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COVID-19)篩檢、疫苗整備及百億養豬產業基金相關事項專案報告
壹、武漢肺炎(COVID-19)篩檢、疫苗整備
過去一年多來,全世界遭逢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到今天已有超過1億1千萬人確診,超過250萬人死亡,單美國就超過50萬人,遠遠超過美國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及越戰陣亡的總人數。
許多國家鎖國、封城,禁止5人以上集會,只有臺灣可以正常生活。經此百年大疫,回顧過去一年,有幾點感覺特別刻骨銘心:
一、我們生死與共,同舟一命。
二、臺灣人是有能力的,看那防疫最需要的口罩,當初我們一天只能生產188萬片,4個月內提升到2,000萬片!
這是怎麼做到的?
1.大年期間,來自不同工廠、穿著不同制服的老師傅、經理、高級幹部們蹲在五股鐵皮工廠內,夜以繼日趕工組裝口罩機組。
2.義務幫忙包裝口罩的國軍弟兄,眼睛受傷就醫又趕回來生產線上的作業員、不計酬勞始終在第一線的工人。
3.奔波路上的郵差、深夜在第一線的超商工讀生、動員全家整理發送口罩的藥師、藥生。
4.「我OK,你先領」的網路好朋友。
就是全體國人齊心合力,團結合作,做到的!
還記得口罩不足,只能7天領2片時,教大家用電鍋蒸口罩的指揮官嗎?
回頭檢視,我們之所以能不用鎖國、封城、停課,還能正常生活,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人民,有這樣的政府!就是因為政府反應快,政策判斷正確,許多防疫工作做的早、做的對,國人做的到位,人民信任政府,進而願意配合防疫SOP。有誰趴趴走,誰就是全民公敵。也正因為這樣的全國合力,臺灣才能成為亂世中的福地,一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
我們「做的早、做的對、做的最到位」從牛津大學「各國政府防疫政策嚴格指標」(Gov’t Stringency Index)這張曲線圖(如附圖一、二)就可以明白看出,我們的防疫要求其實並不是最嚴,我們沒有嚴到鎖國、封城、停課、禁止集會,但我們貴在超前部署,貴在要求最穩定,不曾忽嚴忽鬆,貴在始終如一,結果效果最好。
現在世界各國競相爭取購買或研發疫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用疫苗來抑制疫情擴散,希望讓人民能夠儘早恢復正常生活。但在臺灣,這二點早就有了,而且一直都在,一年多來臺灣疫情一直控制得當,人民也都一直過著正常生活!
以色列是目前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民至少接種了第一劑,因此以色列政府前幾天(2月21日)剛剛宣布要讓人民進入正常生活的第一階段,讓商店恢復營業,讓圖書館和博物館重新開放,這些,在臺灣,我們早就做到,而且從來沒有關閉過。
臺灣取得疫苗是要防守邊境,要保護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目前我們951個確診案例中,本土個案只有77例,就連這次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的源頭,也是因為照顧境外移入的確診者引起的。臺灣如果能夠獲取一定數量的疫苗,國際疫情如果能夠早日趨緩下來,我們的邊境壓力就能夠大大紓解。
我們更持續提升我國檢驗量能與品質,目前全國已有108家指定醫院,最大檢驗量能,也從原本每日500件,提高到每日13,000多件,不但可提供高品質的檢驗服務,還兼顧到民眾出國而有自費檢驗之需求。
各醫療機構對檢驗服務的收費標準均依「醫療法」規定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衛福部也已訂定醫療費用收費標準作業原則,以供依循。
為了獲得安全有效的疫苗,政府採取多元外購與國內研發雙軌並行,目前確定已經可以獲得的國外疫苗約2,000萬劑,包含全球疫苗供應平臺(COVAX)約476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及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並持續與其他國內外廠商洽購,上述疫苗預計最快自今年第一季起陸續供應。首批疫苗施打順序的原則也已擬定,到貨後即可提供第一線醫護人員優先施打。疫苗所需的冷鏈系統也已完成規劃,接種作業的布建,都在積極整備中。
採購管道 |
COVAX |
AstraZeneca |
Moderna |
Pfizer/BioNTech |
可供應疫苗 |
AZ、BNT疫苗等 |
AZ疫苗 |
莫德納疫苗 |
BNT疫苗 |
接洽狀況 |
已簽約 |
已簽約 |
已簽約 |
待簽約 |
採購劑數 |
476萬劑 |
1,000萬劑 |
505萬劑 |
500萬劑 |
預計最快供應時程 |
2021 第一季 |
2021 第二季 |
2021 第二季 |
- |
