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鍾佳濱等提案:
案由:本院委員鍾佳濱、林宜瑾、賴瑞隆、陳素月等18人,鑒於近年詐騙案件量大幅上升,犯罪工具及方式日新月異,電信網路也早已是不少犯罪的媒介,有必要以新型態的偵查方式應對。惟基於強制處分法定原則,偵查中若需發動強制處分,仍須有一定法律依據,爰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三條之一、第十一條之一及第十八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是否有當?敬請公決。
說明:
一、為因應新型態網路犯罪如DDoS、網路詐騙等及配合電信管理法修正,新增網路流量紀錄作為偵查中檢察官及司法警察官得調取之資料。
二、因科技發展快速,不同類型電腦犯罪案件日增,犯罪手法隱密、快速,為即時偵查犯罪及保存證據,有儘速調取相關紀錄之必要,爰擴大現行第十一條之一第三項檢察官及司法警察得依職權調取通信資料之犯罪樣態,簡化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之程序,並將網路流量紀錄與通信紀錄一併作為得調取之資料。
三、現行條文僅規定司法警察官調查通信紀錄,應報請檢察官許可後向法院聲請核發調取票,惟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則未見規範,爰新增司法警察官調查通信紀錄及網路流量紀錄之規定。
四、就違法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通信紀錄及網路流量資料新增證據排除之規定。
提案人:鍾佳濱 林宜瑾 賴瑞隆 陳素月
連署人:張雅琳 林月琴 林岱樺 李坤城 王美惠 陳亭妃 洪申翰 李柏毅 邱議瑩 黃 捷 徐富癸 沈發惠 陳秀寳 林俊憲
修 |
現行條文 |
說明 |
第三條之一 本法所稱通信紀錄,指用戶或電信使用人使用電信服務後,公眾電信網路所產生之發送方、接收方之電信號碼、通信時間、使用長度、位址、服務型態、信箱或位置資訊等紀錄。 本法所稱通訊使用者資料,指用戶或電信使用人姓名或名稱、身分證明文件字號、地址、電信號碼及申請各項電信服務所填列之資料。 本法所稱網路流量紀錄,指用戶或電信使用人使用電信服務後,公眾電信網路所產生之通訊設備識別資料、網際網路位址與位置資訊、通信時間、連線用量與封包數量、網域名稱、應用服務類型及協定等紀錄。 |
第三條之一 本法所稱通信紀錄者,謂電信使用人使用電信服務後,電信系統所產生之發送方、接收方之電信號碼、通信時間、使用長度、位址、服務型態、信箱或位置資訊等紀錄。 本法所稱之通訊使用者資料,謂電信使用者姓名或名稱、身分證明文件字號、地址、電信號碼及申請各項電信服務所填列之資料。 |
一、配合電信管理法對於電信服務、公眾電信網路與通信紀錄之定義及規範,爰修正第一項通信紀錄及第二項通訊使用者資料之定義。 二、為因應本法新增有關調取網路流量紀錄之規定,爰增訂第三項網路流量紀錄之定義。用戶或電信使用人使用電信服務後,公眾電信網路產生與網路連線有關之各種未涉及通訊內容之紀錄(Netflow Log),其類型繁多,爰列舉本法「網路流量紀錄」之資料類型,以求明確。 |
第十一條之一 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偵查犯罪及蒐集證據,有事實足認通訊使用者資料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得由檢察官依職權或司法警察官經檢察官許可後調取之。 檢察官為偵查犯罪及蒐集證據,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除有急迫情形不及事先聲請者外,應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核發調取票。聲請書之應記載事項,準用前條第一項之規定。 司法警察官為調查犯罪及蒐集證據,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於本案之調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得依前項規定,報請檢察官許可後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調取票。 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偵辦最輕本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強盜、搶奪、詐欺、恐嚇、擄人勒贖、妨害電腦使用、脫逃,及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懲治走私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廢棄物清理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洗錢防制法、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農會法第四十七條之一至第四十七條之三、漁會法第五十條之一至第五十條之三等罪,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得由檢察官依職權或司法警察官經檢察官許可後,調取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不受前二項之限制。 依第二項急迫情形調取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後,應於二十四小時內向法院補行聲請調取票。 