖院長俊智:是。

萬委員美玲:這些助理每天都會準時上下班,不會遲到早退嗎?

廖院長俊智:對於一般研究人員,我們並沒有很明確的規定他什麼時候要上班、什麼時候要下班,我們一般都是採用彈性的工作時間,只要他的研究主管同意,我們都沒有問題。

萬委員美玲:很好,也就是說,他也是基於自己的責任,把自己的工作去完成,來協助我們一個計畫研究的相關執行,對不對?

廖院長俊智:是。

萬委員美玲:但是請院長看一下這個簡報,這是中研院110年度預算書的第278頁,在相關這個計畫當中,你們編列了501萬3,000元要聘任23位研究助理來協助院本部的計畫執行。請問院長,您剛才也認為這些是有相當專業、責任制的約聘助理,他們的月薪是多少錢?

廖院長俊智:月薪依照我們院裡面的規定有一個標準,大概幾萬元。

萬委員美玲:請問院長,你知道我們現在法定的基本工資是多少錢嗎?

廖院長俊智:2萬3,800元。

萬委員美玲:請教一下,中研院所聘任的這些具有專業背景的研究助理是不是都有符合我們的法定基本工資?

廖院長俊智:絕對有。

萬委員美玲:絕對有?

廖院長俊智:是。

萬委員美玲:院長確定嗎?

廖院長俊智:假如不是的話,一定是某地方計算錯誤或呈現錯誤,實際上是絕對有。

萬委員美玲:好,院長,我們來看一下,就在你們預算書第278頁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新領域開發及研究環境改善的計畫當中,你們編了501萬3,000元聘了23位助理,其實這樣算下來,這些約聘助理的月薪是多少錢?

廖院長俊智:我請我們學術處來做說明。

主席:請中研院學術及儀器事務處陳處長說明。

陳處長建璋:主席、各位委員。這邊編列的預算並不是整整12月底所有人的薪資,其主要是針對如果臨時有的新興、新創計畫,所以我們編這些人數並不是他們都是12個月,有些人可能是年中或年底才會來的,但是我們是匡列了23位。我們的確有算過,算起來的月薪是很少,一般研究……

萬委員美玲:既然你們月薪很少,有沒有符合法定的基本薪資?

陳處長建璋:絕對有,這邊並不是full time、12個月的這些人……

萬委員美玲:院長,如果預算書上是這樣來呈現,我覺得這個預算也不是那麼地專業,為什麼?因為如果你今天聘任的時間點並不是一整年度,你應該把它載明,如果你今天聘任的是用一整年來計算的,其實這樣除下來每人只有1萬8,000元,而且這樣的編列方式不是只有今年而已,從107年起,你們在預算書上呈現的就是低於法定的基本工資。

廖院長俊智:謝謝委員的提醒,這個確實是我們在預算呈現方面要做一些說明,誠如剛剛陳處長講的,譬如說我們匡列23位約聘僱助理,並不是每個人從元月1日就開始,即使我們是元月1日開始廣告,但他可能是3月到任,可能是6月到任,可能中間有人7月離職,然後11月又開始到任,這個員額……

萬委員美玲:院長,這我能瞭解,但是你預算書上呈現的應該要清清楚楚,每一筆錢送到立法院來,我們在審查的時候,我覺得它要清楚嘛!如果不清楚,這筆預算怎麼能夠給你去使用呢?這是第一個。第二,你剛剛有講那23位的薪資其實偏低,中研院是我們國內最高的研究學術機構,如果我們連研究人員或者是這些約聘僱研究助理人員的薪資都沒有辦法達到一定的水準,請教一下,又怎麼能夠留住專業人才?所以第一個,在預算書裡這個預算編列的呈現上,我覺得要做個修正,第二個我覺得薪資也要再做檢討,好不好?

廖院長俊智:非常謝謝委員。這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確實我們在預算的呈現上要更清楚一點,就連我都會搞錯。

萬委員美玲:連你都會搞錯哦!

廖院長俊智:對,委員這個提醒是非常好的建議。

萬委員美玲:院長,如果連您都會搞錯這個預算,又怎麼會送到立法院讓我們所有立法委員來審查你所提出的預算?

廖院長俊智:我了解,我們會改進。

萬委員美玲: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希望在預算上面的事,院長回去要再做檢討,好嗎?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萬委員美玲:謝謝。

主席(萬委員美玲):請張廖委員萬堅發言。

張廖委員萬堅:(10時1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院長早,辛苦了,我們看了你的報告後都會很興奮,覺得我們中研院在很多的研究上面,不管是在國際上或在我們臺灣本土研究的亮點上面,都看到了一些很不錯的情況。我想中研院的新聞很少上社會版,前一陣子就傳出一個退休的學者,因為疑似失智,然後遭人家用認乾爹的方式要圖謀他的財產,甚至是他的智慧財產權等等,我們看到那個新聞當然也覺得很不捨,但是這個相關的人員好像有這個想法去誘拐或是去騙,她在之前就發生過類似案件,然後那個案子的法律訴訟結果也只是證據不足,只有道德不佳類似這樣的處理。

我們從發生的這件事情來看中研院退休人員照顧辦法,那個辦法其實從民國64年到現在已經45年都沒有修正過,我看了內容都是婚喪喜慶這類的規定而已,院長,你們都是做科學研究的學者,對這個當然都不在行,可是這是我們最起碼對研究人員或學者在他退休之後,所能給的一個關懷,我知道早期甚至有些是單身,從美國、世界各國回來臺灣,加入我們國家最高的研究學術機構,在他退休之後,可能還是習慣在中研院附近生活,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院長,你有沒有什麼想法?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關於這方面,謝謝委員的質詢,我們知道這個消息確實也非常的難過,真的是非常不幸的事情,我們也希望能夠多多照顧我們的退休同仁,特別是那些需要照顧的單身同仁。

張廖委員萬堅:這件事情有沒有引起中研院內部做一些實質的檢討?

廖院長俊智:有,我請人事室來說明。

主席:請中研究人事室林主任說明。

林主任怡君:主席、各位委員。跟委員報告這件事爆發後院裡面的後續因應措施,大概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這位編審的部分,我們已經採取預警措施,就是我們有調整她的工作,並且加強督導她的勤惰跟工作考核。第二部分就是……

張廖委員萬堅:有些東西法律沒辦法制裁,可是她是公務人員,她有這樣的行為,我們難道沒有辦法施以嚴厲的處分嗎?如果只是調職的話,她每個月還可以領到八萬塊耶!

林主任怡君:有,她的行政懲處部分,我們已經有提考績委員會了。

張廖委員萬堅:她是受到什麼懲處?

林主任怡君:申誡兩次。

張廖委員萬堅:申誡兩次,這要是我在當學生的時候,這樣做可能要被記大過兩次,搞不好留校查看了。因為有些東西,我覺得裡面的辦法,你們還是要去檢討,院長,這些退休的學者一輩子都在中研院做很基礎的研究、很高深的學問研究也好,我認為他們對國家的貢獻都很大,假如他們因為身體的因素、健康的因素,然後我們就用這種沒有照顧的辦法,這個照顧辦法已經45年了,屬阿公級的照顧辦法,都沒有修過半個字,遇到事情之後,申誡兩次就沒有事情,這樣的照顧對我們相關的退休學者,我覺得是不夠的,院長,你能不能再講一下?

廖院長俊智:這方面,我們會持續努力,除此之外,我們有一個新的通函可以跟委員報告。

林主任怡君:報告委員,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我們有新的通函給各所中心,要求他們做一個加強的措施,第二部分就是我們要求各所中心,大家要建立起退休人員專責的聯繫窗口。

張廖委員萬堅:做一個通報系統。

林主任怡君:是。

張廖委員萬堅:或者訪查方式的一個機制,好不好?對這些人員的照顧,他可能不只被詐騙未來的遺產、其至還有一些智慧財產權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他研究的學術成果、都是他一輩子的成果,如果最後不幸被用這種方式謀奪,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好不好?

林主任怡君:是的、是的。

張廖委員萬堅:我想你們應該有更積極的辦法,就申誡兩次,這個我無法接受,法律如果沒有辦法定罪,但是我覺得行政處分上,而且聽說她已經有前科,是不是?

林主任怡君:沒有,她是沒有前科。報告委員,有關行政懲處額度的部分,因為她的刑事責任部分,地檢署是不起訴處分,她的刑事部分是跟公務比較沒有關係,所以申誡兩次是針對她……

張廖委員萬堅:由於質詢時間的關係,我想你們對於這件事,應該要有更積極的辦法,好不好?但是因為聽說黃副院長很機警,臨時找到了他,不然的話,我想這個可能就是一個悲歌,就是不好啦!

林主任怡君:

張廖委員萬堅:接下來,我們關心的是剛才也有委員問到我們的防疫成果,看到院長也有提到這些,我們都很興奮,當然很多委員都很納悶,就是這些何時才能在國內使用。當然我也有問過院長,你說這個有些是我們已經技轉了,技轉後就是廠商後續的研發,你如果要推估到第2階段,我在想為什麼你們已經跟慈濟大學合作,我們都已經可以空運3萬片到印尼,臺灣為什麼不能應用?是因為技轉有簽約的關係嗎?