政府同時全力協助加速國內疫苗研發上市,並給予經費補助,在行政流程及緊急使用授權上,也全力予以支持。疫苗是重要防疫戰略物資,政府也會確保未來能夠自給自足,不但將疫苗製造、研發掌握在自己手上,未來甚至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國家。
因為臺灣疫情穩定,確診個案很少,對疫苗安全性要求就可以較高,雖然接種時程較晚,但反而更有時間蒐集、掌握國外疫苗施打狀況及因應作法,確保安全有效,維護國民健康,一直是我們始終不變的最高目標。
貳、130億養豬產業基金
農為國本,豬農是最基層的辛苦奉獻者,養豬產業是龐大的重要產業,不只牽涉豬隻培育、飼養、運送、屠宰、販賣、加工、包裝、進出口,靠此行業養家活口、安身立命的人口全國高達數百萬人,24年前口蹄疫發生,馬上撲殺、掩埋的豬隻近4百萬頭,而單日本一地,就有5百億元的外銷產值立即中斷,養豬業者瞬間破產,全國豬農從2萬5千家迄今只剩6千多家,這消失的1萬8千多家豬農,個個負債累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家就是其中一個,年輕的陳吉仲半工半讀,靠著獎學金從美國拿博士回來,在大學教師的薪水還要幫家裡還債,被「父債子還」壓的喘不過氣的他,帶著自己的孩子經過學校旁豪華一點的餐廳都不敢進去,當年看著自己孩子的眼神,無語問蒼天的他,如今有機會在農委會為豬農、為全國農民服務,他立定志願,一定要讓臺灣的豬農站起來,一定要讓臺灣豬肉能夠銷出去,這也是行政院現在正在做的事。
不只是要讓豬肉銷出去,更重要的是要為國人豬肉食品衛生品質把關,優化再升級!豬肉是絕大多數臺灣人的重要食品、營養來源,多少年來,國人買豬肉、吃豬肉習以為常,但豬到底是怎麼養?怎麼載運?怎麼屠宰?怎麼放在超市?怎麼吊在肉攤上?消費者其實並不清楚!而這卻是和國人的食品衛生、營養健康息息相關。
現在政府要從養豬場、豬隻載運、屠宰場到肉攤,全面改善,讓產業升級。上個月(1月28日)我已經核定「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4年將投入新臺幣近130億元(經費配比如附表),打造養豬國家隊,將養豬產業,豬肉品質、食品營養衛生全面升級:
一、補助豬舍更新,增加污染防治設施,讓養豬場更乾淨,養出高品質的豬。
二、讓國內豬價維持在合理區間。
三、實施豬隻死亡強制保險,增加保費補助,提高農民配合意願,運送車輛加裝GPS,防止斃死豬流入市面。
四、設立冷凍屠宰廠,補助運輸車輛溫控設備,推動傳統肉攤溫控設備升級。
五、增加三章一Q檢驗量能,鼓勵業者使用國產豬肉。
六、積極協商出口條件與程序,加強海外拓展,提供外銷獎勵補助,希望讓豬肉出口成長率達20%以上。
臺灣豬肉品質優良,競爭力大增,豬農有信心,豬肉可以暢銷海外,蔡總統把握時代機遇,基於臺灣總體戰略目標與國家經濟利益,決定可以擴大美豬、美牛進口,將過去長年無法解決的臺美貿易障礙排除,行政團隊也持續和各界溝通,並進行五大進口管制措施,包括:赴美查廠、新增貨號、逐批查驗、清楚標示、嚴格稽查,做足準備,從海關到廚房,為國人安全健康層層把關。
自今年一月擴大開放迄今,我們在進口豬肉到港後、出關前,必經「海關」、「防檢」與「含量查驗」等「過三關」,合格才能出關。這二個月來,已經逐批查驗5百多批進口豬肉,並無檢出任何一片含有萊克多巴胺,未來如有檢出,我們一定即時公布,明白標示,並且一路追蹤流向,讓國人清楚選擇。
政府更自今年元旦起,在財政部、衛福部網站每個上班日公布「豬肉儀表板」,將前一天以及自一月以來累計的臺灣豬與進口豬重量及占比、進口國來源地、查驗萊劑結果詳細公告,讓各界一目瞭然。
從「豬肉儀表板」顯示資料清楚看出,進口豬肉僅占整體豬肉的不到一成,而自去年8月宣佈將開放美豬進口政策迄今,臺灣豬價格穩定,不但沒有價格崩盤,更沒有不合理上漲,產業與消費者一直安穩。
政府更從今年元旦開始,每年投入20億元,補助國中小營養午餐食材費,從原本每人每餐3.5元提高到6元。肉類、蛋類、菜類一律採用本國食材,所有食材都要有生產履歷「三章一Q」可以溯源。所有的家長只要一掃QRcode,就可以看到你的孩子當日午餐吃什麼?何人、何地生產?孩子吃的安心,家長看的放心。
政府決定擴大開放美豬的目標非常明確,臺灣靠經貿立國,我們不能鎖國,一定要走出去與國際接軌,我們不廻避面對問題,同時也展現解決問題的決心與能力,過去一年我們面對疫情衝擊,就是如此,為的就是要讓臺灣日益茁壯,繁榮永續!
臺灣的防疫表現世界讚譽,去年全年GDP(經濟成長率)3.11%,在全世界前30個經濟體、已開發國家名列第一,從防疫到經濟,從養豬、外銷到食品衛生,政府全力以赴,謹向國人報告,請各位委員指教、支持,謝謝大家。
附表、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經費配比
工作項目 |
4年經費(億元) |
(一)輔導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 |
34.8 |
(二)豬隻死亡強制保險增加保費補助 |
8 |
(三)推動屠宰場現代化及肉品冷鏈升級 |
40.2 |
(四)保障豬農收益穩定產銷 |
33 |
(五)加強國內三章一Q豬肉產品之檢驗與查核 |
1 |
(六)鼓勵業者標示並使用國產畜產品 |
1.5 |
(七)多元整合行銷養豬產業 |
4 |
(八)策略性拓銷出口臺灣豬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