調取票,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案由。 二、應調取之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 三、有效期間,逾期不得執行調取及調取後應將調取票交回之意旨。 第二項、第三項及第五項之聲請經法院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核發調取票之程序,不公開之。 有調取第七條之監察對象通信紀錄、網路流量紀錄或通訊使用者資料必要者,由綜理國家情報工作機關向電信事業、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或郵政事業調取,不受前八項之限制。 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偵查犯罪及蒐集證據,經用戶或電信使用人當場同意,得調取其通訊使用者資料、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不受第一項至第八項之限制。但執行人員應出示證件,並將其同意之意旨記載於筆錄。 |
第十一條之一 檢察官偵查最重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及通信使用者資料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除有急迫情形不及事先聲請者外,應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核發調取票。聲請書之應記載事項,準用前條第一項之規定。 司法警察官因調查犯罪嫌疑人犯罪情形及蒐集證據,認有調取通信紀錄之必要時,得依前項規定,報請檢察官許可後,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調取票。 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偵辦最輕本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強盜、搶奪、詐欺、恐嚇、擄人勒贖,及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懲治走私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而有需要時,得由檢察官依職權或司法警察官向檢察官聲請同意後,調取通信紀錄,不受前二項之限制。 第一項之急迫原因消滅後,應向法院補行聲請調取票。 調取票,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案由。 二、應調取之通信紀錄或使用者資料。 三、有效期間,逾期不得執行調取及調取後應將調取票交回之意旨。 第一項、第二項及第四項之聲請經法院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核發調取票之程序,不公開之。 有調取第七條之監察對象通信紀錄及通訊使用者資料必要者,由綜理國家情報工作機關向電信或郵政事業調取,不受前七項之限制。 |
一、通訊使用者資料係電信使用人姓名或名稱、身分證明文件字號、地址、電信號碼及申請各項電信服務所填列之資料,性質上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二條第一款所規範之「個人資料」。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對隱私侵害雖較通信紀錄或通訊監察低,惟仍應至少以檢察官保留為原則。 二、現行第一項有關調取通信紀錄之規定移列第二項,並刪除「最重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要件限制,爰刪除「最重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要件,並酌作文字修正。 三、現行第二項規定司法警察官調取通信紀錄之要件「必要時」之標準低於修正條文第二項檢察官調取通信紀錄之要件,滋生爭議,爰酌為修正,並移列為第三項。 四、現行第三項移列為第四項。因科技發展快速,不同類型電腦犯罪案件日增,犯罪手法隱密、快速,為即時偵查犯罪及保存證據,有儘速調取相關紀錄之必要;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犯罪案件,對環境或鄰近居民生命、身體安全造成之危害預即時遏止;人犯脫逃案件亦有危及脫逃路線沿線民眾之生命安全之高度可能性;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犯有即時援救被害及阻止危害擴大之需要;洗錢犯罪因其犯罪所得金流常迅速經由層層轉匯而難以追返;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等相關犯罪,嚴重危害國家利益;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農會法、漁會法有關賄選或妨害選舉、罷免公正性之罪,如不儘速查緝,將立即造成選舉、罷免之不公正結果。上述犯罪均有爭取時效而儘速調取相關通信紀錄之必要;爰於本項增列前開犯罪得由檢察官依職權調取之規定。 五、依修正條文第二項急迫情形調取通信紀錄後,向法院補行聲請調取票之期限應予明確規定,爰修正現行第四項規定,並移列為第五項。 六、現行第五項第二款配合第一項通訊使用者資料修正為得依職權調取,刪除使用者資料之文字,現行第八項酌作文字修正,並分別移列為第六項、第九項。 七、現行第六項修正所引項次,並移列為第七項。 八、第七項移列為第八項,內容未修正。 九、增訂調取「網路流量紀錄」之規定:網路犯罪及資安駭侵事件日益增加,如券商集體遭DDos攻擊勒索案、大型企業遭受勒索軟體攻擊、民眾個資遭盜取而致詐騙案件、網路炸彈恐嚇信件或網路平台販賣兒少或其他被害人性私密影像、付費式偷拍影片或深度偽造色情影片等網路性暴力案件,爰比照調取通信紀錄之程序,於修正條文第二項至第六項、第九項及第十項增訂調取網路流量紀錄之規定。 十、用戶或電信使用人如出於自願性同意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無票調取,既已自願放棄其隱私期待,似無加以保護之必要;又為免自願性之同意發生爭執或概括取得同意,爰參酌刑事訴訟法第131-1條及其立法理由,新增同意調取之規定,並應將其同意意旨記明筆錄,以明責任。 |