廖院長俊智:不是,因為慈濟的血清雙抗體快篩原形,在臺灣比較沒有需要,因為臺灣的疫情關係,我們沒有很多人需要做這樣的篩檢。

張廖委員萬堅:是。

廖院長俊智:所以臺灣即使有,恐怕也不太需要。

張廖委員萬堅:是。我們知道陳時中部長也講了嘛!所以我們在9月、10月初也跟「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簽約並繳了些費用,希望將來能夠透過公平的分配,臺灣也能夠取得部分的疫苗,我們看到美國的藥廠,像嬌生、禮來,他們已經有3間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

廖院長俊智:對。

張廖委員萬堅:眼看明年第1季可以生產疫苗了。

廖院長俊智:對。

張廖委員萬堅:可是嬌生、禮來因為一些不明的因素、或是有副作用,還是怎樣的事件,也都暫停疫苗抗體藥物的試驗,這樣子的進度,如你們在學術界裡面所瞭解的狀況,到底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

廖院長俊智:這是在學術研究─在新藥研究包括疫苗在內,都是非常常見的狀況,很難預期進入臨床實驗需要多久才會成功,比如嬌生跟禮來,一個做疫苗、一個做抗體,兩個相似但不是一樣的東西,對他們在進入第3期臨床實驗之後,突然發現有問題,事先沒有想到病人出現的一些狀況,他也沒有辦法解釋,他們的諮詢委員會立即斷然處置,馬上暫停測試,這是非常好的一個作法。

張廖委員萬堅:對於將來是不是會這個……

廖院長俊智:這次雖然是國外公司,但是我個人對於國外公司的作法非常肯定,他們寧願冒著失去商機、被社會質疑的風險,但是打這個……

張廖委員萬堅:就你所知,臺灣目前狀況是如何?

廖院長俊智:臺灣現在也是進入臨床試驗,大概在第1期左右吧?希望臺灣所有廠商秉持相同的精神,以安全為第一不能求快。

張廖委員萬堅:臺灣自己本土的疫苗即使最快也拉到明年的第2季、第3季了嘛!

廖院長俊智:對,而且我要再次強調,不能專為求快而忽略了的安全性。

張廖委員萬堅:聽說最近的在韓國流感疫苗好像出現5位有狀況……

廖院長俊智:對,所以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承諾什麼時侯完成,因為這個未知數太多了。

張廖委員萬堅:最後,我想問關於量子科技,因為我們知道現在全球都投入研發,院長來辦公室拜訪時也跟很多委員提過量子科技的研究,大家最常聽到的應用是量子電腦,量子電腦若成功的話,就好像過去用算盤跟電腦,現在的電腦變成是算盤、量子電腦變成現在的電腦,可以用這樣來比較。你看全世界現在都投入量子研究,未來十年是關鍵,對不對?未來十年可能會運用到生活面,有的像中國就投入一百億美金,它有很多都是軍民兩用,其實國防的運用大於民生的應用,美國甚至被評比,在量子科技這部分是落後的。至於臺灣現在的投入,你們說南科那邊的規劃會進行變更,從預算面來說,中研院隸屬於總統府,關於科研預算,其實過去幾年也在探討,中研院的科技預算資源要怎麼爭取?

廖院長俊智:仍然屬於科技類的經費。

張廖委員萬堅:你們說未來四年會在南科投入十幾億元,對不對?

廖院長俊智:二十幾億元。

張廖委員萬堅:這二十幾億元的預算,你們是向總統爭取?還是向院長爭取?或是向科技部長爭取?

廖院長俊智:是大家一起協商,因為這件事情一定要全國一起做。我們會和科技部密切合作,希望在全國科技預算當中匡列一筆經費,專門做量子……

張廖委員萬堅:其實前瞻計畫裡面也有。

廖院長俊智:是嗎?

張廖委員萬堅:清華大學也有量子科學研究中心,由褚教授率領團隊研究量子在通訊方面的運用,也有一些不錯的成果。中研院的科技研究常常扮演這樣的角色,你們做的這些非常重要,這是國家的重要政策,另外大學端也有相關經費,科技部、教育部也有投入資源。

因為臺灣在電腦相關的資通訊產業方面,在世界上算是不錯的,將來量子科技一旦運用到生活面、產業面,也是延續臺灣科技優勢的一個關鍵,我們很樂意看到中研院成立這個基地。但是怎麼和大學端、科技部、教育部、行政院和總統府整合,規劃整體的政策、預算,本席覺得要做一些協調、整合,這樣會比較好,我們支持這項計畫啦!

廖院長俊智:是的,謝謝。

張廖委員萬堅:但你們要確保預算來源,未來10年既然是關鍵,就不要有一頓、沒一頓,好不好?謝謝。

廖院長俊智:好的,謝謝。

主席:請賴委員品妤發言。

賴委員品妤:(10時1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很高興可以請教中研院,本席將就幾個問題詢問廖院長。第一個,接續剛才張廖委員說的,最近中研院有一個案子,院長也很清楚這個案子的狀況,就是中研院的職員和她的丈夫認了退休陳姓研究員做乾爹,而且還辦理收養手續,利用這種方式轉走研究員名下的財產。本席首先要肯定黃副院長,當時黃副院長接到電話可能眉頭一皺,覺得案情不單純,所以他很機警,就本席看到的報導,副院長馬上去找陳姓研究員的親戚,和當地的警局、里長一起努力,成功阻止這個詐騙行為,所以本席要先肯定黃副院長。

事實上後來也發現,這個職員這樣的行為並不是第一次,過去就有這樣的紀錄,我們不能期待每次有退休人員被詐騙時,剛好有人打給副院長、院長或是哪個職員,依靠這些人的機警去通報,我們不能預期以後都可以做到這樣,所以本席認為應該就這類的問題做一些系統性的討論。第一個,本席剛才也有提到,其實那個職員過去就有類似的詐騙行為,他後來也因為涉嫌妨害自由、偽造文書、詐欺取財等罪被移送法辦。

中研院是否應該更主動關心職員和研究員的狀況,防範類似詐騙案件發生?本席有幾個想法,第一個,中研院對這些反詐騙宣導,目前到底有什麼比較具體的作為?中研院的職員可能在每個研究領域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對自己專業領域以外的事情不一定熟悉,所以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反詐騙宣導。第二個,我們知道中研院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人才,所以目前中研院有很多外籍研究人員,如果這樣的詐騙發生在外籍研究人員身上,事情會變得更加複雜,也會更難處理。

第二個,我們認為每個單位都應該有員工協助方案,也就是所謂的EAP。就本席觀察,因為我們事前有索取資料,其實目前中研院的員工協助方案使用率真的滿低的,就我們拿到的資料,大概只有1%左右。廣泛地說,有身心症狀的國人大概是兩成,也就是20%,可是中研院EAP方案的使用率只有1%左右。而且這只是身心的部分,其實員工協助方案針對很多方面,例如法律、財務諮詢,但是目前中研院這部分的使用率只有1%,真的非常低。

其實中研院有很多獨自生活或是遠離他鄉的研究人員,針對這個部分,院長是否能進一步解釋,第一個是反詐騙宣導,第二個是關心員工的狀況,包含所謂的EAP方案。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好的。反詐騙方面,政風室可以做個介紹。至於關心職員的部分,請人事室及基因體研究中心報告。協助員工EAP方案、身心輔導方面,請總務處報告。

主席:請中研院政風室王主任說明。

王主任端勇:主席、各位委員。關於反詐騙宣導的部分,其實平常我們都有在做,但是說實在的,我們的院區很大,所以可能沒有傳達到每一位同仁,未來我們會朝這方面擴大辦理。剛才委員也提到外籍人士,他們對國內的狀況可能不是很了解,我們以後會加強辦理。

賴委員品妤:尤其是外籍研究人員,你們也知道,外籍人士願意來中研院,讓我們可以廣納國際人才,這是一件美事,如果他們在臺灣發生法律糾紛,絕對比國人和國人之間的糾紛更麻煩,所以本席覺得,針對外籍研究員的部分,你們更要加強宣導,好好注意這個部分。

王主任端勇:其實自從這件案子發生以後,現在院內有些同仁也會三不五時打電話問我們的意見,就像剛才委員說的,詢問這是不是詐騙,我們現在變的有點像諮詢中心,同仁開始轉向,有些問題會直接找政風室協助。

賴委員品妤:發生這樣的案子,大家當然都不樂見啦!尤其是發生在退休研究員身上,他過去可能為國家奉獻良多,如果因為發生這樣的案子,讓中研院針對反詐騙這方面加強宣導,本席覺得這樣也很好,只是之後要麻煩你們。另外,關於EAP的部分,是不是能夠做簡單報告?

主席:請中研院人事室林主任說明。

林主任怡君:主席、各位委員。有關員工協助方案,因為我們的員工人數眾多,大概是六千多位,今年到現在為止大概有85位使用,使用率大概是百分之一點多,但是一個人不會只做一次心理諮商,所以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將近600次心理諮商,如果用人次計算的話,使用率會高一點。

另外,我們也有繼續加強這方面,例如11月1日要正式成立中研院的心輔中心,到時候編制會擴大,之後會有兩位專任心理諮商師和兩位特約心理諮商師。至於經費的部分,今年我們投入心理諮商的部分大概是100萬元左右,未來在人力和財務的部分,我們都會繼續加強,謝謝委員。

賴委員品妤:首先本席要肯定你們擴大、加強相關的協助,可是本席也要再次提醒,這樣的使用率真的很低,因為你們是用人次去看。鼓勵需要這項服務的職員反覆使用,這一點當然沒有問題,但我們還是要回頭討論使用率的問題。為什麼使用率會這麼低?針對這一點,你們可能要檢討,是不是宣導有所不足?例如對職員、研究員的宣導做的不夠。事實上本席一開始就提到,這些協助方案不只是針對身心的部分,可能也包含法律、財務諮詢,因為一般人日常都會遇到這些問題,這絕對是值得使用的資源,所以這部分麻煩中研院再加強宣導。另外我們也注意到,近期中研院和科技部一起發表一項研究成果,證實反覆的心理壓力也會造成生理慢性全身疼痛。

纖維肌痛症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很常見的,但也是很神秘的疼痛病,一般好發在成年人,大概有2%到6%的成年人會有這樣的症狀,但是病人在各科門診做詳細檢查,也沒有辦法發現明確病因。後來中研院、科技部結合基礎科學和臨床醫學跨域合作,實證反覆的心理壓力會造成生理慢性的全身疼痛,這個研究結果也為臨床的觀察研究提供一些生理機轉的合理解釋。

因為本席的親屬就有這個狀況,所以本席非常清楚,這個狀況嚴重時真的很痛苦,因此本席很肯定這個研究。中研院做出這麼重要的研究成果,這種身心症狀的研究不只嘉惠國人,甚至是嘉惠整個國際醫學,你們對自己的職員、研究員是否也要更加關心?員工協助方案這部分麻煩中研院再加強,會後是否能提供相關資訊?就是目前這個協助方案要怎麼改善,還有宣導反詐騙的部分,麻煩院長,謝謝。

廖院長俊智:謝謝。

主席:會後請提供資料給賴委員。

請黃委員國書發言。

黃委員國書:(10時2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中研院有很多寶庫,可是社會對這些寶庫不是很了解,例如中研院有一個開放博物館,這是一個線上博物館,請問它設立多久了?

主席: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陳召集人說明。

陳召集人熙遠:主席、各位委員。我們已經成立三年。

黃委員國書:這是一個很棒的線上博物館,特別是在發生疫情之後。這個線上博物館應該廣泛地讓社會了解,因為它的內容非常豐富、多元,詳細整理臺灣的近代史,幾乎是以百科全書的形式呈現,還有很多實體博物館做不到的功能。例如臺灣的電影史,你們整理了非常多紀錄,這是臺中一位電影人,他應該是全臺灣第一位電影導演,是張廖委員家的親戚。

這個開放博物館配合中研院數位中心呈現臺灣電影史非常珍貴的影像,也把早期臺語電影的很多海報都整理出來,例如「溫泉鄉的吉他」,當時有幾百部類似這樣的電影。這部「盲女勾魂劍」,導演是辛奇,大概是臺灣1950年代、1960年代之後的電影作品,我們有非常多類似這樣的史料資料,內容非常精彩。

這是臺灣人創辦的第一所中學,臺中一中的創校紀念碑「吾臺人初無中學」。捐款設立臺中一中這所學校的,都是當時非常重要的仕紳,包括霧峰林家的林獻堂,也包括鹿港辜家的辜顯榮,幾乎含括一百多年前全臺灣最重要的人士,特別是中部地區,他們參與社會運動、社團組織,是非常活躍的一群人。針對這部分,開放博物館也做了一些分析,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研究資料。

有一個這麼好的線上博物館,但是知道的人真的太少了,本席想了解一下,中研院有沒有推廣的策略?或者有沒有和其他學研單位或教育單位合作?教育部、文化部知道這個線上博物館的人可能非常少。這個線上博物館總共有32個合作單位,包括國影中心、傳藝中心、公視,還有非常多中研院的學研單位、研究所,總共有32個合作單位,其中有41個主題博物館,93個主題展覽,裡頭展示的展品超過12萬件。這種規模的線上博物館,在臺灣是空前的,為什麼這麼少人知道呢?

例如Google搜尋這個開放博物館的次數,你們現在可以去Google搜尋看看,結果是資料不足無法顯示,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當我們要查有多少人在線上看過這個博物館,結果這項資料卻沒有辦法檢視,數據是零,怎麼會這樣呢?真的太可惜了!疫情發生的時候,全臺灣的人都不知道該去哪裡,我們的開放博物館有這麼豐富的內容,結合這麼多研究單位,做出這麼好的展覽內容,應該要廣泛的被臺灣人看到,但事實上卻沒有人看到,太可惜了!廖院長,你可能也不知道我們有這個線上博物館吧?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我知道。

黃委員國書:你知道線上博物館的內容吧?非常精彩。

廖院長俊智:謝謝。

黃委員國書:做得很好。你們有想過為什麼這麼少人知道嗎?連Google搜尋都顯示資料不足無法顯示,怎麼會這樣呢?誰可以告訴本席,原因是什麼?

陳召集人熙遠:謝謝委員。我們過去主要是先從產、官、學、研和圖、檔、美、博這些方面做資料庫的建置,將來我們會朝委員說的建議去做,也就是推廣。其實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我們有和各博物館及檔案館合作線上開放博物館,在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們希望更多人透過網路博物館了解臺灣的館藏,包括這個月底的開放日,我們也會設計不同的媒介,讓大家……

黃委員國書:對,中研院的開放日有非常多人去參觀,可是線上開放博物館怎麼會乏人問津?

陳召集人熙遠:它會成為我們今年開放日的重點,謝謝。

黃委員國書:所以本席建議,你們應該擴大合作的單位,除了和策展單位合作之外,也要想辦法找閱聽者,例如可以和教育部、文化部合作,現在教育部規定入學時需要有一些學習歷程,而學習歷程需要累積多元體驗,如果我們的目標對象設定學生,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結合,假如開放博物館可以讓臺灣的高中生、大學生,甚至是小學生都看到,那不得了!

但是你們沒有想過和教育單位合作,所以這個平台就沒有和他們銜接,如果可以和教育部合作,例如為了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學生需要累積多元體驗,特別是偏鄉,他們沒有辦法去看實體博物館,如果能夠在線上看中研院的開放博物館,他們一樣可以獲得非常多和臺灣相關的人文知識,因為這個網站的內容就像百科全書一樣。這個線上博物館有非常多文化資產、知識累積,如果我們可以和教育單位合作,絕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本席做以上建議。廖院長,你覺得呢?

廖院長俊智:這個建議非常好,謝謝委員的提醒。第一步,剛才陳召集人也說到,我們現在主要是著重在內容的充實,下一步就要朝黃委員建議的方向,儘量多做推廣。

黃委員國書:請你們在一個禮拜內提出相關的推廣計畫。主任,可以吧?

陳召集人熙遠:沒有問題。

黃委員國書:在疫情發生的時候,中研院今年1月、2月就做出非常重要的貢獻,包括開始進行疫苗、塞劑的研發。現在全球一天增加40萬例新冠肺炎患者,歐洲也告急了,染疫速度超過美國,整體情勢非常嚴峻,對不對?

廖院長俊智:是的。

黃委員國書:當時我們也和很多學研單位分進合擊,進行COVID-19相關快篩試劑的研發,包括現在進行的疫苗開發。之前本席有看到一則媒體報導,新冠肺炎疫苗的開發、研發會殃及鯊魚,滿足全球接種恐怕要殺掉50萬條,這是英國的報導。本席想問一下,我們疫苗開發的製程是否會影響到生態?

廖院長俊智:沒有,這個報導非常不正確,事實上Squalene不需要從鯊魚取得,因為它可以合成。

黃委員國書:所以沒有影響到生態?

廖院長俊智:沒有。

黃委員國書:好的,非常感謝。現在全球在疫苗方面的競賽,臺灣是否繼續跟進?

廖院長俊智:是,當然,我們一定要跟進。目前有三家公司已經進入不同階段的臨床試驗,就我昨天看到的全世界報導,已經把臺灣這幾家公司列入名單中。

黃委員國書:本席簡單問幾個問題,4月份中研院的研究指出病毒有六種變異型,而且會出現新的變異,所以本席現在也會擔心,萬一病毒出現變異體,這個疫苗的研發是否會前功盡棄?

廖院長俊智:不盡然,因為就目前看到的,它的變異位點不會影響疫苗保護的位點,至少目前看起來是這樣,將來的情形如何,我們就不知道了。

黃委員國書:有人認為我們現在的疫苗研發落後世界其他國家,主張乾脆向國外買,甚至是向中國買,中研院的立場呢?是否會繼續從事疫苗的研發、製造?當然是嘛!

廖院長俊智:我們一定要有自主的生產研發能力,另外我們也會向國外洽購,雙管並行。

黃委員國書:好的。以上,謝謝。

廖院長俊智:謝謝。

主席:請林委員宜瑾發言。

林委員宜瑾:(10時3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廖院長,中研院最近研發疫苗一定很忙,大家非常辛苦,也謝謝前陣子萬召委安排考察中研院南部院區,讓我們對南部院區的狀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因為這樣,我們知道第一棟建物可以開始使用了,預計今年11月取得使用執照,到時候農業生物科技研究團隊也要進駐,結合在地的農業資源,本席相信創新永續農業這個目標一定會有突破性的發展。

請教廖院長,全世界都在發展量子科學,如果相關技術問世的話,本席相信很多現有的技術將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且對於資安、國安這方面的衝擊,可能是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所以我們在相關研究方面一定要超前部署,才能追上世界各國的進度。既然要超前部署,院長,你們有沒有盤點院內、院外相關的研究資源?未來要怎麼整合散落在各地的研究人才、研究資源?怎麼和臺南在地的產業合作?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謝謝委員的提問,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量子科學是非常昂貴的投資,所以我們希望全國一起合作,我們也會和科技部密切合作,建議在南部科學園區建立臺灣量子研發基地,把高階設施放在那裡,邀請全國各大學的量子研究人才一起合作,以各種方式進行尖端研究。

這部分牽涉到人才培育,需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是高端人才,我們必須吸收現有的高端人才,匯集全臺灣現有的高端人才一起做量子科學的研究。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再往下扎根,在大學,甚至是高中,開始重視基礎科學教育,特別是高階的學生,例如科學績優班的學生,我們會積極播散量子理論的基礎。

林委員宜瑾:但問題來了,如果按照中研院組織章程第四條規定,研究中心設置目的在結合本院各研究所、研究所籌備處的研究人員,以及院外的專業人員,從事跨領域的研究,提供特定的研究計畫或服務。同條第三條也提到,研究中心得依研究的領域,下設若干專題中心或研究計畫。就本席的理解,很明顯,這個專題中心是一種任務編組,而且這個任務編組、專題中心應該是設在研究中心之下。所以問題來了,您剛才也提到,未來量子科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層級夠嗎?