第十八條之一 依第五條、第六條或第七條規定執行通訊監察,取得其他案件之內容者,不得作為證據。但於發現後七日內補行陳報法院,並經法院審查認可該案件與實施通訊監察之案件具有關連性或為第五條第一項所列各款之罪者,不在此限。 依第五條、第六條或第七條規定執行通訊監察所取得之內容或所衍生之證據與監察目的無關者,不得作為司法偵查、審判、其他程序之證據或其他用途,並依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予以銷燬。 違反第五條、第六條或第七條規定進行監聽行為所取得之內容或所衍生之證據,於司法偵查、審判或其他程序中,均不得採為證據或其他用途,並依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予以銷燬。 前三項之規定,於違反第十一條之規定所取得之通訊使用者資料、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準用之。 |
第十八條之一 依第五條、第六條或第七條規定執行通訊監察,取得其他案件之內容者,不得作為證據。但於發現後七日內補行陳報法院,並經法院審查認可該案件與實施通訊監察之案件具有關連性或為第五條第一項所列各款之罪者,不在此限。 依第五條、第六條或第七條規定執行通訊監察所取得之內容或所衍生之證據與監察目的無關者,不得作為司法偵查、審判、其他程序之證據或其他用途,並依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予以銷燬。 違反第五條、第六條或第七條規定進行監聽行為所取得之內容或所衍生之證據,於司法偵查、審判或其他程序中,均不得採為證據或其他用途,並依第十七條第二項規定予以銷燬。 |
為加強人民隱私權之保障,於第十一條之一放寬偵查中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通信紀錄與網路流量紀錄之規定時,另就違法取得前開證據新增證據排除之法律效果,爰新增本條第四項。 |
委
員蔡易餘等提案:
案由:本院委員蔡易餘、陳亭妃等18人,為因應近年來利用網路遂行詐騙、盜取個資或資安駭侵犯罪不斷增加之趨勢,宜修正本法關於調取通信紀錄之限制,並增訂保存及調取網路流量紀錄之規定,以有效打擊網路犯罪;另因電信管理法於一百零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制定公布,其條文分別自一百零九年七月一日及十一月一日施行,本法相關條文有配合修正之必要,爰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是否有當?敬請公決。
說明:
一、定明網路流量紀錄之定義。(修正條文第三條之一)
二、因應刑法及多部刑事特別法之修正,修正得予通訊監察之罪名。(修正條文第五條及第六條)
三、為有效打擊快速傳播、匿跡之網路犯罪並兼顧隱私權保障,比照調取通信紀錄之程序,增訂網路流量紀錄之調取規定,修正通訊使用者資料由檢察官、司法警察官依職權調取,刪除調取通信紀錄須偵查「最重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限制,並增訂檢察官得依職權調取通信紀錄及網路流量紀錄之罪名。(修正條文第十一條之一)
四、修正電信事業、郵政事業主管機關之用語。(修正條文第十四條)
五、定明建置網路流量紀錄保存、調取系統相關事項與費用、電信事業與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協力義務及違反規定之處罰。(修正條文第十四條之一及第三十一條)
提案人:蔡易餘 陳亭妃
連署人:邱志偉 陳素月 林俊憲 張雅琳 黃秀芳 李坤城 陳培瑜 王世堅 徐富癸 郭昱晴 陳俊宇 羅美玲 吳沛憶 郭國文 何欣純 賴瑞隆
主
席:報告院會,本案現已完成協商,請宣讀協商結論。
立法院黨團協商結論
壹、時間:113年7月11日(星期四)下午2時30分
貳、地點:議場三樓會議室
參、協商主題:
併案協商
(一)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併案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及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2案。
(二)委員林宜瑾等21人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三)委員羅智強等16人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十五條及第十九條條文修正草案」。
(四)委員鍾佳濱等18人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三條之一、第十一條之一及第十八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
(五)委員蔡易餘等18人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肆、協商結論:
(一)第五條、第六條、第十一條之一、第十五條、第十九條及第三十一條,均照協商內容通過,詳如附件。