廖院長俊智:林委員一下子就看到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簡單回應這個部分。假如我們要籌設真正的研究所或研究中心,這個過程可能曠日廢時,所以我們的做法是先從專題中心開始,利用現有的機制,就是我們的應用科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是果主任,在這個單位下面設專題中心,果主任本身也是量子材料的專家,由他帶領這方面研究,一方面設置量子基地,一方面擴充,同時構思將來如何變成更高階層的研究單位。

林委員宜瑾:所以現階段是一個過渡期,只是先這樣處理,未來一定會提升它的層級?

廖院長俊智:對。如果成功的話,絕對不只是一個專題中心而已。

林委員宜瑾:好的,謝謝。如果能夠提升量子科技研究的層級,我們投注的資源也會相對多一點。

廖院長俊智:是的。

林委員宜瑾:接下來本席要就教院長,現在南部院區落腳在臺南,你們會朝農業生技發展,也會朝量子科技發展,這些我們都知道。其實不管是哪一個科學園區或者研究中心設立,一定要配合附近的大學做整體配套。就本席的理解,南部院區建置的時候,其實量子研究並不在原先的規劃,當然,現在已經確定設在南部院區,本席比較好奇的是,改變的原因是什麼?

廖院長俊智: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它有很大的腹地,而且是全新的場域,這樣我們才能重新規劃一個適合量子研究的基地,不需要穿著衣服改衣服。第二個,更重要的是它鄰近南部科學重鎮,就是南科,將來是臺灣高科技產值最重要的地方,利用和南科業界的結合,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這是我們選擇那個地方的原因。

林委員宜瑾:所以理由很清楚,之所以設置在南部院區,就是要以南科廠商、成大做為強大的能量、資源,支撐南部院區的研究需求。

廖院長俊智:對,當然還有大學的考量。

林委員宜瑾:我們必須更有野心,把全臺灣或者全世界的人才都網羅起來,才能推動臺灣的量子科技研究,所以現在相應的配套就變得很重要。上次考察的時候,本席也有詢問過這些高科技人員的住宿問題,因為我很清楚,北部院區就有提供一些國外人才的住宿,南部顯然目前看起來還沒有,不曉得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廖院長俊智:有,我們也正在跟不同的單位,包括台糖,洽商如何建構我們所需要的宿舍。同時也跟附近的大學,譬如交大、成大,一起規劃研究人員的住宿問題,我們現在仍然在規劃當中。

林委員宜瑾:我想這個要儘速規劃。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林委員宜瑾:另外跟您探討,我覺得其實南部院區可以承擔更多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根據最新的規劃,在人文社會科學的部分,目前其實只設立所謂的調查站,還有所謂的臺灣文史及南島專題中心的研究計畫、地方社會與社區調查研究專題中心。我一直覺得這樣的量能其實是不夠的,人文研究的計畫大部分都在北部,我想是不是也往中南部走,也讓人文社科的研究方向,用南部的觀點來看。特別是臺南,臺南市是古都,包含很深層的文化底蘊,我建議南部院區在人文跟社會科學領域可以承載更大的任務。好不好?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委員的建議。

林委員宜瑾:謝謝院長。

主席:請吳委員思瑤發言。吳委員質詢結束後,我們先休息5分鐘。

吳委員思瑤:(10時42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院長跟所有中研院同仁,大家辛苦了!其實中研院有看頭,中研院有賣點,我想請問院長,我們這幾年Open中研院,如果你要跟你的好朋友,不管是國際的訪問學人,或是向臺灣在地的好朋友介紹,歡迎來中研院走走看看,你會推薦他們看什麼?什麼是有看頭的東西?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大概是史語所的博物館。

吳委員思瑤:博物館,還有呢?

廖院長俊智:可能是一些建築的特色,或建築裡面的設備,跟非常努力的研究人員。

吳委員思瑤:很好,我們有非常珍貴的博物館群,而且博物館群裡還有122件被國家文資法保護的珍貴古文物,還有最棒的風景是人,我們有這麼棒的國際級研究人員。我非常感謝也感動,也許院長已經預做功課,知道我今天要講建築,所以也講我們有珍貴的建築群,好棒。表示院長有把建築的發展、院區的發展,放在您的重點目標中,非常好!

我今天要具體來說中研院的本院區、老院區,需要一個全面的再生計畫。現在來考一下你這位科學家,以下的圖A、B、C代表什麼,院長看得出來嗎?

廖院長俊智:是中研院的院區圖吧?

吳委員思瑤:中研院的院區,好棒!我以為你會跟我講這代表什麼分子啊!什麼科學的,我聽不懂,我是文科女,您是理工男,很好。

A、B、C代表中研院院區空間發展的解構,1970年代就是A圖,整個中研院發展的空間脈絡,基本上是由南到北、由東到西,1970年代以人文大道為主發展起來,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的單位都聚集在南院區。1980年代發展是從數理大道開始,所以數理科學的相關館所都在中區。然後往北,1990年代的生科大道,就是現在最新發展,有這三個軸線。

我先跟院長報告,當我要研究國家寶藏、活的博物館在中研院,我沒有辦法在中研院所有的計畫、研究裡頭看到相關的文獻,我都是要很努力地到其他的大學或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建築學門去找他們的論文或研究,這代表我們對於自己院區發展的脈絡欠缺整體性的研究。包括剛剛那個圖,還有我現在論述的三階段、三軸線,中研院在臺灣重建、篳路藍縷的過程,我所有文件內容都來自於民間專家,而不是中研院的研究學者,這非常可惜。

就以院區大門的三個階段來看,1954年到2014年三次改變大門的位置,也都回應了中研院整個院區發展的脈絡。但是中研院的院區發展功能,早期是以交通、院所等需求為出發,欠缺整體的規劃,也鮮少有美學的安排,甚至各所都是向院長要地,各所爭取預算,各自來爭取他的館舍,更欠缺一個整體的思維。

院長,我剛剛說的比較是學術理論。這幾年我看到你們「研之有物」做得很好,Open中研院,我們在中研院找出六個文青網紅IG打卡勝地,您知道是哪裡嗎?

廖院長俊智:我知道。

吳委員思瑤:您知道喔!中研院行政大樓對面草坪是野餐的好地方。物理所旁的白千層小徑,你一定要帶太太來,因為有個故事,只要用白千層即將掉落的樹皮來寫情書,這對情人一定能夠白頭偕老。哇!寫得真好,我都想去了。如果我結婚,也去這裡拍婚紗。胡適紀念館也是文青打卡的聖地,外部是日式建築的風格,內部是50年代的美式風格。另外蔡元培紀念館現在開了一個很棒的下午茶咖啡廳,年輕人愛去;生態時代館是2018年開幕,是一個好的綠建築;包括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後面的藝術公園,都介紹大家去。

這六個文青打卡景點,我基本上也很支持、很樂見,讓庶民朋友、年輕朋友進到中研院,有賣點有吸引力,但是作為國家級、作為世界級的學術重鎮,我們其實要針對院區珍貴的建築跟發展脈絡好好來研究跟盤點。

謝謝院長跟著我和賴副總統去看了粗獷主義建築展,這次粗獷主義建築展由忠泰美術館跟德國建築博物館共同籌劃,那天你也看得非常的認真。中研院有建築雀屏中選。像王秋華建築師,是今年的國家文藝獎得主,她設計的歐美所圖書館雀屏中選了,所以在世界人的眼裡,中研院的建築是瑰寶,是活的建築博物館。您看到簡報檔這些資料,都是我很認真做的功課,我希望時間多一點,可以跟院長分享。例如美援時期的建築,史語所考古館、傅斯年圖書館都是這個時期。其次是王大閎建築群,我曾經請求你們啟動系統性的建築保存,在欠缺整體規劃的中研院院區,王大閎的建築給了比較強的特色性、一貫性,所以建築學門一直希望針對王大閎在中研院的建築是不是能夠有一個比較系統性的研究。如果沒有文資身分,我不勉強,我不會為了指定文資而指定文資,但是作為學術重鎮,對於該建築的學術研究是一定要做的,王大閎在中研院何其珍貴?

不只王大閎,建築巨擘漢寶德老師為我們設計了民族所,李祖原建築師設計了統計科學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擴建和胡適墓園是高爾潘建築師所做,陳勝彥建築師設計資訊所圖書館,趙建建築師設計地球科學研究所。我想在場的每個人可能都沒有辦法這麼完整的瞭解,包括張剛維總務長,因為沒有這樣的研究,過去沒有這樣子的重視。

除了建築以外,院區不只是知識殿堂,更是生態樂園,生態池有珍貴的物種,南港山系加四分溪畔整個珍貴的綠色資產。所以我很高興看到有生態志工隊。請問院長,生態有志工隊,建築群要不要有研究團隊呢?我帶您去看的這個展覽,世界各國都看到王秋華建築師設計的珍貴的歐美研究所,以前是大講堂,現在被挪為書庫、檔案室。我知道你們有困境,因為空間不夠。但是當我們看到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有大筆資源去為新的院區擘劃,南部院區更受到政府全力支持,我具體要求你們發展新院區,莫忘舊院區的資產。

最後,你只要Say Yes就好,Say Yes就好。第一,啟動院區建築發展全面性、系統性的學術研究,可以跟外部的專家一起做主題研究。第二,進行文資保存持續性研議,包括單點單棟的保存或是全面的系統性保存。我知道你們在努力。第三,與民間單位合作舉辦中研院的建築展或學術研討會,這個我很樂意,事實上有一群專家已經ready了,他們準備要做。第四,盤點各單位現在空間使用的狀況,進行使用的檢討,有一些該退場的就退場,有一些騰出的空間可以重整,當然包括該新建的,我們來爭取預算。最後,組成專家小組,啟動院區的再生評估規劃。

我希望珍貴的建築資產、院區的人文資產,應當在您的任內為中研院、為臺灣、為世界留下legacy。院長?