(二)第十八條之一,不予修正,維持現行條文。
(三)其餘均照審查會審查結果通過。
(四)各黨團同意委員鍾佳濱等18人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三條之一、第十一條之一及第十八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及委員蔡易餘等18人擬具「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2案,從委員會抽出逕付二讀,與相關提案併案在本次協商會議處理。
協商主持人:韓國瑜 江啟臣
協商代表:傅崐萁 林思銘 洪孟楷(代) 柯建銘 吳思瑤(代) 莊瑞雄(代) 鍾佳濱 黃國昌 黃珊珊(代) 吳春城(代)
主席:請問院會,對以上協商結論有無異議?(無)無異議,本案逐條討論時,逕依協商結論處理。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二讀)
主席:請宣讀第三條之一。
第三條之一 本法所稱通信紀錄,指用戶或電信使用人使用電信服務後,公眾電信網路所產生之發送方、接收方之電信號碼、通信時間、使用長度、位址、服務型態、信箱或位置資訊等紀錄。
本法所稱通訊使用者資料,指用戶或電信使用人姓名或名稱、身分證明文件字號、地址、電信號碼及申請各項電信服務所填列之資料。
本法所稱網路流量紀錄,指用戶或電信使用人使用電信服務後,公眾電信網路所產生之通訊設備識別資料、網際網路位址與位置資訊、通信時間、連線用量與封包數量、網域名稱、應用服務類型及協定等未涉及通訊內容之紀錄。
主席:照審查會條文通過。
第五條。
第 五 條 有事實足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有下列各款罪嫌之一,並危害國家安全、經濟秩序或社會秩序情節重大,而有相當理由可信其通訊內容與本案有關,且不能或難以其他方法蒐集或調查證據者,得發通訊監察書:
一、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
二、刑法第一百條第二項之預備內亂罪、第一百零一條第二項之預備暴動內亂罪或第一百零六條第三項、第一百零九條第一項及其未遂犯、第四項、第一百二十一條、第一百二十二條第三項、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二百零一條之一、第二百五十六條第一項及其未遂犯、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項及其未遂犯、第二百九十八條第二項及其未遂犯、第三百條、第三百零二條第一項、第三項、第三百零二條之一第一項、第三項、第三百十九條之一第二項、第三項及該二項之未遂犯、第三百十九條之二、第三百十九條之三、第三百十九條之四、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三、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或第三百四十六條之罪。
三、貪污治罪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第四項關於違背職務行為之行賄罪。
四、懲治走私條例第二條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三條之罪。
五、藥事法第八十二條第一項、第四項或第八十三條第一項、第四項之罪。
六、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項之罪。
七、期貨交易法第一百十二條第五項或第一百十三條之罪。
八、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及該二項之未遂犯、第四項或第十三條第二項及其未遂犯、第四項之罪。
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項第一款之罪。
十、農會法第四十七條之一第一項或第四十七條之二第一項、第二項之罪。
十一、漁會法第五十條之一第一項或第五十條之二第一項、第二項之罪。
十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四項及該三項之未遂犯、第三十六條第一項、第四項及該二項之未遂犯、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三項及第四項之罪。
十三、洗錢防制法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一條或資恐防制法第八條、第九條之罪。
十四、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三條第一項後段、第四條、第六條或第十一條第三項之罪。
十五、陸海空軍刑法第十四條第二項、第十七條第三項、第十八條第三項、第十九條第三項、第二十條第五項、第二十二條第一項前段、第四項、第二十三條第三項、第二十四條第二項及其未遂犯、第四項、第五十八條第五項、第六十三條第一項之罪。
十六、營業秘密法第十三條之二第一項、第二項之罪。
十七、森林法第五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之罪。
十八、廢棄物清理法第四十六條之罪。
十九、國家安全法第七條第二項、第三項及該二項之未遂犯之罪。
二十、反滲透法第三條、第四條之罪。
二十一、人口販運防制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三條之罪。
二十二、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四十四條之罪。