廖院長俊智:謝謝,Yes!

吳委員思瑤:OK,好!那五項我都會具體的追蹤進度,我真的很期待你們多做一點這樣子的學術研究,謝謝。

主席:現在休息5分鐘。

休息

繼續開會

主席:現在繼續開會。

請高委員虹安發言。

高委員虹安:(10時58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今天是針對中研院明年的預算進行詢答,首先請教院長,我們看到「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這個大分項計畫有一個很大問題,這個計畫佔了61億5,066萬元,可是它底下其實並沒有詳列工作計畫。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理解,一般來講,這麼多經費的一個計畫,它占了總預算將近一半的費用,我們看了去年的計畫,有編列「學術審議及研究獎助」及「主題研究與人才培育」這兩項工作計畫。請教院長,今年刪除這個計畫底下的兩項工作計畫,是您去年或者是過去在預算執行上遇到什麼困難,今年才在預算編列上做了這樣的調整嗎?預算中心有特別提出警告,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金額這麼龐大的計畫,流用的彈性可能會過高。不知道院長對於這項預算有什麼樣的看法?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謝謝委員的提問,正是我們過去執行這兩項計畫,發現中間有相當大的問題,因為受限於預算編列的制度,假如拆成兩塊,就變得非常難以執行,我們跟主計總處商量的結果,是把這兩項合併成一項,但是仍然有很多細項。詳細的狀況,請主計室來說明。

主席:請中研院主計室陳主任說明。

陳主任莉容:主席、各位委員。跟委員報告,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提到流用彈性的問題,我們這個學術研究評議計畫61.51億元,扣除人事費24.57億元之後,其他的部分是36.25億元。預算法規定業務計畫的科目是由主計總處訂定的,整併的需要待會由學術處長跟委員報告。我們有將整併過程報給行政院,告知我們想做科目的整併,109年8月18日行政院也同意我們將剛剛委員提到的兩個工作計畫刪掉,未來我們執行的時候,還是會依預算法第六十二條及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辦理流用,其中人事費是不能流入流出的,剛剛有跟委員報告。人事費編了24.57億元,這部分是不做流入流出的。以上說明。

高委員虹安:關於這個計畫,其實我後來又去翻了附加說明,可以看到分支計畫其實又有另外一個計畫,例如「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的改善」,是在工作計畫底下的一個分支計畫。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然我能夠理解您講到過去計畫經費的使用上不夠彈性,您覺得在合理使用方面,這樣改比較好,但事實上我還是要提醒一下,像「跨領域開發及研究設施改善計畫」,如果我們講界門綱目科屬種,剛剛這個大計畫是界,工作計畫是門,底下這個分支計畫綱的部分已經有了,你們好像也知道要做什麼,也都已經有規劃,可是卻把中間第二層的部分拿掉。您當然也可以說過去計畫預算使用上有一些問題,可是我想還是要回歸到比較正常模式。我們要理解這61億元的預算到底用在哪些部分,它的比例是否合理?我想這是我們在審預算的時候會比較需要瞭解的部分。

預算中心其實之前有請中研院提供計畫書,但10月1日出版的時候,他們說中研院表示還沒有擬具計畫書,還在審議中。不知道現在這個計畫書已經完成了嗎?

廖院長俊智:我想這可能有一點溝通上的誤會,我們提報預算中心,說仍然在審議當中,是因為就像科技部一樣,我們要call計畫,我們發公告給大家,譬如說有關鍵突破計畫,希望在哪些方面做了什麼樣的研究,大家……

高委員虹安:預算中心說的計畫書,是指我剛剛提到的「一般學術研究及評議」的預算……

廖院長俊智:對,這裡面包括很多不同計畫。

高委員虹安:您的意思是這裡面有些計畫可能是要公開對外徵求?

廖院長俊智:對!對!對!這裡面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要對外公開徵求。

高委員虹安:我想公開對外徵求部分,未來可以保留這些子計畫的名稱,或者發包計畫名稱可以再補進來,但我相信這整個計畫並不是全部都要對外徵求,

廖院長俊智:大部分……

高委員虹安:其他部分的計畫書是否已經完成?

廖院長俊智:應該有,請學術處或主計室來說明。

高委員虹安:沒關係,辦公室可能在會後再跟您詢問目前計畫書的進度。

廖院長俊智:好。

高委員虹安:對於審查預算,這樣子的內容確實對我們來講是比較困擾,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理解這整個61億元的計畫到底有哪些部分、到底在做什麼?剛剛講人事費,但是人事費也有它的用途跟計畫的KPI,所以我們希望可以看到更細部資料,才有辦法審查這個預算。

廖院長俊智:瞭解。

高委員虹安:剛剛您講到關鍵突破種子的計畫,我自己看到一個比較奇怪的事情是,目前已經核定110年1月1日開跑的計畫,這個預算裡面只有六項計畫,在預算中只占了54.95%的經費。預算中心有寫到,中研院未來會在明年1月上旬再繼續徵求,可能到明年6月底的時候才會完成遴選過程。因為我之前也滿常去申請一些政府科專計畫執行,我想要問的是,如果今天這個計畫執行期間是兩年,您可以看到六個計畫都是以兩年為期,從110年到111年,如果中研院明年上半年都在辦理遴選,跟廠商簽約或者是合作研究團隊的簽約,可能到7月1日才開跑,等於是少了半年的時間,本席想請問,為什麼要分成兩個期程,也就是phase 1與phase 2的徵求?為什麼一開始對外徵求的案件數,可能15件最後只選6件,為什麼是用這樣的方式呢?

廖院長俊智:最主要是我們希望同仁有更多的時間對新的研究議題進行構思,也希望選到的都是最優秀的案件,採取寧缺勿濫的原則,因此我們有第二次的徵求,就是想讓同仁有更多時間提出這樣的構想。

高委員虹安:院長,你知道今年這次的遴選收件多少、審查多少,最後才通過6件嗎?

廖院長俊智:詳細數字不太……

高委員虹安:本席之前看過報告,你們好像是15件選6件,還是二十幾件,不過,你對這個數字應該是比較清楚的。

主席:請中研院學術及儀器事物處陳處長說明。

陳處長建璋:主席、各位委員。我們的關鍵突破種子計畫是29件選了5件,關鍵突破計畫也是十幾件……

高委員虹安:然後再增加1件健康長壽?

陳處長建璋:對,剛剛委員講的百分之五十幾,事實上是把健康長壽算進去,如果沒有把健康長壽算進去,其實,我們的執行率大概是百分之九十幾。因為我們編列的預算並沒有加入明年的一些延續性的種子計畫,事實上,那些也都算進去的話,再加上最新的5件,其實我們的執行率是達到90%。

高委員虹安:本席還是要提醒一下,剛剛講過,因為明年還是會申請計畫,今年看起來似乎只有29件的申請,誠如剛剛院長所言是希望能挑選出最優秀的案件,本席相信所謂的鯰魚效應,其實,有越多好的案件進來,可以讓大家的關鍵突破種子計畫遴選出更好的,因此今年29件的數量如果是比較偏少的話,可能明年1月1日的徵選就要想辦法如何廣徵更多天下英才的想法。

最後一點點時間要提醒一下,國內旅費在104年到109年的執行率都是五成以下,針對這個部分,本席看到明年110年度還是把國內差旅費的預算編列為4,535萬元,這個可能是我們接下來會希望在審查預算時去了解的問題,為什麼每一年度都是五成以下的執行率?但是,今年的編列卻沒有再做任何的調整,還是在寬列的狀態?因為時間的關係,之後我們會再與貴院做一些討論,謝謝院長。

廖院長俊智:謝謝。

主席:請陳委員秀寳發言。

陳委員秀寳:(11時8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首先,本席要再次感謝院長,8月15日在我們彰化舉辦了中研講堂,康豹特聘研究員主講的主題真的非常非常受民眾的歡迎,雖然他是美國人,但是,他用純正的臺灣口音講述「疾病、鬼神、受難與罪惡:臺灣王爺信仰面面觀」,還有胡哲銘副研究員主講的「受病毒啟發之奈米科技:奈米疫苗在感染病防治以及癌症免疫之應用」,一個是人文的、一個是自然的,很貼近我們的生活,也讓聽者很有共鳴,讓我們受益良多,造成很大很大的迴響,民眾都希望能夠多辦幾場這樣的講座,讓喜愛科學的民眾可以與科學互動。針對這個部分,本席要特別特別代表民眾感謝院長,能夠在我們彰化舉辦這樣的講座。

你在報告第1頁提到有3項院務發展目標,分別是成就全球頂尖研究、善盡社會關鍵責任與延攬培育卓越人才。關於這3項目標,在去年6月18日你給中研院同仁的信中也有提到,為了達到上述的目標,重申重質不重量的原則,對於研究成果的考評,不能只追求簡單量化的指標,而應重視研究成果的評價論述。這些具體而微在你的報告第52頁起的附件,真的非常的詳盡。針對這個部分,本席也要給你們高度的肯定,其實你們在這裡面已經把大家研究的成果做一個論述,讓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所有同仁都非常認真有心的在研究這一塊付出,這個部分要給予你們肯定。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謝謝。

陳委員秀寳:再來要請教院長,110年度新增了任務導向生技研究計畫,編列的預算有2億元,到今年9月底為執行該計畫所徵求之研究計畫還在審議中,預定10月27日才要召開複審會議,是否可以請中研院盡速完成整個遴選作業?你們到10月27日才要召開複審會議,整個時程會不會晚了?到時候整個計畫執行的成效是不是會受影響?

廖院長俊智:因為今年是第一次這樣規劃,我們開始的時間確實是稍微晚了一點,不過我們有非常嚴謹的審查過程,也組織了專家群,但是因為今年COVID-19的影響,所以專家群的審議比較不容易組成,很多的評議、審議是由國外的人士……

陳委員秀寳:當然整個遴選作業是要很嚴謹,我們也是這樣要求的。

廖院長俊智:委員講的那2項計畫在下禮拜就會進行審議,應該是禮拜三或禮拜四。

陳委員秀寳:希望中研院能夠盡速完成整個遴選作業,以利整個成效的提升。

廖院長俊智:是,謝謝。

陳委員秀寳:中研院在110年度預算中,南部院區編列了八億七千多萬元,相較於109年度的預算數十億九千多萬元,減少了二億二千多萬元的幅度。預算減編的原因是因為工程標案多次流標,以及缺工缺料而修正計畫的期程,導致完工期要從110年度展延到111年度。另外,第一棟研究大樓興建工程,原訂是在109年度9月完工,並取得使用執照,但是使用執照的部分還在臺南市政府審議當中。另外,缺工的狀況是否會越來越嚴重?因為整個上半年度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的民間工程是停止的、是延宕的,但是現在疫情趨緩之後,民間都在搶工,包括工程的各類人才都非常的缺乏,所以院長必須很積極的督導整個工程的進度,因為整個已經往後延了,你們這邊有什麼相對的因應作法嗎?

廖院長俊智:謝謝委員的提醒,事實上,南部院區缺工的狀況一直都很嚴重,不過我們總務處已經有很好的措施了。

主席:請中研院總務處張處長說明。

張處長剛維:主席、各位委員。現在臺灣缺工的狀況確實是滿嚴重的,所幸我們第一期的工程已經竣工了、完工了,至於第二期的工程,目前的進度已經超前,我們也一直非常關心這個議題。

陳委員秀寳:所以你們有把握能在預定的時程中如期完工?

張處長剛維:是的,我們第二期工程有引進外勞,這個部分應該是沒有問題。

陳委員秀寳:好,謝謝。

再來,根據中研院110年度的預算案,在國內旅費的部分,編列了四千五百多萬元,相較於109年度的五千一百多萬元,減少了五百七十幾萬元,雖然是減列,但是中研院在104年度到108年度國內旅費的執行率都不到五成,雖然110年度的預算數是比以前的年度決算數多,因為今年還有疫情的關係,不過,關於這個部分,本席建議,你們是不是還可以再調整、再減列?

廖院長俊智:我們會回去研究看看,等預算處理時再向委員報告。

陳委員秀寳:因為你們往年的預算執行度都不夠,才到五成吧!

廖院長俊智:我們回去研究看看。

陳委員秀寳:你們研議看看。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陳委員秀寳:接下來,關於110年度新增新興傳染病防治及重大疾病研發計畫暨生技創新學院的計畫,總共有一億三千多萬元,4年的計畫總需經費是7.96億元,將近8億元,但是,你們部分績效的指標是有4年的時程,整個計畫的編訂是4年,如果前三年沒有訂一個指標出來,你們如何去了解績效及管考?

廖院長俊智:我們只能依賴學術上的管控,譬如我們要求這個團隊每年要有研究成果報告,看它的績效指標,特別是科學上的里程碑達到多少,我們從這方面來考核。

陳委員秀寳:所以你們本身沒有辦法做很具體指標的……

廖院長俊智:我們有科學上具體的指標,但是不像是幾家技轉或是金額多少,不是外面常用的那些指標。

陳委員秀寳:關於前三年管考的部分,也希望中研院能以你們自己所訂的標準,逐年逐項的去追查。

廖院長俊智:好。

陳委員秀寳:畢竟4年時程編列了這些預算,在外界的看法,可能無法理解你們所訂的目標在哪裡,如果看不出很實質的成效,4年一到要用什麼樣的標準評斷它?當然你們有你們的專業,但是關於這個部分,我們也會希望你們能提出比較具體的報告,謝謝。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主席:請高金委員素梅發言。

高金委員素梅:(11時16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院長,這一路走來,其實我們在教育文化委員會做了很多的事情。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是的。

高金委員素梅:首先要謝謝你,一開始所謂的政策計畫或預算報告都沒有原住民的部分,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之下、院長也願意之下,我們看到你今天的施政計畫及口頭報告,讓本席想到三年前我們推動知識體系的建構歷程,院長,你還記得吧?

廖院長俊智:是。

高金委員素梅:2018年11月5日就在這個委員會,我們一起考察了國網中心,而國網中心的資訊功能讓本席產生了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就是以這個中心作為大腦,我們來整合各部會原本各自為政的原住民族相關資訊,所以2019年3月27日,同樣就在這個委員會,我們邀請了原民會、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當然還有中研院以及農委會,進行原住民知識體系的專案質詢及報告。這一路走來,一直到2020年,也就是今年的6月5日,原民會終於核定了4年的計畫,這個4年計畫也要在預算裡面編列,所以在你今天報告的第22頁提到要設立原住民族研究整合型計畫,也就是因為要建構原住民的知識體系才會有這項計畫。而你也計畫邀請兼具歷史性及當代性土地問題的專家學者發表研究成果,以整合學界研究的能量,建構原住民族的知識體系,因此分成幾個短中長期的計畫。當然,看你這個計畫,好像是要以原住民土地的議題作為開始,但是在第151頁的附件又告訴我們,包括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語言學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法律學研究所、一直到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你都分為短、中、長期,好,非常好!但是,院長,本席想要請教你一件事情,這麼多中心的整合,各自在做短、中、長期的研究及報告,包括要到部落去做一些調查,請問是院長負責整合性的統合或是他們各自為政?

廖院長俊智:我們是請秘書處長來做整合。

高金委員素梅:秘書處長,是嗎?

廖院長俊智:對。

高金委員素梅:是不是請彭秘書長……

廖院長俊智:那是秘書長,這是秘書處長曾國祥。

高金委員素梅:是哪一位負責?

廖院長俊智:還有民族所所長,在院方是由曾處長來統合全院,實際執行會由民族所幫忙整合全院的研究,看是哪一位先說明都可以。

高金委員素梅:哪一位先來報告一下,好嗎?你們到底要怎麼做?

主席:請中研院秘書處曾處長說明。

曾處長國祥:主席、各位委員。我們內部的橫向整合分成3個大的方向,基本上就是歷史文化……

高金委員素梅:今天我們並沒有看到你們這個報告,麻煩你再將書面報告補一下。

曾處長國祥:好。

高金委員素梅:不過,今天還是可以給你一點時間說明,謝謝。

曾處長國祥:大概就是分成3個大方向,第一個是委員提到的歷史文化方面、第二個就是生物學的研究、第三個是屬於部落農業的研究。

高金委員素梅:但是,你們的報告告訴本席,幾個研究所都有耶!怎麼只有分成這三個呢?

曾處長國祥:我們也正在進行內部的彙整。

高金委員素梅:所以你們今天提的報告好像沒有實際去落實,本席不敢說你們是騙本席,但是按照你的報告內容,應該是這些研究中心都有啊!怎麼會只有這三大項?

曾處長國祥:對,就是以這三大項為主軸,各為彙整不同所中心的研究成果之重要平台,再把這3個平台彙整到我們國網中心即將要建置的知識共享平台,從而完成有關原住民知識體系的建構。中研院當然很榮幸、很樂意在這個大而有意義的計畫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高金委員素梅:這是你們必須要的、也是我們立法院要求你們的。

曾處長國祥:是。

高金委員素梅:很顯然,你們可能只有一個大概的想法,具體該如何落實,你們可能還不太清楚。雖然你今天向本席報告有三大項,但是按照你給本席的這些,本席也很努力地看了,像是你們的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計畫必須經由院方的IRB審核,萬一審核不過,怎麼辦?在審核之前是否有與部落的人先做討論呢?所以,院長,了解本席的意思嗎?本席要說的是謝謝你們已經看到,也因為我們的要求,你們必須要做,但是很顯然的,並沒有經過真正的討論之後,再告訴我們應該的方向,甚至是整合。本席這樣看起來,好像有很多東西是你們已經在做的,譬如政治學研究所的短期計畫,北極治理與永續發展,這個計畫名稱是要做原住民的轉型正義,本席就不太清楚,北極與原住民族會有什麼關聯?包括法律學的研究所,當然你是以這個傳統習慣於司法實務中應用的法律技術開發,既然你的法律學研究所在做原住民的法律研究及調查,甚至於將來會變成政府政策擬定的方向,那麼你們是不是也應該與其他部會合作一下?本席要講的是我們已經起頭了,但是希望院長能再更用心一點,因為這個計畫是本席催生出來的,本席要負責任,而且我們都有義務要好好地把這個計畫往前推,好不好?可以嗎?

廖院長俊智:可以,謝謝。

高金委員素梅:至於細部要怎麼做,請院長再帶領相關人員到本席辦公室,我們再好好的討論一下,好嗎?