前項通訊監察書,偵查中由檢察官依司法警察機關聲請或依職權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核發。聲請書應記載偵、他字案號及第十一條之事項,其監察對象非電信服務用戶,應予載明;並檢附相關文件及監察對象住居所之調查資料,釋明有相當理由可信其通訊內容與本案有關,且曾以其他方法調查仍無效果,或以其他方法調查,合理顯示為不能達成目的或有重大危險情形。檢察官受理聲請案件,應於四小時內核復;如案情複雜,得經檢察長同意延長四小時。法院於接獲檢察官核轉受理聲請案件,應於四十八小時內核復。審判中由法官依職權核發。法官並得於通訊監察書上對執行人員為適當之指示。
前項聲請不合法定程序、不備理由、未經釋明或釋明不足者,法院應予駁回。其聲請經法院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執行機關應於執行監聽期間內,每十五日至少作成一次以上之報告書,說明監聽行為之進行情形,以及有無繼續執行監聽之需要。檢察官或核發通訊監察書之法官並得隨時命執行機關提出報告。法官依據經驗法則、論理法則自由心證判斷後,發現有不應繼續執行監聽之情狀時,應撤銷原核發之通訊監察書。
通訊監察書之聲請,應以單一監察對象為限,同一偵、他字或相牽連案件,得同時聲請數張通訊監察書。
主席:照協商條文通過。
第六條。
第 六 條 有事實足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有犯刑法妨害投票罪章、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七條、第八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四條、擄人勒贖罪或以投置炸彈、爆裂物或投放毒物方法犯恐嚇取財罪、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三條、洗錢防制法第十九條、資恐防制法第八條、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二百二十六條、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三百零二條之一、第三百二十五條、第三百二十六條、第三百二十八條、第三百三十條、第三百三十二條、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三或第三百三十九條之四、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為防止他人生命、身體、財產之急迫危險;或有事實足信有其他通訊作為前條第一項犯罪連絡而情形急迫者,司法警察機關得報請該管檢察官以口頭通知執行機關先予執行通訊監察。但檢察官應告知執行機關第十一條所定之事項,並於二十四小時內陳報該管法院補發通訊監察書;檢察機關為受理緊急監察案件,應指定專責主任檢察官或檢察官作為緊急聯繫窗口,以利掌握偵辦時效。
法院應設置專責窗口受理前項聲請,並應於四十八小時內補發通訊監察書;未於四十八小時內補發者,應即停止監察。
主席:照協商條文通過。
第十一條之一。
第十一條之一 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偵查犯罪及蒐集證據,有事實足認通訊使用者資料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得調取之。
檢察官為偵查犯罪及蒐集證據,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除有急迫情形不及事先聲請者外,應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核發調取票。聲請書之應記載事項,準用前條第一項之規定。
司法警察官為調查犯罪及蒐集證據,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於本案之調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得依前項規定,報請檢察官許可後,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調取票。
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偵辦最輕本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強盜、搶奪、詐欺、恐嚇、擄人勒贖、妨害電腦使用、脫逃,及違反人口販運防制法、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懲治走私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廢棄物清理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洗錢防制法、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農會法第四十七條之一至第四十七條之三、漁會法第五十條之一至第五十條之三等罪,有事實足認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於本案之偵查有必要性及關連性時,得由檢察官依職權或司法警察官經檢察官許可後,調取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不受前二項之限制。
依第二項急迫情形調取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後,應於二十四小時內向法院補行聲請調取票。
調取票,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案由。