廖院長俊智:好。

高金委員素梅:另外,你還提到,為了協助原住民族文化傳承,你們把研究的成果重返部落,非常的好!民族學研究所的博物館及原住民的團體,在2017年的時候,你們已經開始做所謂的共做展示,事實上,去年我們一起到屏東,本席非常的感動,相信院長很少到原住民部落,第一次去你就會感受到,而且是非常震撼。雖然有一些知識分子的言論認為原住民是衣不蔽體的,但是這件事情完全錯誤,對不對?我們把排灣族幾千年來漂亮的衣服拿回去展示,這個歷史的鏈結告訴我們的孩子們,以我們的祖先為傲。也告訴了大社會,其實原住民族在以前並沒有衣不蔽體,我們有非常美麗的手工、非常美麗的衣服,只不過大家不知道,這些知識菁英分子躲在自己的角落裡面,你們並不知道,也不瞭解臺灣的原住民族。

把文物返回部落有兩種功能,第一種功能,讓我們的下一代與歷史有所連結。第二個,讓社會大眾非常的理解原住民族其實不是落後的,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已經是非常文明了,不管是陶藝作品、手工的部分或者是做衣服,都非常的好,我相信院長應該知道,因為你們民族所裡面有非常多精緻的東西,怎麼樣讓文物走出學術機構的庫房、返回部落,這個部分必須持續來做,所以這樣好不好?院長,我在這邊要求您,既然已經做了,也讓大家感動,是不是就變成長年的計畫?在這個計畫當中,你們一年要做幾次,也把它規劃下來,好不好?

廖院長俊智:好。

高金委員素梅:針對這兩件事情,希望您帶領著相關的研究人員或是計畫主持人到我辦公室來,我們再來好好的討論該怎麼做,好嗎?

廖院長俊智:好。

高金委員素梅:總之,還是謝謝廖院長,我們再繼續努力。

廖院長俊智:謝謝。

主席:請鄭委員正鈐發言。

鄭委員正鈐:(11時27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首先我想請教院長,現在全球開始出現COVID-19的二度感染,已經有4例,所以我們對於疫苗的狀態還是非常的關心,針對目前國內疫苗的研發進度,可不可以請院長做一個說明?中研院在當中是不是有一些更好的表現?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在疫苗方面,國內至少有3家廠商已經在不同的階段做臨床實驗,至於詳細的內容恐怕要問衛福部,或者是問廠商。中研院在這方面的角色是幫助國內廠商做動物試驗,一面做臨床試驗,一面也要再做動物試驗,中研院有開發了一些動物模式,提供給國內的廠商做動物實驗,這是我們的角色。

鄭委員正鈐:院長,您剛才提到這個部分問衛福部應該會更清楚,不過就本席瞭解,全球目前大概有9支疫苗,因為衛福部一開始就排除了4支大陸的疫苗,剩下的部分,有3支必須在超低溫的狀態去保存,那麼現在國內能夠用的大概只剩下1支,就是上上禮拜東洋宣布的那支疫苗,對於這樣的狀態,以院長的專業來看,會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

廖院長俊智:國際疫苗的狀況仍然是每天都在變,我不知道最近這9支疫苗是否仍然都是安全的狀態,或者是有新的出來,或者有舊的被淘汰,很抱歉,我現在沒有這個數字。不過疫苗的研發,就誠如你第一張slide講的,「人人有信心、個個沒把握」,大家都期望著,但是任何時間都有可能出現安全上的疑慮,即使它今天已經上市或已經進到臨床三期,假如碰到一個病人出現異常的狀況,它也很可能馬上喊卡,所以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即便我們買到國外的疫苗,也要非常小心的來關注。

鄭委員正鈐:我們現在也是很擔心,因為進入秋冬之後,COVID-19可能會再進入另外一波高峰,所以我們非常的擔心,對於疫苗的部分也很關注,我們期待國內能夠很快有自己的疫苗,希望中研院這邊也能夠加把勁,給國內的業者更多的支持。

廖院長俊智:是,我們已經組成了專案小組,每週開會一次,邀集國內的廠商來做報告,然後也匯集我們院內的專家,一起來研商怎麼樣加速動物模式的建置及疫苗的測試,從不同角度來幫忙,這個我們已持續在進行,有時候一個禮拜開兩、三次會議。

鄭委員正鈐:好,謝謝院長。接下來我想請教院長,中研院的薪資標準是誰決定的?

廖院長俊智:中研院有不同level的薪資標準,以最上位的法規來說,我們要遵照政府的人事法規,有彈性的部分由中研院來自行認定,然後報請行政院核准,我請人事室來做個解釋。

主席:請中研院人事室林主任說明。

林主任怡君:主席、各位委員。如果是正編的公務人員,那就遵照政府統一俸給法的規定;如果是約聘人員的話,我們有訂不同等級的薪資表。

鄭委員正鈐:有訂定不同等級的薪資表,對不對?針對中研院比較基層的助理人員,你們也有一個工作薪酬的標準,對不對?

林主任怡君:是。

鄭委員正鈐:院長知道這個標準嗎?

廖院長俊智:因為有很多標準在不同的規範裡面,詳細的數字我不記得。

鄭委員正鈐:要記得這個數字很難啦!因為本席去看了一下中研院的官網,我發現經濟研究所的學士級助理費用是3萬4,356元起,基因體研究中心是3萬2,515元以上,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是3萬4,000元起,每個所不一樣。坦白說,在就業市場當中,薪資標準不一樣是合理的,本席只是覺得在中研院這樣的機構,因為人才最重要啦!如果能夠從比較高的基準去核這個標準,因為助理他們在很多的環境當中也做了很多事情,這個部分是我從官網download下來的資料,院長應該不會看到那麼細,對不對?可是本席發現了一件事情,我這邊有一份「中央研究院業務費項下助理人員工作酬金支給標準表」,在第4級學士的部分,最低薪資是3萬4,356元,所以在剛才這3個單位當中,只有1個單位是合規的,另外兩個單位都低於這個標準,可不可以請院長做一個說明?

廖院長俊智:我請相關單位來說明,除了基因體中心,還有哪些單位?

鄭委員正鈐:這樣好了,因為時間有限,今天時間比較短,事後再請他們來向我做一個報告。

廖院長俊智:好。

鄭委員正鈐:因為我這邊看到的數字是非常客觀的,有些單位是低於這個標準。

接下來我想要問一下關於瘦肉精這件事情,也就是萊克多巴胺,不知道中研院有沒有做其他的研究計畫?

廖院長俊智:據我瞭解,並沒有對瘦肉精來做研究,我不確定院裡面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專家。

鄭委員正鈐:好,在這個部分,本席為什麼要請中研院幫我們多費心?因為我有問過農委會和衛福部,我問陳吉仲,農委會有沒有做過萊克多巴胺對於人體影響的評估?他說沒有,委員如果有需要,我馬上請我們委員會去委託做一個研究。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荒唐的狀態,一個這麼重大的國家政策,對於國人身體健康這麼重要的一個政策,結果農委會沒有做任何研究,他說委員如果要,我趕快去委託做一個,可是政策都定下來了,就好比現在射了箭才要去畫靶。

我問衛福部的時候,他們只有一個9萬9,990元的委託案,然後這個9萬9,990元的委託案就影響到全體國人的健康,所以本席是希望中研院能夠進行相關的研究計畫,不要現在變成各說各話,沒有一個真正的標準,在沒有標準的情況下,這個政策就要往下走,本席認為是很不應該的。我希望中研院這邊能夠進行幾項萊克多巴胺對於人體影響的研究,到底是有還是沒有,我們都需要一個科學的證據,好不好?請院長這邊大力來協助。

廖院長俊智:我想第一步應該先找找看國際上有沒有相關的論文報導,然後請專家就這個論文報導來做分析,可能是可以。

鄭委員正鈐:再給我30秒。

主席:好。

鄭委員正鈐:院長,我最後問一個問題,現在有一個新的訊息,院士的選舉籌備委員會準備要把國籍列出來,我想請教院長,您本身是中華民國籍嗎?

廖院長俊智:是的。

鄭委員正鈐:那請教一下,為什麼您本身也能夠得到美國3個機構的院士?

廖院長俊智:因為我有雙重國籍。

鄭委員正鈐:好,那本席要講的一個狀態是,中研院之後的院士一定要以中華民國籍當作基本的條件,還是不需要?

廖院長俊智:我們是包括雙重國籍,但是根據中研院的組織法,本院院士就全國學術卓越人士選舉之,那全國的定義當然就是中華民國。

鄭委員正鈐:所以中研院院士一定要是中華民國籍,這是基本要件,是嗎?我覺得這樣的話,中研院就沒有辦法去招攬世界級的專家,如果他不是中華民國籍。

廖院長俊智:我們的院士分兩大塊,一個是院士,一部分是名譽院士,假如他沒有中華民國籍的話,我們就建議改提名譽院士,所以我們也有這一塊,這個在我們現行的法規都有。

鄭委員正鈐:所以我們現在可以有本國的院士,也可以有非本國籍的院士,對不對?

廖院長俊智:是,那部分叫做名譽院士。

鄭委員正鈐:好,謝謝院長。

廖院長俊智:謝謝。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李委員貴敏、陳委員椒華及鍾委員佳濱均不在場。

請王委員婉諭發言。

王委員婉諭:(11時38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我們看到中研院近幾年來除了在學術的殿堂、在學術的領域一直很努力之外,其實也很努力的來進行科普的教育,對於這部分,我覺得作為一個全職媽媽或是作為一個關心教育的人,我其實非常的感謝,我們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活動,包括像「研之有物」這個app也被很多青年學子們所使用,我覺得非常的好。

在這些科普教育中,最熱門的當然就是中研院的Open House,今年是以COVID-19為主題,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瞭解,去年則是以黑洞為主題,也引了起非常廣大的迴響,在你的報告中有提到,這23年來,在去年達到20萬人次,我們覺得非常的感謝,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每一次的Open House都引起了青年學子們很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為要報名這些活動非常的困難,而且活動的現場真的是人山人海、人滿為患,其實我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表示有越來越多的人關心,然後中研院也願意將這樣的資訊公開給大家,一起來促進交流。

本席想請教的是,現在每一年只有公開一天,Open House只有一天,報名的網站在今年還一度當掉,原本從10月5日要開始報名,開放十幾分鐘後,網站就當掉了,後來才延到10月13日開放。我想請教院長,既然中研院已經有相對應的資源,也有非常豐富的館藏和內容,有沒有可能考慮未來不只開放一天,讓大家有比較多的機會來接觸和瞭解?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首先謝謝委員的肯定及建議,我們在院內也曾經討論過,我們的想法是這樣子,一瓶香水偶爾開一次,大家覺得很香,每天聞的話,恐怕就沒有那麼香,中研院的高度主要是放在學術研究,所以我們希望維持一年開放一次,讓人家有所期待,以這種角度來做。因為學術研究、基礎研究是我們主責,我們很願意幫忙科普教育,但是不一定要以院區開放的形式,我們可以用其他的平台,譬如說「研之有物」,或者是「中研講堂」在外縣市科普演講,這些比較不會勞師動眾。每年一次的院區開放,我們院裡面確實也非常期待,全國民眾也非常期待,但是對大家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

王委員婉諭:我們絕對不是要求中研院天天開放,Open House給大家進來參觀,本席當然理解你們還是以學術研究為主要的工作內容和目標,但是我覺得在1天和365天每天開放的中間,是不是能夠有所取捨?剛才您也從投影片上看到現場人滿為患,其實我自己前幾年都有帶小孩去,除了人滿為患之外,現在從國小一直到高中、大學生都會在這一天擠到那邊去,所以如果是年紀比較小的,恐怕他就看不到什麼東西,然後家長就要像我們一樣,得抱著小孩才有機會看得到。

我覺得中研院的館藏非常豐富,並不會造成您剛才說的,香水天天開就失去了它的香味,或是大家習以為常了,因為中研院確實有很多的內容、很多的資訊,這些是在一般的單位裡面看不到,沒有辦法吸收得到的知識或者是物品等等,包括像去年也有紅火蟻的展示和說明,我覺得不需要特別去擔心一旦開放之後會讓大家失去興趣,就像這個展次的人數有20萬,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目,在一天之內,其實我記得只有走到下午4點還是5點左右。

本席要針對這些廣大的民眾提出一個希望和一個請求,中研院有沒有可能去評估可行性?第一個就是剛才提到的,有沒有可能增加開放的期間或是頻率?第二個,是不是有可能分齡開放?比如說什麼時段限制什麼樣的年齡,讓每個願意來接觸科普的人或是對科學有興趣的學子,或者是大人,都能夠有機會在一個稍微舒適或輕鬆的環境下瞭解得到?這部分很希望院方能夠多多考慮。

廖院長俊智:這是非常好的建議,特別是分齡開放的部分,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建議,我們會評估看看。

王委員婉諭:本席希望可以在近期內儘快得到相關的回應,謝謝。

廖院長俊智:好,謝謝。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洪委員孟楷、廖委員婉汝、孔委員文吉、呂委員玉玲、鄭天財Sra Kacaw委員、莊委員競程、林委員德福、劉委員世芳、鄭委員麗文、羅委員明才、高委員嘉瑜及何委員欣純均不在場。

請張委員其祿發言。

張委員其祿:(11時43分)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院長,其實我自己也是出身學界,有幾個問題向您稍微就教一下,中研院是最高的學術殿堂,這個都不用說了,其實也是領導國內學術的龍頭,今天包括媒體也在垂詢關於未來院士的國籍問題,為什麼在這邊還是要再次說這件事?就是說未來用國籍這個標準,在實務上,當然組織法上面是有寫全國啦!我知道那個概念,但是在另外一個層次,我們把國籍這件事拉了出來,未來要怎麼精準地去做這件事?比如說以院長在國際的知名度,或者您在海外也待過這麼長的時間,您知道嘛!係我們與美國之間,很多國人又有美國籍又有臺灣籍,甚至包括早年的曾志朗部長都曾經被抓出來這個問題,但是有些國家可能就比較嚴謹一點,比如說日本,它一定是叫你先去掉原來的國籍。當然這些國家可能都有非常優秀的人才,那我們只是說如果只匡一個國籍的話,比如說對我們美國的學者,他可能有雙重國籍,他比較方便一點,如果是對日本的,抱歉,他也是臺灣人,但是他已經真的放棄了,那這樣會不會造成扞格?您的看法如何?

主席:請中研院廖院長說明。

廖院長俊智:主席、各位委員。首先謝謝委員的就教,這個問題我們在院內也討論了非常、非常多,最後我們一切回歸法規的規定,誠如你剛才講的,我們的組織法說要就全國的部分,全國當然是全中華民國,至於如何認定中華民國,當然是依照中華民國國籍法。後來我們發現中華民國國籍法對國籍的認定事實上是相當寬鬆,該法第二條規定,「凡是有下列各款條件之一者,屬中華民國籍」,他不需要申請,那是不是可以放棄之後才如何如何,我就不確定,這個要請專家來回應。而要有什麼樣的條件呢?第一款的規定是:「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籍」,所以跟有沒有護照沒有關係,譬如說一個留學生到美國生了小孩,從來沒有回來過臺灣,他的小孩仍然是屬中華民國籍。

張委員其祿:院長,這個我知道,這個地方當然就是認定的問題。

廖院長俊智:對。

張委員其祿:可能未來如果我們要做這件事的話,我覺得在認定過程中,你們可能就要花一點功夫。

廖院長俊智:容許我再講一件事,我們特別強調我們會擴大延攬名譽院士,就是假如一個很傑出的學者,他沒有中華民國籍,甚至他是……

張委員其祿:你們目前就有一些榮譽院士,那是那一套,就等於說我們有點雙軌制……

廖院長俊智:目前我們這個名譽院士被我們自己認定為差不多是到諾貝爾獎級,但那是我們自己認定,我們不需要那樣子……

張委員其祿:你們的內規可能必須要再改一些……

廖院長俊智:我們事實上沒有內規,一點規都沒有……

張委員其祿:你們再把它彈性化一點。

廖院長俊智:對。

張委員其祿:謝謝院長。最後,本席比較關切一個議題,中研院自己其實也辦博士班,當然你們是說合,其實認真講起來,現在我們很多的頂大招生都非常非常地困難,不知道院長的看法是如何,就是說頂大的這些博士班,更不要說一般大學博士班都岌岌可危,對於現在跟我們中研院之間合辦的這一些博班,中研院到底要扮演什麼角色?因為以前有人說中研院就是研究單位,現在真的也要涉及到教學嗎?這個要不要合?

廖院長俊智:事實上,這完全是站在幫助大學,因為任何在中研院做研究的博士班學生,他們都是非常優秀……

張委員其祿:我知道。

廖院長俊智:除了優秀之外,他們的學歷都是掛在各大學,所以各大學等於是不需要出任何的經費和師資,而我們做出來的成果則都歸屬於各大學,所以雙方是這個合作的關係。

張委員其祿:我們也是希望說中研院扮演一個龍頭,因為所有臺灣的學術研究之中,最厲害的都在中研院。

廖院長俊智:不敢。

張委員其祿:既然是這樣子,我覺得既然你們跟這些大學能夠整合,提升那個量能,但現在我們確實也看到,就算是頂大,連他們博班的招生、水準品質都有一些問題,所以這個部分跟中研院之間要如何發揮綜效,就是這樣子。最後,請主席再給我10秒鐘就好,本席也關切到一點,因為你們未來要建立南院,這個部分還是要請院長多多關切,因為基於我們也住在南部,希望南院能帶動南臺灣的發展,把這件事做好就好。

廖院長俊智:謝謝。

張委員其祿:好,謝謝。

主席:接下來登記發言的邱委員志偉、楊委員瓊瓔及蔡委員易餘均不在場。

今天登記質詢的委員均已發言完畢,另有委員楊瓊瓔提出書面質詢。

委員楊瓊瓔書面質詢:

本席邀請中研院廖院長。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之後,中研院非常快速的因應,集合專業人才共同努力,三月就成功找出快篩的關鍵,在防疫這場硬仗中表現出色,不過秋冬將近,國內外都擔心疫情將會再度爆發,本席想跟院長請教以下問題:

一、能夠快速篩檢出是否感染新冠肺炎是防疫重要的一環,面對疫情可能再起,民眾更關心何時可以施打疫苗,請問院長,目前國產疫苗的研發、實驗到了哪個階段呢?預估何時能量產呢?另外,中研院每年都會派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考察或是進行交流等活動,因為疫情的關係,有部分國家入境需先檢疫不定天數,請問院長,今年在派員出國的計畫中是否有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呢?包含代表團出國的天數可能延長、檢疫期間的費用等,是否都有預算支應?

主席:關於今天的會議,作如下決議:

報告及詢答完畢,委員所提書面質詢或相關資料列入紀錄,並刊登公報。對於委員質疑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或未及答復部分,請相關機關儘速以書面答復。

11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有關中央研究院單位預算案及中央研究院科學研究基金附屬單位預算案,相關提案請於10月29日下午2點前提出,另定期繼續審查。

報告委員會,今天的議程處理完畢,現在散會,謝謝大家,大家辛苦了。

散會(11時4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