二、應調取之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
三、有效期間,逾期不得執行調取及調取後應將調取票交回之意旨。
第二項、第三項及第五項之聲請經法院駁回者,不得聲明不服。
核發調取票之程序,不公開之。
有調取第七條之監察對象通信紀錄、網路流量紀錄或通訊使用者資料必要者,由綜理國家情報工作機關向電信事業、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或郵政事業調取,不受前八項之限制。
檢察官、司法警察官為偵查犯罪及蒐集證據,經用戶或電信使用人同意,得調取其通訊使用者資料、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不受第一項至第八項之限制。
通訊使用者資料調取之程序、資料保存、銷燬、監督、稽核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法務部會同內政部並會商相關機關定之。
主席:照協商條文通過。
第十四條。
第十四條 通訊監察之執行機關及處所,得依聲請機關之聲請定之。法官依職權核發通訊監察書時,由核發人指定之;依第七條規定核發時,亦同。
電信事業、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及郵政事業有協助執行通訊監察之義務;其協助內容為執行機關得使用該事業之通訊監察相關設施與其人員之協助。
前項因協助執行通訊監察所生之必要費用,於執行後,得請求執行機關支付;其項目及費額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訂定公告之。
電信事業及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經通訊監察之建置機關指定者,其通訊系統應具有配合執行監察之功能,並負有協助建置機關建置、維持通訊監察系統之義務。但以符合建置時之科技及經濟上合理性為限,並不得逾越期待可能性。
前項協助建置通訊監察系統所生之必要費用,由建置機關負擔。另因協助維持通訊監察功能正常作業所生之必要費用,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訂定公告之。
主席:照審查會條文通過。
增訂第十四條之一。
第十四條之一 電信事業及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有保存及協助執行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通信紀錄之義務。
電信事業及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經通訊監察之建置機關指定者,有保存及協助執行調取網路流量紀錄之義務。
電信事業及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因協助執行調取前二項資料或紀錄所生之必要費用,於執行後,得請求執行機關支付。
電信事業及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經通訊監察之建置機關指定者,其通訊或網路系統,應具有保存及執行調取網路流量紀錄之功能,並以公眾電信網路性能可予提供者為限。
電信事業及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經通訊監察之建置機關指定者,為建置保存網路流量紀錄之系統與維持保存及執行調取網路流量紀錄功能正常作業所生之必要費用,由建置機關負擔。
網路流量紀錄系統之設置方式、保存方式、保存期間、查詢之作業程序、調取之項目、監督、費額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法務部會同內政部並會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相關機關定之。
主席:照審查會條文通過。
第十五條。
第十五條 第五條、第六條及第七條第二項通訊監察案件之執行機關於監察通訊結束時,應即敘明受監察人之姓名、住所或居所、該監察案件之第十一條第一項各款及通訊監察書核發機關文號、實際監察期間、有無獲得監察目的之通訊資料及救濟程序報由檢察官、綜理國家情報工作機關陳報法院通知受監察人。如認通知有妨害監察目的之虞或不能通知者,應一併陳報。
通訊監察結束後,檢察官、綜理國家情報工作機關逾一個月仍未為前項之陳報者,法院應於十四日內主動通知受監察人。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法院對於第一項陳報,除有具體理由足認通知有妨害監察目的之虞或不能通知之情形外,應通知受監察人。
前項不通知之原因消滅後,執行機關應報由檢察官、綜理國家情報工作機關陳報法院補行通知。原因未消滅者,應於前項陳報後每三個月向法院補行陳報未消滅之情形。逾期未陳報者,法院應於十四日內主動通知受監察人。
關於執行機關陳報事項經法院審查後,交由司法事務官通知受監察人與該受監察之電信服務用戶。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前項受監察之電信服務用戶包括個人、機關(構)、或團體等。
前六項規定,於依本法規定調取他人網路流量紀錄之情形,亦準用之。但實施第十一條之一第四項調取網路流量紀錄之情形,應由執行機關通知。
主席:照協商條文通過。
第十八條之一維持現行條文。
第十九條。
第十九條 違反本法或其他法律之規定監察他人通訊或洩漏、提供、使用監察通訊所得之資料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為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以金額賠償之請求權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
前三項規定,於違反本法或其他法律之規定調取他人通訊使用者資料及網路流量紀錄之情形,亦準用之。
主席:照協商條文通過。
第二十九條。
第二十九條 監察他人之通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罰:
一、依法律規定而為。
二、電信事業、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或郵政事業人員基於提供公共電信、公眾電信網路或郵政服務之目的,而依有關法令執行。
三、監察者為通訊之一方或已得通訊之一方事先同意,而非出於不法目的。
主席:照審查會條文通過。
第三十一條。
第三十一條 有協助執行通訊監察義務之電信事業、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及郵政事業,違反第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者,由該管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以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經通知限期遵行而仍不遵行者,按次處罰。
有保存及協助調取通訊使用者資料、通信紀錄或網路流量紀錄義務之電信事業及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違反第十四條之一第一項或第二項之規定者,亦同。
對電信事業及設置公眾電信網路者之主管機關依本法所為之行政處分不服者,直接適用行政訴訟程序。
主席:照協商條文通過。
報告院會,全案經過二讀,現有民進黨黨團提議繼續進行三讀,請問院會,有無異議?(無)無異議,請宣讀經過二讀之條文。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增訂第十四條之一條文;並修正第三條之一、第五條、第六條、第十一條之一、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九條及第三十一條條文(三讀)
─與經過二讀內容同,略─
主席:三讀條文已宣讀完畢,請問院會,有無文字修正?(無)沒有文字修正。
作以下決議: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增訂第十四條之一條文;並將第三條之一、第五條、第六條、第十一條之一、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九條及第三十一條條文修正通過。
繼續處理審查會所作之附帶決議,請議事人員宣讀附帶決議之內容。
附帶決議:
通過附帶決議1項:
有鑑於調取網路流量紀錄對於人民隱私權及資訊自主權有所干預,除事前採法官保留外,並應有事後監督及控管機制,以落實人民基本權之保障。
爰請法務部與司法院針對調取流量紀錄相關通知、救濟及加強監督等程序,於修正草案第14條之1第6項之授權子法內通盤考量。
主席:報告院會,依協商結論照案通過。
報告院會,本案完成立法程序後有委員登記發言,每位委員發言時間2分鐘,並截止發言登記。
現在請羅智強委員發言。
羅委員智強:(18時19分)立法挺打詐,也請賴清德洗刷詐騙國恥!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經過多次審查跟政黨協商,完成三讀,其實包括其他的打詐法律,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嚇阻臺灣越來越張狂的詐騙事件。臺灣已成詐騙的地獄,蔡英文總統執政8年,對於打詐可說是一籌莫展,詐欺案一年發生近3萬8,000件,詐損超過八88億,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蔡英文執政8年,臺灣的詐欺案成長竟然高達1.8倍,臺灣人民痛苦不堪,詐騙被害者常常家破人亡。而賴清德總統說他要全力打詐,但殘酷的是,今年6月,也就是賴總統的卓內閣第一個完整執政月份,詐欺發生數相較於去年同期成長三成。
打詐是不分黨派、不分意識型態的全民共識,所以當行政院提出打詐四法,在野黨也全力配合,可是在打詐的同時,也必須保護好人民的秘密通訊自由,所以這個禮拜我三度到協商會場針對科偵法、刑事訴訟法還有通保法提出意見,希望找出跨黨派、跨行政立法的共識,希望能夠用公開、透明、事後保障人民權益的方式,既能夠確保打詐進行、也能夠杜絕政府濫權;也很欣慰,我提出的修正案也得到朝野的同意、也一併納入今天的修法。打詐四法授予執政者一個打詐的武器,也希望大家真的能夠把詐騙國恥洗刷。
主席:謝謝羅委員。接下來請黃國昌委員發言。
黃委員國昌:(18時22分)主席,本院委員。台灣民眾黨黨團在這個會期為了要讓我們基層檢警手上能夠有有效的工具來偵查現在使用日新月異科技的各式各樣犯罪集團,在臺灣社會當中,網路犯罪、詐欺犯罪、駭客攻擊等各式各樣新型態的犯罪,在犯罪組織推波助瀾之下造成了非常多人民受害,面對這樣子的狀況,我們不能夠再容許讓壞人精神抖擻、好人卻疲憊地在後面追趕,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讓我們辛苦的第一線警察、調查局的同仁能夠在適當科技方法的輔助之下有效打擊犯罪。
與此同時,我們也深知對於個人基本權利、隱私權保護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這個樣子,配合著我們在刑事訴訟法當中推出的科技偵查專章,在這一次通保法的修正當中,我們雖然因應打擊犯罪實際上面的需要,允許調取網路流量紀錄;但與此同時,我們要求必須要採取法官保留的原則,希望能夠兼顧打擊犯罪跟人權保障的需求。希望這一次通保法完成的修正能夠更有效地打擊網路犯罪與詐欺犯罪,保障全體國人的權益,謝謝。
主席:謝謝黃委員。
報告院會,各黨團推派委員均已發言完畢。